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82)
- 2023(18342)
- 2022(15939)
- 2021(15044)
- 2020(12646)
- 2019(29571)
- 2018(29281)
- 2017(57318)
- 2016(31128)
- 2015(35196)
- 2014(35455)
- 2013(34868)
- 2012(32260)
- 2011(29136)
- 2010(29184)
- 2009(26822)
- 2008(26540)
- 2007(23628)
- 2006(20444)
- 2005(18060)
- 学科
- 济(126282)
- 经济(126149)
- 管理(91341)
- 业(85698)
- 企(71181)
- 企业(71181)
- 方法(60284)
- 数学(52749)
- 数学方法(52000)
- 农(34196)
- 财(33478)
- 中国(32067)
- 学(27577)
- 业经(26581)
- 地方(24673)
- 贸(24049)
- 贸易(24036)
- 易(23314)
- 制(22997)
- 农业(22306)
- 务(21374)
- 财务(21285)
- 财务管理(21238)
- 理论(20852)
- 环境(20593)
- 企业财务(20091)
- 和(19814)
- 银(19250)
- 银行(19192)
- 融(18735)
- 机构
- 大学(443792)
- 学院(443030)
- 济(177709)
- 管理(175840)
- 经济(173758)
- 理学(151892)
- 理学院(150253)
- 管理学(147399)
- 研究(147051)
- 管理学院(146613)
- 中国(111077)
- 京(93896)
- 科学(91246)
- 财(82842)
- 所(74192)
- 农(72991)
- 中心(67822)
- 研究所(67367)
- 业大(66893)
- 财经(66031)
- 江(65498)
- 经(59902)
- 北京(59398)
- 范(57886)
- 师范(57349)
- 农业(57330)
- 院(53476)
- 经济学(53011)
- 州(52753)
- 财经大学(48943)
- 基金
- 项目(299224)
- 科学(234646)
- 研究(217606)
- 基金(216515)
- 家(188314)
- 国家(186784)
- 科学基金(160462)
- 社会(135004)
- 社会科(127940)
- 社会科学(127904)
- 省(117093)
- 基金项目(114461)
- 自然(106058)
- 自然科(103550)
- 自然科学(103520)
- 自然科学基金(101631)
- 教育(100895)
- 划(98749)
- 资助(90727)
- 编号(89710)
- 成果(72823)
- 重点(66952)
- 部(66175)
- 发(63211)
- 课题(61533)
- 创(61372)
- 科研(57731)
- 创新(57275)
- 教育部(56575)
- 大学(56040)
- 期刊
- 济(192482)
- 经济(192482)
- 研究(129328)
- 中国(82419)
- 学报(70159)
- 农(65291)
- 财(64520)
- 科学(63834)
- 管理(63002)
- 大学(53067)
- 学学(49811)
- 教育(48340)
- 农业(44690)
- 融(40006)
- 金融(40006)
- 技术(39826)
- 业经(32110)
- 财经(31923)
- 经济研究(30917)
- 经(27265)
- 问题(24934)
- 业(23259)
- 图书(22824)
- 技术经济(22224)
- 统计(21746)
- 理论(21520)
- 版(20776)
- 贸(20288)
- 科技(20190)
- 商业(20161)
共检索到648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敏 朱淑珍 厉无畏
在当前空前激烈的以经济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中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需要制定科学的碳价决策方法。现有研究表明,我国碳定价机制不成熟是导致碳价偏低且波动较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本文基于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视角,提出了碳价决策原则和具体方法,包括提高碳价原则、实际碳成交价与开盘价的趋同原则、逐月提升开盘价的设计原则和大宗交易价格折扣原则等。其中,逐月提高碳价的设计原则是一种惩罚机制,而按单笔大宗交易时间和交易数量进行折扣设计的方法则是一种奖励机制,这两种原则都有利于促进控排大户提前完成大宗交易并完成其规定的减排任务。基于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视角,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的碳交易数据为研究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价决策原则和方法对提升碳市场的有效性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已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松锋 李继峰 张亚雄
文章利用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SICGE模型)来评估全国统一碳交易体系下碳价(100元/吨)的经济影响和减排效果。由于我国电价管制是影响电力行业参与碳交易成本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情景分析对不同电价管制方式和碳价收入返还方式下碳价的经济影响和减排效果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SICGE 碳价 电价管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松锋 李继峰 张亚雄
文章利用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SICGE模型)来评估全国统一碳交易体系下碳价(100元/吨)的经济影响和减排效果。由于我国电价管制是影响电力行业参与碳交易成本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情景分析对不同电价管制方式和碳价收入返还方式下碳价的经济影响和减排效果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SICGE 碳价 电价管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建峰 傅一玮
建立统一碳市场定价机制,是未来统一全国碳价格的参照,也是保障碳市场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区域碳交易试点市场是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先行者,因此本文利用其碳价格、成交量和成交额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定价模型,对不同碳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深圳、湖北、天津的碳排放价格极具参考价值,有助于发现全国统一碳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控。此外,应该平衡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减排需求,关注区域试点碳市场与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衔接,避免买卖双方的市场操纵和套利行为,以期早日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何桂梅 徐斌 王鹏 陈绍志
碳市场体系是国际碳定价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全球碳贸易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先行建设者。在全国统一碳市场启动运行背景下,总结林业碳汇市场供需影响因素以及项目开发交易最新进展情况,分析碳汇交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根据未来碳市场政策形势提出夯实法规政策根基、扩大碳汇市场需求、统筹监管得力、完善市场支撑体系等策略建议,为推进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统一碳市场 林业碳汇交易 发展策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博 何明洋
碳交易是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之一。中国已向国际社会做出减排承诺,并正在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各省市初始碳排放权的分配问题。然而,在以往有关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研究工作中环境承载力这一关键因素并未考虑在内。因此,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包含环境承载力在内的多因素的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如此,方案还针对政策制定者的选择偏好进行了多情境分析,所得结论对于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敏 苍玉权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被认为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的工作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再次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中祥
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作为建立全国统一的能源和生态环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引擎。对碳市场建设而言,统一大市场的“统”意味着建立全国统一的制度规则,意味着电力和碳相关市场的协同发展,意味着全国碳市场建设不断扩容,交易主体不断多元化、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不断丰富,意味着即使在全国性碳市场起步和区域性碳市场试点共存的阶段,地方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仍能形成协同增效。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对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以全国碳市场为主、有鲜明特点的区域碳市场为辅的中国碳市场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万方 杜莉
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正在全球推广,以期通过经济调节手段来抑制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欧盟作为全球节能减排的先行者建立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作为参与国家最多、碳排放交易量最大的碳交易系统,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取得了阶段性的瞩目成效。但作为前期的摸索者因无例可寻,碳排放交易体系在不同阶段因其政策、规则及分配等运行机制设定等方面的缺陷,暴露出其系统设计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中国计划在2016年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系统,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相对成熟的运行经验与教训,对优化和完善中国的碳交易运行机制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EU-ETS 碳排放 交易体系 碳金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正瀚 张博文
新质生产力决定新型生产关系,我国不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给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带来重要影响。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1-2022年的数据,对该理论推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市场与其他地区市场一体化发展。第二,考虑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本文采用四种处理方法,消除内生性问题后,再次验证了一个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会促进市场向一体化发展。第三,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新消费模式发展来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也能够通过促进居民更多参与新型消费来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第四,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和剔除直辖市样本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燊成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则是文化建设层面的重要内容。基于社会政策耦合性分析视角,研究发现,尽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文旅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结构耦合性,但是考虑到资源整合与共享性、产业链的融合度、标准化建设程度、政策设计与实践的张力等,目前文旅融合发展尚未完全实现功能的有机耦合。文章从社会政策的面向,提出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耦合路径:一是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推动政策的动态调整有机匹配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二是处理好统一与差异的关系,建设全国统一文旅大市场的同时应注重各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三是处理好应然与实然的关系,防止政策规制发挥作用的时滞性造成政策作用预期的不确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晓津 白昕宇 颜佳
为鼓励航空运输企业参与国内碳交易、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优化节能减排,研究测度碳减排成本对国内民航企业的影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阐释碳价对民航企业的影响机理,继而,按照碳价和碳成本转嫁水平将碳价变化分为9种情境,重点研究温和情境、激进情境和中间情境三种情境,并构建票价变化、需求量变化测算模型。最后,选取国内旅客运输量较大的738条航线、2812个航班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得出不同情境下碳价对国内民航票价、运输量及其他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温和情境、中间情境、激进情境三种情境下对国内民航运输收入影响均不大。并从节能减排项目实施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旨在对民航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解晋 仲伟东 黄娟
市场整合加剧市场竞争,倒逼企业通过节能减排等手段降低相关成本,促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利用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检验市场整合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主要机制。研究发现,市场整合有效降低了区域碳排放,且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更换模型估计法、考虑内生性问题、考虑政策滞后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基于分层回归的机制分析发现,市场整合加剧市场竞争,激励企业通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减少能源消费、提高碳排放配置效率等渠道产生减排效应。基于门槛面板模型、分组回归法和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考察影响市场整合减排机制的主要外部因素。估计结果表明,在更富创新活力和减排规制更强的地区,减排效应更显著。鉴于此,我国应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各种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引导、激励企业转向绿色集约生产,逐步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完善中央对地方的激励机制,通过“做对激励”引导地方放弃保护主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更大范围发挥市场竞争效应,激励企业调整生产决策,转变生产方式。
关键词:
市场整合 市场分割 市场竞争 碳减排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程发新 程栋 赵艳萍 罗建强
选择合适的低碳供应商是企业实现低碳化制造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考虑到决策者获取供应商碳排放信息比较困难以及评价问题本身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本文采用残缺语言偏好,基于共识决策模型提出了一种选择低碳供应商的群决策方法。首先,构建了共识决策的理论框架;其次,对共识决策框架进行量化,利用加性一致性算法来补全残缺语言偏好信息,提出了共识度测度算法,并通过反馈机制中的识别阶段和反馈调整阶段来调控达成共识的进程;最后,通过应用算例结果表明:基于共识决策来选择低碳供应商是可行和有效的。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贺晓波 张硕 王冬梅 曾诗鸿
文章针对林业碳汇项目投资决策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过程,利用林业—碳汇共同经营决策模型计算林业碳汇项目在投资期内的期望价值,采用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对不同阶段不同策略下的林业碳汇项目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提出了多主体仿真建模方法,利用Net Logo仿真软件对林业碳汇项目投资决策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仿真系统中涉及到的主体有林地、CO2和投资者,投资者主要是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在不同阶段会做出不同的投资策略。模拟仿真三种不同状态下投资者的决策变化:一是传统林业投资动态模拟,不包含碳汇和期权因素动态模拟;二是引入碳汇市场后的林业投资动态模拟;三是引入碳汇市场和期权后林业投资动态模拟。Net Logo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碳汇市场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并改变投资者的经营策略,同时引入期权,不仅增加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而进行扩张投资,还可以更好地发挥林木碳汇功能,体现林业的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