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57)
- 2023(16184)
- 2022(13943)
- 2021(12840)
- 2020(10495)
- 2019(24144)
- 2018(24055)
- 2017(46189)
- 2016(25424)
- 2015(28526)
- 2014(28920)
- 2013(28611)
- 2012(26580)
- 2011(24187)
- 2010(24319)
- 2009(22337)
- 2008(21927)
- 2007(19726)
- 2006(17652)
- 2005(16254)
- 学科
- 济(105573)
- 经济(105438)
- 管理(77256)
- 业(71411)
- 企(58909)
- 企业(58909)
- 方法(41619)
- 数学(35451)
- 数学方法(35083)
- 中国(31008)
- 农(28859)
- 财(27049)
- 地方(25770)
- 业经(24959)
- 制(24183)
- 学(22597)
- 环境(20006)
- 银(19206)
- 银行(19157)
- 农业(18944)
- 贸(18825)
- 贸易(18807)
- 融(18774)
- 金融(18770)
- 行(18420)
- 易(18175)
- 和(17198)
- 理论(16628)
- 技术(16537)
- 务(16504)
- 机构
- 大学(365724)
- 学院(364289)
- 济(147034)
- 经济(143664)
- 管理(142272)
- 研究(128058)
- 理学(121281)
- 理学院(119905)
- 管理学(118007)
- 管理学院(117344)
- 中国(97244)
- 京(79786)
- 科学(77511)
- 财(70703)
- 所(65279)
- 农(59966)
- 研究所(58732)
- 中心(57488)
- 江(55651)
- 财经(54985)
- 业大(53179)
- 北京(51281)
- 经(49758)
- 范(48794)
- 师范(48328)
- 农业(46528)
- 院(46417)
- 州(45043)
- 经济学(43590)
- 财经大学(40654)
- 基金
- 项目(240932)
- 科学(189133)
- 研究(178751)
- 基金(173236)
- 家(150509)
- 国家(149203)
- 科学基金(127683)
- 社会(111510)
- 社会科(105624)
- 社会科学(105599)
- 省(94720)
- 基金项目(91644)
- 自然(82197)
- 教育(81466)
- 自然科(80228)
- 自然科学(80212)
- 划(79669)
- 自然科学基金(78760)
- 编号(73388)
- 资助(71382)
- 成果(60552)
- 发(54667)
- 重点(54054)
- 部(53149)
- 课题(51467)
- 创(50087)
- 创新(46785)
- 制(46290)
- 科研(45619)
- 教育部(45507)
- 期刊
- 济(172123)
- 经济(172123)
- 研究(114377)
- 中国(77600)
- 学报(56437)
- 农(55673)
- 管理(55017)
- 财(53683)
- 科学(52665)
- 教育(43837)
- 大学(42772)
- 学学(39994)
- 农业(38166)
- 融(37719)
- 金融(37719)
- 技术(31618)
- 业经(28663)
- 财经(27351)
- 经济研究(26276)
- 经(23310)
- 问题(22078)
- 业(19538)
- 图书(19240)
- 理论(18772)
- 科技(17561)
- 技术经济(17386)
- 实践(17036)
- 践(17036)
- 现代(16830)
- 贸(16469)
共检索到561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芷萱
2021年7月,世界最大的碳市场——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地方试点与全国碳市场并行,这标志着我国在碳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目前,我国碳配额市场运行良好,广州、北京等碳交易所已推出碳金融衍生产品。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碳市场建设起步较晚,期权、期货等碳远期产品实践少,碳市场配额价格差距较大,碳金融产品缺乏合理定价,未来仍需从丰富交易产品种类、交易者结构、完善碳定价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我国碳市场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贡俊
中国是一个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要求强制减排的压力。由于国家碳交易市场发展缺乏政策和技术条件,区域碳交易试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目前己经建立七个区域碳交易试点。文章首先对天津市区域经济概况和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再针对天津市碳交易市场规制的理论、碳市场交易主体、排放配额及交易过程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天津碳交易市场规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天津的碳交易市场应加强碳排放源的检测,积极培育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这对于天津碳市场的成熟稳健发展及与国际碳市场接轨,进而实现碳控排减排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雅璐
低碳经济背景下,通过对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和生产效率现状分析,探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出路;指出通过转变发展模式、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来改变生产效率低下、能耗严重的问题,走一条低消耗、低成本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制造业 低消耗 低成本 低碳排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志娟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等,前所未有地被同时提上了日程,与此同时,以低碳金融体系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也成了当务之急。以此为背景,文章从我国碳排放交易和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出发,对我国碳金融的发展障碍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碳金融发展体系的推进设想。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金融 碳交易 发展策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吕伶俐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迅速,碳审计作为市场中的重要监督机制,理应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碳审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碳市场对碳审计的需求入手,分析碳审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完善审计领域法律法规及准则、推进碳审计职业化建设、加快构建碳审计协同机制以及加大碳审计的外部监管力度等改进建议,以助推碳审计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霍艾湘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已经发生并且将加速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将给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养老消费市场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养老人口和消费总规模的增长,还包括养老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养老收入结构、养老产品及服务供给结构、家庭及代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变革。本文研究认为我国养老消费市场整体具有消费人群及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消费内容多元化、区域及群体间消费能力不均衡的特征,在消费行为上呈现消费加速互联网化、精神消费和关怀消费快速增长的特点。同时在供给侧方面存在总量供给不足和区域、城乡及群体间不均衡的问题。文章认为应着重从加快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充分引导年轻人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加强协调空间及群体间的公共养老供给三个方面,推进养老服务业供需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印 王敏洁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经济规模逐年增加以及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利用结构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据预测2020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实际经验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现状 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玉国 范莉莉 施庚宏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进程不断加速,低碳模式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在实现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低碳技术作为碳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对发展目标的实现、低碳竞争力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文章首先综述了低碳技术的概念,给出了低碳技术的定义;其次按照技术研发的一般周期总结了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列举了主要相关技术的进展以及未来的预期;最后从低碳技术创新动力及国外低碳技术转让两个角度找出了阻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 技术创新 发展障碍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淳伟德 张业霞 陈威
【目的/意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已经给全球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为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积极推行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与此同时,学者们也采用实证、模型等范式对碳限额与交易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且缺乏关于碳限额与交易机制的文献综述。鉴于此,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展开综述分析,这将丰富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的研究内容,并为碳交易市场的运营提供参考。【设计/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宏观角度包括区域层面和行业层面,微观角度主要是指企业运营层面,并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对象将其归类、总结和分析。【结论/发现】通过对碳限额与交易机制领域内的107篇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综述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展望:一是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中碳价格的研究;二是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对供应链的影响研究;三是对多种碳减排政策的研究;四是对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中碳减排技术的研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金旺 郭福春
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碳金融是各国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碳金融发展的基础在于碳金融市场。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已经形成一个交易规模日趋壮大的国际碳金融市场,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博弈的新焦点。本文介绍了碳金融市场的起源,总结了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分析了2005-2010年国际碳交易发展趋势,指出我国CDM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方面提出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碳金融市场 现状 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锦琦
建立碳交易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之一,理清其发展现状和特点是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场的前提。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经历了试探性CDM阶段、试点配额交易阶段、2017年全面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三个阶段,碳交易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管缺位等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健全碳交易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力度,制定控制排放总量目标,科学分配初始配额,引导金融机构参与,鼓励碳金融产品创新,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起规范、科学、活跃、可持续的碳交易市场。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问题 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苏建兰 郭苗苗
以《京都议定书》为背景,实证分析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和成效,成功注册了中国CDM项目3802个,估计年减排为78147万t;北京、上海等7个地方碳交易试点正式运营,交易量不断增长,初步构建了碳交易政策体系。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中国应确立宏观减排目标,导入市场拍卖机制充分体现碳排放配额稀缺性和价值,促进区域的合作,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完善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和良性运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金荷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期,碳定价是当前国际上用于减缓碳排放措施的主要政策工具。本文首先分析碳税和碳交易两种主要碳定价机制,基于最新文献资料,对全球碳定价发展现状、中国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进程,以及碳定价发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从完善碳定价机制、重视碳风险、加强国际合作等三个方面提出中国碳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燕
2015年以来,"新三板"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挂牌企业数量一路走高,总股本和流通股本不断增加,挂牌企业价值进一步凸显,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的关注。"新三板"市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新三板"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诸如投资门槛、挂牌企业质量、流动性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本文在简要回顾"新三板"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三板"市场发展的特征,重点对"新三板"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新三板"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三板 流动性 做市商制度 转板制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小兵 武涌 陈小龙
我国建筑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近30%,建筑节能任务艰巨。首先介绍我国建筑节能概况以及近年来政府的建筑节能工作,说明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政策目标以及措施。以天津和深圳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为例,研究中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程序和方法学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东京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与天津、深圳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了对比,并提出发展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