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15)
2023(20822)
2022(18007)
2021(16441)
2020(13896)
2019(31324)
2018(30714)
2017(59432)
2016(32510)
2015(35872)
2014(35765)
2013(35259)
2012(32320)
2011(29281)
2010(28959)
2009(26404)
2008(25851)
2007(22813)
2006(19864)
2005(17215)
作者
(95757)
(80035)
(79411)
(75651)
(50690)
(38639)
(35889)
(31213)
(30438)
(28364)
(27176)
(27127)
(25574)
(25158)
(24867)
(24727)
(24147)
(23870)
(22978)
(22903)
(20025)
(19438)
(19394)
(18223)
(18011)
(17682)
(17676)
(17565)
(16274)
(15870)
学科
(129587)
经济(129414)
管理(96516)
(89319)
(74037)
企业(74037)
方法(60489)
数学(53314)
数学方法(52670)
(35987)
(34574)
中国(32945)
(29242)
业经(28226)
(27316)
地方(27264)
(23296)
贸易(23283)
农业(22927)
(22548)
(22520)
财务(22439)
财务管理(22394)
环境(22313)
企业财务(21322)
(20772)
金融(20766)
(20743)
银行(20668)
技术(20125)
机构
大学(463026)
学院(460648)
(183376)
经济(179470)
管理(178661)
理学(155708)
研究(155607)
理学院(153915)
管理学(150959)
管理学院(150133)
中国(115063)
科学(99032)
(97130)
(86354)
(82631)
(78669)
业大(74113)
研究所(72014)
中心(71077)
财经(69492)
(67521)
农业(65231)
(63325)
北京(60164)
(59085)
师范(58348)
(56711)
经济学(56601)
(53941)
财经大学(52021)
基金
项目(324182)
科学(254823)
基金(237181)
研究(228192)
(210067)
国家(208426)
科学基金(178265)
社会(145320)
社会科(137821)
社会科学(137785)
(127236)
基金项目(125842)
自然(119144)
自然科(116406)
自然科学(116369)
自然科学基金(114257)
(107595)
教育(105168)
资助(97851)
编号(90037)
重点(73354)
成果(71631)
(71200)
(68508)
(67156)
科研(62926)
创新(62892)
课题(62609)
计划(60788)
教育部(60605)
期刊
(193919)
经济(193919)
研究(130434)
中国(86015)
学报(82057)
(73824)
科学(72243)
(66422)
管理(64025)
大学(61518)
学学(58621)
农业(50008)
教育(44917)
(41030)
金融(41030)
技术(37527)
财经(34421)
业经(31805)
经济研究(31075)
(29464)
(25614)
问题(25556)
(23456)
科技(22825)
业大(21527)
理论(21084)
技术经济(20998)
统计(20744)
资源(20491)
商业(20153)
共检索到661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志华   徐军委  
基于2007—2021年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省域碳排放公平性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与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会对省域碳排放公平性的提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2)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提升环境规制强度、优化能源结构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省域碳排放公平性水平;(3)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省域碳排放公平性的影响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这种效应通过“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对“地理邻近”省份与“经济邻近”省份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衍平  李晶  陈会英  
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多期PSM-DID模型研究清洁能源示范省政策对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清洁能源示范省政策显著抑制了试点地区碳排放,同时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②政策影响效应存在时滞性,且影响效应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强;政策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减排和经济增长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大。③技术进步分别在清洁能源示范省政策与碳排放、经济发展水平间发挥中介作用。④环境规制在清洁能源示范省政策与技术进步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技术进步和碳排放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谦   吴婷   覃一冬   贾鹏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本文选用2003~2021年全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ETP)为出发点,用生态效率测度绿色发展水平,通过PSM-DID和SDID模型实证检验了CETP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CETP能显著促进绿色发展,且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2)CETP产生的创新效应对绿色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产业结构效应不显著;(3)CETP对周边试点城市产生了显著负向的溢出效应,但对非试点城市的生态效率无明显影响。最后,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志新  刘名多  
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旨在实行城市的低碳经济,同时城市的发展也要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导向。所谓低碳下的贸易行为就是以低碳经济为背景,在城市对外贸易过程中保持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文章从地级市贸易层面展开研究,通过对迄今为止公布的36个低碳试点城市和随机选取的85个对照样本城市进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所有36个试点城市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分别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出口贸易依存度也为抑制作用但不显著,政策对于第二批28个试点城市的效果要明显优于第一批的8个试点城市。进一步创新性地将低碳城市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探究低碳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而为以后城市发展政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王娟  徐彦峰  
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旨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就是在企业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论文从地级市企业技术创新层面展开研究,以国家统计局划分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迄今为止公布的36个低碳试点城市和随机选取的85个对照样本城市进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反事实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扩大了试点城市和样本城市在企业技术创新值上的差距,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第一批试点城市的影响大于对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影响;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故低碳试点城市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缩小不同等级城市间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为未来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发   陆学峰  
文章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但对周边城市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效应随空间距离加长而逐渐衰减;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间协同集聚、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主要机制,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强度对数字经济的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发   陆学峰  
文章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但对周边城市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效应随空间距离加长而逐渐衰减;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间协同集聚、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主要机制,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强度对数字经济的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郝立亚  
本文采用贝叶斯空间分层建模技术研究我国碳排放强度与区域金融发展的空间异化特征,通过MCMC方法完成模型参数估计和空间状态变量的监测,旨在为制定区域化低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局域依赖性和差异性是共存的;结合地理空间机制的影响,我国金融发展总体上对碳排放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的金融发展领域方面空间影响并不一致;根据空间异化特征变量,区域集群模式具有分化特征,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治国   车帅   王军  
基于中国各省份200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与合成控制法以及空间双重差分方法综合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就平均效应而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试点地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政策的动态影响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存在“倒U型”特征;利用SCM方法进行个案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实施后湖北、天津、重庆等省份碳排放量明显减少;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减排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范围分析发现,碳泄漏问题的存在导致试点政策的整体减排效果显著降低。鉴于此,各试点省份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低碳发展,加强区域联动以推动协同减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元正  叶秀敏  
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电子商务可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个崭新而有效的思路。本文以2006—2019年1 178个县域地区为样本,以淘宝村代表电子商务对县域地区的冲击,运用改进后的面板PSM-DID方法及中介效用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对县域地区人口规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有助于县域地区的人口规模增长。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农产品贸易规模扩张,发挥对服务业和流通业的乘数效应,进而促进人口规模增加。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相较于以往的土地政策,电子商务对于中西部地区人口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针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与局限,本文提出了完善基础建设、建立现代化流通体系、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等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文  赵鹏  任相伟  韩莹  
碳排放权交易已在多个试点地区实施多年,利用建模分析方法,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对地区工业碳锁定程度的影响。采集中国30个省区市2010—2016年面板数据,计算工业碳锁定系数,依此测算工业碳锁定程度,并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和空间计量-双重差分法(SDID)加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减轻本地区工业碳锁定程度,且我国工业碳锁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碳排放权交易在某一地区的实施,同样可减轻其相邻地区工业碳锁定程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齐荻  
"沪深港通"机制是否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重要议题。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沪深港通的实施为自然实验事件,考察了以沪深港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实施后标的公司显著增加了研发投入以及专利产出量,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检验表明,沪深港通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效果在机构持股比例较低、信息透明度较低、管理层视野较低及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更加明显,说明其通过增强境外投资者的治理效应、改善企业信息披露状况、缓解创新决策中的代理问题等途径促进了企业创新。结论拓展了沪深港通事件对企业创新的后果及机制研究,检验了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资本市场开放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