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4)
2023(12081)
2022(10036)
2021(9148)
2020(7218)
2019(16208)
2018(15880)
2017(29298)
2016(15604)
2015(17466)
2014(16846)
2013(16805)
2012(15909)
2011(14870)
2010(14745)
2009(13434)
2008(12951)
2007(11290)
2006(10243)
2005(9578)
作者
(44274)
(36880)
(36601)
(34760)
(23491)
(17551)
(16482)
(14281)
(14117)
(12983)
(12738)
(12314)
(11807)
(11679)
(11496)
(11433)
(10917)
(10673)
(10660)
(10479)
(9310)
(8968)
(8783)
(8393)
(8313)
(8274)
(8125)
(8076)
(7439)
(7371)
学科
(72902)
经济(72833)
管理(40345)
(36066)
中国(26371)
(26281)
企业(26281)
方法(23236)
(20824)
数学(20134)
地方(20117)
数学方法(19989)
(16964)
贸易(16950)
(16477)
环境(16402)
业经(16293)
农业(13934)
(13899)
(13211)
(13073)
银行(13059)
(13011)
金融(13010)
(12965)
(12852)
(12834)
地方经济(11302)
(10947)
(9878)
机构
学院(220777)
大学(218052)
(100527)
经济(98744)
研究(87138)
管理(78088)
中国(67932)
理学(65481)
理学院(64673)
管理学(63726)
管理学院(63315)
科学(50006)
(48271)
(44314)
(43393)
研究所(39909)
中心(38387)
(36190)
财经(33778)
(32808)
经济学(31825)
(31741)
北京(31587)
(31120)
师范(30839)
(30810)
业大(29457)
经济学院(28516)
农业(27943)
科学院(26799)
基金
项目(143020)
科学(113325)
研究(108102)
基金(103787)
(90678)
国家(89969)
科学基金(76119)
社会(70778)
社会科(67240)
社会科学(67229)
(54504)
基金项目(53425)
教育(48374)
(46352)
自然(45794)
自然科(44644)
自然科学(44631)
自然科学基金(43813)
编号(42900)
资助(42177)
(37572)
成果(35107)
重点(33095)
(32058)
课题(30949)
发展(30860)
(30362)
国家社会(30323)
(29885)
中国(28843)
期刊
(119750)
经济(119750)
研究(72998)
中国(50404)
(35411)
科学(31784)
学报(31683)
管理(31116)
(30680)
教育(25975)
农业(24955)
(24658)
金融(24658)
大学(24263)
学学(22694)
经济研究(20971)
业经(20263)
技术(18225)
财经(16717)
问题(15578)
(15297)
(14692)
国际(14397)
世界(14142)
(13975)
资源(10883)
技术经济(10484)
商业(10200)
(10186)
论坛(10186)
共检索到354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文   寇勇栎  
蓝碳具有比传统绿色碳汇更强大的碳捕获和存储能力,保护与发展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中国蓝碳资源禀赋优越,蓝碳挖掘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当前,蓝碳保护与发展在国际层面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全球碳交易体系缺失等挑战,在中国层面也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危机重重、蓝碳监测与核算体系不完备、蓝碳交易体系不健全、缺乏成熟的蓝碳法治保障等问题。从国际社会实践看,蓝色碳汇已然由科研概念阶段迈入实用工具阶段,未来蓝碳纳入气候变化法律与框架将是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之必然;从国内实践看,中国对于蓝碳的相关研究已经由跟随转至逐渐引领,国内各项政策试点也在有序推进。面对国内外蓝碳发展局势,中国自价值、技术、制度、立法等多个方面作出因应,着力挖掘蓝碳资源固碳增汇潜力是把握蓝碳发展机遇的必然,对于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耕云  林珊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电力是其现代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最基本保障。香港电力消费与当地的人口数量、经济增速、第三产业占比等因素相关性高。基于1990—2022年香港电力消费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预测2023—2050年香港电力消费及分布状况。从香港电力消费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看,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香港应进一步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合作,加大推进“节能绿建”力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宇  田杰鑫  陈珍珍  
创新性地使用碳中和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基于2004—2017年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传统GTFP核算框架对城市总额碳排放量造成了高估,忽略了城市通过植物碳汇的间接减排方式实现主动环境治理。无论是东中西部地区分组还是五大城市群分组,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对于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绿色技术进步是提升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并且在考虑碳固量水平后,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宇  田杰鑫  陈珍珍  
创新性地使用碳中和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基于2004—2017年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传统GTFP核算框架对城市总额碳排放量造成了高估,忽略了城市通过植物碳汇的间接减排方式实现主动环境治理。无论是东中西部地区分组还是五大城市群分组,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对于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绿色技术进步是提升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并且在考虑碳固量水平后,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月娥  张晓民  
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户,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内涵及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公共机构将迎来低碳目标从定性到定量、低碳节点从模糊到具体、低碳约束从软性到刚性、低碳视线从浅层到深层、低碳范畴从个体到全局的新征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以更好地推进图书馆等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国伟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亟须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林业碳汇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是实现生态补偿与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载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日益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丰富的政策体系、日益繁荣的碳交易市场为促进林业碳汇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人均森林资源匮乏,林业碳汇发展基础薄弱,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活跃度低、吸引力不强,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挑战、林业碳汇发展后劲动力不足等问题,推动林业碳汇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重点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交易体系、增强发展保障、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寻求突破。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华秋红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成为环境会计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本文使用CiteSpace5.7.R5软件,对1997-2021年间的610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学术文献从发文量、高频作者、发文机构等角度进行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研究,为分析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宁杨  
碳中和碳达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的高质量发展,赋能我国新发展格局构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质量五个维度27个细分指标构建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并通过测算我国2013-2020年30个省域绿色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就绿色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绿色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在短期内会产生不利影响,抑制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大,但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却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同时,绿色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而言,绿色发展对高收入地区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都具有正向赋能作用,而对低收入地区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在短期内仍然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对消费升级依然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最后本文提出,政策部门对绿色发展考核不应“一刀切”,而是应该循序渐进,通过优先考核高收入地区,再稳步推进低收入地区考核,最终稳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徐苏江  
文章介绍了碳信用市场的主要概念、基本情况,碳信用管理机制的分类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介绍了我国碳信用管理机制,并从推动国内碳信用机制建设、鼓励国内碳机制参与国际机制和独立机制、创新碳信用交易产品、完善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加强国内碳信用建设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卫斌  吴嘉仪  
碳中和将深度改变未来能源系统,碳中和愿景下中国能源转型的三大趋势:一是能源系统电气化,到2050年一次能源电能转化的比重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预计将分别提高到80%和60%左右;二是电力系统低碳化,预计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将由当前的三分之一提高到2050年的84%-90%;三是能源电力系统去中心化,能源开发利用方式将由集中式转向分布式,能源系统形态将发生深刻变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振良  尚伟  
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就被应用到继续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但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而"互联网+"的发展,给现有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启示,也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富全  赵序海  
会计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且在不断地发展。从会计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会计的发展基本上是随着社会经济在发展、为了适应外部投资者的需要而发展,它以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发展为主,属于传统的需求端引导的发展模式。近几年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战略,供给侧改革思路也必将对未来会计发展产生影响。文章通过对会计本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庆安  李娅  
影子银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和弥补了部分社会资金需求,但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在为影子银行提供平等的市场地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影子银行生存空间。因此要完善金融环境,建立有效的市场利率机制;明确影子银行定位,形成有针对性的风险归口监管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熊晓霞  
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仍然以学历为主这一社会现实,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学历社会有利也有弊,并且在终身学习思潮和新近的学习型社会构建中产生了新的变化。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成人高等教育欲谋求可持续发展发展必受其影响,并需要进行合理调整,扬长避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洁  赵志飞  
物联网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它正在对统计部门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我国统计信息化的建设任务艰巨,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加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基于此,文章认为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仍不够深刻,应用物联网建设统计信息化必须要清楚认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传统统计信息化建设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建设误区;有了物联网技术,将显著提高统计数据采集能力、改变统计核心数据业务模式和统计部门的管理模式,这将是我国统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