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4)
2023(12900)
2022(10971)
2021(10036)
2020(8540)
2019(19780)
2018(19941)
2017(38471)
2016(21384)
2015(24499)
2014(24769)
2013(24343)
2012(22913)
2011(20728)
2010(20840)
2009(19110)
2008(19179)
2007(17413)
2006(15071)
2005(13702)
作者
(61956)
(52236)
(51792)
(49578)
(33119)
(24889)
(23824)
(20422)
(19672)
(18632)
(17737)
(17654)
(16619)
(16495)
(16340)
(16243)
(15941)
(15356)
(15227)
(15021)
(13032)
(12955)
(12805)
(11842)
(11773)
(11754)
(11604)
(11557)
(10555)
(10547)
学科
(83626)
经济(83508)
管理(65778)
(58628)
(48067)
企业(48067)
方法(36055)
数学(31531)
数学方法(31239)
(25699)
(24500)
(22451)
中国(21965)
(18497)
业经(18490)
地方(18100)
环境(17165)
(16226)
银行(16184)
(15978)
财务(15933)
财务管理(15886)
农业(15830)
(15528)
(15403)
(15297)
贸易(15288)
(15139)
金融(15131)
企业财务(14983)
机构
大学(304393)
学院(304190)
(123031)
经济(120164)
管理(114081)
研究(102823)
理学(97316)
理学院(96221)
管理学(94613)
管理学院(94046)
中国(80094)
(64729)
科学(62845)
(61330)
(53938)
(52652)
中心(48709)
(47990)
财经(47638)
研究所(47317)
业大(46279)
(42977)
农业(42453)
北京(40425)
(39414)
师范(38980)
经济学(37961)
(37933)
(37345)
财经大学(35069)
基金
项目(200439)
科学(156461)
研究(147787)
基金(143565)
(125052)
国家(124002)
科学基金(105452)
社会(92164)
社会科(87191)
社会科学(87166)
(79755)
基金项目(76509)
教育(68251)
自然(67716)
(66924)
自然科(66059)
自然科学(66040)
自然科学基金(64875)
编号(60738)
资助(58526)
成果(50626)
重点(45546)
(44850)
(43373)
课题(42767)
(41584)
(40416)
创新(38993)
科研(38387)
教育部(38239)
期刊
(136800)
经济(136800)
研究(89151)
中国(63548)
(50863)
(49323)
学报(48816)
科学(43472)
管理(40220)
大学(36815)
学学(34602)
教育(33275)
农业(32632)
(31110)
金融(31110)
技术(26323)
财经(23892)
业经(22224)
经济研究(20935)
(20499)
问题(18574)
(17526)
(15493)
(14650)
理论(14422)
财会(14149)
技术经济(14131)
图书(13782)
科技(13357)
会计(13352)
共检索到458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军  傅崇辉  赵黛青  
确定碳交易体系的覆盖范围是国家或地区碳交易体系的基础工作。在对欧盟、德国和日本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后发现,有一些共同的判定标准。根据我国国情,对这些选择标准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综合地区的碳排放结构、经济规划、区域发展平衡等因素,设计了由系统层、模块层、要素层和基础层四层共26个指标构成的"区域碳交易体系行业入选度"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和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方法计算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选择碳交易体系覆盖范围的评价模型。以广东省为例,使用能源消费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模拟操作,结果显示:石化、电力和水泥行业是广东省建立碳交易体系时应该首先被选入的行业。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冰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环境危机、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碳交易作为利用市场机制降低碳减排的手段,在降低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有重要作用。碳交易市场为碳交易提供交易平台,可以增加我国碳交易议价能力、降低买卖双方交易成本、创造碳交易市场更大的流动性。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国外碳交易机制构建的先进经验,并进一步分析我国碳交易机制构建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几点启示措施,以期为尽早完善我国碳交易机制构建提供相应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宗法  周宇英  赖婷  吴幸雷  
选取江苏作为研究对象,用全景扫描方法系统梳理江苏省在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举措和主要成效,包括构建技术转移政策体系、搭建技术转移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培养技术经理人、实施技术转移奖补等,对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主要举措进行剖析,分析得出六大最具明显的特征。最后立足广东实际,结合江苏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创新举措及先进经验,在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广东在政策、平台、机构、人才等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着力弥补在技术转移体系上的短板和弱项,加快广东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步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海全  吴强  唐明知  肖丹然  
世界能源体系正处于第三次转型期,传统化石能源使用占比逐渐下降,新能源使用规模不断增加,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核心能源变革和碳交易市场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契机。本文从碳排放权稀缺性、战略商品特性、金融属性及能源转型的外部条件等角度,探讨碳交易与货币国际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借鉴碳交易市场发展促进货币国际化的国别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不足,从完善机制建设、深化金融创新、优化标准体系、推进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碳交易-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路径,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碳交易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屈志凤  
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各种原因中,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是其主要元凶。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大力倡导低碳经济。而碳排放权交易则是推行低碳经济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欧洲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U ETS)、美国区域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RGGI)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削减计划(Greenhouse Gas Abatement Scheme,GGAS)三种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从减排目标、特点和交易状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并指出了对我国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玖斌  周小娟  
围绕着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本文从保护管理机制创新、保护区体制建设、生态补偿机制三个方面,分别对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和浙江龙坞水源地三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三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从规划建设、拓展投入、科技支撑、机制创新等方面总结了各案例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可借鉴的经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莹菲  王润  余运俊  
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环境问题,更是涉及各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国外在以市场机制为主的一些制度的理论设计和实践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碳标签,作为一种将商品生命周期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标识出来的方法,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和厂商的生产决策,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实施。应当对我国建立碳标签体系的前景进行探讨与展望,以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和理论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宋健  
近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强烈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实现低碳化发展已成共识。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碳交易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来探讨中国碳市场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聪  汪鹏  赵黛青  林泽伟  董耿林  
为弥补缺乏从行业附加值视角研究碳排放强度和部门生产环节碳排放结构的不足,以更好地分析碳排放变动情况,基于消费者视角,同时考虑附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将引起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附加值效应、投入结构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并构建研究模型,以广东为例,利用其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和结构路径分析(SPA)法对广东及其部分行业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广东而言,能源强度效应是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最终需求效应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直接碳强度和完全碳强度增加的部门主要是能源部门,其碳排放呈现增加状态,其中直接消耗引起的碳排放比例增加,间接消耗引起的碳排放集中在第1和第2层生产环节上;能源强度效应是非能源部门直接碳排放和完全碳强度降低的关键因素。最后,从应对最终需求高碳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政府调控手段等方面对促进广东碳减排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吉奎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态势,重点探讨了德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教育体系构成、办学体制、教师准入制度和学业水平评价机制。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启示。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时军  
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碳税征收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减缓碳排放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碳税征收为基点,比较世界各国碳税征收实际,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碳税征收体系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霁  张颖  李怒云  
发达经济体在利用林业碳汇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市场化运作方面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做法。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政府注资建立的太平洋碳信托基金进行研究。分析基金的基本运行模式,归纳基金实施林业碳汇项目过程中可供我国借鉴的做法,总结其将林业碳汇纳入温室气体减排方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的意义和林业碳汇作为减排手段的优势,以及实施林业碳汇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林业碳汇供需不畅、林业碳汇未纳入碳交易试点方案以及森林经营水平亟待提高等,提出应通过建立专业机构拓宽我国林业碳汇项目资金来源,发挥专业机构功能理顺林业碳汇的供需不畅问题,把林业碳汇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秋莉  门明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各种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碳信用交易的产生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在国际碳信用交易市场上,我国是主要供给者,但参与交易尚处于CDM项目阶段,不能参与碳信用的二级市场交易并且没有自己的交易体系,这不利于在国际碳市场上争夺定价权。本文系统研究了CDM机制下我国企业参与碳信用交易的理论及实践问题。首先对Putty-Clay Vintage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此碳信用交易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评价其贡献和不足,重点在于提出了企业参与碳信用交易的分析框架,有助于他们在一定的碳减排成本约束下实现最优化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伟  宋维明  
本文分析了国际主要碳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波动情况,并实证分析了国际碳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碳市场价格会受到包括配额分配制度、经济环境以及政策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应当建立强制性碳交易市场,并适时引入做市商制度,制定合理的配额调控措施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尕丹才让  李忠民  
随着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瓶颈日益凸显,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及项目专项资金实施补偿,但市场化补偿长期缺位,补偿远远低于生态效益产品的成本。碳汇交易的市场化机制,给西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确立,提供了新范式。文章从碳汇交易发展前景,结合西部的碳汇存量及生态补偿现状,分析了西部发展碳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