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09)
- 2023(20676)
- 2022(17793)
- 2021(16366)
- 2020(13967)
- 2019(31999)
- 2018(31669)
- 2017(61153)
- 2016(33469)
- 2015(37656)
- 2014(37213)
- 2013(36862)
- 2012(33744)
- 2011(30203)
- 2010(30103)
- 2009(28213)
- 2008(28007)
- 2007(25011)
- 2006(21607)
- 2005(19200)
- 学科
- 济(137534)
- 经济(137382)
- 业(116457)
- 管理(110636)
- 企(102820)
- 企业(102820)
- 方法(66212)
- 数学(55390)
- 数学方法(54704)
- 财(43002)
- 农(40147)
- 业经(37252)
- 中国(32872)
- 务(31276)
- 财务(31190)
- 财务管理(31135)
- 企业财务(29561)
- 农业(27556)
- 制(27238)
- 学(27232)
- 贸(24797)
- 贸易(24786)
- 地方(24598)
- 理论(24230)
- 易(24028)
- 和(23619)
- 技术(23438)
- 环境(22531)
- 划(22045)
- 银(20974)
- 机构
- 学院(479560)
- 大学(475502)
- 管理(192205)
- 济(191995)
- 经济(187955)
- 理学(165961)
- 理学院(164263)
- 管理学(161395)
- 管理学院(160548)
- 研究(151277)
- 中国(116959)
- 京(99950)
- 科学(94397)
- 财(90887)
- 农(81162)
- 所(76045)
- 财经(73088)
- 业大(72482)
- 江(71285)
- 中心(70183)
- 研究所(68905)
- 经(66423)
- 农业(63977)
- 北京(62340)
- 范(59030)
- 师范(58420)
- 经济学(57763)
- 州(57129)
- 院(55062)
- 财经大学(54251)
- 基金
- 项目(322728)
- 科学(254169)
- 基金(234948)
- 研究(233617)
- 家(204334)
- 国家(202607)
- 科学基金(175461)
- 社会(147205)
- 社会科(139560)
- 社会科学(139524)
- 省(127297)
- 基金项目(124537)
- 自然(115937)
- 自然科(113249)
- 自然科学(113219)
- 自然科学基金(111202)
- 教育(107890)
- 划(106138)
- 资助(97735)
- 编号(95482)
- 成果(75711)
- 重点(71971)
- 部(70958)
- 创(68023)
- 发(67909)
- 课题(64759)
- 创新(63156)
- 科研(62537)
- 教育部(60904)
- 大学(60442)
- 期刊
- 济(209822)
- 经济(209822)
- 研究(134285)
- 中国(85928)
- 学报(74655)
- 财(74571)
- 农(73803)
- 管理(72666)
- 科学(68487)
- 大学(56559)
- 学学(53812)
- 农业(50523)
- 教育(46340)
- 技术(43449)
- 融(42014)
- 金融(42014)
- 业经(36791)
- 财经(35978)
- 经济研究(32712)
- 经(30826)
- 业(28745)
- 问题(27372)
- 技术经济(25183)
- 版(22951)
- 统计(22901)
- 财会(22822)
- 商业(22261)
- 理论(22015)
- 现代(22006)
- 科技(21675)
共检索到694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德发 刘灵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碳减排的压力促使企业开展低碳经营。但企业低碳发展势必会增加低碳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从而增加企业的成本,导致许多企业不愿采用低碳生产经营方式。这需要社会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补偿,以此推动企业低碳经营。文章从低碳经营的外部性出发,选取2013—2016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市场补偿和政府补贴对企业低碳经营的补偿效应,并借助于调节变量分析碳减排试点地区和产权性质等对企业获得市场补偿和政府补贴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企业开展低碳经营活动,可从政府和市场分别得到补偿,且
关键词:
碳减排 低碳经营 外部性 成本补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劼 田凤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已经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实行严格的环境规制将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本文采用2010~2014年我国31个省(区、市)、267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对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我国环境规制与企业投资取向之间存在"门槛效应";第二,我国的费用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呈倒"U"型关系;第三,我国的投资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呈"U"型关系;第四,当前我国政府实施的环境费用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随着规制强度的提升,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力先强、后弱;第五,我国政府实施的环保投资规制则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激励效应"。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分别针对政府层面与企业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智华 尹克寒
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建立"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并引入交乘项,以此检验环保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交互关系。结果显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扮演着调节效应,即公司环保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能力更显著;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缓解能力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完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环保信息披露的奖惩力度,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工作以及引导金融机构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智华 尹克寒
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建立"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并引入交乘项,以此检验环保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交互关系。结果显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扮演着调节效应,即公司环保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能力更显著;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缓解能力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完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环保信息披露的奖惩力度,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工作以及引导金融机构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宁
本文理论部分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分析了碳减排约束下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指出解决此问题应致力于内涵扩张的方式——技术进步。同时将技术进步归纳为跳跃式和持续式两种方式,并分别探讨了这两种方式解决碳减排约束下经济增长瓶颈问题的不同途径。实证部分旨在检验技术进步的实际碳减排效应,以我国制造业为例,采用LMDI法分析了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均对制造业整体及制造业重点减排行业表现出明显的碳减排效应,验证了技术进步作为主要碳减排手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烨
运用信贷工具促进高污染企业降污减排是近年来微观金融研究领域内的核心议题,这对合理引导我国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年《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方法检验信贷工具对高污染企业的减排效应,结果显示:第一,与低污染企业相比,绿色信贷工具显著抑制了高污染企业的污染排放;第二,从企业规模异质性上看,绿色信贷工具对大型企业的减排效果远强于中小企业;第三,从区域异质性上看,绿色信贷工具的减排效果在污染水平较低、地区发展压力较小的地区更为明显,这表明绿色信贷工具的功能尚不充分,其普适性仍有待提高。基于此,应巩固绿色信贷减排成效,完善奖惩措施,积极发展绿色信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永平 王之耀 胡亚洲
随着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信贷政策的颁布,相关企业是否按照文件要求披露环境信息,强制类、自愿类环境信息披露是否对异质性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产生差别影响?以山东省2011—2019年主板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发现: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提升有助于降低企业贷款成本;相对自愿类环境信息披露,银行更关注企业强制类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后者对降低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更加显著;银行对国有企业存在环境因素贷款软约束问题,强制类环境信息披露对非国有企业影响更加显著。建议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明确自愿类环境信息披露明细,降低环境信息披露对国有、非国有企业贷款成本差别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琦 宋亚楠
为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纳入碳补偿机制对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建立了该机制下双寡头企业面临排放权随机需求时的生产优化决策模型,分别得出无碳补偿机制以及纳入三种不同比例上限的碳补偿机制下企业最优生产减排策略。结果证明纳入碳补偿机制对社会总产出和企业净化处理量能产生影响,其中,按碳补偿占企业总排放量的比例确定的比例上限为最优选择。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了模型应用,并采用灵敏度分析模型参数对企业最优化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
碳排放 碳补偿 生产减排 比例上限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宫宁 李瑾 罗崇佳 段茂盛
本文以2016—2020年中国高碳排放行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碳绩效、碳信息披露水平和企业价值的关系,揭示高碳排放行业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动机与经济后果。研究表明,企业碳绩效与碳信息披露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关系,当企业碳绩效较差时,出于合法性动机考虑,碳绩效越差的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当企业碳绩效较好时,出于信号传递动机考虑,碳绩效越好的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进一步地,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碳信息披露的成本和风险会对企业短期绩效造成负面影响,但显著提升了企业市场估值,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此外,媒体监督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动机和后果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媒体报道能够提高企业信息传递行为的可见度,从而调节企业碳信息披露动机;媒体报道还能通过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降低企业和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代理成本,缓解碳信息披露对企业短期绩效的负面影响,增强其对市场估值的正向影响。本文为识别企业碳信息披露的不同动机,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主动、规范地披露碳信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悦 史梦鸽
文章对2014—2016年238家沪市主板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714个观测值展开数据分析,实证研究其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效应。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环境信息披露评分体系,以手工收集与计算得出的环境信息披露指数EDI量化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具有1%显著性水平下的正向影响,即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企业其财务绩效相对越好;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1期的时间滞后效应,且这种影响效应逐年减弱;该影响效应在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中表现出的作用力不同,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比国有企业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财务绩效 重污染行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波 刘晓琴
文章通过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与上市企业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经研究发现:碳减排约束能够显著促进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抑制私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碳排放权交易的城市,其碳减排约束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不具有碳排放权交易的城市,则不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建立双门限面板模型,研究得到:碳减排约束在企业创新预期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或者高于第二门槛值时,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企业创新预期处于门槛值0.011 8~0.017 8时,碳减排约束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裘益政 徐莎
本文从内部控制"社会责任溢出效应"角度出发,探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环保投资规模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环境规制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并从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建设的角度为我国企业走出环保投资不足困境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企业 环保 投资规模 环境规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博文 张政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多期DID方法对国企混改的碳减排效应、结论异质性及微观机制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国企混改样本平均处理效应为-6.4%,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采用三重差分法(DDD)检验了研究结论异质性特征,发现国企混改的碳减排效应在国企参股企业、清洁生产行业、低行业集中度水平和出口企业中更显著。微观机制方面,对技术进步、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清洁化三条机制渠道进行了检验,发现能源效率提升是国企混改碳减排效应的最重要机制渠道,企业能源效率改善所带来的碳减排间接效应占碳减排总效应的62.96%;但国企混改未能通过促进企业能源结构清洁化这一渠道显著促进碳减排;由于技术减排效应弱于能源回弹效应,国企混改也未能通过技术进步渠道促进碳减排。为此,应持续深入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建立重点行业国企混改与节能减排政策协同机制,重视国企混改绩效多重异质性特征,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功富
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是否改善了地区环境质量,地区环境污染是否是企业环保投资决策考虑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两个问题,文章分别以省际面板数据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干预越严重的地区,环境污染越严重;环境污染不是企业做环保投资决策考虑的因素;政府干预对企业的环保投资决策没有影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进行了更多的环保投资。
关键词:
政府干预 环境污染 环保投资 重污染行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学梅
本文使用2010-2017年中国节能环保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政府补贴方式、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能有效的促进企业创新项目,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激励效果明显;当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重,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就越小;而税收优惠反而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资,其中对民营企业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市场补偿对企业的创新投资产生不显著的负向激励作用。
关键词:
企业创新 政府补贴方式 融资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金约束与企业环保投资决策——来自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空气污染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我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金融生态环境、绿色声誉与信贷融资——基于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外部监督、内部压力与环境信息披露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沪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货币政策与企业环保投资行为——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企业环保投资——来自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关注企业的环境绩效吗?——来自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融资约束、终极控制权结构与环保投资——基于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环保投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