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2)
- 2023(11760)
- 2022(9693)
- 2021(8691)
- 2020(7178)
- 2019(15762)
- 2018(15489)
- 2017(30408)
- 2016(16300)
- 2015(17683)
- 2014(17222)
- 2013(16896)
- 2012(15255)
- 2011(13405)
- 2010(13743)
- 2009(12903)
- 2008(12806)
- 2007(11664)
- 2006(10480)
- 2005(9702)
- 学科
- 业(82590)
- 企(76674)
- 企业(76674)
- 济(69644)
- 经济(69567)
- 管理(69193)
- 业经(28135)
- 方法(26298)
- 财(25968)
- 农(25808)
- 务(20199)
- 财务(20176)
- 财务管理(20160)
- 企业财务(19086)
- 农业(18599)
- 数学(18256)
- 策(18082)
- 数学方法(18045)
- 技术(17155)
- 中国(16356)
- 划(16244)
- 制(15635)
- 环境(14676)
- 和(14555)
- 理论(13640)
- 贸(13297)
- 贸易(13288)
- 易(12939)
- 企业经济(12303)
- 经营(12213)
- 机构
- 学院(231106)
- 大学(219437)
- 济(100940)
- 经济(99067)
- 管理(96795)
- 理学(82282)
- 理学院(81615)
- 管理学(80727)
- 管理学院(80290)
- 研究(70048)
- 中国(57507)
- 财(49298)
- 京(44545)
- 财经(38012)
- 科学(37922)
- 江(36690)
- 经(34372)
- 农(34196)
- 所(33523)
- 中心(32576)
- 研究所(29450)
- 业大(29377)
- 经济学(29109)
- 州(28802)
- 商学(27769)
- 北京(27606)
- 财经大学(27576)
- 商学院(27492)
- 农业(26474)
- 经济学院(26189)
- 基金
- 项目(144080)
- 科学(116786)
- 研究(112528)
- 基金(105324)
- 家(88590)
- 国家(87703)
- 科学基金(78558)
- 社会(73000)
- 社会科(69381)
- 社会科学(69369)
- 省(58619)
- 基金项目(54924)
- 教育(50451)
- 自然(48955)
- 自然科(47854)
- 自然科学(47846)
- 自然科学基金(47056)
- 划(46895)
- 编号(46799)
- 资助(41980)
- 成果(36485)
- 业(34100)
- 创(33935)
- 发(32868)
- 课题(31746)
- 重点(31742)
- 部(31585)
- 创新(30727)
- 制(30394)
- 国家社会(29556)
- 期刊
- 济(121682)
- 经济(121682)
- 研究(68389)
- 中国(43714)
- 管理(42517)
- 财(42117)
- 农(33557)
- 科学(27383)
- 融(24272)
- 金融(24272)
- 业经(23823)
- 学报(23686)
- 农业(23195)
- 技术(22466)
- 教育(21320)
- 大学(19473)
- 经济研究(19063)
- 财经(18836)
- 学学(18700)
- 经(16328)
- 问题(14823)
- 业(14447)
- 技术经济(13911)
- 现代(13172)
- 贸(13021)
- 财会(12922)
- 商业(12412)
- 世界(11644)
- 国际(11271)
- 经济管理(10968)
共检索到353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璐 王凯
针对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分析碳交易政策下一个具有双目的主导企业的碳减排策略,关注消费者剩余,构建了集中决策、主导者不同的分散决策以及主导者利润共享下的模型。研究发现,无论主导者为制造商还是零售商,集中决策并不总是优于分散决策;当制造商减排成本系数在一定范围内时,主导者进行利润共享会实现共赢目标;主导地位会影响企业利润、产品需求和制造商减排水平。当主导者拥有优先的话语权时,可以提升企业利润,使主导者利益与消费者剩余最大化。
关键词:
碳交易 双目的 主导企业 碳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江 钱广玉 秦霞
在全球减排压力之下,企业将面临产品市场、碳交易市场的双重影响。但是,以往的研究都将碳交易价格视为外生变量,并忽略了碳交易市场的影响。文章将碳交易价格波动作为核心问题,通过构建收益函数模型,以单位产品碳减排量为研究切入点,将碳交易市场的影响内在化,分别分析了企业在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与碳排放权市场价格固定,以及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与碳排放权市场价格波动两种情形下的最优策略以及单位产品碳减排量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交易 价格波动 收益模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颖 刘芳
基于制造商损失规避决策行为,研究碳限额与交易环境策略和不确定需求下的生产和减排决策问题。分别分析了风险中性和损失规避下,碳政策下考虑减排行为、碳政策下不考虑减排行为、不考虑碳政策且无减排行为三种情况下的最优决策,并分析了损失规避行为对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碳减排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提高产量和收益的有效途径,而在损失规避下,制造商的减排决策与决策行为无关,而只与环境策略和自身减排成本有关;对于最优生产量,在一定条件下,损失规避制造商的最优生产量低于风险中性制造商的最优生产量,而且随着损失规避系数的增加,损失规避制造商会逐步减少生产量,期望效用下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军华 孙林洋 张诚 倪明 朱佳翔
在消费者低碳偏好的背景下,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碳减排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演化均衡结果受单位碳减排成本和消费者碳排放敏感系数的影响;碳限额额度存在边界条件,政府设定碳限额额度小于该边界条件时,碳限额交易政策才能有效地激励企业进行碳减排。为促使系统演化成企业均选择碳减排的均衡,政府应降低企业的碳减排成本及提高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同时,政府设定碳限额额度还应要小于一定的边界条件。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张成堂 王郑 曹宗宏 闵杰
针对可能处于不同渠道权力结构下的上下游低碳制造企业,假定消费者需求受到低碳产品价格和节点企业减排水平的影响下,构建了合作决策模型,非合作决策下的分别由制造商、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和垂直纳什,以及半合作决策下的分别由制造商、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和垂直纳什等7种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博弈结构下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品定价、碳减排效果和利润水平等最优决策结果,发现企业所处的主导地位、企业间的合作程度等均对碳减排量、企业利润和供应链系统利润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低碳企业的减排与合作决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低碳企业 减排 渠道权力 博弈 定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昊 黄泽慧 史小宁 巫景飞
以国际海运碳交易机制的实施为背景,在考虑船东对减排产品类型偏好具有差异的情况下,基于Hotelling模型,研究提供不同类型减排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通过分析Nash博弈和Stackelberg博弈的均衡结果,得到船东对某类减排产品偏好的增加,会促进该类减排产品的价格上涨,市场份额扩大和收益增加。并且,在Stackelberg博弈中,主导企业获得较Nash博弈下更大的收益,而跟随企业的收益变化取决于船东减排偏好与减排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高培道 朱朝勇 张扬 陈波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被列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及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碳约束和资金约束的双重风险,在制定投资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碳减排效益。为此,基于边际碳减排成本的原理,在项目投资层面设计了一个综合考虑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投资决策模型,在组织机构层面构建了碳效率指标模型,提出了边际出清和集体行动两种减排策略并以实际案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技术因其减排成本和收益的差异,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从而存在着成本上最优的策略;边际出清策略成本较高,减排效率较低,而集体行动策略则能够较快实现减排目标。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国企业建立考虑碳约束的最优减排策略管理体系。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谢鑫鹏 赵道致
基于清洁发展机制,探讨国有大型制造型企业在面临政府的碳排放规制时如何与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进行生产和减排决策,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上、下游企业在3种不同合作情况下的减排效果和利润,对企业在减排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碳交易价格对减排效果的影响以及社会福利的比较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减排和定价均合作时各主体的利润和减排效果均最优,制造型企业在低碳化的进程中应首先瞄准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并从其所处供应链的上游企业着手;碳交易价格随企业边际减排成本的高低而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若要减少排放总量,必须减少一定的产量。上述结论为制造型企业做...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丹 戢守峰
针对行为主体的认知偏差以及供应链碳减排投入的问题,在供应商过度自信-零售商理性-消费者低碳偏好的特征组合下,分别建立单一碳政策下的基本模型和联合碳政策下的拓展模型,研究供应链成员行为偏好和碳政策参数对供应链减排投资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低碳供应链将不再"低碳",碳政策失效;过度自信的供应商会加大碳减排投资(高于理性的供应商),以短期交易为目标的零售商应该积极寻求一个过度自信的供应商。数值算例表明,无论从减排量还是减排率的角度,碳税与碳交易联合政策的减排效果最佳;对于清洁型行业,政府(碳交易市场)应加强碳约束,对于污染型行业,政府(碳交易市场)应降低碳约束。上述结论为供应链企业做出合理的减排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修心 刘君
我国全国碳交易市场(CCETE)已于2024年迈入第三履约周期,如何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并发展碳交易市场以推进“双碳”战略,已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历经四个阶段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成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常被视为制定碳减排政策和构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考。本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1999年第三季度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欧洲公司季度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公司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关键指标。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并联合多维固定效应,对欧盟碳减排政策对控排企业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EU ETS的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相关碳减排政策对控排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分别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揭示,早期的减排政策对大型公司的负面影响持续时间较长,晚期的减排政策对大型公司的正面影响效果更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承智 刘伯伦
本文从管理会计的视角解析了碳配额交易机制下的碳减排成本和碳减排收入,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减排决策的本量利分析模型,揭示了各变量间的数量依存关系,为企业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减排决策方法。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减排决策 本量利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崇义 唐跃军
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之间有何内在促进和制约关系,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企业的决策标准是什么,为何发达国家热衷于实行CDM项目,碳税的加入对排放权交易市场有何影响。围绕这一系列重要问题,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在AIM-Enduse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目标函数,重新定义参数,修改约束条件,构建在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减排的单阶段最优化决策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基于配额的排放权交易和基于项目的排放权交易(CDM)之间内在的促进和制约关系,进而发现,参与者数量及参与者之间减排边际成本的离散程度将决定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对于减排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说,CDM机制不仅有利于大幅降低其减排成本,还有利...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蒋晓芬 高广阔 孙浩
基于碳限额交易政策背景及消费者的低碳偏好,构建供应链自主减排模式下基于不同合作程度的两阶段博弈及外包减排模式下基于减排效益分享的三阶段博弈模型,比较分析有关均衡结果,得到外包减排模式的选择条件及最优效益分享比例。研究表明:减排投资差异因子到达一定阈值时,供应链的最优选择是外包减排,而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的加深会降低这一阈值;自主减排模式下的合作程度越高供应链减排率及利润越大,但仍低于外包减排模式;外包减排模式下,供应链减排率和节能服务公司利润与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呈正向变动关系,与减排收益分享比例呈反向变动关系;供应链总利润与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呈正向变动关系,与减排收益分享比例呈倒U型变动关系。最后通过算例对以上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玉梅 贾萌 陈天培 孙晨阳 朱立春 魏鹍
以碳关税政策下发展中国家选择减排研发补贴政策为背景,构建了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第一阶段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设定碳关税率及研发补贴率;第二阶段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根据补贴率及税率确定减排率;第三阶段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上进行产量竞争。利用逆向递归方法求解该动态博弈的最优决策,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碳关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企业碳减排并改善环境,但关税会对两国之间的贸易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关税政策和补贴政策能够有效提高各自企业的竞争力,但过多的政府干预会影响市场正常秩序。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补贴政策能够促进企业的减排行为,并且企业的成本优势越明显,减排效果越好。
关键词:
碳关税 减排研发补贴 博弈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晔平 廖朴
通过构建风险冲击下碳保险作用农业碳减排的社会动力学模型,讨论碳保险与低碳财税政策的农业碳减排效应,以及碳保险和财税政策工具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无保费补贴的情况下,碳保险并不能加速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但当保费补贴比例足够高时,“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能对农业碳减排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补贴比例和碳税税率增加,都会加快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并且财政补贴比例增加会提高财政补贴效率,保费补贴效率也明显大于碳减排直接补贴效率;在财政约束下,对中小型农业生产者采用“碳保险+保费补贴”的减排方式更具有优势,而对大型农业生产者应协调配合使用碳减排直接补贴方式和“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
关键词:
碳保险 财税政策 低碳农业 演化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