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56)
- 2023(19992)
- 2022(16567)
- 2021(15355)
- 2020(12544)
- 2019(28409)
- 2018(27892)
- 2017(53477)
- 2016(29307)
- 2015(32315)
- 2014(32169)
- 2013(31959)
- 2012(29397)
- 2011(26488)
- 2010(26414)
- 2009(24312)
- 2008(24107)
- 2007(21585)
- 2006(19208)
- 2005(17375)
- 学科
- 济(125475)
- 经济(125344)
- 业(102648)
- 管理(94708)
- 企(90094)
- 企业(90094)
- 方法(51318)
- 数学(41184)
- 数学方法(40807)
- 农(37679)
- 业经(36494)
- 财(34419)
- 中国(34150)
- 地方(27712)
- 农业(26203)
- 学(24463)
- 务(24374)
- 财务(24303)
- 财务管理(24274)
- 制(24005)
- 企业财务(23038)
- 贸(22766)
- 贸易(22747)
- 技术(22632)
- 易(22041)
- 和(21803)
- 环境(21336)
- 理论(21094)
- 划(19914)
- 银(19362)
- 机构
- 学院(420585)
- 大学(416669)
- 济(170561)
- 经济(167056)
- 管理(166435)
- 研究(143447)
- 理学(142641)
- 理学院(141076)
- 管理学(138912)
- 管理学院(138152)
- 中国(109510)
- 京(89983)
- 科学(89078)
- 财(78123)
- 农(77221)
- 所(73134)
- 研究所(66314)
- 业大(66055)
- 中心(64555)
- 江(63655)
- 财经(62067)
- 农业(60689)
- 北京(56967)
- 经(56446)
- 范(53256)
- 师范(52643)
- 院(51934)
- 州(51241)
- 经济学(50202)
- 财经大学(45875)
- 基金
- 项目(281968)
- 科学(221378)
- 研究(204239)
- 基金(203489)
- 家(178878)
- 国家(177262)
- 科学基金(151792)
- 社会(128797)
- 社会科(122082)
- 社会科学(122050)
- 省(111871)
- 基金项目(108065)
- 自然(99387)
- 自然科(97048)
- 自然科学(97022)
- 自然科学基金(95302)
- 划(93753)
- 教育(92333)
- 编号(82789)
- 资助(82776)
- 成果(65681)
- 发(63568)
- 重点(63363)
- 部(60863)
- 创(60569)
- 课题(57224)
- 创新(56020)
- 科研(53849)
- 业(53198)
- 国家社会(52629)
- 期刊
- 济(195676)
- 经济(195676)
- 研究(123828)
- 中国(83572)
- 农(71391)
- 学报(69131)
- 管理(65478)
- 科学(63450)
- 财(61344)
- 大学(51827)
- 学学(49279)
- 农业(48921)
- 教育(44371)
- 融(40014)
- 金融(40014)
- 技术(36922)
- 业经(34786)
- 财经(30897)
- 经济研究(30193)
- 业(27372)
- 经(26572)
- 问题(25515)
- 技术经济(22035)
- 科技(21081)
- 商业(20126)
- 现代(20072)
- 版(19961)
- 理论(19411)
- 贸(19206)
- 图书(18939)
共检索到632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振清 陈亚男 汪国军
碳市场在给企业节能减碳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本文介绍了碳市场的形成及国内外发展现状,以此为背景,重点关注碳市场中的参与企业,将市场参与主体分为控排企业、服务于碳市场的中介机构、投资者三类,并分析了各类参与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碳市场对宏观整体以及这三者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重点针对控排企业,从变碳市场压力为动力、企业内部硬性设施改革、企业管理层面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的低碳发展路径。
关键词:
碳市场 企业 低碳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谭泽涛 刘旭明 徐子健 周士钦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以工程建设企业的低碳转型策略为研究对象,以节能降碳理念为指引,主要从项目执行、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三个方面对企业流程再造和业务升级展开研究探索。全方位地阐述了碳排放管理、技术路线低碳化、低碳采购管理体系、施工资源碳足迹跟踪管理、新兴低碳行业拓展,以及市场开发与项目执行和技术研发协同发展等低碳转型发展路径,对工程建设企业的转型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谌爱华
当国际规则和国家政策及各级市场和碳减排目标不断增长和融合的趋势来临时,企业管理者必须着手提高能源效率和进行碳减排。通过制定碳减排计划、实施碳排查并以最经济的手段减少碳排放、规避碳风险及评估自身的碳足迹,帮助企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有竞争力以及更加持久地保持盈利。
关键词:
碳减排 低碳经济 可持续盈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昕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山西省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绿色的创新技术来实现山西省煤炭产业的绿色发展。文章以山西煤炭企业为例,分析了山西省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针对山西省绿色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山西省 煤炭企业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帅 尹俊雅 范美婷 杨莉莉
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已成为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而僵尸企业大量滋生可能会对地区经济低碳转型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但学界对此鲜有关注。本文采用FN-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了识别,并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总体环境技术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碳排放绩效进行准确测算,以此来表征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程度,进而就僵尸企业对中国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僵尸化程度的加深显著抑制了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从而不利于地区低碳转型发展,基于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该结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僵尸企业在掣肘产业结构升级、挤占绿色信贷资源和挤出技术创新的同时,还会弱化地区市场竞争环境,从而阻碍低碳转型发展。本文在为僵尸企业的环境影响提供新的文献和经验证据的同时,也从僵尸企业的视角为有效推动中国的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玉香 孟祥云
首先分析了低碳物流的相关研究成果、内涵及其主要功能环节,接着剖析了制约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促进物流服务企业发展低碳物流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物流服务企业 低碳化 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郝嘉欣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而构建ESG体系成为助力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在界定ESG体系基础上,系统分析构建ESG体系面临的各类挑战,提出借助ESG体系赋能企业低碳转型的具体实现路径:一是推动特色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完善监管政策体系;三是强化ESG理念推广;四是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五是积极创建ESG企业示范区。
关键词:
ESG体系 低碳转型 路径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雯雯 胡振华
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支付低碳溢价的低碳消费趋势及政府环境政策驱动企业审视自身的低碳生产决策问题。通过将影响企业低碳生产决策的因素纳入有限理性的博弈框架,分析市场自治与政府介入低碳认证情形下企业群体低碳生产行为。结果表明,企业低碳生产决策受低碳收益及公平效用影响;市场初始阶段,低碳成本较高,具备低碳知识的理性消费者较少,企业与消费者关于低碳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企业不能获得合适的低碳溢价收益,在完全自治的市场情形下,仅靠企业自身决策很难达到主动进行低碳生产的良性状态;低碳认证作为政府介入手段,当市场中低碳认证的产品达到一定比例,能够加速推动市场向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的良性状态转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琦 范鑫坤
党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物流业是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行业,随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降碳”刻不容缓。本文计算了2013-2019年全国30个省域物流业碳排放量,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探究我国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导致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能源消耗量、产业规模和货物周转量;第二,物流业基础设施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第三,物流业能源消耗量是促使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基于此,提出实现我国物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雪梅 张云
低碳经济的战略性质及企业在其中的主体作用决定了低碳战略的执行需要特别倚重市场动力。当前我国有少数企业自愿采取了超越环境法规的低碳战略,但多数企业仍持观望态度,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不完全。为增强市场主体的微观动力,应积极创建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工具,并与自愿减排协议有机结合。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向云 陈瑞照
通过相关性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环境价值观与低碳物流显著相关,物流企业低碳投入环境行为受社会规范等情境因素影响最大,低碳投入主要是外部推进型行为,而低碳行为能力等企业个性因素是物流企业低碳化运营的驱动因素,低碳运营主要是内部驱动型行为。要加强环境宣传以确立企业环境价值取向,积极发挥政策法规在低碳物流中的作用,继续提高企业的低碳环境能力和意愿。
关键词:
低碳物流 低碳投入行为 低碳运营行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杨一平 陈丽娜 周妍 胡磊
前期研究表明信息化对企业低碳发展在总体上有促进作用,然而信息化具体因素对企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在此基础上以低碳经济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理论为依据,选取适当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确定企业低碳发展和信息化的影响因素,建立信息化对企业低碳发展的影响路径模型并验证,借助SEM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结构方程模型)得出信息化各要素对企业低碳发展的作用关系,并为企业实现低碳信息化给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意见。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企业信息化 SEM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燕 姚奇英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即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本文从低碳经济理念出发,探讨了我国能源结构现状,分析了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新挑战,从而提出了我国出口企业转型发展的相关对策,即企业必须优化能源结构,优先开发低碳技术,强化环保意识等。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出口企业 转型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康
资源型企业的低碳化发展对中国节能减排和优化企业结构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两部门模型,对全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的数据进行梳理,将环境规制、碳金融、碳减排3个方面因素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并针对融资约束差异及碳金融差异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得出:环境规制对资源型企业的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强融资约束环境,环境规制在弱融资约束下效果发挥得更大;碳金融正向影响着资源型企业的低碳化。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提高碳金融的发展水平、将环境规制控制在最优范围内、扩大对资源型企业低碳化的资金投入、构建碳金融监管体系等建议,以促进资源型企业的低碳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环境规制 资源型企业 低碳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超 肖黎明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37个工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三重差分模型(DDD),考察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市场显著促进了我国企业的低碳转型发展,且该结论通过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通过对企业财务绩效水平和企业信贷融资水平的负向作用而倒逼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国有及大型企业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民营及小型企业的影响却不明显;动态效应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长期效果却比较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