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20)
- 2023(21716)
- 2022(18692)
- 2021(17346)
- 2020(14632)
- 2019(33804)
- 2018(33226)
- 2017(62705)
- 2016(34260)
- 2015(38848)
- 2014(38750)
- 2013(38362)
- 2012(35485)
- 2011(32138)
- 2010(32054)
- 2009(30096)
- 2008(29422)
- 2007(25791)
- 2006(22583)
- 2005(20297)
- 学科
- 济(149064)
- 经济(148910)
- 管理(97165)
- 业(90722)
- 企(74507)
- 企业(74507)
- 方法(64845)
- 数学(56570)
- 数学方法(55850)
- 中国(39313)
- 农(38047)
- 财(36514)
- 学(33528)
- 业经(30950)
- 地方(29937)
- 贸(27391)
- 贸易(27376)
- 易(26547)
- 制(25703)
- 农业(25479)
- 环境(22967)
- 务(22632)
- 财务(22543)
- 理论(22515)
- 财务管理(22492)
- 和(22399)
- 银(21514)
- 融(21443)
- 金融(21439)
- 银行(21436)
- 机构
- 大学(493426)
- 学院(491062)
- 济(203416)
- 经济(199187)
- 管理(187218)
- 研究(173028)
- 理学(161486)
- 理学院(159618)
- 管理学(156585)
- 管理学院(155717)
- 中国(129580)
- 科学(107811)
- 京(105738)
- 财(91911)
- 所(88851)
- 农(85410)
- 研究所(80955)
- 中心(77718)
- 业大(75361)
- 财经(73436)
- 江(72082)
- 农业(67327)
- 北京(67157)
- 经(66724)
- 范(64219)
- 师范(63488)
- 院(62692)
- 经济学(62243)
- 州(57751)
- 经济学院(55854)
- 基金
- 项目(331578)
- 科学(258937)
- 基金(240429)
- 研究(237090)
- 家(211756)
- 国家(210051)
- 科学基金(178491)
- 社会(148971)
- 社会科(141090)
- 社会科学(141054)
- 省(128734)
- 基金项目(126083)
- 自然(117452)
- 自然科(114692)
- 自然科学(114656)
- 自然科学基金(112611)
- 教育(109336)
- 划(109121)
- 资助(100894)
- 编号(95554)
- 成果(77636)
- 重点(75219)
- 部(72921)
- 发(71138)
- 创(67869)
- 课题(66518)
- 科研(64261)
- 创新(63542)
- 教育部(62043)
- 大学(61645)
- 期刊
- 济(223999)
- 经济(223999)
- 研究(145524)
- 中国(94547)
- 学报(83405)
- 农(77026)
- 科学(74836)
- 财(71421)
- 管理(68872)
- 大学(62279)
- 学学(58721)
- 农业(53025)
- 教育(51808)
- 技术(43043)
- 融(42181)
- 金融(42181)
- 经济研究(37273)
- 财经(36297)
- 业经(34664)
- 经(31208)
- 业(28675)
- 问题(28565)
- 贸(24700)
- 技术经济(24687)
- 图书(24439)
- 统计(24223)
- 版(23823)
- 理论(22445)
- 科技(22371)
- 世界(22161)
共检索到732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繁华 吴立军 陈曦
哥本哈根会议对世界各主要工业国碳排放做出了框架性的约束,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0%~50%。基于这一目标,在C-D生产函数中引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要素,探究在这二要素约束下的增长阻力(growth drag)系数,并通过全国31年的时序数据以岭回归的方法估算出生产函数各参数,进而估算出阻力系数的值,最后形成研究结论:减排目标的兑现将导致中国年均GDP降低2.47~3.15个百分点,底限(40%)和上限(50%)的减排目标在2020年将形成10.28%的产出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宁
本文理论部分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分析了碳减排约束下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指出解决此问题应致力于内涵扩张的方式——技术进步。同时将技术进步归纳为跳跃式和持续式两种方式,并分别探讨了这两种方式解决碳减排约束下经济增长瓶颈问题的不同途径。实证部分旨在检验技术进步的实际碳减排效应,以我国制造业为例,采用LMDI法分析了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均对制造业整体及制造业重点减排行业表现出明显的碳减排效应,验证了技术进步作为主要碳减排手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民
我国现阶段面临着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双赢的重要问题。本文构建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理论框架,基于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采用199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在能源、固定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投入要素中能源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系数和贡献率最大,分别为0.449和28.37%。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对2011~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降低36.03%,实现减排目标面临着压力。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估算了碳减排目标约束对经济增长...
关键词:
减排目标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鑫 赵鑫铖 张越
本文采用1981~2009年中国经济及三次产业数据估算了能源对中国经济及三次产业的增长阻力。实证结果表明,能源对三次产业的增长阻力各不相同:能源对第二产业的增长阻力最大为8.5957%,能源对第三产业的增长阻力次之为6.6238%,能源对第一产业的增长阻力最小为0.2122%。
关键词:
能源 三次产业 增长阻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恒
就都市经济增长问题,文章从个人效用角度出发,通过自主构建理论分析模型的方式,选取中国4大都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标确定、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模型引入、模型构建、分析模型等若干环节,从个人效用角度阐述了都市经济增长的关键点,对中国都市经济增长展开实证研究,从而为中国都市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具体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都市 经济增长 引力 阻力 统计研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章恒全 张陈俊 张万力
借鉴改进的C-D函数和RomeR的经济增长阻力分析框架,分地区分产业测算水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阻力。研究发现,资本和技术的弹性大于水资源和劳动;各省份各产业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水资源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阻力最大,尤其是东部省份,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不仅受到资本弹性、水资源弹性、劳动弹性的影响,水资源受到限制情况下增长率的取值也将影响到增长阻力的测算结果。因此,可以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和增强技术的作用降低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限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水资源 阻力 三次产业 岭回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磊 张建清 孙元元 杨立生
本文通过引入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约束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具有异质性的随机边界分析方法,说明环境因素和其他经济因素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效率,再用反事实度量方法,测算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经济效率损失情况。结果表明:首先,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不会导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出现结构突变;其次,环境治理政策会使得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出现突变;最后,碳排放等环境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增长效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辉 董晔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CO2排放增加的约束问题。笔者估算出中国1978年~2008年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约束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对索洛模型进行扩展,得到能源消费、CO2排放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及大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是高能耗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其代价是CO2的高排放;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整体正向作用不大;CO排放作为环境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芊 魏文轩
文章基于松弛变量的非径向DEA模型(SBM—DEA模型)测算了经济增长约束下的中国省际环境效率和各省的CO2减排潜力。经过测算,我们发现江苏省的环境效率最高,而大多数省份的环境效率过低,与江苏省相比,其效率值普遍在0.4以下,这说明中国各省的CO2减排潜力巨大,大多数省份可以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将CO2排放降低280万吨以上,而上海市更是可以降低接近3600万吨,这也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提供了较大空间,说明即使在目前的增长模式下,地方政府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在不影响增长速度的前提下,降低非合意产出的数量,从而顺利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鑫 赵鑫铖
本文以罗默(2001)的"增长阻力"分析框架为基础,选取我国各省1986-2008年的能源与经济数据,着重分析能源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阻力。实证结果发现,能源对三个不同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阻力各不相同:能源对西部地区的增长阻力最大为1.37%,对东部地区的增长阻力次之为1.0%,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阻力最小为0.54%。
关键词:
东中西部 能源 经济增长 增长阻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本文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内在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九方面内在增长动力和压力。对"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研究了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针对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实践的新变化提出了四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节能减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兵 刘光天
探究节能减排约束下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构建两期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基于广东21个地级市2000~2013年的数据,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研究节能减排约束下经济主体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研究发现,2001~2013年,广东绿色生产率平均增长1.17%,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动力,效率恶化阻碍了生产率的进一步增长。从要素效应看,环境效应是绿色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其中工业废水效应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工业SO2效应和能源效应,工业CO2效应的贡献最小,它们都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绿色生产率增长;GDP的高速增长和资本的盲目扩张对绿色生产率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顾国达 李丹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这种结构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和谐。本文通过拓展的国际收支约束下经济增长模型(BPCG),实证分析了1982-2005年间我国长期理论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并明确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着力点。要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必要积极扩大内需、并优化贸易结构。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 BPCG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毅
本文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分组思路,分别建立低碳发展区域和高碳发展区域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信贷投放的面板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上述三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信贷投放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低碳发展区域和高碳发展区域存在显著差异。(2)低碳发展区域的信贷投放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存在着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而高碳发展区域的这一现象并不显著。(3)信贷投放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表明金融机构较好地执行了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了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公维凤
本文建立了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和碳强度约束下各省经济增长优化模型。在考虑了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情况下,分析了五种情景中各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最优分配路径的异同,指出了各种情景中能耗和排放变动较大的省区,比较了各种情景下的节能减排成本。从全局最优角度看,在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和碳强度指标约束下,贵州、宁夏和新疆等经济发展较慢,其他省区经济发展较快。加快这些省区经济发展,要以降低山西和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为代价;减慢发展过快省区的经济增长对提高发展较慢省区的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但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明显;改变全国能耗强度和碳强度降低程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较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