- 年份
- 2024(3986)
- 2023(5006)
- 2022(4072)
- 2021(3508)
- 2020(2749)
- 2019(6542)
- 2018(6210)
- 2017(13111)
- 2016(6938)
- 2015(7557)
- 2014(7725)
- 2013(8138)
- 2012(7671)
- 2011(6969)
- 2010(6943)
- 2009(5983)
- 2008(5932)
- 2007(5664)
- 2006(4949)
- 2005(4695)
- 学科
- 济(40460)
- 经济(40446)
- 管理(23213)
- 业(22208)
- 企(19557)
- 企业(19557)
- 方法(16467)
- 数学(14135)
- 数学方法(14089)
- 环境(10508)
- 业经(9679)
- 产业(9159)
- 农(8634)
- 中国(8559)
- 地方(8493)
- 学(7912)
- 制(7811)
- 财(7398)
- 贸(7295)
- 贸易(7286)
- 易(7027)
- 划(6975)
- 结构(6869)
- 融(6227)
- 金融(6227)
- 和(6180)
- 体(6057)
- 市场(5869)
- 技术(5785)
- 银(5613)
- 机构
- 学院(108966)
- 大学(108003)
- 济(54837)
- 经济(54038)
- 管理(45245)
- 理学(38903)
- 理学院(38556)
- 管理学(38194)
- 管理学院(37998)
- 研究(37837)
- 中国(29660)
- 财(23034)
- 京(22358)
- 科学(20536)
- 财经(18735)
- 所(18499)
- 经济学(17817)
- 经(17003)
- 中心(16775)
- 研究所(16514)
- 经济学院(16110)
- 江(16068)
- 农(15719)
- 业大(14469)
- 北京(14084)
- 财经大学(14036)
- 院(13795)
- 商学(12816)
- 经济管理(12744)
- 商学院(12694)
- 基金
- 项目(71673)
- 科学(58341)
- 基金(54429)
- 研究(51753)
- 家(47072)
- 国家(46788)
- 科学基金(41136)
- 社会(35365)
- 社会科(34066)
- 社会科学(34060)
- 基金项目(28882)
- 省(27724)
- 自然(26156)
- 自然科(25567)
- 自然科学(25563)
- 自然科学基金(25186)
- 划(23005)
- 资助(22247)
- 教育(21940)
- 编号(18880)
- 发(17277)
- 重点(16295)
- 部(16258)
- 创(15348)
- 国家社会(15136)
- 创新(14408)
- 发展(14333)
- 教育部(14198)
- 展(14146)
- 人文(14095)
共检索到162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勇
在碳排放权交易对产业竞争力影响的研究中,一般假设市场结构是产业充分竞争的,这其实与现实不符,尤其在碳排放高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如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中,产业结构呈现较大的垄断性。研究表明,垄断企业可能利用市场力量将碳排放配额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因此,本文讨论了包括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碳排放权交易与产业竞争力关系,应用局部均衡模型探讨了不同成本转嫁率及碳排放分配形式对垄断产业产出、利润及市场份额等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魏卉 冀长慧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其可通过促进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另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在碳价格较高、流动性较好的碳市场,以及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绿色信贷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陆敏 苍玉权 李岩岩
基于2011—2016年上海市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数据,研究了碳交易机制建立后上海市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和竞争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引入碳交易机制后,2014年、2015和2016年上海市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实际值比预测值分别下降了4.65%、8.89%和13.40%,但碳交易机制对工业行业直接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略低;参与碳交易机制导致的工业行业额外成本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小,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只有0.59%、0.39%和0.14%,但碳价每增加10元/吨,碳交易机制对上海市工业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会增加1.6%。最后,提出了中国碳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交易机制 碳排放强度 行业竞争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艳 韩文龙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的共识,随之演化出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成为了新兴的竞争性市场。为了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取得议价权,分享其中的交易收益,我国必须建立健全自己的碳交易体系。本文应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状况,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剖析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构建完备性和竞争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制度性建议。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现状分析 构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蒋和胜 孙明茜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准自然实验,以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地区碳排放水平的影响,进而立足于产业转移、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渠道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减排效应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水平,并且其减排作用逐年强化。影响渠道检验表明,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地区减排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强化作用并未显现。因此,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推动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雨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实施的重大并购行动标志着全球证券交易所新一轮并购浪潮的兴起,证券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再度趋于白热化。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市场微观结构的竞争。本文对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的交易成本进行了比较,无论是上市成本还是交易成本,新兴的纳斯达克都比传统的纽约证交所更胜一筹。因而本文认为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应是提高交易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改进交易机制、拓展产品服务以及调整组织架构,可以作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所竞争力的具体竞争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柳 刘志彪
波特等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产业内的市场竞争能够提升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本文通过我国彩电业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与此相反的结论。由此,本文以“竞争阶段”这一概念为基础,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统一了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市场竞争强度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一个类似于倒U型的关系,最适的竞争强度应该出现在寡头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产业所处竞争阶段的不同造成了研究结论上的差异。现阶段我国产业多数处于分散型竞争状态,引导形成适度集中的寡头市场结构是有利于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正确政策选择。
关键词:
市场竞争 竞争阶段 国际竞争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基于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从生产者责任与消费者责任两个方面考察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CO_2排放情况,并分析了两方面征收碳税对各地区以及相关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中国也存在着从东南沿海等相对发达地区向西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的"碳泄漏"现象。因此,与从生产者责任方征税相比,从消费者责任方征收碳税,可以较大幅度地减轻对西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及相关产业竞争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不致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相关产业的额外负担上升幅度过大。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在进行区域与产业CO_2排放责任分担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者责任方面,需要同时引入消费者的责任,这既符合责任分担的公...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传忠
产业竞争力归根结蒂是一个产业组织问题 ,形成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是培育和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决定性条件。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条件下 ,为迅速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必须形成一种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景华
如何在减排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手段。碳税开征与否的一个主要争论在于:征收碳税是否会影响产业竞争力。在制定碳税政策时,需要考虑碳税实施后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及程度,采取相应补偿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关键词:
碳税 产业竞争力 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晓兰 余建辉
为了衡量低碳约束下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状况,在分析现有的低碳视角下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引入贸易污染条件指数对现有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进行修正,并用修正后的指标对中国等七个国家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与比较。对比分析指标修正前后各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考虑碳因素之前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考虑碳因素后虽然国际地位略有上升,但是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健
本文目的是通过辨析,正确认识日本产业部门在低碳竞争力上的优势与劣势,避免中国和日本在低碳经济领域合作上的盲目性。主要运用国际比较的方法,首先,从实现削减碳排放目标的能力、与环境和能源相关的创新能力、低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个方面,对日本产业部门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了辨析。认为,日本产业部门的低碳竞争力并不像其所掌握的低碳技术那样强大,一方面在实现削减碳排放目标的效果、高"投入—产出"的低碳创新能力、太阳能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保持着强大的低碳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在CO2排放效率、一些可再生能源相关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存着相对劣势。最后,从提高中日两国在低碳领域合作效率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既要...
关键词:
日本 产业 低碳竞争力 CO2排放 环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晓华
随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减排措施越来越广泛的实施,碳排放成本将进入企业的成本函数,具有低碳排放能力的企业将拥有"低碳竞争力",进而影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不对称的减排义务,现阶段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受到削弱,但是从长远来看,发达国家由于碳减排的约束率先行动,更可能在未来的全球低碳经济秩序中抢占先机。向低碳技术、低碳产业转型不但成为未来决定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且能够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继峰 张沁 张亚雄 王鑫
"十二五"时期碳市场逐渐受到我国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7个省市成为建设碳市场的试点。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会在短期内导致相应行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受到影响。采用与国际研究可比的方法,基于我国现有的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测算出行业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以及用电产生的间接碳排放,以及2007年投入产出表提供的分行业增加值数据,测算出不同碳价格导致的不同行业的碳成本及占增加值的比重。分析表明,如果我国碳价格水平与发达国家目前的碳价格相近,例如150元/t CO2,那么在各行业中所引起的额外碳成本占行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的行业累加起来,其占GDP的比重达到14%,比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范围(1%左右)...
关键词:
碳市场 碳价格 行业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勤 吴利华
本文旨在从产业和地区层面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对区域就业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虚拟就业的方法过滤掉地区因素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同时假定就业初始水平相同,模拟各地区各产业的就业演变状况,分析就业初始结构对各地区各产业就业演变的影响;然后通过就业绩效指数分析地区产业竞争力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就业增长率相同、就业初始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就业初始结构决定了就业演变的路径,地区初始工业化程度不同,就业演变的路径也不同。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所占比例和产业竞争力的差距是造成地区就业差异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