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7)
2023(17311)
2022(14758)
2021(13662)
2020(11379)
2019(25924)
2018(25273)
2017(49200)
2016(26523)
2015(29428)
2014(29320)
2013(29128)
2012(26638)
2011(23911)
2010(23813)
2009(21906)
2008(20578)
2007(17968)
2006(15594)
2005(13774)
作者
(77347)
(64178)
(63700)
(60459)
(40774)
(30911)
(28970)
(25199)
(24566)
(22807)
(21758)
(21570)
(20295)
(20264)
(19824)
(19757)
(19299)
(19109)
(18379)
(18325)
(15986)
(15621)
(15576)
(14664)
(14516)
(14182)
(14088)
(14012)
(12906)
(12629)
学科
(102557)
经济(102437)
管理(76805)
(73183)
(60979)
企业(60979)
方法(47953)
数学(41833)
数学方法(41453)
中国(31953)
(29438)
(29367)
金融(29366)
(27511)
银行(27437)
(27384)
(26435)
(24577)
贸易(24558)
(23927)
(23443)
业经(23144)
(21819)
地方(21598)
(18744)
财务(18674)
环境(18665)
财务管理(18643)
农业(18303)
企业财务(17738)
机构
大学(374104)
学院(370817)
(151174)
经济(148081)
管理(146230)
理学(127265)
研究(125866)
理学院(125860)
管理学(123735)
管理学院(123096)
中国(99368)
(78578)
科学(77972)
(69753)
(65792)
(63353)
业大(59172)
中心(58815)
研究所(58020)
财经(56639)
(52372)
农业(52046)
(51666)
北京(49272)
经济学(46669)
(46279)
师范(45701)
(45394)
(43128)
财经大学(42565)
基金
项目(259327)
科学(202896)
基金(189502)
研究(184574)
(167290)
国家(165933)
科学基金(141553)
社会(117376)
社会科(111413)
社会科学(111385)
基金项目(101179)
(100373)
自然(93688)
自然科(91524)
自然科学(91498)
自然科学基金(89876)
(85240)
教育(83614)
资助(77780)
编号(73239)
重点(58192)
成果(57842)
(57233)
(55167)
(54406)
创新(50810)
科研(50367)
课题(49884)
教育部(48897)
国家社会(48494)
期刊
(157571)
经济(157571)
研究(108116)
中国(68446)
学报(64998)
(58439)
科学(56977)
(52372)
管理(51312)
大学(48391)
学学(45979)
(45589)
金融(45589)
农业(39307)
教育(34757)
技术(28074)
财经(27749)
经济研究(26035)
业经(25801)
(23712)
问题(20834)
(20304)
理论(18801)
科技(18411)
(18387)
(17669)
实践(17136)
(17136)
技术经济(17087)
商业(17030)
共检索到541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志洋  马欣頔  解瑶姝  
本文从“碳市场-能源市场-金融市场”的系统观出发,研究碳市场、能源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出前,能源市场对碳市场具有正向影响,而碳市场对能源市场存在负向影响;低碳转型行业的股票收益率上涨会增加对碳排放权的需求,而碳市场对低碳转型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推出和运行对“碳市场-能源市场-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产生结构性影响,全国性碳市场影响区域碳市场,反之影响特征不明晰;金融市场与碳市场、能源市场与碳市场的关系呈现一定的全国与区域分割性特征。建议发挥碳市场约束机制,推动区域性碳市场与全国性碳市场协同发展,联通碳市场与金融市场,促进经济低碳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君  张莉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优化电力结构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于是中国在电力市场上实施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论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绿色证书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证书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能够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同时降低煤电发电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难与电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所以政策应该逐步稳健地推行。(2)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不仅可以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煤电厂商主动减排,但是抑制和减排效果与市场参数设定密切相关,所以政策应该设定合理的参数。(3)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行实施,中国电力结构得到优化,不仅有望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君  张莉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优化电力结构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于是中国在电力市场上实施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论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绿色证书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证书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能够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同时降低煤电发电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难与电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所以政策应该逐步稳健地推行。(2)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不仅可以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煤电厂商主动减排,但是抑制和减排效果与市场参数设定密切相关,所以政策应该设定合理的参数。(3)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行实施,中国电力结构得到优化,不仅有望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惠萍  宋艳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碳交易市场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七个碳交易试点,为推动全国碳市场进行初步探索。2015年12月,我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明确表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通过对碳交易试点运行现状的分析,对全面推行碳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并对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前景做出展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惠萍  宋艳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碳交易市场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七个碳交易试点,为推动全国碳市场进行初步探索。2015年12月,我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明确表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通过对碳交易试点运行现状的分析,对全面推行碳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并对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前景做出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文彬  高韵芳  
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和MGARCH-BEKK模型,从报酬溢出和波动溢出的角度,研究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主要商品———EUAs和sCERs各自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以及两者的期货价格之间的信息流动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市场的现货市场始终都处于价格信息中心,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较弱甚至未体现;信息波动溢出方面,EUA市场中期货市场处于波动信息中心,而CER市场中现货市场处于波动信息中心;EUA的期货市场与CER的期货市场之间存在相互的价格溢出效应与波动溢出效应,但EUA市场的期货价格对CE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磊  张永强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本文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已建立的基础上,对碳税和碳交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国际上这两种减排政策的实践经验,得出碳税与碳交易同时使用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完成碳减排目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碳税的计税依据、征税范围、征税环节、税收的归属与使用、税收优惠和税率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侯翠凤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本文以156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外部性理论、排污权交易机制和波特假说等理论,采用事件研究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我国碳交易价格较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不能增加一般企业的价值,但能显著提升高碳行业和高碳企业的价值。因此,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以扩大碳市场在多个行业中的辐射范围,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蔡彤娟  林润红  张旭  
碳排放权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制度创新和重要手段。除交易量、活跃度等指标外,碳排放交易与企业股价的关联程度,是碳排放交易市场化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现。基于国家金融学视角,通过VAR-MVGARCH-DCC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和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动态关联情况,借以比较中国和欧盟碳排放交易的市场化程度。结果表明,欧盟碳排放权价格与股价紧密相连,碳排放市场对股票市场产生明确的引导作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与欧盟相比还存在进步空间。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应关注金融要素对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响,中国可借鉴欧盟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在顶层设计、市场机制与市场措施等方面的经验,打造“定价机制+碳排放衍生品+跨境人民币碳交易结算”的特色碳金融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果  陈瑶  
文章在对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借助AHP专家调查建立风险判断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为63.27,整体风险偏高;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5.96、67.68、72.92、53.75和65.90分。这和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不健全、经济效益不明显、计量与认证等技术落后、监管缺失易引发道德风险和相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波  
空间灵活性决定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和定价机制效率,但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自下而上的碳交易市场构建模式,这会导致市场的碎片化问题。如何将多个并行运转的区域碳交易市场进行连接,构建全国性市场,是中央计划者必须要提前考量的问题。市场连接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价格信号,这需要设计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在避免系统失灵的同时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本文从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出发,研究了惩罚水平与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对价格信号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讨论了最新的价格管理机制——价格上下限,安全阀机制,动态分配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该策略通过运用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惩罚水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果  陈瑶  
文章在对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借助AHP专家调查建立风险判断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为63.27,整体风险偏高;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5.96、67.68、72.92、53.75和65.90分。这和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不健全、经济效益不明显、计量与认证等技术落后、监管缺失易引发道德风险和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宏观环境相符合。基于评价结果,文章从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化碳排放权交易核心技术攻坚和尽快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风险防范措施及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金星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有利于完善全球碳市场合作机制,推动亚州、欧洲、美洲等区域碳市场的互联互通与深度融合,展现一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文章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的含义、条件及类型出发,辨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在经济、环境与政治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的潜在利益与风险,指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链接有利于降低履约总成本,提高市场流动性,有利于实现更加宏伟的减排目标;同时,链接合作市场体系内的排放实体也将面临来自其他链接市场体系的部分冲击和影响,出现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茂芝  任心原  高淮  张文秀  
我国正处于由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过渡的初期阶段。对于碳交易市场而言,流动性是发挥市场价格发现作用、实现市场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对于控排企业和碳市场投资者而言,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资产预期收益,因而对企业做出相关的碳资产管理决策有重大影响。文章对各试点碳市场的流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碳市场建立初期,大部分市场都存在流动性低下的问题,但随着市场运行时间增长,配额的流动性不断增强。通过将国内试点碳市场从2013年至今流动性的变化规律与EU-ETS进行比较,发现EUA现货市场也出现过类似趋势。参考EU-ETS的发展过程,我国试点碳市场流动性问题将随着市场继续运行得到改善。最后,针对流动性问题对试点碳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