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93)
2023(16787)
2022(13605)
2021(12403)
2020(10375)
2019(23648)
2018(23013)
2017(45614)
2016(23693)
2015(25993)
2014(25743)
2013(25572)
2012(23129)
2011(20032)
2010(20137)
2009(18983)
2008(17812)
2007(15828)
2006(13681)
2005(12637)
作者
(63215)
(52736)
(52683)
(49943)
(33602)
(25113)
(24023)
(20468)
(20314)
(18728)
(17906)
(17850)
(16603)
(16520)
(16343)
(16335)
(15736)
(15344)
(15025)
(14961)
(12900)
(12604)
(12478)
(12227)
(11896)
(11896)
(11618)
(11378)
(10291)
(10254)
学科
(107381)
经济(107275)
(98207)
(86828)
企业(86828)
管理(84574)
方法(50436)
数学(41995)
数学方法(41600)
(34514)
业经(32418)
(31848)
中国(30200)
(29770)
金融(29769)
(28050)
银行(28036)
(26974)
(25526)
财务(25485)
财务管理(25452)
(24556)
企业财务(24231)
农业(22991)
地方(19784)
技术(19466)
(18577)
贸易(18557)
(18101)
(18087)
机构
学院(331131)
大学(324946)
(151292)
经济(148761)
管理(140399)
理学(120280)
理学院(119342)
管理学(117824)
管理学院(117225)
研究(98451)
中国(89148)
(73991)
(64882)
财经(58893)
(53655)
科学(52257)
中心(49708)
(48885)
(48234)
经济学(47499)
(45623)
财经大学(44015)
经济学院(43218)
业大(43217)
研究所(40501)
北京(39967)
商学(39912)
商学院(39569)
(38904)
经济管理(37979)
基金
项目(218517)
科学(176823)
基金(164893)
研究(162514)
(140171)
国家(138963)
科学基金(124540)
社会(109310)
社会科(104114)
社会科学(104087)
基金项目(87228)
(84634)
自然(79221)
自然科(77571)
自然科学(77557)
自然科学基金(76244)
教育(73419)
(69206)
资助(67128)
编号(63635)
(49664)
(49071)
成果(48499)
重点(48087)
(46941)
国家社会(46420)
创新(45208)
教育部(44178)
人文(44137)
(43953)
期刊
(164405)
经济(164405)
研究(98513)
(61340)
中国(59332)
管理(57030)
(50568)
金融(50568)
(44058)
科学(40833)
学报(38920)
大学(32330)
学学(31422)
技术(31008)
财经(30222)
农业(29285)
业经(27657)
经济研究(26107)
(26031)
问题(21102)
教育(20896)
技术经济(19444)
(17731)
财会(17563)
(17298)
现代(16501)
统计(16459)
理论(16441)
商业(16192)
国际(15966)
共检索到497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善燊   赵蓉   郝琪梦  
采用2011—2021年我国A股8个试点地区上市公司的数据,以碳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碳市场试点对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碳市场试点对企业绿色投资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结论依然成立;融资约束在碳市场对企业绿色投资影响中起到遮掩效应,风险承担在碳市场对企业绿色投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对于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碳市场对企业绿色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秉祥  孙悦  张涛涛  陶瑞  
为探究超额商誉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本文基于风险承担与融资约束双视角,选取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超额商誉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超额商誉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风险承担在超额商誉与过度投资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即超额商誉会加剧企业风险承担进而加剧其过度投资;融资约束在超额商誉与投资不足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超额商誉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加剧其投资不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抑制超额商誉与过度投资间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超额商誉的经济后果、传导路径和治理措施,也为企业优化投资效率提供了靶向指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沈俊  张仁慧  
中小企业在进行风险承担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融资约束的干扰,导致投资很难获益。实证研究发现:较高的风险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当中小企业选择承担较低风险,却又面临较高融资约束时,企业投资获益的可能性偏低。进一步按融资约束程度分组进行比较后发现,风险承担虽能正向促使投资获益,但较高的融资约束会阻碍这种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中小企业风险承担的过程中起着干扰性交互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程小可  姜永盛  郑立东  
基于我国特殊金融制度情境,本文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以及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影子银行通过拓宽短期融资来源实现了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目的,并且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这种效应体现得愈加明显。进一步,作为银行正规信贷渠道的替代与补充,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随着其银行贷款水平的降低而显著增强,并且这种效应亦在高风险企业中更为明显。考虑宏观金融环境因素后发现,随着货币政策的趋紧以及区域影子银行发展水平的提高,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会显著增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卫东  许赛  
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4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研究终极控股股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在该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呈U型结构,随现金流权的增大,现金流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由正转负。就我国市场而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程度随融资约束的提高而减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伍格致  游达明  
使用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以中国的融资融券限制放宽为准实验研究的基础,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融资融券交易是否会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活动。首先,研究表明在实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后,标的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将显著增加,而标的企业绿色创新的质量并无显著变化。其次,认为卖空威胁是标的企业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主要原因,而代理问题和激励与动力机制存在缺陷是融资融券机制没有显著促进标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主要原因。最后,研究发现多个政策环境因素将影响政策在促进标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中的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国文  甘雨田  
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将网络搜索指数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代理变量,探讨投资者关注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结果发现,投资者关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体现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上,资产规模、杠杆率、股权集中度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通过融资约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绿色创新绩效,同时环境规制是有效的调节变量,投资者关注与环境规制的交互效应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从关注属性维度看,投资者负面关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非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相较于高污染企业,投资者关注对非高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邬烈岚   范纪来  
文章以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融资融券、风险承担与企业避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将2010年启用的融资融券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检验了企业在成为融资融券标的公司后避税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考察了风险承担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企业成为融资融券标的后,避税程度显著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会强化融资融券对企业避税程度的负向影响,减少企业避税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比例的提高可以增强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加强融资融券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怀明  陈龙  魏珈玮  
绿色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要素。借助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冲击,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了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市场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调节机制发现,碳市场运行状况越好、政府管控力度越大时,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研究结论为如何充分发挥碳市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对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雪峰  韩露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通过科技赋能方式形成的新产物,对微观企业风险承担与绿色创新持续性均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风险承担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呈“U”型关系,与风险承担呈“倒U”型关系,风险承担与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之间存在负向的线性关系,即风险承担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倒U”型关系,导致风险承担的中介效应减弱。媒体关注能够加强风险承担与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之间的线性关系,致使风险承担的中介效应得以增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宇  梁慧萍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于2002年引入中国市场,主要针对董事或高管在正常履职过程中,因被指控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而被追究其个人赔偿责任时,由保险机构代付。通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基于“外部投资者”视角探究董责险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及路径。研究发现:董责险能够正向影响企业创新,且可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和信贷寻租来促进企业创新,这说明了融资约束和信贷寻租具有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认购董责险提高了企业的信贷资源获取能力,具体表现为银行会主动提供更多的长期贷款和减少短期贷款的供给,且上述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认购董责险提高了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加大了对公司内部的监管力度,进而更大程度地促进了企业创新。本文弥补了从外部投资者视角探究董责险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不足,验证了“董责险机制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的观点,即董责险通过引入第三监督机构改善公司治理效果,向外界投资者传递积极的信号,从而提高了投资者的信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宇  梁慧萍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于2002年引入中国市场,主要针对董事或高管在正常履职过程中,因被指控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而被追究其个人赔偿责任时,由保险机构代付。通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基于“外部投资者”视角探究董责险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及路径。研究发现:董责险能够正向影响企业创新,且可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和信贷寻租来促进企业创新,这说明了融资约束和信贷寻租具有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认购董责险提高了企业的信贷资源获取能力,具体表现为银行会主动提供更多的长期贷款和减少短期贷款的供给,且上述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认购董责险提高了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加大了对公司内部的监管力度,进而更大程度地促进了企业创新。本文弥补了从外部投资者视角探究董责险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不足,验证了“董责险机制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的观点,即董责险通过引入第三监督机构改善公司治理效果,向外界投资者传递积极的信号,从而提高了投资者的信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彩平   罗丞志  
本文利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算了2007—2020年间284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且政策具有推广与累积效应;城市技术创新和居民就业规模是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机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在具有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非资源依赖型的城市更为显著。此外,低碳试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彩平   罗丞志  
本文利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算了2007—2020年间284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且政策具有推广与累积效应;城市技术创新和居民就业规模是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机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在具有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非资源依赖型的城市更为显著。此外,低碳试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娆  路继业  姬东骅  
企业的风险承担是一项资源消耗性活动,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在我国,政府是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主体,产业政策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有力措施。那么,产业政策影响了受支持企业的风险承担吗?本文基于我国制度背景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受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的企业相比,受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的企业风险承担相对较高,产业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和贷款支持两种机制发挥作用;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在没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中、在市场配置资源程度较低地区更强。上述发现为宏观政策("看得见的手")在市场机制下("看不见的手")影响微观企业行为提供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