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8)
- 2023(10789)
- 2022(9101)
- 2021(8023)
- 2020(6525)
- 2019(14303)
- 2018(14166)
- 2017(26292)
- 2016(14089)
- 2015(15216)
- 2014(14059)
- 2013(13683)
- 2012(12500)
- 2011(11167)
- 2010(10789)
- 2009(9632)
- 2008(9221)
- 2007(8191)
- 2006(7202)
- 2005(6077)
- 学科
- 管理(53826)
- 济(50590)
- 经济(50544)
- 业(47155)
- 企(41148)
- 企业(41148)
- 方法(21745)
- 环境(19382)
- 数学(18152)
- 数学方法(17939)
- 技术(16658)
- 财(15501)
- 业经(13931)
- 中国(13790)
- 农(13731)
- 学(13398)
- 划(12972)
- 技术管理(12327)
- 务(10847)
- 财务(10824)
- 财务管理(10809)
- 企业财务(10393)
- 贸(10019)
- 贸易(10014)
- 和(9893)
- 易(9765)
- 农业(9424)
- 地方(9313)
- 理论(9294)
- 制(8845)
- 机构
- 学院(193543)
- 大学(192713)
- 管理(80104)
- 济(77083)
- 经济(75721)
- 理学(70053)
- 理学院(69376)
- 管理学(68303)
- 管理学院(67970)
- 研究(62269)
- 中国(45824)
- 科学(40395)
- 京(39204)
- 农(35867)
- 财(33740)
- 业大(33012)
- 所(30511)
- 中心(29574)
- 农业(28474)
- 研究所(28250)
- 江(28126)
- 财经(27557)
- 经(25137)
- 北京(23751)
- 经济学(22909)
- 范(22859)
- 院(22719)
- 师范(22490)
- 州(22325)
- 商学(21910)
- 基金
- 项目(141527)
- 科学(112781)
- 基金(104124)
- 研究(98733)
- 家(93617)
- 国家(92850)
- 科学基金(80391)
- 社会(65126)
- 社会科(61951)
- 社会科学(61932)
- 省(57292)
- 基金项目(56353)
- 自然(53644)
- 自然科(52478)
- 自然科学(52461)
- 自然科学基金(51594)
- 划(47738)
- 教育(43858)
- 资助(39564)
- 编号(37558)
- 创(35931)
- 创新(32641)
- 重点(31838)
- 发(30479)
- 部(29665)
- 成果(28213)
- 业(28119)
- 国家社会(27886)
- 计划(27723)
- 科研(27475)
共检索到272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评估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区域、规模和主导产业异质性。研究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对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结果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东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但并未促进西部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能力驱动效应存在规模异质性,提升效应大小依次为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大城市;环境信息披露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大于非资源型城市。基于上述结论,从信息披露政策和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中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三点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评估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区域、规模和主导产业异质性。研究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对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结果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东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但并未促进西部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能力驱动效应存在规模异质性,提升效应大小依次为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大城市;环境信息披露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大于非资源型城市。基于上述结论,从信息披露政策和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中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三点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辉 付月 李艺
文章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合法性理论,利用2013—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碳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效应。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具有显著的绿色创新效应,主要表现为绿色专利数量和质量同步显著提升,且专利结构实现了优化;缓解融资约束和资本更新是碳信息披露绿色创新效应的传导机制;碳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效应在民营企业、重污染企业、低碳排放地区和低环境规制强度地区更显著;唯有实质性绿色创新才能提升制造业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且碳信息披露可以强化这一激励效应。研究结论为评估碳信息披露制度的运行效果提供了新视角,也为驱动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桂平 宁金辉 李萌
选取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碳信息披露指标,探讨碳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披露碳信息对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出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能够通过减轻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人力资本等途径,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对于国有企业、高碳行业、低分析师关注度企业,碳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在非国有企业、环保友好型企业、高分析师关注度企业中更为明显,为深入理解碳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思路,对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碳信息披露相关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桂平 宁金辉 李萌
选取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碳信息披露指标,探讨碳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披露碳信息对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出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能够通过减轻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人力资本等途径,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对于国有企业、高碳行业、低分析师关注度企业,碳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在非国有企业、环保友好型企业、高分析师关注度企业中更为明显,为深入理解碳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思路,对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碳信息披露相关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欣 董竹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监管日益加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环境信息。本文通过切入绿色创新的研究视角,以2008—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这一促进效应综合体现在绿色创新质量、绿色创新数量和绿色创新总量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环境信息披露通过外部资源效应和外部压力效应进而作用于绿色创新。结合市场调控型环境规制工具研究发现,在促进绿色创新的过程中,环境信息披露与事前引导类环境规制工具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呈现互补效应、与事后惩罚类环境规制工具排污收费呈现替代效应。最后,基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产品市场竞争较弱的行业、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环境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激励效应更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引入财政透明度,实证分析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上升趋势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2)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财政信息透明度分值在25.916以下时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呈现正效应,介于25.916~64.840之间时促进效应增强,跨过门槛值64.840后,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创新预期收益趋于稳定等原因,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产生微弱的负效应。基于此,对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引入财政透明度,实证分析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上升趋势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2)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财政信息透明度分值在25.916以下时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呈现正效应,介于25.916~64.840之间时促进效应增强,跨过门槛值64.840后,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创新预期收益趋于稳定等原因,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产生微弱的负效应。基于此,对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晓梅 李曼曼
企业环境治理是实现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投资和技术创新是影响企业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在碳中和目标下,本文采用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政府监管、污染物排放信息、环境污染治理、披露载体及环境管理5个维度26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绿色投资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机理,并利用Probit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1)制造业企业间环境治理水平差异较大且普遍较低,企业增加绿色投资能够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水平;(2)中介效应表明,绿色投资可以加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技术创新在绿色投资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水平为19.89%,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研究,拓宽了环境治理领域的相关讨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雷芳 马智胜 邱卫林
“双碳”目标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强化企业碳信息披露有利于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本文基于2012—2022年深沪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计量检验了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政府补助的中介效应,分析了内部监督的调节作用,并就不同企业规模及性质的碳信息披露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水平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且政府补助在其中具有中介效应。良好的内部监督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内部监督程度越高,中介效应越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和规模较大的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应制定完善的信息披露政策和规范,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优化政府补助政策,助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健全碳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切实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助力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湘兰
文章基于自愿披露理论的视角,以2010—2020年沪深A股六大高耗能行业的数据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绿色创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绿色创新的水平越高,而具体的作用机制可能分为正向与负向两条路径。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绿色创新 自愿披露理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洪涛 何任翔 王彬龙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于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基于自愿披露理论与合法性理论,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显著抑制了绿色创新,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多言寡行”的现象。(2)研发投入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抑制绿色创新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3)在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以及环境规制水平低地区的企业中,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研究成果丰富了环境信息披露的后果研究,同时为实践中提升企业环境表现提供了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洪涛 何任翔 王彬龙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于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基于自愿披露理论与合法性理论,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显著抑制了绿色创新,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多言寡行”的现象。(2)研发投入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抑制绿色创新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3)在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以及环境规制水平低地区的企业中,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研究成果丰富了环境信息披露的后果研究,同时为实践中提升企业环境表现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习平 庄金苑
文章选取2005—2019年283个城市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所发挥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第一,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存在绿色技术创新门限效应,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低于4.9053时,环境规制不利于降低碳强度;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高于4.9053时,环境规制有利于降低碳强度。第二,从异质性检验来看,非省会城市和内陆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显著为负。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而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显著为负。而且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中,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超过门限值时,环境规制的影响系数变大且均显著为负。第三,中国城市碳强度存在一定的“时间惯性”,呈现“雪球效应”,且各城市碳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关系和空间集聚性。环境规制存在负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城市环境规制越严格,越有助于促进该城市碳强度下降。碳强度滞后一期的空间滞后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相邻城市前一期碳强度对该城市本期的碳强度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碳强度 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世铭
碳中和目标之下,以环境规制为手段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推动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流通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环境规制与流通产业绿色发展二者关系及作用机理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选取2014-2019年29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研究环境规制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受到环境法规约束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显著提升,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环境规制对流通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效应;当前期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滞后1期与2期环境规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滞后3期环境规制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的影响作用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阈值范围内,环境规制发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反之则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