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0)
- 2023(5979)
- 2022(4856)
- 2021(4425)
- 2020(3516)
- 2019(8236)
- 2018(8282)
- 2017(16897)
- 2016(8973)
- 2015(10464)
- 2014(10598)
- 2013(10721)
- 2012(10277)
- 2011(9421)
- 2010(9696)
- 2009(8930)
- 2008(8962)
- 2007(8616)
- 2006(7939)
- 2005(7156)
- 学科
- 济(40416)
- 经济(40353)
- 管理(27133)
- 业(22767)
- 企(16992)
- 企业(16992)
- 方法(16212)
- 中国(15301)
- 数学(14637)
- 数学方法(14591)
- 农(12534)
- 环境(11254)
- 制(10125)
- 财(9493)
- 银(9314)
- 银行(9307)
- 贸(9132)
- 贸易(9122)
- 行(9043)
- 易(8928)
- 融(8898)
- 金融(8898)
- 业经(7852)
- 学(7179)
- 农业(7094)
- 划(6990)
- 和(6873)
- 地方(6686)
- 发(6057)
- 体(5970)
- 机构
- 大学(137190)
- 学院(135520)
- 济(62777)
- 经济(61487)
- 管理(51427)
- 研究(47201)
- 理学(42347)
- 理学院(41937)
- 管理学(41493)
- 管理学院(41238)
- 中国(39428)
- 财(32587)
- 京(29968)
- 财经(25116)
- 科学(23921)
- 所(23153)
- 经(22753)
- 中心(21848)
- 江(20834)
- 经济学(20219)
- 研究所(20058)
- 北京(19974)
- 财经大学(18697)
- 农(18504)
- 经济学院(18278)
- 院(16891)
- 范(16845)
- 师范(16725)
- 州(16711)
- 业大(16133)
- 基金
- 项目(78251)
- 研究(61833)
- 科学(61349)
- 基金(56669)
- 家(49066)
- 国家(48216)
- 科学基金(40259)
- 社会(39537)
- 社会科(37400)
- 社会科学(37387)
- 基金项目(29408)
- 省(29006)
- 教育(28096)
- 编号(25654)
- 划(24838)
- 自然(23711)
- 资助(23490)
- 自然科(23042)
- 自然科学(23034)
- 自然科学基金(22634)
- 成果(21939)
- 部(18703)
- 课题(17981)
- 发(17580)
- 重点(17387)
- 教育部(16356)
- 国家社会(16288)
- 性(16152)
- 制(16034)
- 创(15826)
共检索到224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海轮
气候变化已经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碳交易是一种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论文首先分析了碳交易对不同国家福利的影响,描述了国际以及中国的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一方面要大力推进自愿性碳交易市场建设,通过自愿性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形成一个碳价格的发现机制,促进碳交易中介机构的成长,培育碳交易的消费性需求;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推进国内的存量限额与交易制度建设,把握后京都时代的主动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朗
《京都议定书》创新性地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并由此形成了目前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探讨中国发展碳交易的必要性和基本成熟的条件,通过对中国现行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的介绍以及国外碳交易市场发展经验的借鉴,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作出基本框架的构建。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市场机制 市场结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健华
为了增加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定价权,我国应尽快建自己的碳交易体系,从而推动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减排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通过约束"附件一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为,造成碳排放权的稀缺而使其具有市场价值。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阶段,减排潜力巨大,可为国际碳交易市场提供大量减排资源。但由于缺少系统的交易体系,加之国内金融机构在参与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涂毅 华小婧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开始了各种类型的碳排放权交易尝试,并逐步向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对有效控制排放,减少社会整体减排成本,优化社会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于九十年代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污水和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实践效果较好。为了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建国
在各试点运行四年多之后,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千呼万唤始出来。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下称《方案》)。该文件的出台正式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的正式启动。尽管此次只纳入了发电行业,但随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他的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也将会被逐渐纳入到碳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已经确立了"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开放性模式,最终逐步扩大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聂力
当前我国面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保持经济稳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加快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通过分析和展望基于项目的清洁发展机制和基于配额的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经验与前景,并在评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配额交易 项目交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敏 苍玉权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被认为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的工作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再次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傅京燕 代玉婷
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拟于2016年启动,但碳交易市场的链接存在经济福利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量化碳交易市场给社会带来的福利影响。本文基于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造总减排成本函数,进而利用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模拟分析了高碳区、中碳区和低碳区的三个"交易代表"在完全竞争的碳交易市场中的成本和福利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以碳强度衡量的区域异质性会导致MAC曲线的差异化——低碳区MAC曲线呈递增型,高碳区和中碳区的MAC曲线呈倒U型,而倒U型的MAC曲线使得市场碳排放权的总供给曲线呈水平状,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了市场均衡碳价为217,22元/吨CO_2e;为履行2020年碳强度下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自敏 邓明艳 朱朋虎 崔志伟
能源贫困和气候变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相互制约的两大难题,在个人碳排放占比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设计兼具改善家庭能源贫困的个人碳减排机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个人碳交易模型,利用中国居民能源消费调查最新公开数据,分析个人碳交易机制对改善能源贫困的作用,并进一步对我国个人碳交易机制中的配额与价格等核心参数进行设计。结果显示,第一,我国部分地区居民的能源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能源贫困发生率及能源贫困强度区域差异较大。第二,个人碳交易机制的实施有助于改善能源贫困,实施个人碳交易机制使样本内八大经济区的能源贫困发生率均下降,并使除东部沿海地区外其他地区的能源贫困强度下降。第三,只有较大幅度地提高碳配额分配中的有偿配额比例,才能有效改善能源贫困;均衡碳价格的提高可以降低全国层面上的能源贫困发生率,但在地区层面上呈现异质性。第四,比较价格与数量两种参数,碳价格调整政策更有利于降低能源贫困发生率,配额调整政策更有利于降低能源贫困强度。本研究为我国未来个人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实施及能源贫困的改善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坤伦
基于国际碳排放市场发展情况及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亟需审时度势地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本文从碳排放权的属性分析入手,探索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路径选择,提出以资本市场现有交易平台为基础、上市公司率先示范,逐步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并借助碳交易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碳交易 市场路径 资本市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诗一
自2020年9月中国正式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双碳”目标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碳排放权正在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战略资源,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碳交易的市场机制作用。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蓝虹教授和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首席专家、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束兰根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碳金融‘十四五’规划教材”之《碳交易市场概论》一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对推动“双碳”目标背景下碳交易市场研究与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扬雷 杜莉
目前探索和发掘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市场交易制度已迫在眉睫。因此,对于现有碳金融交易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本文将通过分形市场理论对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我国碳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碳金融交易市场 分形理论 有效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城
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碳交易市场,并通过碳交易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我国国内的碳交易市场机制十分落后,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作为能源消耗大省,辽宁省的碳减排压力指数全国位列第六,辽宁省低碳经济建设任重道远,务实发展碳交易市场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辽宁省发展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意义,指出碳交易市场对辽宁经济建设、财政收入、环境改善及增强企业竞争力都具有较大的推动力。通过对辽宁省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辽宁省碳交易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CDM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园 綦久竑 马骏
碳交易市场是购买和出售碳信用的新兴金融市场,林业碳汇交易是碳交易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单位减排量成本偏高林业碳汇项目的总体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次性成本,包括项目开发成本与审定成本;另一类是持续性成本,指每次签发时的监测与核证成本。从市场询价来看,一次性成本中项目开发成本为10万~20万元,审定成本为10万~20万元;持续性成本中监测成本为10万~15万元/次,核证成本为5万~10万元/次。一般林业碳汇项目每5年签发1次,则林业碳汇项目一个签发周期内的总成本在35万~65万元。相比之下,由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