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2)
2023(11369)
2022(9474)
2021(8436)
2020(6911)
2019(15884)
2018(15620)
2017(30046)
2016(16609)
2015(18955)
2014(19257)
2013(19286)
2012(18064)
2011(16133)
2010(16662)
2009(15645)
2008(15304)
2007(14129)
2006(12196)
2005(11280)
作者
(48967)
(41322)
(41093)
(39491)
(25983)
(19652)
(18714)
(15896)
(15410)
(14653)
(13979)
(13781)
(13069)
(12919)
(12847)
(12809)
(12786)
(12135)
(11949)
(11853)
(10338)
(10238)
(9993)
(9386)
(9319)
(9315)
(9180)
(9111)
(8266)
(8263)
学科
(68625)
经济(68529)
管理(54156)
(47716)
(39208)
企业(39208)
方法(30092)
数学(25880)
数学方法(25645)
(21681)
(20229)
中国(18948)
(18437)
业经(15827)
环境(15392)
(14620)
地方(13517)
农业(13155)
(12904)
财务(12871)
财务管理(12791)
(12633)
贸易(12621)
(12273)
审计(12266)
(12142)
企业财务(12119)
(11841)
银行(11813)
(11430)
机构
学院(243395)
大学(242915)
(100948)
经济(98703)
管理(91335)
研究(80699)
理学(78061)
理学院(77222)
管理学(76049)
管理学院(75590)
中国(62588)
(51532)
(51478)
科学(48227)
(41482)
(41262)
财经(39766)
(39020)
中心(38104)
研究所(36597)
(35800)
业大(35783)
农业(32423)
北京(31850)
经济学(31417)
(30367)
(30082)
师范(30063)
(29187)
财经大学(29178)
基金
项目(158227)
科学(124028)
研究(117924)
基金(113898)
(98597)
国家(97791)
科学基金(83192)
社会(74821)
社会科(70894)
社会科学(70869)
(63090)
基金项目(60298)
教育(54433)
(52540)
自然(52146)
自然科(50790)
自然科学(50775)
自然科学基金(49864)
编号(48615)
资助(45528)
成果(40508)
重点(36231)
(35653)
(34659)
(34350)
课题(33998)
(33344)
创新(31301)
(30855)
国家社会(30804)
期刊
(114379)
经济(114379)
研究(73023)
中国(54692)
(43447)
(38377)
学报(37434)
科学(33623)
管理(32422)
大学(28667)
学学(27088)
教育(25429)
农业(25235)
(23012)
金融(23012)
技术(20875)
财经(19903)
业经(18728)
经济研究(18242)
(17030)
问题(15227)
(12931)
财会(12561)
(12334)
(12205)
技术经济(11962)
理论(11781)
会计(11676)
科技(10653)
实践(10603)
共检索到370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一虹  张雪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对气候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作为一种对受托责任进行经济监督的活动,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需要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全球气候治理需求。碳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分支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战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碳审计为研究对象,耦合气候治理的复杂适应系统,系统深入考察碳审计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内在逻辑,得出识别、匹配、评估反馈和预控四项具体作用机制,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路径,主要包括碳政策审计、碳经济责任审计、碳减排审计和碳汇审计。研究将以碳中和为共同目标的全球气候治理纳入审计理论框架中,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佰和  王毅  杨方义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NbS政策体系和行动路径,提出了推动NbS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流化常规化、构建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拓宽NbS资金保障渠道、加强对NbS成本效益的评估分析等策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兆东   冯宁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碳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碳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也能够大力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金融健康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碳金融对审计监督的需求,探讨审计监督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而结合碳金融的特征,构建促进碳金融发展的审计协同监督体系,并从制度层面、组织架构层面、信息共享层面、审计方式方法层面、审计结果运用和整改层面为进一步发挥审计协同监督作用提出相关建议,这对于开展碳金融审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欢芳  胡振华  
世界经济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走向"低碳化",这将从根本上长期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对于实现中国低碳经济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碳产业集群强调集群企业是一个集经济人、社会人和生态人于一体的复合系统,其发展既受到构建绿色竞争力、提升企业长远发展绩效等内源性动力的拉动,也受到国际贸易碳壁垒、政府政策刺激和公众低碳消费意识增强等外在压力的驱使。发展低碳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是核心灵魂、集群生态化是关键途径、体制创新则是重要保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于小强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低碳消费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因而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低碳消费方式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方式的现状提出了实现低碳消费方式的具体途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迪  袁梦怡  
基于2005—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总量、人均与经济等多维度构建并测算碳中和进程系列指数,分析不同省份碳中和进程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政策效果,探究以市场激励为导向的环境规制对不同省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碳中和进程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差异和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代表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降低试点省份碳中和指数,政策效果随试点地区特征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进一步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激励能源结构改善,从而降低碳中和指数,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瑾华  陈强远  
中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绿色转型研究由"增长的极限"转向"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从转型过程与转型绩效视角界定绿色转型内涵,并探究主动转型和被动转型两种方式对绿色转型的影响。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大视角梳理了体制机制障碍、意识障碍、技术障碍、资源障碍四重挑战,并阐述了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四大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环境规制措施;加快建立多效环境制度与工具体系;加快建立绿色制造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形成绿色消费体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丹丹  
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协同推进碳中和与稳增长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然而,碳中和与稳增长面临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挑战的叠加,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即节能降碳减污与经济增长存在两难抉择。应当建立流动机制,推动减碳与发展平衡;建立供求机制,促进产业链协同减碳;建立长效机制,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建立开放机制,推动国际与国内低碳循环。就实现路径而言,应努力形成“供给侧—需求侧—市场—政府”四联并行的合力,协同推进国家政策体系、产业发展体系、企业生产体系和家庭消费体系的多层次系统变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敏娟  石锐  姚柳杨  
实现农业碳中和既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应有之义,也是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农业碳中和的低碳、零碳、负碳三种目标及内涵,构建了中国在2060年实现农业碳中和的路径图。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在2060年的基线情景下相对于2018年将增长64.91%,减排措施将有潜力减少74.18%的基线情景碳排放量,结合碳抵消措施将能够实现农业零碳目标。同时,中国农业碳排放在2016年已经达峰,在未来通过减排能力建设阶段、快速减排阶段、巩固完善阶段将能够实现农业碳中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实现中国农业碳中和的保障措施,并展望了中国农业碳中和的发展前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萍  高建红  张亚欣  张金锁  
文章利用陕西、河南2018年的专项入户调查数据,通过引入非农就业、农户生活能源组合、生计资本和环保意愿构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模型,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户实现生活能源“碳达峰”的路径。结果表明:人均务工收入对“低碳+中碳”能源组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培训和务工地区类型对“低碳+高碳”能源组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务工人数占比对“低碳+高碳+零碳”和“低碳+零碳”能源组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务工地区类型能够通过社会资本影响生活能源组合;非农就业对生活能源组合的影响受到农户环保意愿的调节。农户实现生活能源“碳达峰”的路径是在科学引导务工人数占比和提升农户整体收入的基础上加强非农培训,引导农户进行更为广泛且深入的内外部交流,深度加强针对农户尤其是留守老人低碳用能政策的宣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学民  
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消费新业态在促进消费升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服务消费新业态具有"互联网+"发展趋势,并表现出五大特征。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服务消费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邵祖敏  
本文阐释了民航运输企业开展“双碳”审计的必要性,并对开展“双碳”审计的目标和审计内容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内部审计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民航运输企业内部审计服务民航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潘见独  顾锋  张涛  
碳排放权的限额-贸易机制是人类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在二氧化碳排放的配额交易市场中,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是市场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起到核定成本调整供求的作用,影响企业的最优化行为结果。通过建立二阶随机模型,研究了制造业企业面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不确定性时的减排科技最优投资路径和最优碳排放权交易量,并利用伽马分布生成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预测情景,使用SAA方法对二阶随机模型进行近似解求解,得到排放权交易机制下减排科技的最优投资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传忠   疏爽   李泽浩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智化生产条件下因科学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高效的提质性、明显的动态性和显著的融合性。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催生新型生产组织形态,实现核心主导产业、交叉融合产业、潜在关联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并赋能创新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王灿  孙若水  张九天  
碳中和愿景是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雄心目标,也是推动中国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碳中和的实现需要深刻的技术体系和社会经济系统变革,主要涉及零碳电力系统、低碳甚至零碳终端用能技术和负排放技术。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也依赖于各个部门的路径选择,特别是碳排放量大且脱碳难度高的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四大部门。同时,碳中和目标将对中国的经济产业体系、资源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体系、整体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未来面向碳中和的政策体系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明确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识别真正气候友好的清洁技术创新,将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