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5)
2023(8825)
2022(7314)
2021(6769)
2020(5284)
2019(11791)
2018(11512)
2017(22000)
2016(11690)
2015(12617)
2014(12151)
2013(11999)
2012(11226)
2011(10137)
2010(10140)
2009(9115)
2008(8808)
2007(8121)
2006(7259)
2005(6411)
作者
(30388)
(25507)
(25292)
(24021)
(16359)
(11954)
(11277)
(9638)
(9559)
(9265)
(8611)
(8458)
(8116)
(8063)
(7958)
(7890)
(7584)
(7438)
(7433)
(7212)
(6364)
(6114)
(5998)
(5945)
(5848)
(5698)
(5670)
(5539)
(5192)
(4845)
学科
管理(43729)
(42122)
经济(42090)
(40082)
(34592)
企业(34592)
技术(15623)
方法(15097)
(13569)
中国(13385)
数学(12865)
(12696)
数学方法(12655)
环境(12224)
技术管理(11835)
业经(11174)
(10332)
(9761)
(9673)
贸易(9664)
(9468)
(9386)
(9297)
银行(9289)
地方(9079)
(8949)
农业(8826)
(8669)
金融(8669)
(8044)
机构
学院(156938)
大学(153669)
(69624)
经济(68192)
管理(64640)
理学(54764)
理学院(54273)
管理学(53559)
管理学院(53244)
研究(52090)
中国(43141)
(34096)
(31096)
科学(27827)
财经(25580)
(25279)
中心(25220)
(24347)
(23205)
研究所(21505)
经济学(20883)
(20170)
(19997)
北京(19794)
(19470)
(19344)
师范(19342)
业大(18937)
财经大学(18815)
经济学院(18618)
基金
项目(101224)
科学(82449)
研究(79681)
基金(73558)
(62505)
国家(61948)
科学基金(54841)
社会(51523)
社会科(49050)
社会科学(49042)
(41173)
基金项目(38001)
教育(36611)
(34017)
自然(33731)
自然科(32986)
自然科学(32980)
自然科学基金(32441)
编号(32087)
资助(29019)
(27695)
成果(26212)
创新(24823)
课题(23339)
(23049)
重点(22695)
(22429)
国家社会(21105)
(20918)
(19892)
期刊
(78785)
经济(78785)
研究(51056)
中国(36341)
管理(28039)
(25777)
(23448)
金融(23448)
教育(21295)
(18729)
科学(18587)
学报(16521)
技术(15679)
大学(13782)
业经(13200)
经济研究(12858)
学学(12784)
农业(12462)
财经(12235)
(10603)
科技(9688)
问题(9214)
技术经济(9027)
(8910)
(8052)
论坛(8052)
国际(8037)
现代(7594)
(7589)
理论(7391)
共检索到249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温彬  冯柏  
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的进一步扩容。文章分析介绍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历程、工具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碳减排领域,降低经营成本、优化业务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纯  刘建民  
碳预算是一项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财政制度创新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工具。现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还不具备实施碳预算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实施碳预算会加重经济发展的成本负担。本文认为,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必须与国际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博弈进程相配合,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借鉴英国"碳预算方案"的整合效应和分解效应,将低碳发展融入经济发展和财政预算规划中,构建碳减排目标约束下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使财税制度安排契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在流动性格局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国相继推出了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极大地增强了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有效引导了资金流向,提升了央行调节和引导市场利率的能力。不过,由于我国仍处于转轨时期,现实条件的限制使得创新工具在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影响中央银行市场利率引导效果,增加货币调控的难度,容易引发套利风险。本文总结了三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政策定位,分析了其实施效果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优化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进一步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凌云  
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与创新杨凌云我国中央银行如何完善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并根据经济体制的变革不断培育和创新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从而顺利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笔者不揣冒昧,对此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一、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樊轶侠  
“双碳”目标导向下,碳减排投融资机制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出的崭新命题。以碳减排支持工具为抓手,以稳步有序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我国财政支持碳减排投融资的可行路径主要聚焦于两方面:一是财政主动调动金融资本大规模投入碳减排投融资项目,二是财政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碳减排投融资领域。深入分析国际上实现风险共担的具体机制,可为我国建立碳减排投融资领域财政金融协同的政策框架提供一定借鉴。在“碳达峰”阶段,财政金融政策协同的重点是支持低碳转型,重点是促进低碳转型的机制精准有效、风险可控。我国可采取“财政指导+金融市场主导”模式,发挥财政政策指导作用,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风险识别、收益评估、跟踪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减排降碳工作。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路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自"双碳"战略提出以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磅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双碳"战略落地实施。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已落地,整体勾勒出"3060"目标的宏伟蓝图和行动方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建  许坤  卢倩倩  
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货币政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以及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补充临时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创设定向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实现了调节市场流动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促进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发展等任务。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不是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摒弃,而是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发展以及宏观调控的要求。未来,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以及货币政策体系改革的重点是畅通货币政策由工具目标向中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的传导过程,同时亦需要坚持完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健全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利率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完善宏观审慎评估机制,为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创造条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周朦朦   张运梅  
梳理和分析我国出台的碳减排相关政策,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两个维度来构建碳减排政策分析框架,全面细致地揭示碳减排政策工具的运行情况,剖析碳减排政策的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我国碳减排政策分为萌芽期(2007—2013年)、初步发展期(2014—2018年)和快速发展期(2019年至今)3个发展阶段;我国碳减排政策发文以单部门为主,其中生态环境部发挥中坚力量,缺乏部门间的合作;我国碳减排政策类型以通知、办法为主,权威性较强的法律法规相对欠缺,政策平均效力有待提升;我国碳减排政策的政策工具更倾向于使用命令控制手段,主要聚焦于碳排放报告和核查、目标规划和碳交易平台建设3个方面;我国碳减排政策目标着重于完善碳交易市场、数量控制和促进能源结构变动3个方面。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宏海  
本文在普尔基本模型基础上引入金融创新因素,并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依据1999—2014年月度数据,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势更趋明显。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考虑将利率作为今后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从而更好地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同时,为防止今后中国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减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鸿  赵一鸣  宁昊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稳经济质效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创新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本文对当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探讨其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体现,通过分析2018年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发现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经济复苏中起到显著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丽英  乐明浚  
本文以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为研究对象,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研究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投放会使货币供应量增加,使市场利率下降;抵押补充贷款对货币供应量影响最大,常备借贷便利对利率的影响最大,常备借贷便利对利率影响既迅速又强烈;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要大于对利率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