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7)
- 2023(8768)
- 2022(7238)
- 2021(6199)
- 2020(5000)
- 2019(11294)
- 2018(10921)
- 2017(20196)
- 2016(11208)
- 2015(12199)
- 2014(11968)
- 2013(11556)
- 2012(10666)
- 2011(9404)
- 2010(9298)
- 2009(8170)
- 2008(7963)
- 2007(7205)
- 2006(6290)
- 2005(5831)
- 学科
- 管理(43495)
- 济(40625)
- 经济(40548)
- 业(33432)
- 企(28759)
- 企业(28759)
- 财(16232)
- 方法(16213)
- 制(15735)
- 数学(14099)
- 数学方法(13921)
- 环境(13021)
- 中国(12296)
- 业经(10908)
- 体(10845)
- 银(10532)
- 银行(10521)
- 农(10314)
- 务(10108)
- 行(10084)
- 财务(10081)
- 财务管理(10050)
- 企业财务(9641)
- 融(9634)
- 金融(9632)
- 体制(9593)
- 划(9296)
- 学(8438)
- 贸(7162)
- 贸易(7153)
- 机构
- 大学(152950)
- 学院(150838)
- 济(64976)
- 经济(63682)
- 管理(59722)
- 理学(50937)
- 理学院(50436)
- 研究(50331)
- 管理学(49719)
- 管理学院(49434)
- 中国(40861)
- 财(35036)
- 京(31754)
- 科学(27802)
- 财经(26901)
- 经(24447)
- 中心(24322)
- 所(23799)
- 江(23254)
- 农(21287)
- 研究所(21152)
- 经济学(21004)
- 业大(20279)
- 财经大学(20059)
- 北京(19557)
- 院(19214)
- 经济学院(18934)
- 州(17720)
- 范(17605)
- 师范(17426)
- 基金
- 项目(104443)
- 科学(83989)
- 基金(78266)
- 研究(78236)
- 家(68076)
- 国家(67597)
- 科学基金(58867)
- 社会(52354)
- 社会科(49887)
- 社会科学(49880)
- 基金项目(41068)
- 省(39337)
- 自然(36524)
- 自然科(35679)
- 自然科学(35674)
- 教育(35466)
- 自然科学基金(35034)
- 划(33463)
- 编号(30655)
- 资助(30421)
- 制(26482)
- 成果(25095)
- 部(24040)
- 重点(23897)
- 国家社会(22959)
- 发(22169)
- 创(22077)
- 教育部(21186)
- 课题(20969)
- 创新(20854)
共检索到231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坤海 于宏源
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是全国碳排放管理及碳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最新通过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条款的修改进一步显示了碳排放数据作为碳市场运行的“生命线”角色。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不仅要解决减排单位、核查机构、会计与审计等参与主体间的多重利益博弈,还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际等多对基本关系,这对监管制度的弹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国际碳排放数据监管制度围绕MRV体系展开,各国际机构建立起了不同的监管框架,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对此进行了落实并发展。我国刚建立全国性碳市场不久,现有的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制度在体系、内容上仍有短板,难以适应新要求。为此,本文立足国际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的制度内容与经验,分析并总结了我国碳排放数据监管制度存在的短板,最后提出了完善监管制度的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绍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法规基本成形,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但与此同时,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行业覆盖范围需要扩容、只有小部分配额为有偿分配、碳数据质量及信息披露程度需提高、碳市场价格未能完全体现碳排放的外部成本、碳市场流动性不强等。本文在分析了欧盟、美国等地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的建设实践及共同点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娟丽 郝艳
在碳达峰目标下,碳排放影响评价已经成为环评领域的新课题。碳排放影响评价的国家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立场为指引,以国内碳减排刚性需求为参照,形成强导向性的行业制度风向标,地方政策也围绕国家政策对环评工作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当前法律规范还未对碳排放影响评价做出规定,技术性的评价模式仍需实践探索,二氧化碳是否认定污染物属性还存在争议,环评行政管理与监督措施还不够完善。这些都制约着碳排放影响评价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进程。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构建需要环评制度的理念转型,需要更新排污许可制度、清洁生产制度,新设碳排放数据公开制度,还需要对环评技术、参照标准进行修订或细化,并合理运用司法审查保障碳排放影响评价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
碳达峰 碳排放影响评价 政策 法律制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娟丽 郝艳
在碳达峰目标下,碳排放影响评价已经成为环评领域的新课题。碳排放影响评价的国家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立场为指引,以国内碳减排刚性需求为参照,形成强导向性的行业制度风向标,地方政策也围绕国家政策对环评工作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当前法律规范还未对碳排放影响评价做出规定,技术性的评价模式仍需实践探索,二氧化碳是否认定污染物属性还存在争议,环评行政管理与监督措施还不够完善。这些都制约着碳排放影响评价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进程。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构建需要环评制度的理念转型,需要更新排污许可制度、清洁生产制度,新设碳排放数据公开制度,还需要对环评技术、参照标准进行修订或细化,并合理运用司法审查保障碳排放影响评价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
碳达峰 碳排放影响评价 政策 法律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晗
在以“碳中和”为目标的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碳管理会计已成为企业践行低碳发展战略、实现碳约束的重要推动力。高排放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如何构建和应用碳管理会计体系成为企业碳履约的关键。按照管理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可以将高排放企业碳管理会计体系划分为碳预算管理、碳成本控制与碳绩效评价三个模块,模块之间相互联系促进低碳发展战略的实现。文章从“碳中和”目标下开展碳管理会计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期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为高排放企业节能减排责任的贯彻履行提供指引。
关键词:
碳中和 碳预算 碳成本控制 碳管理会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莉 马蔡琛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税制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我国应完善现有税制中针对碳排放和使用森林资源征收的限制性税收;另一方面,需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低碳发展。此外,还应该考虑开征碳税。这样的绿色税制体系才能全方位地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税制 碳税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清如
碳定价是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日本碳定价机制不仅包括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及信用交易等国内定价机制,也包括两国间联合信用制度和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跨境机制。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日本对新型碳税的设计、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协调、信用交易市场的完善以及跨境机制的相应措施正在逐步探讨和实施中。日本碳定价机制的发展将对日本国内经济发展和包括中日经济关系在内的日本对外经济关系产生影响。参考日本碳定价机制,中国应加快探索设计碳税和碳市场的组合方案,调动企业参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积极性,优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武晓婷 邓湘清 张恪渝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我国主动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责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碳税作为重要的碳减排政策工具,有助于强化政府对碳排放行为的调控力度。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合理设计碳税制度,有利于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税 碳减排 绿色税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绪彪 朱丽萍
来自航空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挑战日益严峻。多年来,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为代表的航空业界为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了本行业的环境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四种关键战略。基于市场的措施是填补航空碳排放缺口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第38届大会上,与会各国就建立全球单一基于市场措施解决航空温室气体排放达成共识。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全球单一基于市场措施方案的实施来实现航空部门的环境目标。鉴于各国减排能力、技术水平、市场成熟度以及航空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同时考虑到目前三种基于市场措施方案各有优劣,建立全球单一基于市场措施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应实施抵消措施方案,中期有歧视性...
关键词:
碳中和增长 基于市场措施 航空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晓春 吴子珺 孙群 周瑛
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碳排放政策体系的保障,因此分析中国碳排放政策,对于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加快建立健全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有着重大意义。文章通过采用文本挖掘的方式构建了中国碳排放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PMC指数模型,对中国碳排放“1+N”政策体系中的代表性减碳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政策样本的PMC指数均值为6.38,整体处于可接受状态;碳排放政策样本中的完美政策与不良政策最少,可接受政策最多,优秀政策次之;各项政策在政策时效、作用层面和政策功能方面表现较好,但存在政策激励不足、发布机构单一和公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锋
农业兼具碳排放和碳汇双重属性,既能通过碳减排助力碳达峰,又能借助碳增汇贡献碳中和。深度挖掘农业碳减排潜力并激励农业碳汇产出是实现农业碳中和,进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为此,要加强农业碳汇法治保障,巩固和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并促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具言之,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协同立法模式并加强农业碳汇相关立法的内部衔接与协调;采取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行政监管体制,建立农业碳汇交易“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机制;明晰农业碳汇产权归属,从国家制度框架、地方政策体系及具体规则设计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碳汇市场交易机制;适度发挥司法能动功能,建立农业碳汇司法救济机制;健全农业碳汇生态保护补偿、社会多方参与等配套实施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文熹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碳标识制度的功能在于通过碳信息披露实现对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有效引导。本文基于“双碳”目标背景,从理论上厘清碳标识制度的功能定位、从实践上考察其“碳信息披露”功能实现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实现碳标识制度功能的基本逻辑和具体路径,以期为完善相关政策和立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阳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交易不能过度强调市场投机和金融衍生,气候变化应对的社会效益目标当为底线遵循,配额流转的商事活动须在政府调控下运作。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交易要"强市场、弱政府",碳排放交易的主体、标的和场所设施均被行政管控或指定,市场机制固然要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更需"强政府"赋能以提高市场规制效果。碳排放交易配额虽有财产权益,但非财产权利,要避免"碳排放权"之误用。碳排放交易市场不排斥金融化的效率促进和市场活跃,但应防止高度金融化可能引致的风险衍生和目的异化。作为特殊的政策性市场,碳排放交易须明晰监管的管理、参与和执行的核心定位,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规制内容,即事前的配额管控、事中的价格干预和事后的行为惩处。目前碳排放规制中,监管之介入在科学性、强制性、灵活性方面尚显不足,有待系统地赋能保障。一应推进《碳排放交易管理条例》落地,将碳排放交易纳入更高位阶的应对气候变化法的规制范围,增强制度的稳定性和约束力;二应明晰碳市场横向主管部门和纵向央地机构间的监管边界,尤其要厘清发改委、生态环境部门和金融监管当局的主管范围;三应注意经济激励型碳排放规制工具的协同补位,逐步构筑碳税和碳排放交易兼容的规制模式。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交易 碳金融 碳中和 碳达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文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需采取更加有力的碳减排政策和措施。在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下,有必要将征收碳税作为进一步加大碳减排调控的政策选项。但征收碳税应权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基于新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益需要,因时制宜选择碳税的实施路径,协调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关系,制定相关实施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柯娟娟 袁祥勇
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永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研究在现代财务会计制度框架下,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行为转化为货币计量,结合会计学、经济学、环境学理念,在市场导向的经济活动中,通过碳会计、碳足迹核算、碳标签的研究,企业进行经济交易活动时,透过商品或服务中货币价值转移与碳足迹转移同步的概念,结合现行的会计制度与碳会计,扩展财务会计系统并提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