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37)
- 2023(17751)
- 2022(15373)
- 2021(14190)
- 2020(11848)
- 2019(26680)
- 2018(26487)
- 2017(50714)
- 2016(28012)
- 2015(31211)
- 2014(30657)
- 2013(30335)
- 2012(27629)
- 2011(25201)
- 2010(25156)
- 2009(23197)
- 2008(22500)
- 2007(19821)
- 2006(17592)
- 2005(14892)
- 学科
- 济(109848)
- 经济(109726)
- 业(78148)
- 管理(77670)
- 企(56127)
- 企业(56127)
- 农(49548)
- 方法(47150)
- 数学(40994)
- 数学方法(40509)
- 农业(32932)
- 中国(29499)
- 学(27320)
- 业经(27257)
- 财(26118)
- 地方(23024)
- 环境(22684)
- 贸(19740)
- 贸易(19733)
- 制(19437)
- 易(19148)
- 理论(17344)
- 和(17055)
- 技术(16626)
- 划(16299)
- 务(16266)
- 发(16200)
- 财务(16197)
- 财务管理(16168)
- 银(15391)
- 机构
- 学院(397237)
- 大学(395021)
- 管理(152910)
- 济(152805)
- 经济(149431)
- 研究(136032)
- 理学(133706)
- 理学院(132133)
- 管理学(129469)
- 管理学院(128796)
- 中国(99367)
- 科学(90590)
- 农(89340)
- 京(83942)
- 业大(71165)
- 所(70142)
- 农业(69678)
- 财(65790)
- 研究所(64711)
- 中心(61944)
- 江(58116)
- 财经(53630)
- 范(53132)
- 师范(52512)
- 北京(51826)
- 经(48953)
- 院(48916)
- 州(46939)
- 农业大学(44725)
- 经济学(44715)
- 基金
- 项目(281324)
- 科学(219221)
- 基金(202825)
- 研究(199107)
- 家(180341)
- 国家(178836)
- 科学基金(151444)
- 社会(124685)
- 社会科(117718)
- 社会科学(117686)
- 省(111668)
- 基金项目(108540)
- 自然(100962)
- 自然科(98520)
- 自然科学(98489)
- 自然科学基金(96677)
- 划(94370)
- 教育(90055)
- 资助(82246)
- 编号(81006)
- 成果(63915)
- 重点(63596)
- 发(60847)
- 部(60561)
- 创(57996)
- 课题(55444)
- 科研(54279)
- 创新(54209)
- 计划(53507)
- 国家社会(51004)
- 期刊
- 济(167876)
- 经济(167876)
- 研究(108752)
- 农(86491)
- 学报(73457)
- 中国(73031)
- 科学(64929)
- 农业(58740)
- 大学(54236)
- 学学(51784)
- 管理(49803)
- 财(47749)
- 教育(40005)
- 业经(33047)
- 融(31832)
- 金融(31832)
- 技术(30927)
- 业(28701)
- 经济研究(24871)
- 财经(24407)
- 问题(24221)
- 版(22545)
- 业大(20945)
- 科技(20889)
- 经(20828)
- 资源(19787)
- 图书(18516)
- 技术经济(18297)
- 现代(17623)
- 理论(17217)
共检索到564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玮 朱志远 苗建军
分析城市非农用地的生态成本有助于城镇化过程中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利用环境DEA技术,测算中国28个省区市在不同碳减排压力下经济发展与土地保护的协调难易度和城市非农用地的生态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一般环境约束下,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充分挖掘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但在严格环境约束下,却能实现碳排放继续减少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双重目标。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土地利用强度和污染费用,它与前三个因素是正相关关系,与后两个因素是负相关关系。在城镇化进程中全国各地区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成本差别较大,三大区域中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生态成本最大,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生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玮 苗建军 杨晶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地非农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为了缓解农地非农化导致的温室效应,提升它的利用效率是可选择的途径之一。建立结合DEA技术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出1999-2010年全国28个省区市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城市非农用地动态效率值;再利用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①加入碳排放约束条件后,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城市非农用地的生态效率相近,区域之间没有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必要性;②非农用地的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非农用地利用强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与开放度是负向关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不确定,与城市的创新能力无直接...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崔玮 王三银
本文从生产系统角度构建全面分解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驱动因素的PDA模型。基于非参数距离函数和环境DEA生产技术,借助生产分解分析的方法将中国28个省区市的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到三个层次。结果表明,全国水平的技术进步、农用地利用结构碳强度、潜在非农用地利用强度、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绩效是正向驱动;规模效应、技术效率、资本投入绩效、劳动投入绩效和非农用地投入绩效是负向驱动。三大区域的正负驱动因素与之稍有不同。因此,提高资源的投入绩效和技术效率是缓解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的关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玮 苗建军 雷娜
研究目的:通过测算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非农用地的利用绩效,分析三个区域之间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研究方法: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的共同前沿函数。研究结果:比较2001—2010年中国28个省(区、市)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共同前沿面和区域前沿面下考虑碳排放的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可得,(1)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于区际而不是区域内部的省(区、市)之间;(2)为了提升全国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水平,需要将非农用地指标从东部和西部转移给中部地区。研究结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是缓解土地浪费的有效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立军 曾繁华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战略目标,减排成本与减排路径是该战略实施中的两大现实问题。基于行业视角,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行业减排成本,技术减排效应及减排路径展开研究,基本结论如下:(1)行业减排成本差异较大,整体减排成本逐年上升。各行业减排成本极差在20倍左右,2005—2015年行业平均减排成本上升了近1倍;(2)技术进步的减排贡献较大,但部分行业技术减排有限。研究期内技术进步累计实现减排97.36亿吨,累计技术减排率达到51.38%;但在废品废料业、纺织服装制品业,服务业等行业技术减排有限;(3)减排路径应遵循从“高碳”到“低碳”的行业顺序。优先和重点减排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供给、金属采选冶炼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可相对延后和非重点减排行业主要为食品烟草等传统加工制造业及商贸、金融、信息传输等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
减排成本 投入产出 技术进步 碳排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小芬 陈军 彭荣珍 邱学礼 付斌 倪明
通过对滇中农用地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及理化性状的分析检测,进行土壤类型、海拔分布、理化性状与土壤重金属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不同土壤类型中红壤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土壤重金属元素镉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较小,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受海拔的影响较大。土壤重金属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质地粘重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土壤pH与重金属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效锰与重金属铅、铬、镉、汞、砷都呈正相关关系;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与重金属元素大都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土壤类型 海拔分布 理化性状 重金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和平 王智鹏
科学剖析农用地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机制,对实现农用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农用地面源污染、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农用地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BM-Undesirable模型对1990~2017年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差异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间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均值为0.749,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各设区市农用地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轨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扁平"U"型特征,高效率地区由"连片"分布向"点状"分布再向"连片"分布变化,空间格局趋于非均衡化发展;(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种指数、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和劳均播种面积对农用地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则产生显著负影响。最后,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摒弃过度依赖资源要素投入与环境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精耕细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用地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佘国强,陈佑启,姚艳敏,陈扬乐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土地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总体趋势、省际差异、省内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近10年来东北三省耕地、园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形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农用地变化 影响因素 东北三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富 周生路 吴绍华 廖富强 任奎 吕蕾
本文从农用地资源的质量出发,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农业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多样性、均匀度、集中度、优势度等分布特点来看,不同农业区的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分异明显,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两个方向上的递变规律。文章最后探讨了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带性因素以及大尺度的非地带性因素如大地貌单元等要素的控制,同时还受到人类活动如区位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干扰,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分异显著。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格局是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霞 刘金国
农用地价值是农用地功能与效益的综合体现,但由于对农用地价值缺乏完整认识,导致我国农用地大量被低价转为建设用地。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从完全资源价格角度出发,探讨了园菜地生态价值构成,并利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影子价格法、市场替代法、碳税法对其生态价值进行评估。
关键词:
生态补偿价格 农用地转用 农用地 评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武彦斌 赵世强
本文研究了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农用地改变用途的外部成本有关问题 ,包括外部性的经济分析、外部成本内部化和外部成本的计量方法等问题。分析了外部成本与农用地资源多功能性、多价值性之间的关系 ,将外部成本理解为经济人福利水平的损失 ,并且通过对价值型计量结构、核算型计量结构两种计量结构的探讨发现利用核算型计量结构能够克服价值型计量结构的局限。在核算型计量结构中应用基于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 ,可以更有效地对间接经济损失进行计量 ,因而就农用地改变用途的外部成本计量而言 ,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较为有前途的计量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韵凌 王茂军
设施农用地是农副产品重要的空间载体。在土地利用转型视角下,区域耕地、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对设施农用地规模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效应尚不明确。论文基于第二、三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简称为“二调”和“三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系统分析泰安市设施农用地的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二调至三调期间,泰安市设施农用地规模总量相对稳定,但净变化剧烈,耕地、非农建设用地分别是设施农用地主要的转入来源、退出去向;(2)泰安市设施农用地呈现出从县城中心向外围推移的规律性,远城区集聚趋势不断加强;(3)二调时期,耕地规模促进设施农用地扩张,而三调时期,耕地规模抑制设施农用地增长,并且在远离县城的乡镇表现更为显著;(4)二调、三调时期非农建设用地均稳定促进设施农用地扩张,这一作用在空间上普遍存在。研究结论可为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治理以及设施农用地的空间布局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连贵诚 齐瑞俊 白生龙
农用地的价格评估,要在研究现阶段农用地价格构成的基础上进行,要综合考虑各因素所揭示的农用地价格,才能比较正确的反映农用地的完全价格。
关键词:
农用地 估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建 张凤荣 张佰林 王秀丽
农用地整治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农用地整治过程中对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和生态安全问题考虑不足。本文以天津市蓟县为研究区,在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分级和生态安全性分级的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农用地质量限制因素进行聚类,然后进行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农用地整治生态安全性和农用地质量限制因素的耦合分析。研究结果:将蓟县耕地划分为重点整治型、谨慎整治型、选择整治型、不宜整治型。并认为重点整治型耕地应是实施农用地整治的重点,谨慎整治型耕地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选择整治型应对易于实现连片的耕地进行有选择地整治,不宜整治型则不适宜进行农用地整治。本文构建的规模效应、生态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艳华 许月卿 郭洪峰
该文以云南陆良为代表的云贵高原区、重庆丰都为代表的四川盆地区、陕西凤翔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区、新疆阿勒泰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及内蒙古达拉特为代表的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为例,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对5区农用地质量等别特征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查明了各区农用地质量等别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以上述5区为代表的西部生态脆弱区农用地等别总体偏低,农用地多为中等地和低等地,高等地分布较少,优等地无分布;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灌溉条件是5区耕地质量等级的共同限制因素。pH值、表层土壤质地、排水条件以及盐渍化程度为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农牧交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