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3)
2023(10360)
2022(9259)
2021(8705)
2020(7198)
2019(16856)
2018(16896)
2017(32577)
2016(18035)
2015(20271)
2014(20565)
2013(20245)
2012(18521)
2011(16562)
2010(16361)
2009(14497)
2008(13939)
2007(12020)
2006(10345)
2005(8815)
作者
(52835)
(43565)
(43275)
(41090)
(27636)
(21102)
(19732)
(17434)
(16626)
(15574)
(15179)
(14555)
(13707)
(13635)
(13432)
(13346)
(13271)
(12998)
(12456)
(12266)
(10899)
(10668)
(10510)
(9908)
(9850)
(9785)
(9634)
(9536)
(8824)
(8775)
学科
(69997)
经济(69925)
管理(54453)
(48186)
(41102)
企业(41102)
方法(35286)
数学(30673)
数学方法(30207)
(17633)
(17325)
(16927)
中国(16347)
环境(16069)
业经(15046)
地方(14083)
(13030)
理论(12521)
(11967)
农业(11770)
(11422)
财务(11355)
财务管理(11332)
(11095)
贸易(11091)
技术(11049)
(10829)
(10726)
企业财务(10702)
教育(9481)
机构
大学(252088)
学院(250930)
管理(104164)
(92750)
理学(90942)
经济(90514)
理学院(89951)
管理学(88260)
管理学院(87837)
研究(81243)
中国(58512)
(54423)
科学(54101)
(41231)
(40838)
(40784)
业大(40528)
研究所(37696)
中心(36803)
(35058)
北京(34341)
财经(33655)
(33077)
师范(32766)
农业(32082)
(30457)
(30209)
(29129)
技术(27574)
师范大学(26522)
基金
项目(179743)
科学(139892)
研究(129721)
基金(128407)
(112287)
国家(111371)
科学基金(95517)
社会(78548)
社会科(74382)
社会科学(74360)
(71777)
基金项目(69084)
自然(64298)
自然科(62734)
自然科学(62719)
自然科学基金(61527)
(60370)
教育(59251)
资助(53583)
编号(53366)
成果(42106)
重点(39928)
(38709)
(37830)
(37015)
课题(36640)
科研(34860)
创新(34502)
计划(33643)
大学(33027)
期刊
(96979)
经济(96979)
研究(69577)
中国(44135)
学报(41558)
科学(38025)
管理(36461)
(35453)
大学(30766)
(30442)
学学(28856)
教育(28673)
农业(25473)
技术(23407)
(16422)
金融(16422)
业经(15973)
图书(15027)
财经(14797)
经济研究(14683)
科技(13545)
(13235)
理论(12953)
技术经济(12948)
资源(12604)
(12389)
实践(12227)
(12227)
问题(12184)
统计(11627)
共检索到350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文婧  郑红霞  陈劭锋  
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身份,使中国成为世界碳排放责任划分最大的争议焦点。《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承诺期(2008-2012)即将结束,如何评定这一阶段内中国在碳减排方面取得的成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IPAT的指数分解模型,提出衡量碳减排力度的两个全新指标,即广义技术进步下各年碳减排量和累计碳减排量。这组指标从减排而非排放责任的角度出发,以一种新的视角评定某一国家在一定阶段内的减排力度。文章选取部分国家对比分析了中国1990-2009年减排情况,得出主要结论:在这一时期,中国累计碳减排量达到1959.08百万t,占世界总累计减排量的22.82%,次于美国排名第二;同时期...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周素萍  全世海  
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1999年由上海市率先提出,随后天津、郑州、广州、北京、武汉、大连等先后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和举措,并积极开展行动,但衡量这些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需要统一的评价标准。本文建立的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代表性、全面性、可操作性、评价一致性和区分重要性等原则,包括六个一级指标:资源指标、科技指标、经费指标、文化指标、信息指标、人口素质,21个二级指标和70个三级指标,请专家评分之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将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经过"万人均"处理之后应用于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排序和分析。评价结果是上海、北京、浙江、...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伟  苍柏  张丹阳  高士香  
目的:讨论《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中部分工作效率指标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工作效率指标分析医院的工作效率管理情况。结论:通过灵活掌握工作效率指标,可以有效指导医院管理工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世瑜  吴季松  
本文在借鉴欧盟和美国二氧化碳减排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今后在制定具体减排目标时应考虑的关键因素,同时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提出我国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减排的具体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凯华  张苗  甘臣林  陈银蓉  朱庆莹  杨慧琳  
基于低碳社会背景和碳减排目标,通过构建生态补偿理论框架,设定补偿模式、衡量准则、标准和补偿系数,建立了省域横向碳生态补偿模型,并对各省份进行了量化实证。结果表明:(1) 2015年,各省(除云南外)碳排放均大于碳吸收量,净碳排放总量达274. 60×103万t;(2)碳排放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从东至西递减的态势,而各省碳汇是造成地均碳排放和建设用地地均碳排放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3)区内14省超出生态补偿阈值2 635. 30万t,以最适补偿水平需支付163. 00亿元,16省未达到生态补偿阈值,可获补偿91. 11亿元;(4)受经济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本底、碳排放目标强度等因素影响,生态补偿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空间同质,整体呈"东付西补"的分布状态。最后从构建以中央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碳收支账户和完善多样化补偿方式等角度对省域横向碳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求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天晴  秦海岩  王磊  
为了能够顺利推动我国碳减排技术评价工作进程,促进碳减排技术发展,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环境挑战,本文参照国际环境技术验证制度并结合我国认证工作实际,从宏观上分析和规划了我国建立碳减排技术评价制度的发展思路,包括从管理、结构、文件到评价的系列体系的设计,并对我国开展碳减排技术评价的推广进行了探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周朦朦   张运梅  
梳理和分析我国出台的碳减排相关政策,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两个维度来构建碳减排政策分析框架,全面细致地揭示碳减排政策工具的运行情况,剖析碳减排政策的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我国碳减排政策分为萌芽期(2007—2013年)、初步发展期(2014—2018年)和快速发展期(2019年至今)3个发展阶段;我国碳减排政策发文以单部门为主,其中生态环境部发挥中坚力量,缺乏部门间的合作;我国碳减排政策类型以通知、办法为主,权威性较强的法律法规相对欠缺,政策平均效力有待提升;我国碳减排政策的政策工具更倾向于使用命令控制手段,主要聚焦于碳排放报告和核查、目标规划和碳交易平台建设3个方面;我国碳减排政策目标着重于完善碳交易市场、数量控制和促进能源结构变动3个方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广华  
能源价格工作在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能够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而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最优控制模型,研究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并用这一机制建立了促进能源节约模型。最后,提出尽快落实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以促进能源节约等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县华  范庆泉  
本文建立了分别包含碳强度目标约束和总量目标约束的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中国现阶段实施的基于重点行业碳强度减排目标的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解释了现阶段实施的减排政策产生就业红利,并有利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因。本文结论表明,随着中国碳强度减排任务的不断加重,当前政策的就业红利将不复存在,同时政策机制蕴含的资源错配、各行业边际减排成本不相等的问题则愈加严重,实施碳交易减排政策的时机逐渐成熟,政府应及时推出碳交易政策代替现行的减排政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华  袁婷  
为提升PPP项目竞争性磋商指标的专业性,结合竞争性磋商的特点分析已有PPP项目评审指标,梳理其描述不准确、变动效率不高、覆盖不全面等问题,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并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以此强化竞争性磋商评审指标的实用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余厚强  曹雪婷  
Mendeley阅读指标是目前最稳健的替代计量指标,具备覆盖率高、及时性好、数值较高等特点,本文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通过评述相关文献,着重从情境内涵和应用研究两个主要热点研究方向,深入分析Mendeley阅读指标的研究进展,同时较为系统地归纳其局限性。总结来看,Mendeley阅读指标的来源数据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学术论文的交流过程和影响对象;Mendeley阅读指标的标准化可借鉴引文指标的成熟经验,以消除国家、学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可根据目标群体进行标准化的特色;Mendeley阅读指标在多种情境下的科技评价、相关文献和学者的智能推荐,以及知识交流与结构的追踪挖掘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进展。但是,该指标也存在用户分布不均、数据公开不足等局限,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其优势和不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斯震  张九天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能源消耗强度和CO2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自主减排目标是中国今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十一五"期间,中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累计节能量达到6.3亿t标煤,CO2减排量达到14.6亿t,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单位GDP的能耗强度和碳强度下降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上升还将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很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根据历史数据分析,GDP增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都会对中国的碳减排产生重要影响。GDP增速高必然呈现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莹  
低碳城市建设是近几年热议的话题,国内外许多城市均开展了此项课题的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文章从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入手,论述武汉建设低碳城市拥有的基础,探讨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瞿忠琼  濮励杰  黄贤金  
对一种制度的绩效进行量化评价是近年来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城市土地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土地资源的供给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兴衰与区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土地供给制度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作为一种制度改革,其绩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评价的诊断功能和预警功能。本文通过对制度绩效评价分析,提出对制度绩效评价可以转化为对制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归纳出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绩效的评价标准,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土地结构配置效应、经济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为表现,初步提出了现行的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近年来的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吴丽娟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方法对2000~2009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六个行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跨时期的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大行业整体碳排放效率从2000~2009提高了7.2%,并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动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及其β收敛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行业间存在显著的技术扩散和制度扩散现象,论文据此推广余情,提出了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和政府监管等碳控制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