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26)
- 2023(16932)
- 2022(14526)
- 2021(13253)
- 2020(11177)
- 2019(25254)
- 2018(25264)
- 2017(48843)
- 2016(26632)
- 2015(29673)
- 2014(29181)
- 2013(29166)
- 2012(26650)
- 2011(23922)
- 2010(23889)
- 2009(22463)
- 2008(21974)
- 2007(19532)
- 2006(17375)
- 2005(15563)
- 学科
- 济(109974)
- 经济(109843)
- 业(96643)
- 管理(89237)
- 企(84759)
- 企业(84759)
- 方法(50295)
- 数学(40677)
- 数学方法(40257)
- 农(34609)
- 业经(32604)
- 财(32012)
- 中国(28479)
- 农业(23717)
- 务(22825)
- 财务(22757)
- 财务管理(22729)
- 制(21842)
- 企业财务(21495)
- 学(21225)
- 技术(20939)
- 贸(20588)
- 贸易(20578)
- 和(20495)
- 环境(20212)
- 易(19935)
- 理论(19921)
- 地方(19355)
- 划(18856)
- 策(17033)
- 机构
- 学院(386236)
- 大学(381776)
- 济(155421)
- 管理(155182)
- 经济(152214)
- 理学(133793)
- 理学院(132412)
- 管理学(130317)
- 管理学院(129627)
- 研究(123799)
- 中国(94947)
- 京(81267)
- 科学(76695)
- 财(72537)
- 农(65504)
- 所(62264)
- 业大(58856)
- 财经(58239)
- 江(56787)
- 研究所(56423)
- 中心(55690)
- 经(52721)
- 农业(51682)
- 北京(51075)
- 范(48119)
- 师范(47671)
- 州(45876)
- 经济学(45837)
- 院(44910)
- 财经大学(42963)
- 基金
- 项目(256861)
- 科学(202358)
- 研究(189003)
- 基金(185935)
- 家(161383)
- 国家(159955)
- 科学基金(138213)
- 社会(118867)
- 社会科(112656)
- 社会科学(112623)
- 省(101596)
- 基金项目(98925)
- 自然(89901)
- 自然科(87795)
- 自然科学(87775)
- 自然科学基金(86216)
- 教育(85614)
- 划(84296)
- 编号(77859)
- 资助(76152)
- 成果(61736)
- 重点(56937)
- 部(55829)
- 发(55286)
- 创(55272)
- 课题(52501)
- 创新(51039)
- 科研(48850)
- 国家社会(48262)
- 业(48237)
- 期刊
- 济(175194)
- 经济(175194)
- 研究(113083)
- 中国(67596)
- 农(60425)
- 管理(60110)
- 学报(58320)
- 财(56013)
- 科学(54512)
- 大学(44266)
- 农业(42214)
- 学学(41984)
- 教育(38591)
- 技术(34125)
- 融(33018)
- 金融(33018)
- 业经(32191)
- 财经(28072)
- 经济研究(27670)
- 经(24040)
- 业(23598)
- 问题(23014)
- 技术经济(20832)
- 商业(19248)
- 现代(18905)
- 科技(18596)
- 理论(18477)
- 图书(17928)
- 贸(17650)
- 版(17136)
共检索到562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丽娟 黄莹
“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流通业作为高耗能产业需要进一步实现效率提升的动能转换。因此,本文通过构建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探究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值及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值在未考虑碳排放情况下贡献度大于考虑碳排放情况下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显著的“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阶梯式递减过程。基础设施水平、运输能力、从业人数、创新能力对我国流通业绿色要素生产率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经济水平与城镇化水平要素对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碳中和 流通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碳排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新 李薇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碳金融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金融可显著促进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碳金融推动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碳金融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基于此,应完善碳金融市场体系、推动流通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差异化绿色流通模式,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颖 许月朦
基于2007~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与GML指数法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算与分解,并用三重差分与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营改增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GTFP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在营改增背景下服务化制造企业GTFP较其他企业有明显提升;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营改增实施后,处于成长期与成熟期的企业通过服务化显著提升了GTFP;从服务化程度来看,过高与过低的服务化均不利于我国制造企业GTFP的提升。最后,提出企业应利用好营改增所带来的政策红利,依据不同情景适时、适度地实施服务化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齐举
本文基于我国2013-2019年30个省级行政区流通业面板数据,分别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SBM-DEA模型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衡量了样本时间内30个省级行政区的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动态测量中,将能源投入和环境管制纳入考量,以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测算出省级层面其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从动态角度展示各省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异。在静态分析中,结合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出的静态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高维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从实证视角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给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可以显著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区域间的表现有所不同。通过分组后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提高东、西部地区的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流通业产业融合发展;要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流通业绿色发展战略;要加快流通业绿色转型升级,统筹流通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书渊 张潇化 赵云海
文章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物流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最强;城镇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乡村。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在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过程中发挥门槛效应。由此,提出相关建议:搭建低碳物流发展平台、健全低碳物流发展机制与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凌巧
本文采用我国2010-2021年面板数据,使用门槛模型分析商贸流通业聚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区域商贸流通业聚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商贸流通业聚集的门槛值大小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聚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由正向向负向转变,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聚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从负向转为正向作用。最后,本文提出统筹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产品技术创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振清 谷文姗 成晓斐
当前碳交易已成为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战略,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章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碳交易政策实施下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评估,且通过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对其稳健性进行了检验,最后通过机制分析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且通过PSM-DID进一步评估后结果并无明显差异;在动态性检验过程中可以看出,碳交易试点开展后短期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无明显提升反而有所下降,从2016年开始呈显著提升状态,表明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时效性;机制分析验证了碳交易通过驱动低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清洁化、资源要素替代等效应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及碳交易全国推广的背景下,探讨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问题,对推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增长、碳市场的完善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碳交易 绿色全要素 双重差分 机制检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海英 谢建政 张纯洪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内含了环境规制因素,二者之间并不必然存在短期抑制、长期促进生产率增长的"波特假说"。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所引致的污染治理成本和排放成本并不相同。如果污染治理成本相对小于污染排放成本,则环境规制实施当期就能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否则会使之恶化。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其在污染治理和污染物排放两方面,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效应的相对强弱。在有效环境规制工具选择问题研究上,提出从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众多因素中"剥离"出环境规制的研究路径,通过"剔除"环境规制变量前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识别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郎晓娟 刘珉
从绿色经济视角出发,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中国森林建设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不同阶段、不同省份森林资源增长的tFP进行分解,认为在绿色经济视角下,"绿色投资""绿色新政""绿色创新"三种不同的因素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提高林业发展质量。
关键词:
绿色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泽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的,将样本划分一线、二线、三线以及四线城市展开异质性分析,同时考察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一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四线城市则不明显。流通产业集聚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间接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颖 吕明俐 刘双丰
本文以碳交易市场中交易规模最大的电力行业为例,基于超效率SBM方法对样本省份和城市2010—2019年电力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算,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碳交易政策对高碳产业GTFP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试点地区电力行业GTFP,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对外开放程度均不利于电力行业GTFP的提升;使用基准线法进行碳配额分配的地区电力行业GTFP明显提升,但历史法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碳交易政策通过推动电力行业再生能源技术进步来提升GTFP;地区数字化水平对碳交易政策推动电力行业GTFP提升有正向调节作用;碳交易政策的效果在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碳交易政策提升电力行业GTFP的效果突出,而在中部与西部地区短期内政策效果尚不明显。为推动高碳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应加快建立和完善配额分配体系、健全碳交易市场信息披露体系、加强数据统计与核算、推进高碳产业绿色能源结构改革、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振凯 付佳璐 邱文文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流通产业面板数据,在采用综合径向与非径向距离的EBM模型测度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GTFP的影响以及探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双重中介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数字经济在实际工作指导中具体落实的有效补充。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梁军 李佳艺
本文以碳交易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从产业集聚角度探讨碳交易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同时,阻碍了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且在高层级城市表现的更为明显。分行业看,制造业集聚在碳交易政策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关系中起到U型调节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两业协同集聚均能加强碳交易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调节效应,且协同集聚的促进效应更大。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以及大规模城市中碳交易政策的促进效果更好。据此,为加强碳交易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本文提出要以技术进步与效率追赶双轮驱动为发展路径,建立城市间绿色发展的协作创新机制,重点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进程,继续扩大碳交易试点范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海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动力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否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我国2010年开始推行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03-2018年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系统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甄别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的间接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低碳城市试点实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和一系列其他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低碳城市试点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影响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杰 许雅茹
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准确衡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论文基于碳强度视角运用SBM-ML模型,将农业生态资本作为投入要素,测算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面板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但具有空间差异性,低碳区增长最快,其次是高碳区和中碳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本投资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生态资本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碳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