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3)
- 2023(12583)
- 2022(10784)
- 2021(9544)
- 2020(7741)
- 2019(17497)
- 2018(16980)
- 2017(33202)
- 2016(18265)
- 2015(19773)
- 2014(19647)
- 2013(19233)
- 2012(17758)
- 2011(16243)
- 2010(16239)
- 2009(14994)
- 2008(14690)
- 2007(12936)
- 2006(11738)
- 2005(10526)
- 学科
- 济(71707)
- 经济(71593)
- 管理(61762)
- 业(53294)
- 企(43364)
- 企业(43364)
- 方法(28406)
- 数学(25411)
- 数学方法(25155)
- 财(23138)
- 中国(21577)
- 农(20573)
- 制(18883)
- 环境(17074)
- 业经(16072)
- 学(14534)
- 地方(14349)
- 贸(14117)
- 贸易(14112)
- 易(13749)
- 务(13710)
- 财务(13681)
- 财务管理(13653)
- 农业(13238)
- 企业财务(12997)
- 银(12730)
- 银行(12692)
- 体(12383)
- 划(12213)
- 行(12071)
- 机构
- 学院(259991)
- 大学(259277)
- 济(111490)
- 经济(109114)
- 管理(100859)
- 研究(90337)
- 理学(87089)
- 理学院(86151)
- 管理学(84914)
- 管理学院(84452)
- 中国(68220)
- 科学(54475)
- 京(54014)
- 财(53938)
- 农(47018)
- 所(45154)
- 财经(41901)
- 中心(41005)
- 业大(40838)
- 研究所(40747)
- 江(39476)
- 经(38091)
- 农业(37082)
- 经济学(34418)
- 北京(33355)
- 院(33108)
- 范(31416)
- 财经大学(31068)
- 经济学院(31053)
- 师范(31020)
- 基金
- 项目(177724)
- 科学(141361)
- 基金(131975)
- 研究(125876)
- 家(116468)
- 国家(115559)
- 科学基金(99421)
- 社会(83602)
- 社会科(79522)
- 社会科学(79504)
- 基金项目(70289)
- 省(68793)
- 自然(65155)
- 自然科(63674)
- 自然科学(63656)
- 自然科学基金(62516)
- 划(58791)
- 教育(56346)
- 资助(52456)
- 编号(48469)
- 重点(40220)
- 部(39665)
- 发(38381)
- 成果(38180)
- 创(37341)
- 制(37149)
- 国家社会(35268)
- 创新(35174)
- 科研(33986)
- 课题(33894)
- 期刊
- 济(121663)
- 经济(121663)
- 研究(77181)
- 中国(50307)
- 农(41858)
- 学报(41833)
- 财(41732)
- 科学(39149)
- 管理(36385)
- 大学(31510)
- 学学(30269)
- 农业(27741)
- 融(26294)
- 金融(26294)
- 财经(20880)
- 教育(20673)
- 业经(19841)
- 经济研究(19731)
- 技术(19155)
- 经(17906)
- 问题(17470)
- 业(14150)
- 贸(13059)
- 版(12309)
- 科技(12295)
- 现代(12124)
- 资源(11915)
- 技术经济(11879)
- 商业(11331)
- 国际(11230)
共检索到384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珊珊 马艳芹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将能源利用效率区分为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以2004~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连续型双重差分等方法考察检验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显著提升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且政策效应随年份推移越发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上升有助于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碳交易政策能通过能源资源错配的纠正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影响为负。碳交易政策有助于提升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存在抑制作用。本文基于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视角,为全国范围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雪梅 卢菲菲
以2006—2018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碳交易政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碳交易政策对全国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其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不同,碳交易政策对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中介效应的分析发现,中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均发挥正向中介效应,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遮掩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东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作用均不显著。因此,应适当减少东部地区免费初始碳配额,加快中、西部地区碳交易市场建设,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以提升能源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慧英 王子瑶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借助市场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目前处于碳试点向全国铺开的过渡时期。以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背景,搜集2005~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我国试点省市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提高实证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碳减排,但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显著。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碳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能源消费总量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世华 王栋
文章选取中国2001—2019年30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E-SBM方法测算其全要素能源效率,利用回归控制法和中介效应模型量化碳交易政策对试点省域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全国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约为0.50,有14个省域的效率处于波动上升趋势,有16个省域的效率处于波动下降趋势,试点省域的效率均值由2001年的0.75提升至2019年的1.05。(2)碳交易政策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北京、重庆和上海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但是碳交易政策对天津和广东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不显著,对湖北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负向作用。(3)碳交易政策主要作用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及能源结构等方面,进而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其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对北京、重庆、上海具有正向中介效应,能源结构调整对北京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负向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煜君 田涛
碳交易所的成立能否改变企业的碳排放行为,进而提高试点省份的碳效率,是当前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早在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所试点工作已陆续启动,旨在推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本文选取了6个试点省份碳交易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difference-in-difference)模型研究试点省市碳交易所成立及成立后的碳交易是否提升当地碳效率,为我国碳交易所设立的经济效应分析提供实证支撑。本文研究表明:碳交易所正式启动显著削弱当地次年的碳排放,但其影响不久后消失;碳交易所的成立显著提升了省域的碳效率,金融深化、对外开放程度对试点省份碳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碳交易量在碳交易所成立后的长时间内对当地碳排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碳交易所成立 碳交易量 碳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迪 周丰年 王雪芹
低碳试点是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低碳试点地区更好地推进低碳工作,而且对于低碳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低碳试点政策能否实现碳排放绩效的提升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第二批低碳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2—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有效降低样本自选择及政策内生性等问题导致的处理效应偏差。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机制识别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主要是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实现碳强度的下降,且产业升级的效果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但通过城市绿地碳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尚未实现。基于此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应进一步推广低碳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提升宜居绿色的城市环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艺轩 于歆 梁月虹 童诗淇
碳信用交易能提升碳减排项目经济性,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碳金融工具之一。中国自愿减排交易的主要产品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自2012年起在地方碳交易所交易,而全国CCER交易体系建设则于2023年启动。本文通过详细回顾CCER在地方试点交易现状,发现其存在产品单一、交易机制割裂、项目计入期过长等问题,导致碳市场资源配置受限、成交价格割裂、实际交易供过于求。由此,本文提出三条政策建议:一是参考核证碳标准丰富CCER交易产品类型;二是完善全国与地方CCER交易衔接机制;三是拓展CCER跨境交易。这对于建立中国长期碳信用交易体系、完善交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喜平 王素静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钢铁行业碳排放效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碳交易政策对钢铁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分别考察地区异质性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对钢铁行业碳减排具有显著且持续的促进作用,使得试点地区效率值平均提升12.6%。但这种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东西部地区较为显著,中部地区则不明显。碳交易政策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降低能源强度、调整能源结构来提高钢铁行业碳排放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豪杰 黄良杰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利用科技金融形成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论文运用2006—2019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探究了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有利于促进城市节能减排,相较于非试点城市,政策试点使得城市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估计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资源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创新效应三条途径驱动碳减排。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城市、规模较大城市以及资源依赖程度较低城市碳排放的促降效应更强。对进一步拓展科技金融的应用领域,因城施策推进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全方位、多渠道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 碳排放 双重差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豪杰 黄良杰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利用科技金融形成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论文运用2006—2019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探究了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有利于促进城市节能减排,相较于非试点城市,政策试点使得城市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估计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资源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创新效应三条途径驱动碳减排。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城市、规模较大城市以及资源依赖程度较低城市碳排放的促降效应更强。对进一步拓展科技金融的应用领域,因城施策推进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全方位、多渠道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 碳排放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占文忠 吕思琦 郭娅妮
本文通过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借助DID双重差分模型及其动态效应变形来测度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中国七个试点省市碳排放的净影响,并检验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同时加入中介变量交互项检验政策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发现,2012~2018年中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碳排放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证实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利于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通过改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耗结构来影响碳排放。而且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消耗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程度等因素对碳排放水平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在全国范围推广碳排放权交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楠 贾丽静 张军桥
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对技术进步是否必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存在争议。本文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研究技术进步对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中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前沿型技术进步与追随型技术进步两类,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Tobit回归模型对技术进步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过程中的影响机制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发现追随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施加了显著正向影响,而前沿型技术进步作用并不明显;影响中国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诸因素,其正向作用力度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态势。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进步 Tobit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晖 陈曦 闻月
基于2015—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构造转型气候风险指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能源企业碳排放效率并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在能源转型初始阶段,气候转型风险会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效率,而加大企业创新能够缓解气候转型风险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该效应在电力行业显著而其他行业不显著。研究结论对制订相关环境政策以及能源企业碳减排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