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08)
- 2023(19097)
- 2022(16051)
- 2021(14985)
- 2020(12731)
- 2019(28747)
- 2018(28427)
- 2017(55437)
- 2016(29936)
- 2015(33372)
- 2014(33094)
- 2013(32672)
- 2012(29798)
- 2011(26493)
- 2010(26705)
- 2009(25076)
- 2008(25155)
- 2007(22703)
- 2006(19924)
- 2005(17788)
- 学科
- 济(121049)
- 经济(120915)
- 业(110607)
- 管理(98067)
- 企(90178)
- 企业(90178)
- 方法(55090)
- 农(49840)
- 财(47012)
- 数学(45827)
- 数学方法(45268)
- 业经(34922)
- 农业(32819)
- 中国(32451)
- 制(28295)
- 务(27737)
- 财务(27678)
- 财务管理(27611)
- 企业财务(26184)
- 贸(23586)
- 贸易(23575)
- 易(22979)
- 地方(22707)
- 税(22299)
- 策(21714)
- 银(21014)
- 银行(20986)
- 和(20968)
- 技术(20946)
- 税收(20817)
- 机构
- 学院(421154)
- 大学(411752)
- 济(177296)
- 经济(173804)
- 管理(169094)
- 理学(144805)
- 理学院(143473)
- 管理学(141252)
- 管理学院(140486)
- 研究(130900)
- 中国(107790)
- 财(93774)
- 京(83916)
- 科学(77208)
- 农(75120)
- 财经(70306)
- 江(65640)
- 所(64808)
- 经(63665)
- 中心(63606)
- 业大(61053)
- 农业(57899)
- 研究所(57606)
- 经济学(53574)
- 北京(51939)
- 财经大学(51433)
- 州(51165)
- 范(48961)
- 经济学院(48545)
- 师范(48506)
- 基金
- 项目(273475)
- 科学(217184)
- 研究(203417)
- 基金(200086)
- 家(171719)
- 国家(170183)
- 科学基金(148778)
- 社会(130757)
- 社会科(123839)
- 社会科学(123808)
- 省(108595)
- 基金项目(105514)
- 自然(95337)
- 自然科(93168)
- 自然科学(93145)
- 教育(92508)
- 自然科学基金(91474)
- 划(89153)
- 编号(84122)
- 资助(81603)
- 成果(67084)
- 重点(60654)
- 部(60639)
- 创(59054)
- 发(59035)
- 课题(56299)
- 创新(54731)
- 国家社会(53941)
- 科研(52834)
- 制(52594)
- 期刊
- 济(200652)
- 经济(200652)
- 研究(125388)
- 中国(79661)
- 财(77714)
- 农(72992)
- 管理(62796)
- 学报(57653)
- 科学(55558)
- 农业(48950)
- 融(45977)
- 金融(45977)
- 大学(44937)
- 学学(43170)
- 技术(37703)
- 业经(37361)
- 教育(35089)
- 财经(34372)
- 经济研究(31111)
- 经(29439)
- 问题(26445)
- 业(26368)
- 技术经济(22387)
- 财会(21266)
- 贸(20528)
- 版(20213)
- 务(20210)
- 统计(20184)
- 现代(19731)
- 商业(19586)
共检索到633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晔平 廖朴
通过构建风险冲击下碳保险作用农业碳减排的社会动力学模型,讨论碳保险与低碳财税政策的农业碳减排效应,以及碳保险和财税政策工具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无保费补贴的情况下,碳保险并不能加速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但当保费补贴比例足够高时,“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能对农业碳减排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补贴比例和碳税税率增加,都会加快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并且财政补贴比例增加会提高财政补贴效率,保费补贴效率也明显大于碳减排直接补贴效率;在财政约束下,对中小型农业生产者采用“碳保险+保费补贴”的减排方式更具有优势,而对大型农业生产者应协调配合使用碳减排直接补贴方式和“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
关键词:
碳保险 财税政策 低碳农业 演化博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郑远红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选择。基于低碳农业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特征,需要政府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碳农业财税支持政策的成功经验,中国低碳农业财税支持政策的重点应在于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及推广、绿色环保的农业补贴及"绿色化"的税收政策的构建等方面,以促进中国低碳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低碳农业 财税政策 国外经验 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纯 刘建民
碳预算是一项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财政制度创新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工具。现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还不具备实施碳预算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实施碳预算会加重经济发展的成本负担。本文认为,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必须与国际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博弈进程相配合,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借鉴英国"碳预算方案"的整合效应和分解效应,将低碳发展融入经济发展和财政预算规划中,构建碳减排目标约束下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使财税制度安排契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
关键词:
碳减排 碳预算 低碳经济 财税政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军华 孙林洋 张诚 倪明 朱佳翔
在消费者低碳偏好的背景下,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碳减排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演化均衡结果受单位碳减排成本和消费者碳排放敏感系数的影响;碳限额额度存在边界条件,政府设定碳限额额度小于该边界条件时,碳限额交易政策才能有效地激励企业进行碳减排。为促使系统演化成企业均选择碳减排的均衡,政府应降低企业的碳减排成本及提高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同时,政府设定碳限额额度还应要小于一定的边界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唱晓阳
低碳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弱质性导致政府难放任其市场化经营,政府应建立以低碳农业政策为指引,以财税支持为实质内容的低碳农业管理新模式。研究从低碳农业的外部性及其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内部性等角度揭示支撑低碳农业产业的财税政策体系建构问题;从确立低碳农业产业财税政策支撑体系建构原则,强化对低碳农业产业的财政再分配系统建设,优化涉低碳农业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等角度给出低碳农业视角下财税政策支撑体系建构路径。
关键词:
低碳农业 财税政策 外部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夙鹏 孙晓阳
针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碳排放问题,构建了企业碳减排过程中企业、政府和环境NGO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及其动态复制方程,解出了该模型的10个均衡点并对均衡点的局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Matlab工具对企业、政府和环境NGO的交互行为演化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各参数变动对系统演化结果的影响,探究影响系统演化至理想状态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企业是否采取低碳生产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低碳生产所需付出的成本;政府是否调控主要取决于政府对企业的罚款和政府的调控成本;环境NGO是否监督主要取决于政府和公众对其的资助与监督成本的大小。
关键词:
环境NGO 企业 碳排放 三方主体博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宁卫 李萍
一、低碳农业的内涵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农业;是在农业投入、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收益的模式;其本质是节约型、效益型、安全型农业,其核心是能源和资源利用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发展观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冬洋
构建低碳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持农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由之路。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应对实现低碳农业大有作为。就目前来看,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低碳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灵活采取各种针对性的财政补贴方式,进一步完善现行与资源和环境保护有关的税种,建立支持低碳农业的财税政策的绩效评价机制。
关键词:
财政补贴 低碳农业 财税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军
在20世纪中后期,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这其中由于二氧化碳(CO2)排放过量导致的"温室效应"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关乎全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问题。对此,许多国家采取了多样、综合的治理措施,如排放管制、鼓励技术更新、许可证管理、配额交易与管理、可交易排放权设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盛丽颖 王一然
传统的产业结构布局,使辽宁的碳排放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全球碳减排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成为今后辽宁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文章在介绍辽宁发展新能源的潜力的同时,指出辽宁制定新能源财税政策的关键,在对辽宁新能源财税政策做出效果评价后,进一步提出财税政策优化建议。
关键词:
碳减排 外部性 财税政策 财政杠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婕 王凯琪 张云
基于201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排效果。结果显示:政策未促进全样本试点企业碳减排,但显著促进高耗能企业碳减排;政策动态影响高耗能企业碳排放强度,政策效应先增后减;高质量技术创新能起到有效中介作用;对处于政府高度干预及国有经济发达区域制度环境的高耗能企业,政策减排效应更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康银 邓又一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分工两个维度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不能通过企业分工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有所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需要健全各项配套措施,重视碳市场建设并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中国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道平 刘琳琳 刘杨婧卓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科学量化我国碳中和进程,并考察相关政策效果,总结分析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本文首先从区域总体、人均和能源消耗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能够反映我国各省份碳中和进程的指数体系,总结了其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省级经验数据,深入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推进我国各地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并通过碳排放和碳吸收(即碳汇)两端产生积极的政策效果;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和提升能源效率两个渠道促进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本文研究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健全中国碳市场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实证证据和政策支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彩江 李章雯 周雨
基于中国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并用中介效应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明显抑制了试点区域的碳排放量增长;碳交易市场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区域碳减排,而技术创新在碳交易试点政策降低区域碳排放中为遮掩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桑高峰 孟燕萍
在全球碳税政策和客户群体绿色偏好的背景下,以港航供应链上下游参与主体为例,从港口和船舶的管理角度出发,研究港航供应链上下游参与主体碳减排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别建立集中、分散两种决策情形下港口企业和船公司的碳减排决策博弈模型,探究不同博弈模型下港航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的决策,并分析不同参数对于关键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集中决策情形下,港航企业以及客户群体的利益可以达到最优目标;其次,政府对港区征收碳税的举措以及客户群体绿色意识的提高,都会促进港口方和船方的减排力度。
关键词:
碳税 低碳偏好 港口 船舶 博弈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