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5)
2023(11410)
2022(9951)
2021(9367)
2020(7594)
2019(17689)
2018(17614)
2017(34188)
2016(18671)
2015(20983)
2014(21296)
2013(21141)
2012(19097)
2011(17192)
2010(16931)
2009(15102)
2008(14553)
2007(12803)
2006(11076)
2005(9642)
作者
(54683)
(45256)
(44923)
(42623)
(28715)
(21667)
(20322)
(17850)
(17392)
(16093)
(15772)
(15192)
(14249)
(14185)
(14081)
(13816)
(13446)
(13422)
(12917)
(12783)
(11243)
(10932)
(10792)
(10287)
(10101)
(9970)
(9928)
(9908)
(9104)
(8814)
学科
(72575)
经济(72502)
管理(56428)
(49301)
(41456)
企业(41456)
方法(34664)
数学(30057)
数学方法(29714)
(19216)
环境(18997)
(18854)
中国(17713)
(17080)
业经(15786)
地方(14915)
(13585)
(13006)
理论(12698)
农业(12466)
(12316)
贸易(12305)
(12196)
(11907)
(11399)
金融(11398)
(11256)
财务(11194)
财务管理(11176)
技术(11159)
机构
大学(265034)
学院(263337)
管理(108312)
(101167)
经济(98811)
理学(94111)
理学院(93114)
管理学(91474)
管理学院(91026)
研究(86544)
中国(65007)
(57228)
科学(55298)
(45165)
(43036)
业大(42086)
(41940)
中心(39833)
研究所(39421)
(36976)
财经(36905)
北京(36589)
(34241)
师范(33912)
(33569)
农业(32421)
(32290)
(30489)
经济学(29164)
经济管理(27718)
基金
项目(186551)
科学(145772)
研究(135242)
基金(134844)
(117993)
国家(117065)
科学基金(100515)
社会(82770)
社会科(78383)
社会科学(78360)
基金项目(72946)
(72852)
自然(67549)
自然科(65847)
自然科学(65833)
自然科学基金(64636)
(61518)
教育(61196)
资助(55571)
编号(54904)
成果(43099)
重点(41417)
(40369)
(39256)
(38345)
课题(37295)
科研(36127)
创新(35722)
大学(34856)
教育部(34378)
期刊
(109909)
经济(109909)
研究(75101)
中国(46174)
学报(43055)
科学(39917)
管理(39213)
(36696)
(32872)
大学(32556)
学学(30778)
教育(27327)
农业(25704)
技术(22968)
(22924)
金融(22924)
业经(19056)
财经(17460)
经济研究(16106)
(14694)
问题(14302)
科技(14277)
理论(14200)
图书(14123)
林业(13962)
实践(13219)
(13219)
资源(13036)
(12849)
技术经济(12459)
共检索到375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以禹  吴柏海  周彩贤  陈峻崎  
通过碳交易等市场机制补偿林业生态建设,可有效解决财政机制下生态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供需"不挂钩"的弊端,并基于此探索生物多样性银行、生态产品标签等其他市场化补偿机制。本文分析新西兰、澳大利亚国家碳市场补偿林业生态建设的制度设计,总结其合法性基础、关键运行机制及特色补偿政策,并比较国内6个省份试点碳市场在市场化补偿机制方面存在"接口单一和上限控制"的双重限制、林业碳汇场外项目级参与单一补偿模式等主要弊端。最后提出修订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突破5%碳抵消限额限制、增加国家财政如碳税或配额拍卖收入返还对已有森林保护活动付出机会成本的补偿等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谭志雄  
本文借鉴当前国际碳排放权和森林碳汇市场交易模式,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森林碳汇自愿交易模式和约束交易模式,并从市场交易要素、市场运行模式等方面对森林碳汇市场构建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政策与制度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洪振  张吉岗  郑沛  
固碳和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最为重要的措施,文章基于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的启动,运用修正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云南省森林面积进行预测,结合试点省份的碳交易价格对云南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固碳作用进行价值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未来15年内,云南省竹林面积规模将会呈现下降趋势,森林面积、经济林面积及净经济林面积规模将会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且各类林木净森林面积将以6.67%的固有速率增长。(2)森林固碳价值与森林面积规模、森林林种的环境适应程度、储存固碳量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3)2017—2032年,平均每年云南省森林固碳价值预计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4.93%,成为拉动云南省第一产业特别是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国志  
森林生态产品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使全社会受益,但保护森林的成本主要由农户承担,因此必须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偿。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结论。从森林生态补偿含义、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补偿意愿和补偿效应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在研究内容上尚存在很多盲点和不足之处。第一是差异化补偿标准测算问题,对不同地域、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方式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缺乏比较研究;第二是生态补偿资金的分摊问题,对森林生态补偿资金在不同补偿主体之间的分摊比例研究不够;第三是不同补偿模式耦合的临界点问题,对市场补偿和政府补偿的边界,以及两种补偿模式的交易成本测度等问题缺乏研究;第四是森林生态补偿的激励相容机制问题,对不同补偿模式的激励相容效果和激励相容度测算等问题关注不够。基于上述结论,对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英  张小全  刘云仙  
概述国内外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分析中国森林生态交易市场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国际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发展迅速,而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起步较晚,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还处在建立和发展阶段,但具有较大的潜力,并且中国社会政治稳定是森林碳汇交易顺利进行的保证,森林发展空间大,森林固碳能力增长潜力大,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具有许多优势。建议增强公众意识,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规范管理,做好供应方权益保障,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中国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金蔚  刘冰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国计划用远少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而这一过程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规划高度同步。因此我国要特别注意处理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森林碳汇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碳吸收方式,与碳排放一样具有鲜明的外部性特征。森林还具有其他多重生态功能。应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全国统筹、双轮驱动,研究构建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森林碳汇等生态功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简盖元  刘伟平  冯亮明  
通过森林碳生产的经济属性分析表明森林碳生产具有正外部效应,其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适当的价格补偿能够激励生产行为,通过考察林地、林木的机会成本去设定价格补偿的标准,提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森林碳排放权、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政策,补充森林碳生产补偿政策、多元化碳生产资金渠道,完善森林碳生产的投融资体制等3方面政策保障森林碳生产的价格补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波涛  曹玉昆  
公共品属性以及由此引致的正负外部性是森林生态服务供需失衡的内在原因,本文基于使用权制度的森林生态服务资产化理念,剖析森林生态服务使用权主证、副证价值的经济学内涵和内在关联性,构建基于自发组织的森林生态服务使用权证私人交易、基于政府导引的森林生态服务使用权证开放交易、基于政府调控的森林生态服务使用权证公共支付等3种主要模式的多级交易市场体系,为突破森林生态服务资产化与市场化的瓶颈问题提供新颖的研究视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文华  李芬  李世东  刘某承  
由于森林的生态效益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特性,较大部分难以通过传统的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如何通过适当的措施将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部化,部分或全部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提供者进行补偿,吸引全社会参与森林的保护与培育,即如何用经济杠杆解决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和公平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展开研究和探讨。对发达国家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为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分析国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具体实践,得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中需要完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浩然  赵天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对于提高森林生态建设者与维护者的积极性,维护林地所有者合法的经济利益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协调"绿水青山"保护者与"金山银山"受益者之间公平性。综合梳理了国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机制,包括补偿范围、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测算方法,包括物质量评价法、价值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和生态模型法的特点和应用研究进展,论述了补偿标准测算依据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近年国外森林生态服务付费的起源、研究重点、进展及多个国家森林生态服务付费的机制。最后针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一方面需要通过市场化的多种途径来拓宽资金来源,科学评估森林生态效益;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制定补偿标准,实现有差异的补偿等级或补偿区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浩然  赵天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对于提高森林生态建设者与维护者的积极性,维护林地所有者合法的经济利益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协调"绿水青山"保护者与"金山银山"受益者之间公平性。综合梳理了国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机制,包括补偿范围、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测算方法,包括物质量评价法、价值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和生态模型法的特点和应用研究进展,论述了补偿标准测算依据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近年国外森林生态服务付费的起源、研究重点、进展及多个国家森林生态服务付费的机制。最后针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一方面需要通过市场化的多种途径来拓宽资金来源,科学评估森林生态效益;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制定补偿标准,实现有差异的补偿等级或补偿区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黎  曹玉昆  
解释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的涵义,评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处于补偿价格偏低、补偿标准难以确定、补偿资金不足来源单一、相关法律不健全、中间环节繁多、地方政府作为有限等现状,分析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建立的可能性,提出了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的基本思路为建立分级分类补偿机制、完善中央地方两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整合资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文华  李世东  李芬  刘某承  
我国森林资源有限,并且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然而森林生态效益的受益者主要是江河中下游地区,一般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因而如何给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者实施补偿,实现生态公平,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提出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总体框架和分析评价国内外森林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探讨:界定了森林生态补偿的内涵与范畴;对补偿森林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两类;对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估算,考虑营造林的直接投入、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放弃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益三个方...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波  支玲  刑红  
概述了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总体状况,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包括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涵义、理论依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一些主要问题。对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中国在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体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强  张合平  
构建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能够实现以生态补偿带动精准扶贫,将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恶化的困局兼而治之。目前,对森林补偿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局地层面,国家尺度补偿标准体系研究尚不多见。将经济水平、营林成本、生态区位和林分质量等因素引入补偿标准模型,应用森林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和31省森林经营成本等基础数据,构建效益法和成本法的补偿标准区间体系,结合皮尔(R.Pearl)生长曲线模型和经济发展阶段设计我国适度补偿标准体系。结果表明:效益法补偿标准均值是1 605.90元/(hm2·a),成本法补偿标准均值是6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