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5)
- 2023(16007)
- 2022(13311)
- 2021(12132)
- 2020(10221)
- 2019(22756)
- 2018(22346)
- 2017(43248)
- 2016(23005)
- 2015(25093)
- 2014(23943)
- 2013(23504)
- 2012(21243)
- 2011(18647)
- 2010(18401)
- 2009(16588)
- 2008(16263)
- 2007(14389)
- 2006(12451)
- 2005(11049)
- 学科
- 济(99810)
- 经济(99725)
- 业(96839)
- 企(88735)
- 企业(88735)
- 管理(88148)
- 方法(47504)
- 数学(38493)
- 数学方法(38056)
- 财(32131)
- 业经(31517)
- 农(29283)
- 务(24347)
- 财务(24306)
- 财务管理(24277)
- 技术(23884)
- 企业财务(23120)
- 中国(22753)
- 环境(21559)
- 农业(20793)
- 划(19690)
- 制(18074)
- 和(18002)
- 理论(17437)
- 策(16181)
- 贸(16120)
- 贸易(16111)
- 地方(16021)
- 易(15707)
- 学(14807)
- 机构
- 学院(318992)
- 大学(312238)
- 济(138280)
- 经济(135980)
- 管理(135942)
- 理学(118081)
- 理学院(117079)
- 管理学(115405)
- 管理学院(114813)
- 研究(94832)
- 中国(74609)
- 财(63677)
- 京(62854)
- 科学(54646)
- 财经(51500)
- 农(47578)
- 江(47052)
- 经(47004)
- 中心(45256)
- 业大(44428)
- 所(44271)
- 经济学(42201)
- 研究所(39928)
- 经济学院(38407)
- 商学(38356)
- 财经大学(38309)
- 北京(38207)
- 商学院(38023)
- 农业(37058)
- 州(36650)
- 基金
- 项目(218936)
- 科学(177115)
- 基金(163229)
- 研究(161594)
- 家(140545)
- 国家(139373)
- 科学基金(124197)
- 社会(107731)
- 社会科(102551)
- 社会科学(102523)
- 基金项目(86744)
- 省(86501)
- 自然(79693)
- 自然科(77987)
- 自然科学(77973)
- 自然科学基金(76645)
- 教育(73529)
- 划(70855)
- 资助(65175)
- 编号(62952)
- 创(51672)
- 部(49007)
- 重点(48538)
- 创新(47472)
- 发(47077)
- 成果(46968)
- 国家社会(45745)
- 业(44220)
- 制(43196)
- 教育部(43098)
- 期刊
- 济(147456)
- 经济(147456)
- 研究(86707)
- 中国(56854)
- 管理(56243)
- 财(53521)
- 农(43181)
- 科学(42577)
- 学报(41271)
- 大学(33488)
- 技术(33336)
- 学学(32080)
- 农业(30166)
- 融(27171)
- 金融(27171)
- 教育(26262)
- 业经(25989)
- 财经(25592)
- 经济研究(23353)
- 经(22181)
- 技术经济(20073)
- 问题(19149)
- 业(19017)
- 财会(16615)
- 科技(16444)
- 策(15920)
- 现代(15747)
- 统计(15707)
- 商业(15251)
- 贸(14775)
共检索到458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晓梅 李曼曼
企业环境治理是实现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投资和技术创新是影响企业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在碳中和目标下,本文采用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政府监管、污染物排放信息、环境污染治理、披露载体及环境管理5个维度26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绿色投资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机理,并利用Probit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1)制造业企业间环境治理水平差异较大且普遍较低,企业增加绿色投资能够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水平;(2)中介效应表明,绿色投资可以加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技术创新在绿色投资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水平为19.89%,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研究,拓宽了环境治理领域的相关讨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永德 程悦 董淑兰
文章以2016—2021年重污染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政治关联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对环境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在东部发达地区、成长期企业影响更显著;政治关联对绿色创新有正向影响,绿色创新在政治关联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关键词:
政治关联 环境绩效 绿色创新 民营企业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左喜梅 朱汉年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关系处于发展与防治相持阶段,随着政府环境监管的力度不断增大,绿色创新已成为帮助企业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同时采用异质性分析以及变量替换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1)环境监管增强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系数为0.075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2)根据“挤出”效应,融资约束在环境监管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中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企业性质异质性分析表明对非国有企业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3)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4)环境监管对林业相关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影响系数为0.0258,影响系数和效果均弱于非林业相关企业。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一是要通过合理的监管措施和力度为企业绿色创新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二是要给予非国有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三是要打通中西部地区“环境监管—绿色创新”体系、信息传导机制;四是要兼顾森林的保护,长远维度实现企业绿色创新的更大价值。
关键词:
环境监管 绿色创新 融资约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世铭 许睿 陈非儿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环境治理压力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的碳中和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中介效应层面,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地区最显著,而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则不显著。面板门槛检验结果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与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效应由负转正。据此,建议构建多样化激励机制,加大绿色创新资源支持,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以期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世铭 许睿 陈非儿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环境治理压力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的碳中和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中介效应层面,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地区最显著,而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则不显著。面板门槛检验结果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与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效应由负转正。据此,建议构建多样化激励机制,加大绿色创新资源支持,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以期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邢会 姜影 陈园园
碳交易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工具,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反映碳交易实施状况,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切入,基于2008—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并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提高碳交易价格和扩大市场规模均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推动自主创新、减少技术改造投入,进而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技术改造存在挤出效应。研究结论对完善碳交易制度顶层设计、精准制定技术创新配套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莉 程田源
鉴于已有相关研究中缺乏基于同群效应作用的“认知—比较—行动”管理逻辑视角,基于2009—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绩效期望差距的中介效应视角切入,构建“同群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绩效期望差距—焦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理论模型,分析同群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同群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具有促进作用;绩效期望顺差和绩效期望逆差都在同群效应与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绩效期望逆差(或顺差)越大,实际绩效低于(或高于)行业期望绩效越多,越有可能开展(或中止)绿色创新;市场不确定性与环境规制均正向调节同群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政 林芳羽 伏开宝
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环境保护税作为环境规制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采用2014-2022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以绿色实用新型专利为表征的绿色技术创新数量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于以绿色发明专利为表征的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促进作用不显著。考察公司异质性发现环境保护税主要激励了国有性质、大规模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税可以通过促进公司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来提升自身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相关研究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玲玲 李烨 陈松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给绿色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和新时代数字技术融合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绿色技术创新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ESG评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地理区域、环境治理水平、CEO金融背景下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习平 庄金苑
文章选取2005—2019年283个城市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所发挥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第一,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存在绿色技术创新门限效应,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低于4.9053时,环境规制不利于降低碳强度;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高于4.9053时,环境规制有利于降低碳强度。第二,从异质性检验来看,非省会城市和内陆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显著为负。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而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显著为负。而且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中,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超过门限值时,环境规制的影响系数变大且均显著为负。第三,中国城市碳强度存在一定的“时间惯性”,呈现“雪球效应”,且各城市碳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关系和空间集聚性。环境规制存在负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城市环境规制越严格,越有助于促进该城市碳强度下降。碳强度滞后一期的空间滞后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相邻城市前一期碳强度对该城市本期的碳强度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碳强度 中介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斐 张雪蓉 连欢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构建中介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影响下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非均衡性;加强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I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FDI存在双门槛效应,呈现"N形"非线性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苗苗 苏远东 朱曦 蒋玉石 张红宇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一套涵盖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规制力度综合指数,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最终得到1539家上市公司样本,共计8999个公司年度观测值,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和企业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加强环境规制力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研发投入的增加;融资约束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即政府加强环境规制可以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果平 秦剑美 王文华
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省级层面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微观企业的财务绩效和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现阶段财政分权正向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融资约束和财务绩效均负向调节财政分权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财政分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和企业差异;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财政分权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着“倒U型”关系,拐点处为最佳财政分权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评估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区域、规模和主导产业异质性。研究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对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结果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东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但并未促进西部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能力驱动效应存在规模异质性,提升效应大小依次为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大城市;环境信息披露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大于非资源型城市。基于上述结论,从信息披露政策和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中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三点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评估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区域、规模和主导产业异质性。研究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对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结果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东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但并未促进西部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能力驱动效应存在规模异质性,提升效应大小依次为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大城市;环境信息披露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大于非资源型城市。基于上述结论,从信息披露政策和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中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三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