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0)
2023(14374)
2022(12468)
2021(11390)
2020(9573)
2019(21725)
2018(21478)
2017(41694)
2016(22730)
2015(25257)
2014(24794)
2013(24655)
2012(22301)
2011(20143)
2010(19589)
2009(17679)
2008(17284)
2007(14870)
2006(12958)
2005(11032)
作者
(67203)
(55861)
(55201)
(52462)
(35384)
(26857)
(24893)
(21966)
(21211)
(19793)
(18912)
(18732)
(17472)
(17449)
(17267)
(17047)
(16987)
(16673)
(16100)
(15819)
(14176)
(13433)
(13281)
(12584)
(12435)
(12328)
(12318)
(12250)
(11232)
(11091)
学科
(87013)
经济(86916)
管理(72756)
(68467)
(58846)
企业(58846)
方法(43493)
数学(37631)
数学方法(37270)
(26861)
(21919)
(21295)
中国(20687)
业经(20439)
(19507)
财务(19446)
财务管理(19423)
企业财务(18577)
环境(17736)
(16213)
贸易(16207)
(15734)
地方(15634)
(15084)
农业(15024)
技术(14885)
(14755)
理论(14543)
(14023)
(11809)
机构
大学(324425)
学院(321360)
管理(131978)
(123585)
经济(121069)
理学(116012)
理学院(114773)
管理学(112845)
管理学院(112284)
研究(102930)
中国(74389)
(67899)
科学(67445)
(56362)
(56065)
业大(53493)
(51582)
研究所(47663)
中心(46979)
财经(46527)
农业(44813)
(44033)
(42470)
北京(42000)
(40192)
师范(39688)
(37264)
经济学(36548)
(36138)
商学(35262)
基金
项目(231627)
科学(181410)
基金(169750)
研究(162504)
(150462)
国家(149258)
科学基金(128079)
社会(102736)
社会科(97433)
社会科学(97408)
基金项目(91777)
(90168)
自然(86826)
自然科(84813)
自然科学(84789)
自然科学基金(83298)
(76574)
教育(73810)
资助(68922)
编号(65069)
重点(51590)
成果(50755)
(50360)
(48352)
(47921)
科研(45245)
创新(45069)
计划(43725)
课题(43208)
教育部(42846)
期刊
(124142)
经济(124142)
研究(86238)
学报(59064)
中国(52481)
科学(50285)
(48976)
管理(45325)
(43575)
大学(42947)
学学(40728)
农业(34052)
教育(29253)
技术(24497)
(22838)
金融(22838)
财经(22026)
业经(21349)
经济研究(20574)
图书(18925)
(18618)
(18072)
科技(16990)
问题(16178)
理论(15962)
(15887)
业大(15336)
技术经济(14846)
实践(14813)
(14813)
共检索到441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世秀  章金霞  
有关碳排放量和碳信息披露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已经为不少学者的研究所证实,但是在碳信息披露和碳排放量交互效应下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特别是碳信息披露对碳排放量和公司价值之间是否具有调节效应,国内尚未见学者进行相关的研究。论文以2010—2014年世界500强连续向CDP进行回复的117家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对企业碳排放量、碳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尤其是碳信息披露的调节效应是否成立。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信息披露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并且在碳排放量和公司价值之间,碳信息披露的调节效应的确存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方健  徐丽群  
本文选取总部在欧盟的世界500强公司为样本,研究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及碳排放量与碳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供应链成员间信息共享程度高的公司其碳信息披露质量也较高。碳排放量对碳信息披露质量影响较为显著,尤其是间接碳排放量对其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论表明,面对我国2015年开始实施的碳排放量控制,提升基于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及强化碳排放量测度审计是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符少燕  李慧云  
本文通过构建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地区层次的环境监管因素对企业层次的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价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U型关系中,环境监管具有调节作用,良好的环境监管有助于增强企业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非国有企业,良好的环境监管对国有企业更能增强企业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同一环境监管水平下,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更有利于偏向企业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本研究丰富了环境监管和碳信息披露的有关经济后果领域的文献,并为企业在不同环境监管水平下,充分提升碳信息披露水平与提高企业价值,以及为政府的相关环境监管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闫海洲  陈百助  
本文讨论了气候变化和环境规制背景下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对于其市场价值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进行碳排放信息披露对其市场价值有正向的影响;与低碳排放企业相比,高碳企业披露碳排放信息更利于其市场价值提升;与位于非碳市场交易试点的公司相比,试点区域公司的碳排放信息披露对其价值影响不大。我们从市场信号传递效应和生产价值效应两种假说对此进行了解释,前者通过了检验,而后者得不到证实。本文不仅首次讨论了气候变化下我国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市场价值效应,而且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资产价格的影响,同时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闫海洲  陈百助  
本文讨论了气候变化和环境规制背景下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对于其市场价值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进行碳排放信息披露对其市场价值有正向的影响;与低碳排放企业相比,高碳企业披露碳排放信息更利于其市场价值提升;与位于非碳市场交易试点的公司相比,试点区域公司的碳排放信息披露对其价值影响不大。我们从市场信号传递效应和生产价值效应两种假说对此进行了解释,前者通过了检验,而后者得不到证实。本文不仅首次讨论了气候变化下我国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市场价值效应,而且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资产价格的影响,同时也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市场效率等领域的文献,对于我国如何有效利用环境规制机制和资本市场价格引导机制改善环境有明确的政策含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宋晓华  蒋潇  韩晶晶  赵彩萍  郭亦玮  余中福  
基于公共压力视角,以政府环境规制、媒体关注度和环保组织监督为切入点,选取我国上证社会责任指数成分股100家上市企业2011-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深入挖掘公共压力对于企业碳信息披露价值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从短期经营成果来看,碳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初期会抑制企业价值增长,但到一定程度时会促进价值增长;从长期市场价值来看,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企业所面临的公共压力越大,即政府环境规制、媒体关注度和环保组织监督水平越高,该价值效应就越显著。这为促进企业科学开展碳交易活动及碳信息管理、加强政府环境规制建设和媒体外部治理功能、有效发挥环保组织力量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章金霞  白世秀  
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分析入手,分析碳信息披露、碳管理以及企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碳信息披露对企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影响的假设,并以英国提供的CDP报告为基础,选取世界500强企业中能够在2009—2013年连续对CDP进行回复和披露数据的134家企业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回归计算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研究假设得到了有效验证,即碳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影响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闫华红  
生态文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由此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成为政府及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企业碳排放情况的重要渠道。文章应用VBA编写爬虫程序,搜集了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6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碳信息的相关内容。研究发现: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中,约73.2%的企业披露了碳排放信息,企业描述碳排放情况的平均字数约为192字;企业总体碳信息披露水平2012年达到高峰,之后出现了下滑。从披露碳信息的具体情况看,企业在是否经过第三方鉴证、是否披露碳减排具体数据、是否披露减排计划和成立减排部门、是否参与碳市场交易等方面均呈现较低的披露水平。这说明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质量有待加强。研究结果为碳信息披露研究提供了经验数据,进一步充实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郡郡  刘成玉  
基于1995-2009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建立了基本的分析框架。首先以全国各省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化对中国碳排放的整体作用方向,然后利用面板变系数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城市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大;就不同省份而言,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均会使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发生变化,且相对而言,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影响更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超  李根柱  
随着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经济已普遍得到认可,碳信息披露逐渐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截面研究设计,利用来源于标准普尔500中参与CDP的企业数据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两方面研究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在资本市场,碳信息披露和企业价值正相关;在产品市场,碳信息披露和企业价值负相关。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并不只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比较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和企业的社会效益。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子平  李根柱  
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碳信息披露不仅可以提高当期企业价值,而且对下期企业价值也有提升作用;在以行业特征作为划分标准的分组检验中发现,与碳密集型企业相比,碳非密集型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更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文章不仅讨论了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市场价值效应,而且分析了其形成原因,这为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理论支撑,也说明了发展绿色低碳战略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我国如何促进企业碳信息披露提供了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燕  
文章使用非线性STR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及结果。研究表明: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人均GDP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动存在单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具有极强的惯性和累积性,上一期碳排放量和上一期经济增长对当期碳排放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碳排放量增长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效应,并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其中,2000-2003年为线性特征,2004-2012年存在非线性效应,2013-2015年存在线性特征。这种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转换关系基本反映了中国近十五年来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燕  
文章使用非线性STR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及结果。研究表明: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人均GDP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动存在单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具有极强的惯性和累积性,上一期碳排放量和上一期经济增长对当期碳排放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碳排放量增长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效应,并出现了阶段性特征。其中,2000-2003年为线性特征,2004-2012年存在非线性效应,2013-2015年存在线性特征。这种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转换关系基本反映了中国近十五年来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态势。现阶段需从能源供给结构、生产端和消费端进行综合能源结构的调整,通过构建各地区合理的碳排放约束性目标,实现碳排放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综合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维洋  
本文根据学者研究成果,确定人口数量、GDP、第二产业比重、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为碳排放量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河北省1995~2010年数据,建立碳排放量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根据碳排放量各影响因素1995~2010年数据,分别建立各自的一元回归方程,并对其未来值进行预测。依据各因素预测值及多元回归方程预测未来碳排放量,同时也预测降低第二产业不同比重情况下的碳排放量,结论为降低碳排放量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降低碳排放量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孙传旺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采用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量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并通过SDA方法考察了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均出现大幅的增长,但生产侧排放明显高于消费侧排放,"入世"后二者差距呈迅速扩大趋势;中国大量的生产碳排放服务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最终需求,即存在突出的"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问题,而中国消费侧排放主要发生在国内。结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主要是由国内最终需求规模的增长和生产部门投入结构变化带来的;而国内生产部门碳排放强度的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