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0)
- 2023(14793)
- 2022(12631)
- 2021(11819)
- 2020(9574)
- 2019(22058)
- 2018(21694)
- 2017(42545)
- 2016(22912)
- 2015(25514)
- 2014(25510)
- 2013(25031)
- 2012(23066)
- 2011(20759)
- 2010(20859)
- 2009(19185)
- 2008(17823)
- 2007(15504)
- 2006(13864)
- 2005(12283)
- 学科
- 济(88010)
- 经济(87921)
- 管理(69031)
- 业(63990)
- 企(53760)
- 企业(53760)
- 方法(38978)
- 数学(33997)
- 数学方法(33538)
- 中国(28787)
- 融(27819)
- 金融(27818)
- 银(26355)
- 银行(26316)
- 行(25406)
- 财(24546)
- 农(24414)
- 地方(21172)
- 业经(20661)
- 制(19234)
- 学(18879)
- 环境(18863)
- 贸(16831)
- 贸易(16818)
- 农业(16400)
- 易(16373)
- 务(16219)
- 财务(16150)
- 财务管理(16125)
- 理论(15427)
- 机构
- 学院(315493)
- 大学(314307)
- 管理(127597)
- 济(126676)
- 经济(123763)
- 理学(110289)
- 理学院(109164)
- 管理学(107352)
- 管理学院(106800)
- 研究(104364)
- 中国(83918)
- 京(66040)
- 科学(63445)
- 财(59537)
- 所(51262)
- 中心(49462)
- 农(48634)
- 财经(47385)
- 研究所(46567)
- 业大(46006)
- 江(45585)
- 经(43070)
- 北京(41911)
- 范(40500)
- 师范(40151)
- 院(38326)
- 农业(37838)
- 州(37741)
- 经济学(37548)
- 财经大学(35291)
- 基金
- 项目(217071)
- 科学(170819)
- 研究(161170)
- 基金(156980)
- 家(135497)
- 国家(134337)
- 科学基金(116206)
- 社会(100556)
- 社会科(95459)
- 社会科学(95435)
- 省(85679)
- 基金项目(83240)
- 自然(75462)
- 自然科(73661)
- 自然科学(73647)
- 教育(73072)
- 自然科学基金(72288)
- 划(71603)
- 编号(66210)
- 资助(64921)
- 成果(53543)
- 重点(48292)
- 部(47321)
- 发(47143)
- 课题(45552)
- 创(45520)
- 创新(42458)
- 科研(41319)
- 项目编号(41095)
- 教育部(40732)
- 期刊
- 济(136088)
- 经济(136088)
- 研究(94456)
- 中国(59456)
- 学报(46618)
- 管理(46059)
- 农(44057)
- 财(43577)
- 科学(43457)
- 融(42414)
- 金融(42414)
- 大学(35608)
- 教育(34239)
- 学学(33595)
- 农业(30117)
- 技术(26918)
- 业经(22684)
- 财经(22162)
- 经济研究(21409)
- 经(18760)
- 问题(17295)
- 理论(16585)
- 图书(15723)
- 实践(15377)
- 践(15377)
- 科技(15273)
- 业(14954)
- 技术经济(14866)
- 现代(14545)
- 商业(13354)
共检索到465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辛红
“双碳”愿景的实现需要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撑,同时也倒逼绿色金融体系进行深刻变革。通过构建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试点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各试点省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提升的状态,碳交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在耦合度方面,重庆处于低耦合协调阶段,广东和湖北处于高耦合协调阶段,其他试点处于中等耦合协调阶段。因此,应缩小地区间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碳交易体系,为我国碳交易和绿色金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助力。
关键词:
碳交易 绿色金融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潭 徐璋勇
文章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分析了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对其差异性表现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尚未实现优质耦合协调,目前绿色金融系统相对滞后;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在2019年实现了对东部地区的赶超,率先达到了良好协调水平;差异性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的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制约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有环保企业A股市值占比、人均森林面积等,且不同地区各因素的障碍度值存在差异。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低碳经济 耦合协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兵 李艺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200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发展整体表现为稳定上升的趋势,且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省域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主要呈现高耦合协调度,且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和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应注重“绿色”和“蓝色”资源优势,实施差异化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空间治理”为抓手,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完善协同政策,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强区域空间重塑,充分发挥耦合协调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姬新龙 王仕琦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绿色金融作为支持国民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一种金融创新,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西部区域生态屏障重要省份甘肃省为例,测算了2013—2018年间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逐年提升,但整体基础依然薄弱;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逐年向好的增长态势;二者的耦合从拮抗阶段逐渐接近磨合阶段;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水平也从中度失调过渡到勉强协调状态,但绿色金融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依然较低。据此结论,笔者从加大金融产品体系创新、实施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和产业绿色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玉泽 韩银风 张硕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对2011—2020年山东省绿色金融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及VRA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山东省绿色金融综合评分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各系统层评分演化趋势差异性比较明显;生态文明综合评分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各系统层整体水平及增长速度不同。绿色金融与生态文明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两个系统总体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相互作用关系;协调度呈现更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依次经历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和极度协调四个阶段,协调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综合发展度的提高。脉冲响应分析显示绿色金融各系统层变动对生态文明存在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持续时间较长;生态文明变动对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的影响为正,对绿色信贷的影响为负,且持续时间均较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玉泽 韩银风 张硕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对2011—2020年山东省绿色金融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及VRA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山东省绿色金融综合评分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各系统层评分演化趋势差异性比较明显;生态文明综合评分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各系统层整体水平及增长速度不同。绿色金融与生态文明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两个系统总体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相互作用关系;协调度呈现更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依次经历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和极度协调四个阶段,协调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综合发展度的提高。脉冲响应分析显示绿色金融各系统层变动对生态文明存在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持续时间较长;生态文明变动对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的影响为正,对绿色信贷的影响为负,且持续时间均较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平 张敬佩
文章以我国五个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选取2011—2018年相关指标数据测算了各区域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进一步引入实证模型,测算了各区域两系统间历年的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五个经济区域的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且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但作用效果存在阈值效应,只有确定合理的绿色金融发展步伐,才能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彬 张笑
基于31个省的统计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性。研究表明:2010—2015年中国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高度耦合性,协调度不断由中度协调回落到濒临失调;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经济越发达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越高。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和瑞 段春林 赵巧芝
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深度耦合、协调发展是“双碳”背景下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梳理二者交互耦合理论机制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测度2010~2020年中国30省(区、市)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耦合协调度呈东高西低、东快西慢的分布格局,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橄榄”型,中间水平省(区、市)占主导;基尼系数呈加速增长的“J”型趋势,总体差异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区域内>超变密度;(2)耦合协调度呈空间正相关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高-高集聚出现在长三角地区,低-低集聚的省(区、市)位于西部和东北地区;(3)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更新了基于传统马尔科夫链的研究结论:状态演进不仅存在“锁定”效应,还会受到邻近地区的“空间拖拽”,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应强化空间治理,完善耦合协调发展的溢出通道建设,更好地实现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有效结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王虹吉 郑鹏
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二者耦合协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以2011—2015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面板数据为例,研究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其结果表明:①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整体评价指数得分较低,绿色金融发展滞后;②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一般,循环经济发展与绿色金融支持基本保持初步耦合与协调状态;③从时间上来看,贵州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耦合度与协调度在2011—2015年以保持稳定为主,但个别市(州)出现了下滑。因此,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务必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陷入"低发展陷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敏 王雷
本文针对京津冀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构建了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13~2020年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对两个系统开展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在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上领先于天津和河北,京津冀三地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呈现出逐渐提升的状态。在耦合度方面,北京和天津处于高耦合阶段,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进入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阶段,河北一直处于良性耦合阶段。在耦合协调度方面,北京进入了中度协调阶段,天津和河北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璐 王家瑶 张剑
基于绿色金融内部协调性视角,采用PVAR模型对2014—2020年中国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间的动态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当前中国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发展的路径依赖性较强、良性互动不足。对比分析显示,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间的关联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碳金融发展强势区域的整体关联性优于弱势区域;2017年后,绿色金融内部关联性得到部分改善,弱势区域的改善情况更佳。进一步从内部生态、制度约束和技术支持层面探究关联关系的改善路径,发现宏观ESG、环境规制以及金融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协调发展,且该积极作用在弱势区域中更为明显,由此可缩小绿色金融内部协调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互动关系,为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庆婕 赵守国
基于城市和城市群的视角,以2013—2020年我国284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首先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在持续提升,绿色创新是改善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水平的关键;其次在城市和城市群视角下,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呈现空间差异的特征。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空间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