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6)
- 2023(7380)
- 2022(6157)
- 2021(5114)
- 2020(4183)
- 2019(9489)
- 2018(9213)
- 2017(18142)
- 2016(9358)
- 2015(10574)
- 2014(10566)
- 2013(10816)
- 2012(10591)
- 2011(9841)
- 2010(9908)
- 2009(9144)
- 2008(8877)
- 2007(8068)
- 2006(7792)
- 2005(7275)
- 学科
- 济(64351)
- 经济(64309)
- 管理(26393)
- 税(21640)
- 税收(20188)
- 收(20022)
- 方法(19318)
- 贸(18197)
- 贸易(18186)
- 业(18122)
- 易(17584)
- 地方(17249)
- 数学(16838)
- 数学方法(16733)
- 企(14705)
- 企业(14705)
- 学(13362)
- 环境(12938)
- 财(12854)
- 中国(12551)
- 地方经济(12264)
- 业经(10018)
- 农(9370)
- 经济学(8620)
- 关系(8497)
- 出(8305)
- 和(7924)
- 制(7543)
- 融(7176)
- 金融(7176)
- 机构
- 大学(147553)
- 学院(147436)
- 济(77926)
- 经济(76744)
- 研究(59509)
- 管理(48288)
- 中国(43527)
- 理学(40678)
- 理学院(40213)
- 管理学(39612)
- 管理学院(39377)
- 财(37732)
- 科学(34148)
- 所(31300)
- 京(30792)
- 财经(28400)
- 研究所(27930)
- 经济学(26583)
- 经(25577)
- 农(24144)
- 中心(24107)
- 经济学院(23790)
- 江(23295)
- 院(21489)
- 财经大学(20626)
- 北京(19907)
- 业大(19897)
- 农业(19100)
- 省(18823)
- 科学院(18412)
- 基金
- 项目(90174)
- 科学(69701)
- 基金(66457)
- 研究(63555)
- 家(59374)
- 国家(59009)
- 科学基金(48501)
- 社会(42870)
- 社会科(40901)
- 社会科学(40889)
- 省(33668)
- 基金项目(33573)
- 自然(29836)
- 自然科(29070)
- 自然科学(29058)
- 划(28639)
- 自然科学基金(28530)
- 资助(28461)
- 教育(26591)
- 编号(23197)
- 发(22003)
- 重点(21144)
- 部(20021)
- 成果(19320)
- 国家社会(19060)
- 济(18157)
- 发展(18018)
- 经济(18017)
- 创(17970)
- 展(17765)
共检索到243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先良
本文着重围绕欧盟和美国所提出的碳关税和低碳经济概念引发的国际政治经济利益角逐以及带来的全球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和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碳关税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已经失去削减碳排放的意义,在理论上缺乏支持前提和基础,在实践上难以实现。文章最后提出,中国要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碳减排协议谈判,坚持《京都议定书》和WTO基本原则,维护自身利益,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碳关税,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这对我们研究和指导低碳经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鹏 汪建新 孟雪
随着以全球价值链深化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收益不平衡的积累,美国以税改为起点启动了"再平衡"战略,并与中国发生大规模贸易摩擦。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再平衡"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调整和基于全球价值链评估中美贸易摩擦的新视角出发,选取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并将其数据库加以更新,在中美两国已公布实际产品清单的基础上,详细分解了美国税改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乃至主要贸易伙伴全球价值链活动的影响效应,最终将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落脚在对经济全球化"再平衡"的中长期应对上。本文发现,全球价值链在中美贸易摩擦中起到了缓冲作用,但随着摩擦规模的扩大,中国受到的负面影响将会叠加。而作为美国"再平衡"的基石,税改是可能改变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而且美国的后续措施将是一个系统的"一揽子"方案。因此,本文建议中国应基于全球价值链加强自贸区建设以寻求新的价值链闭合,并在继续深化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好中美经贸关系调整的长期准备。针对上述建议进行的模拟分析表明,新的自贸区构建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够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负面影响,而且能够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先良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马弘 秦若冰
中美贸易不平衡和关税不对等是中美经贸摩擦的两个焦点问题。本文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FDI在地销售、增加值贸易统计以及投资收益差额等多个维度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重新进行总结梳理,并对中美双边关税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FDI在地销售之后,中美贸易不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以增加值衡量的中美货物贸易顺差降低43%,而以中国为出口平台的东亚经济体(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对美出口占美国总进口比例近30年稳定在25%~30%;美国在华投资收益远超中国在美投资收益;中美两国基本实现了关税对等。
关键词:
中美经贸 贸易平衡 关税对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阿丽
随着全球步入绿色环保的低碳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碳关税"的概念。本文认为碳关税措施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新兴的表现形式。碳关税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又有负面的消极作用。我国应从国际与国内多个层面积极应对,一方面对自我进行合理的约束,另一方面要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予以坚决的回应和抵制。
关键词:
低碳 碳关税 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晴 帅传敏 帅竞
采用GTAP 8.0模拟欧盟、美国、日本分别和同时征收碳关税时对世界经济和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关税将对世界经济均衡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金砖国家和东盟国家;碳关税将改变世界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格局,发达国家受益、发展中国家受损;碳关税将使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小幅下降,但对改善世界农产品贸易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碳关税 一般均衡 世界经济 农产品贸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青 潘玲
在低碳国际秩序下,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碳技术利用市场。由于发达国家在碳利用技术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我国采取出口制成品以换取发达国家的低碳利用技术,则其经济发展将陷于发达国家所设置的低碳贸易分工格局。事实上,低碳贸易分工格局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是长期存在的。本文的福利均衡分析表明,我国将遭受长期的净国民福利损失。因此,为了化解低碳国际秩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对重新构造经济平衡的路径进行了具体设计。
关键词:
低碳 贸易秩序 经济影响 再平衡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持续逆差开始于1976年。作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来源国,先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后是出现于21世纪初的中国。日本作为美国以前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其在美国贸易逆差中所占比重最高曾达到70%(1981年)。2001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磊
基于环境保护和贸易保护的目的,美国提出了征收"碳关税"诉求。这将对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和出口贸易细分数据,分析了美国征收碳关税可能会对我国各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应该在多边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对美国将实行的碳关税政策进行限制约束,及时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关键词:
对美贸易 碳关税 WTO规则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鸿 陈曦
碳关税和碳税的提高通过影响价格与成本,进而影响"南方"和"北方"国家产量与需求。一方面,北方国家提高碳关税将使北方国家产量提高,南方国家产量下降,这也证明了碳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另一方面,碳关税对南北方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社会福利的变化还受其他变量的影响。因此,南方国家对内应降低乃至取消碳税,推动技术进步,降低碳排放强度,对外应积极与北方国家举行外交磋商,坚决要求北方国家取消或降低碳关税。
关键词:
碳关税 碳税 局部均衡 社会福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受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掣肘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与"逆全球化"的袭扰,国际贸易跌入到了二十五年多以来的最低谷。阻止与逆转这种趋势,有必要刷新全球治理模式。而对于最大的贸易国中国而言,更有必要在谋求更多的多边贸易合作、发展服务贸易以及争取充沛的国际贸易话语权等方面深耕与拓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有鑫
美国宣称自2020年起,要对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这无疑会对中国出口贸易和国民福利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同时利用中美两国的贸易和关税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征收碳关税将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出口规模缩减,国民福利受损;出口国国内开征碳税,会使出口价格上升,产量减少,但对出口规模的影响不明确;在30/60美元碳关税率下,短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将下降1.38%-6.44%,国民福利损失1.02%-4.76%;在长期冲击将加剧,出口下降8.69%-40.54%,国民福利损失6.54%-30.52%。
关键词:
碳关税 出口贸易 国民福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尹希果 孙惠
文章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基于中美两个碳经济大国的视角分析了碳关税的征收对双边贸易的预期影响。分析结果为:美国征收碳关税,短期内会由于美国进口需求减少和其他不被施加碳关税国家的价格优势导致中国出口量下降;长期中出口商需要提高价格来补偿技术投入的支出,国际价格上涨将进一步导致需求降低,贸易量减少;同时碳关税征收将导致出口国贸易条件恶化,社会福利损失;而进口国可能由于贸易条件的改善在短期内获得收益。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仕辉 熊竞邦
通过建立寡头垄断模型,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同质产品的两个厂商,引入碳关税概率和环境破坏成本系数,设定碳关税概率在[0,1]浮动,两国破坏成本系数同时变动,研究了对称生产成本下,两国环境破坏系数变动对两国厂商产量、税收和福利的影响;不对称生产成本下,两国生产成本的差距扩大对厂商产量变化的影响,通过Matlab数值模拟找到了特定情形下使产量最大化的碳关税概率。结论认为,破坏成本和生产成本高的国家,倾向于选用较大的碳关税概率征收碳关税来保护本国厂商的国际竞争力,减少碳泄露。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翠萍 史丹 丛晓男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21个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不同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碳排放呈现产业高度集中的特点。但整体来看,如果仅以产业部门直接碳排放强度估算我国产业碳排放强度,实际上会在很大程度上低估我国产业部门实际碳排放水平。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模式,结合贸易结构的研究发现:位居中美产品贸易额前20位的产品与我国隐含碳排放量较大的产业部门产品具有较强的匹配性。这意味着,一旦欧美等国对我国征收碳关税,将大幅度提高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的关税水平,从而对中国经济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