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656)
- 2023(25442)
- 2022(21495)
- 2021(19960)
- 2020(16792)
- 2019(38218)
- 2018(37874)
- 2017(72093)
- 2016(39835)
- 2015(44495)
- 2014(44589)
- 2013(44073)
- 2012(40934)
- 2011(37207)
- 2010(37513)
- 2009(35008)
- 2008(35010)
- 2007(31620)
- 2006(28232)
- 2005(25682)
- 学科
- 济(161997)
- 经济(161789)
- 管理(122279)
- 业(121487)
- 企(103334)
- 企业(103334)
- 方法(68330)
- 数学(56740)
- 数学方法(55968)
- 农(47661)
- 财(46957)
- 中国(45569)
- 业经(41047)
- 学(35888)
- 制(35312)
- 地方(35101)
- 农业(32075)
- 务(30270)
- 财务(30165)
- 财务管理(30103)
- 贸(29842)
- 贸易(29823)
- 易(28927)
- 企业财务(28567)
- 理论(28148)
- 银(27414)
- 银行(27316)
- 和(27222)
- 环境(26179)
- 行(26083)
- 机构
- 学院(573603)
- 大学(573056)
- 济(227037)
- 经济(221912)
- 管理(216817)
- 研究(199698)
- 理学(184807)
- 理学院(182640)
- 管理学(179182)
- 管理学院(178146)
- 中国(152261)
- 科学(126073)
- 京(124085)
- 财(109879)
- 农(106113)
- 所(103919)
- 研究所(93972)
- 中心(90848)
- 江(89830)
- 业大(89601)
- 财经(85466)
- 农业(83335)
- 北京(78726)
- 经(77472)
- 范(75495)
- 师范(74560)
- 院(72251)
- 州(71335)
- 经济学(67835)
- 省(63874)
- 基金
- 项目(378363)
- 科学(294779)
- 基金(271533)
- 研究(270847)
- 家(239755)
- 国家(237692)
- 科学基金(201621)
- 社会(168506)
- 社会科(159498)
- 社会科学(159453)
- 省(149366)
- 基金项目(142770)
- 自然(133128)
- 自然科(129938)
- 自然科学(129898)
- 自然科学基金(127540)
- 划(126126)
- 教育(125317)
- 资助(112599)
- 编号(109864)
- 成果(90583)
- 重点(85981)
- 发(82317)
- 部(82110)
- 创(78349)
- 课题(77579)
- 创新(73053)
- 科研(72635)
- 计划(69896)
- 大学(69806)
- 期刊
- 济(260362)
- 经济(260362)
- 研究(169350)
- 中国(119030)
- 学报(98833)
- 农(97694)
- 财(87960)
- 科学(87405)
- 管理(84946)
- 大学(73703)
- 学学(69632)
- 农业(65739)
- 教育(64582)
- 融(56224)
- 金融(56224)
- 技术(51394)
- 业经(43217)
- 财经(42559)
- 经济研究(40270)
- 经(36556)
- 业(36256)
- 问题(34221)
- 版(29342)
- 技术经济(28185)
- 图书(27672)
- 科技(27292)
- 贸(26740)
- 统计(25808)
- 理论(25719)
- 现代(25558)
共检索到874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晓炼 张彬
基于2008—2019年碳交易试点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政策实施对试点地区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与非试点地区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除上海呈现反向效应外,北京、天津、广东、湖北和重庆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在碳交易试点期间得到显著提升,存在可持续影响机制;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引导技术创新发挥中介效应,进而促进区域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提升。认为政府应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推广试点经验,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鼓励制造业企业主动融入“双碳”战略并实现数字化技术创新,以促进绿色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晓炼 张彬
基于2008—2019年碳交易试点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政策实施对试点地区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与非试点地区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除上海呈现反向效应外,北京、天津、广东、湖北和重庆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在碳交易试点期间得到显著提升,存在可持续影响机制;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引导技术创新发挥中介效应,进而促进区域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提升。认为政府应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推广试点经验,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鼓励制造业企业主动融入“双碳”战略并实现数字化技术创新,以促进绿色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占文忠 吕思琦 郭娅妮
本文通过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借助DID双重差分模型及其动态效应变形来测度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中国七个试点省市碳排放的净影响,并检验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同时加入中介变量交互项检验政策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发现,2012~2018年中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碳排放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证实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利于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通过改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耗结构来影响碳排放。而且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消耗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程度等因素对碳排放水平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在全国范围推广碳排放权交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怀明 陈龙 魏珈玮
绿色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要素。借助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冲击,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了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市场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调节机制发现,碳市场运行状况越好、政府管控力度越大时,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研究结论为如何充分发挥碳市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对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碳市场 绿色创新 碳交易试点 政府管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琳 马梦茹
当前企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传统环境规制政策虽然提升了企业被动性环境治理,但难以调动企业主动性环境行为,而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2007-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作为外生冲击,采用多期DID的方法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提升了绿色创新水平,而外部监管强度并未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对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强化绿色创新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本文拓展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微观经济后果,同时为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激励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欢 王之扬 夏凡 张娱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国内的“先试先行”,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通过选取2010—2020年沪深两市745家上市公司8195个观测样本为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考察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够显著提升试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即财务、生产和环境绩效,其结果为验证“波特假说”提供了中国证据,在考虑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非试点地区碳市场的建设同样能够显著提升控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而从发电行业来看,全国碳市场启动提升了其环境绩效却降低了其生产绩效和财务绩效,该影响具体在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则存在一定的差异。规模、环境执法力度和履约率不同的地区,企业的财务绩效、环境绩效和生产绩效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检验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碳减排,但是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中部地区的碳减排,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碳减排影响不显著;(2)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为中介促进了碳减排;(3)环境约束力度的强弱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强约束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更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检验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碳减排,但是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中部地区的碳减排,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碳减排影响不显著;(2)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为中介促进了碳减排;(3)环境约束力度的强弱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强约束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丽娜 柏杨
为准确评估试点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及不同试点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将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双试点城市建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双试点城市,双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且,相较于单试点政策,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双试点城市建设对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双试点城市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与优化产业结构两条途径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双试点城市建设对东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低碳治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治理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增长分解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绿色技术变动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增长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城市更为显著。从动态效应而言,城市低碳治理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制定公开减排目标对低碳治理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环境目标硬约束方面。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力度、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青 孙海添 王子瑄
本文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测算样本企业的融资效率,分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调节作用。研究显示,样本企业的融资效率整体水平和资金配置阶段效率较低,且企业间效率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融资效率,且对民营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中小型企业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综合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融资环境,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和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来实现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本文为低碳城市建设和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创新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彦 王鹏 梁经伟
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中国政府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利用2007-2016年间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生态文明两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指标,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来分析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一政策对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有利于提高当地人均收入,增强环境规制效果,扩大生态资本。在示范区创建的初期,该政策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生态旅游示范区对人均收入和生态资本的的正向影响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对环境规制的作用期则较短。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来说,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政策效应更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姚璐 王书华 王小腾
基于我国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背景,本文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7—2019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空间杜宾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环境污染、不同地理区域的城市中表现出异质性。进一步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主要是通过促进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空间溢出效应检验显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还会对周边邻近地区的经济绿色转型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带动周边邻近地区的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本文研究为建设数字中国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绿色物流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基于城乡统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激励性规制政策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发展——基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区域产业政策的制造业质量提升效应——来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
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了吗?——基于试点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跨区域环境规制降低碳排放的政策效应分析——基于长三角协同发展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研究——基于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准自然实验
区域一体化与城市群绿色发展——基于长三角扩容的准自然实验
环境规制政策驱动实体经济“脱实向虚”了吗?——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财政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