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3)
2023(6923)
2022(5676)
2021(4745)
2020(3575)
2019(8107)
2018(7965)
2017(15117)
2016(8197)
2015(9000)
2014(9210)
2013(9365)
2012(9214)
2011(8671)
2010(8842)
2009(7802)
2008(7572)
2007(6993)
2006(6557)
2005(6331)
作者
(25495)
(21031)
(21008)
(19669)
(13418)
(10076)
(9376)
(8228)
(8170)
(7586)
(7291)
(7055)
(6916)
(6846)
(6592)
(6559)
(6276)
(6126)
(6072)
(6017)
(5486)
(5233)
(5115)
(4882)
(4805)
(4770)
(4729)
(4725)
(4265)
(4255)
学科
(43878)
经济(43843)
管理(22236)
(20302)
地方(17256)
中国(15803)
(14320)
企业(14320)
环境(12673)
(12663)
业经(10918)
地方经济(9944)
方法(9851)
(9748)
(9325)
银行(9312)
(9267)
金融(9267)
(9174)
农业(8919)
(8716)
(8083)
贸易(8071)
数学(7904)
数学方法(7853)
(7694)
(7429)
发展(7149)
(7146)
(7130)
机构
学院(120302)
大学(116485)
(53587)
经济(52436)
研究(49523)
管理(42438)
中国(39391)
理学(34583)
理学院(34130)
管理学(33655)
管理学院(33428)
科学(29006)
(26796)
(25930)
(23305)
研究所(23160)
中心(22690)
(22193)
(20328)
(18048)
北京(17853)
(17808)
师范(17636)
财经(17253)
(16727)
农业(16668)
业大(16620)
(16097)
经济学(15754)
(15444)
基金
项目(73873)
科学(58126)
研究(56544)
基金(51261)
(44461)
国家(44046)
科学基金(37180)
社会(35923)
社会科(34120)
社会科学(34116)
(30824)
基金项目(26717)
(25381)
教育(24419)
(23652)
编号(22887)
自然(22010)
自然科(21432)
自然科学(21430)
自然科学基金(21018)
资助(20313)
发展(19404)
(19040)
成果(18655)
课题(17263)
重点(17223)
(15536)
(15469)
创新(14626)
国家社会(14563)
期刊
(70199)
经济(70199)
研究(41436)
中国(31202)
(22020)
(18124)
金融(18124)
管理(17860)
科学(16984)
学报(16518)
(15915)
教育(15792)
农业(15098)
业经(12988)
大学(12609)
学学(11741)
技术(11122)
经济研究(11086)
问题(8833)
财经(8210)
(8007)
(7383)
(7169)
国际(6950)
世界(6886)
商业(6516)
资源(6475)
技术经济(6256)
(6194)
(6077)
共检索到207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徐苏江  
文章介绍了碳信用市场的主要概念、基本情况,碳信用管理机制的分类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介绍了我国碳信用管理机制,并从推动国内碳信用机制建设、鼓励国内碳机制参与国际机制和独立机制、创新碳信用交易产品、完善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加强国内碳信用建设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为民  马超群  马林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全球迅速推进,我国个人信用评分的重要性日益加强。由于个人信用的动态变化、信用评分目的转变,采用动态信用评分方法势在必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应海峰  
中国在2020年正式提出"30·60"战略,绿色金融也随之迎来发展机遇期,从绿色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到绿色金融标准的规范统一,绿色金融体系将逐步完善并服务于中国绿色经济的战略目标。评级机构作为一类重要的金融市场主体,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不仅可以在绿色经济转型期对企业的绿色效益和传统经济收益进行综合评价,还可以通过评级机构的绿色评级产品创新服务于绿色资产价值的发掘及绿色金融产品的价格发现,对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配置起到引导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挺  
目前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明显的积极变化,具备了一些相应的特征,而行业管理体制与制度的适应性、前瞻性和延续性不强,信用信息的资源培植和价值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备性不足等是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信用卡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是:成立独立核算、专业管理的信用卡业务中心,产业经营管理实行高度专业化分工,监管原则由单一的控制风险向合理控制风险转化,健全银行卡法律体系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密  
全球经济危机不仅导致国家和地区间的实力对比重新调整,更引起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转变, 低碳经济作为危机的产物进入人们的视野。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 在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理念下,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环境产业。建筑领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妍   肖玉欣   史富莲   黄绮煜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碳市场交易制度的建立,碳信息、碳数据相关的碳审计问题,逐渐成为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等量化可视化工具,以2010~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碳审计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领域相关研究热点关键词进行词频共现、聚类分析,探究其在研究方法、发文质量研究主题等方面的演进过程,分析碳审计的相关成果呈现出的研究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碳审计研究主题呈现由单一向多元化、由理论向实务发展、由政策驱动向现实需求驱动的演进方式,碳审计研究方法分布具有阶段性和主体性的差异偏好。研究通过对热点领域的量化分析和比较研究,为我国碳审计领域的理论实践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艳君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发展,低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辰晨  何伦志  
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及引领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潮流的基本途径与战略选择,这已成为全球各国或地区政府的共识。低碳经济以其"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优势受到世界各国政府所青睐,将其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经济快速复苏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凭借其低碳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在政治、经济、技术、贸易和金融方面构筑全球新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温梦瑶  
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30·60”目标的重要的市场化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文章在回顾我国碳市场发展进程、运行机制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碳市场活跃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市场分割、产品较为单一、交易价格相对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强化“污染者付费”原则、完善CCER定价机制、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完善碳市场监督机制、探索碳市场金融属性、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等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文   寇勇栎  
蓝碳具有比传统绿色碳汇更强大的碳捕获和存储能力,保护与发展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中国蓝碳资源禀赋优越,蓝碳挖掘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当前,蓝碳保护与发展在国际层面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全球碳交易体系缺失等挑战,在中国层面也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危机重重、蓝碳监测与核算体系不完备、蓝碳交易体系不健全、缺乏成熟的蓝碳法治保障等问题。从国际社会实践看,蓝色碳汇已然由科研概念阶段迈入实用工具阶段,未来蓝碳纳入气候变化法律与框架将是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之必然;从国内实践看,中国对于蓝碳的相关研究已经由跟随转至逐渐引领,国内各项政策试点也在有序推进。面对国内外蓝碳发展局势,中国自价值、技术、制度、立法等多个方面作出因应,着力挖掘蓝碳资源固碳增汇潜力是把握蓝碳发展机遇的必然,对于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友翠  乔昕  
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激活态的情报,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本文对情报学研究重心、重点及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天勇  
会计未来发展趋势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发生了变化,向网络化、规范化、全方位、知识管理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孟彤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由于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全球劳动力市场发展前景暗淡,青年就业前景尤其令人担忧。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失业率虽然低于发达国家,但他们从事的通常是低质量、低收入的工作。全球青年人口占全球劳动力的15%,但占全球失业总人口比例高达35%,预计2016年全球青年失业率是成年失业率的2.9倍。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就业人员贫困率高于成年人。与男青年相比,女青年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较低,失业率较高;女青年从事的工作往往是非正规工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济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