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3)
2023(12212)
2022(10711)
2021(10037)
2020(8423)
2019(19521)
2018(19618)
2017(38568)
2016(20614)
2015(23420)
2014(23518)
2013(23469)
2012(21743)
2011(19799)
2010(19637)
2009(17767)
2008(17222)
2007(14978)
2006(13350)
2005(11751)
作者
(60096)
(49873)
(49572)
(47108)
(31579)
(23799)
(22470)
(19622)
(18763)
(17732)
(16886)
(16615)
(15663)
(15642)
(15313)
(15026)
(14839)
(14835)
(14348)
(14156)
(12240)
(12169)
(11882)
(11207)
(11193)
(10935)
(10918)
(10917)
(9925)
(9716)
学科
(84492)
经济(84406)
管理(60239)
(54997)
(44582)
企业(44582)
方法(41144)
数学(35828)
数学方法(35496)
(27795)
贸易(27783)
(27074)
中国(23510)
(22107)
(21469)
(17976)
业经(17523)
环境(16870)
地方(16360)
(15450)
(14806)
农业(14152)
(13805)
(13332)
银行(13296)
技术(13024)
理论(12996)
(12737)
(12573)
(12382)
机构
大学(302478)
学院(299755)
(125929)
经济(123388)
管理(120693)
理学(105098)
理学院(104012)
管理学(102390)
管理学院(101877)
研究(98497)
中国(72993)
(63765)
科学(59576)
(57444)
(48707)
财经(46814)
(44499)
研究所(44330)
业大(43646)
中心(43570)
(42561)
(41362)
北京(40371)
经济学(38405)
(37965)
师范(37651)
(36278)
经济学院(35134)
农业(35007)
财经大学(34963)
基金
项目(204666)
科学(160555)
研究(150620)
基金(149454)
(129479)
国家(128478)
科学基金(110050)
社会(94951)
社会科(90157)
社会科学(90136)
基金项目(79977)
(78206)
自然(71280)
自然科(69549)
自然科学(69535)
自然科学基金(68260)
教育(68126)
(66058)
资助(61798)
编号(61537)
成果(49199)
(46080)
重点(45363)
(43622)
(42141)
课题(41346)
教育部(39647)
科研(39462)
创新(39345)
国家社会(38921)
期刊
(131870)
经济(131870)
研究(90605)
中国(48879)
学报(45549)
管理(43084)
科学(41814)
(40088)
(39457)
大学(34644)
学学(32611)
教育(29158)
农业(28120)
(25184)
金融(25184)
技术(24276)
经济研究(22410)
业经(22127)
财经(21975)
(20679)
问题(19154)
(18670)
国际(16942)
理论(15913)
图书(15490)
商业(14697)
实践(14615)
(14615)
技术经济(14590)
科技(14141)
共检索到431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丘兆逸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积极开展减排工作,并于2009年底宣布新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文章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并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存在J曲线效应,即在碳排放强度下降前期增加出口成本,降低出口;而在后期由于刺激创新,扩大出口。因此,为应对碳排放强度下降对出口贸易的冲击,需采取相应的刺激出口贸易措施来防止其过度波动;同时采用财政支持、加强合作等手段,促进降低碳排放强度相关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克菲  
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2004年1月至2014年8月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通过两个子样本比较了后危机时代前后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冲击效应,着重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非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全样本内正向的国际油价冲击在短期会导致中国贸易差额显著下降,对出口额的增加则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全样本中国际油价下降序列的冲击形式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相对而言净石油价格增量的冲击效应最小。且在样本I区间内的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普遍强于样本II区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清泉  杨丰  
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广义脉冲反应函数来检验汇率变化对我国总体贸易活动和双边贸易活动的影响,认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存在J曲线效应。对于总体贸易来说,在人民币发生贬值后的第1个季度,中国的出口-进口比率会有明显下降,而在长期内上升到比贬值前更高的水平。同时对于中国与6国双边贸易活动来说,除英国和澳大利亚之外,中国对美国、日本、德国和荷兰的双边贸易活动也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最后,本文认为人民币贬值在长期内会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状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志超  曾忠东  杜江  
中美两国互补型的直接贸易关系紧密,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国内收入水平的下降、美元贬值以及物价水平波动易通过直接贸易溢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形成冲击。研究发现,危机通过收入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的溢出较弱,而通过价格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了明显溢出,并且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冲击较大。出口贸易对美国价格水平变化冲击的响应强度、持续时间和衰减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宁学敏  
文章基于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88~2007年碳排放量和商品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碳排放与对外出口贸易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出口的短期变动也同样对碳排放量存在正向影响。此结果反映出商品出口是加剧我国近年来碳排放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天凤  张珺  
结合计量分析方法与因素分解法,选取我国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及1998年和2007年两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定量测算了出口贸易通过三种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出口贸易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为负,由于规模效应大大超过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和,总效应为正,出口贸易的扩大会对我国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厚双  汪海峰  张倩  
选取BACI数据库1995—2019年产品级贸易数据,将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量化为贸易冲击效应并加以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进口贸易对其他RCEP国家的需求效应大于出口贸易产生的供给效应,RCEP的签订有利于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和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中国对东盟国家产生的需求效应更大,距离中国越近的RCEP国家受到的经济增长的辐射效应越强;中国对其他RCEP国家价值链下游行业产生的需求效应更大,对价值链上游行业存在影响但不显著。因此,中国应加强与RCEP国家的贸易往来,充分发挥供需交互效应,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厚双  汪海峰  张倩  
选取BACI数据库1995—2019年产品级贸易数据,将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量化为贸易冲击效应并加以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进口贸易对其他RCEP国家的需求效应大于出口贸易产生的供给效应,RCEP的签订有利于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和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中国对东盟国家产生的需求效应更大,距离中国越近的RCEP国家受到的经济增长的辐射效应越强;中国对其他RCEP国家价值链下游行业产生的需求效应更大,对价值链上游行业存在影响但不显著。因此,中国应加强与RCEP国家的贸易往来,充分发挥供需交互效应,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子联  
运用B-N(Beveridge-Nelson)数据分解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不确定性事件所带来的随机冲击进行分解,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随机项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在国内和国外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随机冲击中,国外事件特别是金融危机等经济事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自2009年1月开始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其季度冲击值平均为-0.089,占进出口贸易总额-0.87%,目前已造成进出口总额至少925.5亿元的损失;随机冲击项在对我国国际贸易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进一步冲击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引发了17%的经济波动,冲击周期大约为4个季度。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怀政  林杰  
文章基于改进的出口贸易碳排放效应理论模型,采用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构建了变系数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对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论显示:工业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比较显著,行业规模、贸易结构、市场化程度、出口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作用;不同行业碳排放效应的强度与方向存在明显差异;减少碳排放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市场效率、合理调整出口贸易依存度、科学管理出口贸易。最后,就我国如何深层次参与国际气候制度建设,减少与贸易相关的碳排放,促进我国工业行业出口贸易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应对思路与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奕  马廷廷  
本文将资源基础观理论引入OFDI与贸易关系的研究之中,建立OFDI强度与母国出口贸易的关系模型,运用Eviews 8.0对2004-2013年我国对78个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研究结论为:总体上OFDI强度正向影响母国的出口贸易;按时间跨度分样本检验得出,金融危机前后OFDI强度均显著正向影响母国出口贸易,但金融危机前影响效应大于金融危机后;按投资目标国分样本检验得出,OFDI强度均正向影响母国出口贸易,但对发达国家OFDI强度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发展中国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伟  金朝辉  赵静梅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经济波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溢效应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反向冲击效应。研究方法:运用跨国静态面板模型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外溢效应,并基于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进行动态冲击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冲击对独联体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影响最大,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最小;中国经济波动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而对西亚地区特别是产油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波动,对中国均存在一定的反向冲击效应,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的经济冲击,对中国实际GDP的影响最大,西亚地区次之,中亚地区最小。研究创新:对中心国家经济波动的传递渠道进行了梳理。将中国设定为中心国家,研究了中国经济波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溢效应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反向作用。研究价值: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针对性地发展双边贸易提供了依据;解释了为何增强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全世文  曾寅初  
本文对2005年以来我国的外贸实际进出口额进行了含结构变化的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实际进出口增长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且我国实际进出口贸易额是分阶段的趋势平稳过程,而非一阶单位根过程。从冲击效果来看,金融危机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性变化表现为贸易额的短期下降和贸易增长趋势的加速恢复。欧债危机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性变化表现为贸易额的瞬时性下降和贸易增长趋势的下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广月  宋德勇  
首先根据碳排放因素分解法计算出我国1980-2007年的碳排放量,然后实证分析了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显示:3个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出口贸易是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碳排放对出口贸易的响应强度不断增强,至第5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不断减少,直至达到最小值;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响应强度从第2期开始由负变正,且不断增强,至第8期达到最大值,而后减少。鉴于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芹  
在践行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和实现对外贸易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重要时期,处理好出口贸易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是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稳健发展的关键,对中国生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系统论中灰色关联动态分析法对中国2001—2015年出口贸易额与碳排放实际数据进行关联度测算与检验,构建碳排放预警指标体系,设置预警区间,提出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管理有效预警度量和动态警度级别预报方案,最后运用实证分析法验证了预警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影响程度及方向,实现预警方向和重点的判定,提出研究结论与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