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4)
- 2023(9550)
- 2022(7878)
- 2021(6996)
- 2020(5392)
- 2019(11706)
- 2018(11511)
- 2017(22009)
- 2016(11738)
- 2015(12795)
- 2014(12087)
- 2013(11830)
- 2012(10440)
- 2011(9455)
- 2010(9321)
- 2009(8118)
- 2008(7229)
- 2007(6549)
- 2006(5524)
- 2005(4673)
- 学科
- 济(49566)
- 经济(49540)
- 管理(31165)
- 业(28412)
- 企(22157)
- 企业(22157)
- 方法(16661)
- 农(15859)
- 数学(14196)
- 数学方法(14036)
- 业经(13380)
- 环境(12511)
- 中国(12110)
- 地方(11711)
- 产业(10767)
- 农业(10698)
- 学(9480)
- 贸(8928)
- 贸易(8923)
- 易(8603)
- 技术(8422)
- 制(8398)
- 划(7770)
- 财(7641)
- 和(7263)
- 发(7246)
- 体(7110)
- 理论(7056)
- 地方经济(6623)
- 银(6091)
- 机构
- 学院(158766)
- 大学(151766)
- 济(65056)
- 经济(63798)
- 管理(60007)
- 研究(52717)
- 理学(52240)
- 理学院(51706)
- 管理学(50816)
- 管理学院(50552)
- 中国(37115)
- 科学(32471)
- 京(30596)
- 农(27783)
- 财(25715)
- 所(25384)
- 业大(25184)
- 中心(24195)
- 江(23783)
- 研究所(23303)
- 农业(21628)
- 范(21224)
- 师范(20996)
- 财经(20938)
- 院(19733)
- 经济学(19199)
- 经(18927)
- 技术(18875)
- 州(18858)
- 北京(18329)
- 基金
- 项目(112968)
- 科学(89783)
- 研究(85735)
- 基金(80027)
- 家(69647)
- 国家(69086)
- 科学基金(59450)
- 社会(54986)
- 社会科(52326)
- 社会科学(52312)
- 省(47740)
- 基金项目(42737)
- 教育(38978)
- 划(38810)
- 自然(36435)
- 编号(35759)
- 自然科(35541)
- 自然科学(35534)
- 自然科学基金(34879)
- 资助(30298)
- 发(27631)
- 成果(27131)
- 重点(26014)
- 创(25238)
- 课题(24919)
- 部(23514)
- 创新(23465)
- 国家社会(22704)
- 发展(22484)
- 展(22103)
共检索到225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红 郑晨笛
蓄电池产业是大型可再生能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长期以来,日本蓄电池产业通过产业转移同中国蓄电池产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随着碳中和背景下中日双方脱碳目标的提出,中日两国蓄电池产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蓄电池技术的互补性以及蓄电池市场的互补性都将成为中日蓄电池产业合作的重要驱动因素。在持续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蓄电池产业将成为两国交流与合作的重点产业,未来两国有望在全固态锂电池技术、锂电池供应链国际标准制定、蓄电池回收利用以及亚洲第三方市场等领域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红 郑晨笛
日本蓄电池产业曾在20世纪末处于发展高峰,其后受中韩电池企业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选择偏差、前沿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结合不足、蓄电池供应链脆弱性增高、政策扶持力度有限等因素影响,蓄电池产业竞争力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为扭转这一态势,日本政府于2022年8月出台了新版《蓄电池产业战略》,该战略旨在通过提升国内制造基础和国际影响力、激发国内市场需求、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确保供应链稳定与安全、完善蓄电池制造和利用环境等路径重振日本蓄电池产业竞争力。战略出台后,尽管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企业的积极回应为日本重振蓄电池产业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但要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还取决于其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的推进速度、增加蓄电池制造设备的供给能力、以及应对蓄电池领域激烈国际竞争的能力等,若这些制约因素得以克服,日本有望重新获得部分失去的市场份额,否则其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将较为有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震 洪添胜 孙同彪 欧阳玉平 罗瑜清
【目的】设计和制作山地果园蓄电池驱动单轨运输机,以降低山地果园运输作业的工作风险和劳动强度,提高运输效率。【方法】对由运输机和货运拖车组成的运输机构进行爬坡受力分析,获得满足运输机构爬坡要求的最小牵引力;设计和制作了运输机驱动机构、传动装置、限位装置等关键部件,并对直流无刷电动机、电动机控制器、电磁制动装置、蓄电池进行选型,设计制作以蓄电池为动力、使用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的山地果园单轨运输机。最后通过行驶速度、工作噪声、电流损耗和蓄电池组续航能力试验,对运输机的工作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所设计制作的山地果园蓄电池驱动单轨运输机可以搭载0~100kg负载,在平地的行驶速度为0.60~0.58m/s...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旭艳
UPS(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辅助设备,与其配套的蓄电池一般分为铅酸电池、铅酸免维护电池及镍镉电池等。考虑到负载条件、使用环境、使用寿命、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多数计算机中心、网管中心等机房一般选择铅酸免维护电池。虽然免维护电池在使用时不需要人工进行专门维护,但这种电池在UPS系统中属于平均无故障时间最短的一种。如果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就会延长其使用寿命通常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韩克 余剑生 罗永通
在"光伏发电系统"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利用Proteus嵌入式虚拟开发系统与仿真平台,设计了表征蓄电池电压的图形电量、过压/欠压次数统计、光伏阵列与负载控制的仿真模型,提出对光伏系统蓄电池组使用状况的有效监控手段与直观形象的分析过程。该监控系统具有可视化描述、实用性好、可实现本地系统监控和远程监控功能,在光伏发电工程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光伏蓄电池 监控系统 仿真实验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韩克 罗永通 余剑生
基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光伏发电系统"科研项目,采用Proteus虚拟仿真技术和方法,设计与研究光伏系统蓄电池充放电的瞬间电流、平均电流、累加电流和动态特征的日K线柱型图显示模型,对蓄电池充放电原则提出了实用的分析方法。该监控系统具有可视化描述、直观形象、实时性好、可实现本地系统监控和远程监控功能,能在光伏发电系统得到很好应用。
关键词:
光伏蓄电池 电流监控 仿真实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荣淑
过去几年内,新闻媒体随时在给我们展示这样的场景:在废弃电池的拆解场所,大量的含铅废酸被就地倾倒,拆解工人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条件实施作业;大城市的城乡接合部有大量土炉在炼铅,即便是停工后的1~2年时间内依然是气味刺鼻……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大量的铅蓄电池被广泛运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昕蕾 刘小娜
中国、日本、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大国分别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制定了各自的清洁能源发展与绿色产业经济振兴的国家战略,这为三国清洁能源合作与区域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中日韩在环境保护与绿色能源领域有着长达三十余年的合作基础,其过程呈现出“多层多元并进”和“新多边共治”的演进路径特点。但目前东北亚清洁能源互动呈现出日益复杂化的态势,体现为政治互信缺乏与区域能源机制建设滞后并存、高碳能源路径依赖与区域绿色竞争并存、域外国家干预与新能源地缘风险攀升并存的复合性挑战。在绿色竞合背景下,中国应发挥作为全球清洁能源生产大国的结构性优势,以碳中和态势为契机从机制创新、竞争管理、区域凝合和张力缓释等维度推进区域包容性、务实性和可持续性的清洁能源合作,从而在东亚区域能源治理新秩序建构中发挥积极能动性角色。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卫华
碳中和作为一项长远愿景将对我国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也符合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图。在碳中和背景下,实现美好生活发展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物质生活丰富,而是物质、精神和环境的全面提升和极大丰富。这为供给侧和消费侧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开展,将对全球产业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从消费端来看,以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为代表的新消费观念将深入影响产业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生产和消费端的碳排放。消费转型为推动碳中和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消费转型和升级为基础,带动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推动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绍辉 刘冰
基于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采用2010—2019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相关数据测算其碳排放量,并建立LMDI模型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情景分析探讨新型煤化工产业碳减排路径,测算其减排潜力。结果发现:2010—2019年新型煤化工产业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19年高达1.96亿吨;排放结构是抑制新型煤化工产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而排放强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规模对其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排放强度促进作用最强;三种情景下新型煤化工产业都可以于2030年前碳达峰,强化政策情景下减排潜力最大。结果表明CCUS技术是新型煤化工产业碳减排关键技术,同时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排放强度、增加森林碳汇等措施实现新型煤化工产业碳中和目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雪
技术的发展终将推动社会的进步,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为零售业的变革提供了新动力。消费者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线上、线下渠道。手机、电脑、VR、智能手表等终端逐渐占据消费者购物的主流。而随着消费方式的线上转变,全渠道模式也变为了零售业变革的新目标。本文,首先,分析全渠道零售的内涵以及新零售的特点,然后,从消费角度探究全渠道零售发展的驱动因素,最后,结合新零售+大数据时代的独特之处,提出适合全渠道零售模式的演化路径。
关键词:
新零售 全渠道 消费驱动探究 数字化
[期刊] 物流技术(装备版)
[作者]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制药、颜料、油漆、煤炭等安全事故频繁,安全隐患不断,不但成为制约这些行业蓬勃发展的重大障碍,而且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可能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社会恐慌。事故发生对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均会产生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郝皓 张骞 王治国
随着机动车行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消费量的与日俱增,大量的报废蓄电池相伴而生,蓄电池逆向物流的实施作为供应链中无法避免的"责任"正逐步引起企业的重视。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国情性等原则,构建以报废汽车蓄电池逆向物流可行性为目标层,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准则层,以28个影响因素为指标层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结合的改进模糊神经网络评价结构模型,并运用数据仿真模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开展报废汽车蓄电池逆向物流可行性评估,按照可行性等级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可以为从事蓄电池回收处理的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及防控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克服一定的盲目性,且其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实施蓄电池逆向物流的前景及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庭强 何雯 刘梦 李世收
基于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绿色技术创新成为降低化工产业碳排放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之一。论文基于对绿色化工技术创新现实背景和特征表现的理论梳理,着重从污染“零排放”、双维“低碳化”、绿色“新技术”等角度分析了绿色化工技术特征,并从产业内部创新机制、市场外部创新机制以及政府干预机制等层面,深度剖析了化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内部创新为主、外部创新协助和政策创新引导的化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路径,并基于自主研发与人才激励并行、市场导向与信息建设并重以及低碳导向与金融扶持并举等方面为中国化工产业绿色创新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中和 绿色技术 化工产业 创新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庭强 何雯 刘梦 李世收
基于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绿色技术创新成为降低化工产业碳排放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之一。论文基于对绿色化工技术创新现实背景和特征表现的理论梳理,着重从污染“零排放”、双维“低碳化”、绿色“新技术”等角度分析了绿色化工技术特征,并从产业内部创新机制、市场外部创新机制以及政府干预机制等层面,深度剖析了化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内部创新为主、外部创新协助和政策创新引导的化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路径,并基于自主研发与人才激励并行、市场导向与信息建设并重以及低碳导向与金融扶持并举等方面为中国化工产业绿色创新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中和 绿色技术 化工产业 创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