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0)
2023(12608)
2022(11100)
2021(10283)
2020(8597)
2019(19837)
2018(19827)
2017(38974)
2016(21463)
2015(24018)
2014(24114)
2013(24034)
2012(21937)
2011(19712)
2010(19491)
2009(17915)
2008(17558)
2007(15341)
2006(13602)
2005(12201)
作者
(60695)
(50168)
(49917)
(47599)
(32078)
(24099)
(22609)
(19614)
(19023)
(18068)
(17246)
(17065)
(16019)
(15897)
(15594)
(15522)
(15005)
(15005)
(14378)
(14214)
(12472)
(12349)
(12040)
(11528)
(11196)
(11181)
(11166)
(11118)
(10060)
(9845)
学科
(80375)
经济(80250)
管理(68553)
(60423)
(52307)
企业(52307)
方法(36727)
数学(31400)
数学方法(31047)
(27247)
(21808)
(20526)
税收(20359)
(20188)
中国(20137)
(19016)
业经(18628)
(18558)
环境(17185)
(16494)
财务(16427)
财务管理(16397)
企业财务(15578)
地方(15396)
(14870)
(14698)
贸易(14691)
(14290)
理论(13781)
(13559)
机构
大学(302466)
学院(299640)
管理(120438)
(117994)
经济(115361)
理学(104459)
理学院(103334)
管理学(101736)
管理学院(101189)
研究(97516)
中国(72167)
(63986)
(61587)
科学(59785)
(48493)
财经(47822)
(44183)
(43831)
中心(43632)
研究所(43623)
业大(43536)
(43251)
北京(40518)
(37807)
师范(37460)
财经大学(35495)
(35414)
经济学(35405)
(35133)
农业(34432)
基金
项目(204633)
科学(160798)
研究(151644)
基金(148943)
(128859)
国家(127834)
科学基金(110134)
社会(94889)
社会科(89931)
社会科学(89910)
基金项目(79516)
(79123)
自然(71375)
自然科(69635)
自然科学(69623)
教育(68424)
自然科学基金(68355)
(66649)
编号(62308)
资助(61109)
成果(51322)
(45344)
重点(45221)
(42790)
(42618)
课题(42035)
(41103)
创新(39841)
项目编号(39284)
教育部(39128)
期刊
(127929)
经济(127929)
研究(93930)
中国(54471)
(47895)
学报(46230)
管理(43538)
科学(41751)
(39772)
大学(35026)
学学(32932)
教育(31771)
农业(27494)
(24303)
金融(24303)
技术(24274)
财经(22572)
业经(20035)
经济研究(19876)
(19028)
问题(16638)
(16477)
(15841)
理论(15343)
图书(14862)
科技(14442)
实践(14116)
(14116)
税务(14081)
技术经济(13572)
共检索到438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裕  王子彦  
碳税和碳交易作为主要的碳减排政策工具被大多数重视碳减排的国家所采用。基于对比碳税与碳交易在理论基础、效果成本、减排效果、监督机制以及未来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结合两种政策的执行现状和中国国情,中国应建立碳排放交易与适度碳税相结合的复合政策,降低碳排量,以应对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明  
碳排放交易和碳税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两种市场调控机制。综合分析两者的优势和劣势,应当优先选择利用碳排放交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未能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温室气体排放部门,可以利用碳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气候变化立法应当采取基线和信用型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应当首先将电力部门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对于基线和信用型碳排放交易没有覆盖的领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碳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力波  钱浩祺  汤维祺  
微观企业面对减排约束时的行为选择对于减排成本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导致不确定性条件下数量控制与价格控制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出现差异。本文将这一机制的理论模型纳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构建中国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了各省市从2007年至2020年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并就其对温室气体控排的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政策的选择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一方面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的斜率会随着减排行动的推进而逐渐增大,另一方面也会出现拐点并进一步上翘,且不同省市其边际减排成本曲线上翘的幅度以及出现拐点的位置均存在差异。由于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数量政策更适用于边际减排成本较为平缓的情况,中国各省市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的动态特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申嫦娥  田洲  田悦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降低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碳税和碳交易作为两种不同的减排机制,其设计原理、运作方式和运行效率各有不同。我国目前标准意义上的碳税尚未开证,碳交易也刚刚开始试点,两种减排机制如何选择或如何联合应用成为当前政府决策的难点。目前碳税、碳交易分别研究的文献不少,但对于二者联合应用的方案却不多,本文希望通过对两种减排机制的比较,着重设计二者联合应用的方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繁华  陈建军  吴立军  
碳税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环境经济学中两种最为重要的市场减排激励手段,本文基于中国的减排实践比较了两种制度各自的优劣,认为碳税制度更具有实践意义。同时,进一步分析在碳税政策实施中存在的诸如税率设置、课税范围、开征时机等五大问题,形成如下结论:碳税与排放权交易制度需要组合使用;碳税开征时机需要一个触发条件;在课税对象上要保证以碳排放的能源消费环节不偏离;税率可由10~29.5元/吨逐渐提高至519~648元/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倪娟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海英  钟莹  
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市场化手段。本文采用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SDM-DID)和中介效应检验对其减排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作用路径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碳排放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存在高-高排放、低-低排放地区聚集的空间特征;两种碳减排政策在考虑空间关联性后仍然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试点省份周边地区能借助试点省份的政策红利实现碳减排,而“碳税”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存在“污染天堂”现象,碳排放权交易能通过促进工业结构低碳转型、改善能源结构来实现碳减排,“碳税”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来减少碳排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煜君  田涛  
碳交易所的成立能否改变企业的碳排放行为,进而提高试点省份的碳效率,是当前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早在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所试点工作已陆续启动,旨在推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本文选取了6个试点省份碳交易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difference-in-difference)模型研究试点省市碳交易所成立及成立后的碳交易是否提升当地碳效率,为我国碳交易所设立的经济效应分析提供实证支撑。本文研究表明:碳交易所正式启动显著削弱当地次年的碳排放,但其影响不久后消失;碳交易所的成立显著提升了省域的碳效率,金融深化、对外开放程度对试点省份碳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碳交易量在碳交易所成立后的长时间内对当地碳排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文泰  李宗泽  陈素云  
粮食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主产区是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核心动力源。有效的补偿机制能够缓解粮食生产的多重矛盾,实现“双碳”目标下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碳汇交易原理,构建农业碳汇交易体系,测算并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汇补偿额度。农业碳汇交易体系的本质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和利益补偿机制,以缓解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剪刀差”,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从农业碳汇补偿额度的时空分析可以发现:产销区之间农业碳汇量存在显著差异,粮食主销区需要支付碳汇补偿金额,承担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为推进主产区农业碳汇补偿交易的顺利进行,应明确交易主体责任、确保转移支付效果和完善农业碳汇交易制度的保障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俞业夔  李林军  李文江  冯文娟  王璐  邱国玉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碳减排是应对的核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为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选择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更具发展前景。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数量控制的排污交易,另一种是基于价格控制的税收。文章详细探讨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采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比较基于数量控制的碳交易和基于价格控制的碳税哪个更适合在中国未来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中国碳减排量的边际成本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要大于边际收益曲线;而在长期,中国碳减排量的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边际成本曲线。所以,短期内实行碳税,长期内实行碳交易的做法,更符合未来中国的情况。研究结果对未来中国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骆华  赵永刚  费方域  
1997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制定了第一个温室气体减排的全球性制度框架——《京都协议书》,欧盟、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低碳经济战略与制度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实践经验。比较分析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主要策略和经验,可为我国碳减排经济激励机制的建设提供如下借鉴:一是尽快实施成功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二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中心,并使之成为亚洲的交易中心之一;三是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使中国的碳交易与国际其他国家的碳交易市场对接,吸引国际技术资金投资于我国的低碳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凡  王欢  王之扬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丁志刚  陈涵  徐琪  
在碳交易和碳税背景下研究供应链低碳技术采纳时机对企业规避不确定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碳价随机波动和碳税税率变化带来的不确定风险,构建碳交易与碳税双重风险下供应链低碳技术采纳时机决策模型,运用实物期权理论评估供应链企业采纳低碳技术的期望收益,讨论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在协同决策与Stackelberg博弈情形下的低碳技术采纳时机。研究表明:碳价波动率、碳税税率、碳减排率、收益转移支付比例以及成本分摊比例都会影响供应链提早或推迟采纳低碳技术,并且协同决策比Stackelberg博弈更为有利于供应链整体提前采纳低碳技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庆坡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突出和减排形势的持续严峻.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多策并举的方式来削减碳排放。但这两种“单一对峙”的减排制度能否兼容成为我国低碳路径选择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绝对减排目标和相对减排目标与碳税的兼容性.提出相对减排目标下的碳交易能够和碳税兼容.共同实现减排目标;接着针对绝对减排目标下的碳交易与碳税的相’障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引入限价模式、调整对象适度重合和有限分离、跨期储存机制、项目抵消减排等扬长避短形成组合制度.以缓解碳交易对减排成本不确定和碳税对总量控制的制度缺陷。从我国承诺的碳强度减排目标和碳交易试点实践出发.基本对策是:立足我国实际.以社会经济发展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玲  
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着手构建以碳交易市场为基础,以碳基金、银行贷款、碳保险以及一系列创新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场,完善碳交易定价机制,成为我国未来碳金融发展的重点。本文在分析我国碳交易定价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碳交易定价机制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