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73)
- 2023(17388)
- 2022(15122)
- 2021(13941)
- 2020(11720)
- 2019(26879)
- 2018(26536)
- 2017(51416)
- 2016(27830)
- 2015(31124)
- 2014(30881)
- 2013(30246)
- 2012(27690)
- 2011(24890)
- 2010(24665)
- 2009(22264)
- 2008(21860)
- 2007(18872)
- 2006(16242)
- 2005(14064)
- 学科
- 济(111119)
- 经济(110968)
- 管理(88171)
- 业(79258)
- 企(67045)
- 企业(67045)
- 方法(54446)
- 数学(48030)
- 数学方法(47411)
- 财(32612)
- 农(28547)
- 中国(27369)
- 业经(24610)
- 制(23422)
- 学(22977)
- 务(20756)
- 财务(20676)
- 财务管理(20630)
- 环境(20225)
- 地方(20147)
- 企业财务(19591)
- 贸(19136)
- 贸易(19126)
- 农业(19032)
- 易(18553)
- 技术(17519)
- 理论(17507)
- 和(17432)
- 银(17283)
- 银行(17238)
- 机构
- 大学(391911)
- 学院(389145)
- 管理(157183)
- 济(157171)
- 经济(153930)
- 理学(137391)
- 理学院(135912)
- 管理学(133396)
- 管理学院(132690)
- 研究(124654)
- 中国(93468)
- 京(81464)
- 科学(76194)
- 财(75466)
- 所(60558)
- 财经(60542)
- 农(59962)
- 业大(58132)
- 中心(57473)
- 江(55259)
- 经(55193)
- 研究所(55028)
- 北京(50754)
- 范(49039)
- 师范(48543)
- 经济学(48448)
- 农业(46942)
- 院(46001)
- 财经大学(45430)
- 州(44347)
- 基金
- 项目(273426)
- 科学(216708)
- 基金(201531)
- 研究(198556)
- 家(175274)
- 国家(173882)
- 科学基金(151064)
- 社会(127065)
- 社会科(120536)
- 社会科学(120508)
- 基金项目(106890)
- 省(105590)
- 自然(99112)
- 自然科(96834)
- 自然科学(96814)
- 自然科学基金(95085)
- 教育(91669)
- 划(89119)
- 资助(83141)
- 编号(79490)
- 成果(63410)
- 部(61068)
- 重点(60979)
- 创(57070)
- 发(56955)
- 课题(54206)
- 创新(53348)
- 教育部(52988)
- 国家社会(52792)
- 科研(52668)
- 期刊
- 济(163004)
- 经济(163004)
- 研究(111731)
- 中国(70364)
- 学报(61076)
- 财(58903)
- 管理(57324)
- 科学(55885)
- 农(53609)
- 大学(47545)
- 学学(45019)
- 教育(39431)
- 农业(36982)
- 技术(33572)
- 融(33320)
- 金融(33320)
- 财经(29700)
- 业经(26524)
- 经济研究(26145)
- 经(25248)
- 问题(21245)
- 业(18947)
- 理论(18688)
- 科技(18372)
- 技术经济(18236)
- 版(18207)
- 图书(17741)
- 统计(17586)
- 实践(16995)
- 践(16995)
共检索到554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响 张楠 宋培
普及碳排放交易制度正成为中国履行“3060”双碳承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2013年实施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碳排放交易制度对试点省市节能减排的影响,并使用DID方法检验了碳排放交易制度推动节能减排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碳排放交易制度显著推动了试点省市的节能减排进程,并通过了DID估计、安慰剂以及排序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效果最显著的是北京和上海,其次是湖北和重庆,再次是天津,分别处于“节能减排”的第一、二、三梯队;广东处于“节能”的第二梯队,但“减排”效果却呈现先降后升趋势,表现为“节能”而不“减排”。中介机制检验表明碳排放交易制度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进程。因此,应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环境政策由命令控制型向市场激励型转变;完善产权制度,因地制宜地加快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在全国的推广;通过激励技术创新,形成以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为导向的市场化节能减排新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雪纯 曹霞 宋林壕
在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要求下,碳排放交易制度作为典型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其减污降碳效应备受关注。基于2000—2020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碳排放交易制度对试点地区减污降碳的影响效果,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推动减污降碳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碳排放交易制度在试点地区具有较为显著的减污降碳效应;考察试点地区个体政策实施效应,北上广的减污降碳效果最为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交易制度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东部地区的减污降碳效应更为显著;不同大气污染物异质性分析显示,碳排放交易制度对PM_(2.5)减排有更明显的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贤伟
采用合成控制方法对我国2010年实施的低碳试点政策进行研究,评估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低碳试点区域与非低碳试点区域的碳排放量在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后并未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每一个低碳试点区域进行合成控制评价后发现,在全部的低碳试点区域中,仅有重庆市和陕西省的碳排放量在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后显著降低;产业结构调整是低碳试点区域碳排放量降低的重要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贤伟
采用合成控制方法对我国2010年实施的低碳试点政策进行研究,评估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低碳试点区域与非低碳试点区域的碳排放量在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后并未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每一个低碳试点区域进行合成控制评价后发现,在全部的低碳试点区域中,仅有重庆市和陕西省的碳排放量在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后显著降低;产业结构调整是低碳试点区域碳排放量降低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静 张建华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3年设立的7个碳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机制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法对碳交易机制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作出探索性回答。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对所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倒逼"效应,效应大小因试点地区特征不同呈现差异性,其中,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最大,重庆市最小。本文还发现,碳交易机制对促进技术创新、增加FDI流入具有积极作用,对国际贸易、投资需求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技术创新、FDI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投资需求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了阻碍作用,这可能与中国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有关,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政府应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运行的相关配套政策和环境,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合理利用外资,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白雪洁 宋培 王宝璐
以中国2013年以来实行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事件,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目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效率提升在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和"减排"中分别发挥了10.19%和5.93%的作用,而能源结构转型分别发挥了48.87%和52.95%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动力来自能源结构转型,而非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转型涉及问题更加宏观和深层,这为中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进程,特别是完成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伯凡 刘叶
高校扩招使更多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由于教育年限的延长客观上推迟了中国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产生了所谓的"剩男"、"剩女"现象,该政策也被认为是导致新一轮"单身潮"的主要原因。然而,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自2003年以来的结婚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且这种上升趋势无法仅通过人口年龄结构因素来解释。那么,扩招政策究竟对中国结婚率产生了何种影响呢?文章利用合成控制法得到的结果显示: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结婚率的提高,且对女性的影响要大于男性。研究表明,扩招不仅提高了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也提高了对婚姻市场的匹配效率。
关键词:
高校扩招 结婚率 合成控制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杰 王博瀚
在理论探析碳减排政策影响就业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导致试点地区就业率显著提升,且碳交易政策能够加速劳动力城乡流动、行业转移以及性别转换,同时使得劳动力技能结构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分布特征;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并不局限于试点地区一隅,亦能够对试点周边地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试点地区劳动力增加来源包括“就地转换”“走的少”和“来的多”3个方面。进一步地,碳交易试点政策所诱发的就业率提升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的劳动力需求扩大和工资提升所驱动的劳动力供给增加。
关键词:
碳交易政策 就业率 双重差分 空间溢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俊 钟文
文章在测度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水平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双重维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物流业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且处于“倒U”型曲线的前半部分,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此外,中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对物流业碳排放的“倒U”型拐点值相对更低,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能让中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承接东部和发达地区的产业和技术转移,使其能较早且充分享受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红利,实现物流业碳减排。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实现物流业碳减排的重要传导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志刚 柳瑞禹 陈岸
本文以节能减排为目的,设计了优化的发电权交易机制:购买发电权采用不完全竞价方式,出售发电权采用统一出售价方式,企业可以同时提出购买和出售发电权请求,由交易中心通过合理的决策,使节能减排效果最优。根据所设计的发电权交易机制,构建出决策模型。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引入补贴和分享系数,分析了发电企业的报价行为,建立了高效的模型求解算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健
本文梳理借鉴了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考察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情况,强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政府决心和行政手段,而且需要经济激励和市场机制。重点探讨了将推进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突破口,强化节能减排战略中的市场机制,并提出具体对策意见。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市场机制 碳排放权交易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林阳 吴克宁
文章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9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分析房产税改革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并重点选择2011年开始试点实行房产税的重庆作为主要样本进行考察。研究表明:(1)2011年房地产税开征以后,重庆的实际土地价格明显低于合成土地价格,说明开征房地产税使得土地价格下降。(2)选择与重庆特征相近的长沙作为安慰剂检验的样本,研究发现,长沙土地价格的实际值与合成值的差别并不明显。(3)通过对商业用地、居民用地、工业用地等三种不同用途的土地地价对比可知,房地产税主要是降低了商业用地地价,对居民用地地价没有显著的影响效应,而工业用地地价在开征房地产税后有提高的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玉辉
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资金是前提、技术是基础、制度是保障,政策制定者必须选择合适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来影响经济发展的路径,并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探索节能减排的新模式、新方法。黄溶冰教授的《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研究》一书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减排规制工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研究视角聚焦在环境审计信息化工具上,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我国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研究(11BGL062)》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