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4)
- 2023(12119)
- 2022(9957)
- 2021(8891)
- 2020(7317)
- 2019(15917)
- 2018(15821)
- 2017(30551)
- 2016(16305)
- 2015(17760)
- 2014(17002)
- 2013(16966)
- 2012(15209)
- 2011(13509)
- 2010(13735)
- 2009(12994)
- 2008(12676)
- 2007(11681)
- 2006(10469)
- 2005(9487)
- 学科
- 业(86350)
- 济(70310)
- 经济(70216)
- 企(69443)
- 企业(69443)
- 管理(63404)
- 农(45616)
- 农业(30489)
- 业经(29262)
- 方法(27341)
- 财(23399)
- 数学(19651)
- 数学方法(19513)
- 务(17765)
- 财务(17752)
- 财务管理(17736)
- 企业财务(16751)
- 中国(16697)
- 制(16323)
- 技术(16119)
- 策(14928)
- 划(14605)
- 环境(14060)
- 和(13429)
- 贸(13030)
- 贸易(13022)
- 体(12937)
- 易(12690)
- 理论(12467)
- 地方(11206)
- 机构
- 学院(235516)
- 大学(223162)
- 济(103269)
- 经济(101567)
- 管理(99667)
- 理学(86189)
- 理学院(85525)
- 管理学(84519)
- 管理学院(84120)
- 研究(69735)
- 中国(58395)
- 农(52426)
- 财(45844)
- 京(44769)
- 科学(39743)
- 农业(39724)
- 业大(38007)
- 江(36898)
- 财经(36345)
- 中心(33883)
- 所(33645)
- 经(32907)
- 研究所(29992)
- 经济管理(29698)
- 经济学(29642)
- 州(28727)
- 商学(27305)
- 商学院(27048)
- 经济学院(26867)
- 北京(26724)
- 基金
- 项目(154188)
- 科学(124859)
- 研究(117804)
- 基金(114284)
- 家(97515)
- 国家(96488)
- 科学基金(85973)
- 社会(78884)
- 社会科(74491)
- 社会科学(74475)
- 省(62767)
- 基金项目(60977)
- 自然(53575)
- 自然科(52422)
- 自然科学(52415)
- 自然科学基金(51535)
- 教育(51269)
- 划(49446)
- 编号(49315)
- 资助(44009)
- 业(37146)
- 成果(36985)
- 创(35687)
- 发(34763)
- 部(33988)
- 重点(33246)
- 国家社会(32721)
- 制(32501)
- 创新(32450)
- 课题(31073)
- 期刊
- 济(125093)
- 经济(125093)
- 研究(63888)
- 农(56055)
- 中国(44497)
- 管理(38446)
- 农业(37837)
- 财(37361)
- 科学(31609)
- 学报(29428)
- 业经(29042)
- 大学(24170)
- 融(23804)
- 金融(23804)
- 学学(23509)
- 技术(21290)
- 业(19973)
- 经济研究(17785)
- 财经(17609)
- 教育(16876)
- 问题(16339)
- 经(15278)
- 农村(14332)
- 村(14332)
- 技术经济(14212)
- 农业经济(14121)
- 世界(13369)
- 商业(12597)
- 现代(12403)
- 版(11976)
共检索到349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洋 孙玥
鉴于碳中和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且农户兼业已成为普遍现象,为促进农户采纳低碳生产行为,利用对黑龙江省376份农户深度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碳中和背景下农户兼业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兼业促使农户采纳低碳生产的概率提高了12.8%;进一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样本选择偏误,结果发现这一概率值仍然高达14.0%~24.9%,而且在统计上非常显著和稳健,同时当农户家庭成员多、加入合作社、无政治身份、受政府宣传教育影响大、受政府监管影响大时,农户兼业促进农户进行低碳生产的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不仅要拓宽农户兼业渠道、提供农户更多兼业机会,还要发挥政府监管的约束作用,进而发挥农户兼业对农户低碳生产的促进作用,为我国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碳中和提供路径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露 高杰
农业绿色补贴可借力补贴激励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促进现代农业模式构建,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绿色补贴还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稳步增收;农业绿色补贴的过程也是落实“惠农”“强农”政策,继而强化农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农业绿色补贴的过程中还可加速农业数字化转型和先进模式工具推广,继而增加农民收入。基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农民稳定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进行农业绿色补贴实施效果评价,可以发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点上突破、以点带面”的农业绿色发展格局,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未来应进一步以强化政策激励为首要目标,持续推进农业绿色补贴制度改革;以政策引领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导向,进一步统筹农业绿色补贴政策的内容设计;以农业绿色补贴政策高效落实为着眼点,强化补贴申请核查机制构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敏 王伟 陈党
推进社区低碳治理是国家碳中和战略的重要基础。首先阐述社区低碳治理的概念及意义,认为社区低碳应与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达成低碳社区试点等指标要求;其次分析国内外社区低碳治理的实践经验,重点剖析常州市社区低碳治理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常州市“十四五”规划和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要求,构建社区低碳治理体系,分层明确社区低碳治理要点,为各地社区低碳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中和 社区 低碳治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丽娟 黄莹
“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流通业作为高耗能产业需要进一步实现效率提升的动能转换。因此,本文通过构建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探究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值及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值在未考虑碳排放情况下贡献度大于考虑碳排放情况下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显著的“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阶梯式递减过程。基础设施水平、运输能力、从业人数、创新能力对我国流通业绿色要素生产率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经济水平与城镇化水平要素对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碳中和 流通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碳排放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郑颖 吴杰 范天正
"3060"碳达峰碳中和(即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正是热议话题。2020年3月5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第19号)(简称《碳管理办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健瑞 赵蕊
当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风电设备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通过对我国18个风电设备行业上市企业的市场结构、企业效率、市场绩效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属于寡占型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势力处于较强状态;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平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我国风电设备行业上市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企业间的资产负债率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我国风电设备行业仍存在大规模企业较少、核心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困境、融资难度较大等问题。为促进我国风电设备行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大政策措施的引导支持力度,大力推动风电设备国产化进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治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翠萍 刘小和
该文从国外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出发,总结了国外温室气体减排经验,继而从碳排放和非碳温室气体排放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途径和特点,并通过投入产出法对农业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2007年农业直接碳排放量为985.26万吨,直接碳排放强度0.1593吨/万元,隐含碳排放量为4452万吨,隐含碳排放量强度0.72吨/万元。在借鉴国外温室气体减排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排放途径 隐含碳排放 低碳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铮 葛立群 潘荣光 利爽
基于辽宁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以二重理性理论为研究框架,构建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的理论模型,运用Order-Probit模型分析影响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因素。研究发现,工具理性对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产生抑制作用,而价值理性对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产生促进作用,二重理性的冲突对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产生削弱作用。受教育程度、组织参与、技术培训、种植劳动力比例和种植收入比例对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月娥 张晓民
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户,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内涵及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公共机构将迎来低碳目标从定性到定量、低碳节点从模糊到具体、低碳约束从软性到刚性、低碳视线从浅层到深层、低碳范畴从个体到全局的新征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以更好地推进图书馆等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珊珊 张广胜
从微观层面构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引导农户进行低碳生产,从而为制定和实施更有精准性的低碳农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从生产要素碳排放、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农户低碳生产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碳足迹核算的生命周期评价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划分了低碳等级。在此基础上,对辽宁省辽中县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低碳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碳生产率是评价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最重要指标,其次是氮肥施用强度、土地生产率和秸秆利用率。综合评价指数平均值处于中碳区间,70%左右的农户属于中碳生产,20%左右的农户达到近低碳等级,10%左右的农户处于较高碳区间,即中碳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红娟 徐梦菲
低碳生产行为指农户在生产过程的各方面、各环节降低碳排放的行为。根据相关文献及少数民族农户的生产特点,分析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影响因素,运用Logit建立影响因素模型。选择云南耿马县200户佤族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业收入、土地面积、周围人行为方式等3因素影响较为显著,政府在良种、化肥、农药和农机具方面的补贴,政府制定的环境制度规范,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农户年龄等4因素影响不显著。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少数民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农户 生产行为 碳排放 影响因素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毛晓杰 徐扬 关国恒
当前,受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影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碳中和时间表,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3060"碳排放目标,在体现大国担当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将在减排上面临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我国需要在碳减排工具、制度和政策的选择上统筹兼顾,在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背景下,适时开征碳税将成为加大碳减排调控力度的重要选择。笔者通过阐述碳税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总结碳税的国际发展历程、特点和经验启示,分析我国开征碳税的积极条件和影响因素,提出我国开征碳税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征税依据 碳中和 策略选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薇薇 刘熙 李娜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经济脱碳化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导向。但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经济脱碳化带来的绿色通胀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企业碳排放成本、居民用电价格、金属矿产价格已呈现持续性上涨的态势。从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国际、国内“双碳”政策的传导效应出发,剖析供给冲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视角下绿色通胀的形成路径与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讨2022年乌克兰危机对绿色通胀现象的加剧效应,发现传统能源供需、新旧能源交替和金属矿产供需“三大错位”将推动绿色通胀成为一种中长期趋势,而新冠肺炎疫情、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绿色通胀的短期压力。对此,国内应当从落实稳增长措施、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和健全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地缘冲突 绿色通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薇薇 刘熙 李娜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经济脱碳化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导向。但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经济脱碳化带来的绿色通胀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企业碳排放成本、居民用电价格、金属矿产价格已呈现持续性上涨的态势。从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国际、国内“双碳”政策的传导效应出发,剖析供给冲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视角下绿色通胀的形成路径与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讨2022年乌克兰危机对绿色通胀现象的加剧效应,发现传统能源供需、新旧能源交替和金属矿产供需“三大错位”将推动绿色通胀成为一种中长期趋势,而新冠肺炎疫情、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绿色通胀的短期压力。对此,国内应当从落实稳增长措施、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和健全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地缘冲突 绿色通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娆 李天虹
绿色并购作为一种新兴绿色投资方式是企业响应“双碳”战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0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节能低碳”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分析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1)“节能低碳”政策对推动重污染企业开展绿色并购作用显著;(2)从作用机制看,“节能低碳”政策通过节能约束激励机制驱使重污染企业实施绿色并购;(3)“节能低碳”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执行力度大的地区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的行业中更为明显。基于此,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应结合地区和行业特征,差异化推进节能降碳工作;重污染企业要积极响应“节能低碳”政策,依托绿色并购实现绿色转型。
关键词:
“节能低碳”政策 绿色并购 重污染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