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25)
- 2023(19590)
- 2022(16201)
- 2021(14949)
- 2020(12259)
- 2019(27774)
- 2018(27684)
- 2017(53495)
- 2016(29244)
- 2015(32776)
- 2014(32935)
- 2013(32430)
- 2012(29785)
- 2011(26802)
- 2010(27118)
- 2009(25084)
- 2008(24783)
- 2007(22318)
- 2006(20231)
- 2005(18473)
- 学科
- 济(125579)
- 经济(125441)
- 业(101662)
- 管理(96138)
- 企(88816)
- 企业(88816)
- 方法(49130)
- 数学(38889)
- 数学方法(38407)
- 农(37858)
- 中国(36991)
- 业经(36213)
- 财(34525)
- 地方(29293)
- 农业(26076)
- 制(24387)
- 学(24369)
- 务(23642)
- 财务(23546)
- 财务管理(23511)
- 技术(22714)
- 和(22571)
- 理论(22292)
- 企业财务(22176)
- 贸(22124)
- 贸易(22107)
- 环境(22046)
- 易(21425)
- 策(21422)
- 划(20359)
- 机构
- 学院(419028)
- 大学(415013)
- 济(171184)
- 经济(167482)
- 管理(166613)
- 研究(143109)
- 理学(141894)
- 理学院(140362)
- 管理学(138240)
- 管理学院(137454)
- 中国(109869)
- 京(90230)
- 科学(86201)
- 财(80194)
- 所(72114)
- 农(68774)
- 江(65151)
- 研究所(64958)
- 中心(64187)
- 财经(62664)
- 业大(60212)
- 北京(57541)
- 经(56815)
- 范(55212)
- 师范(54713)
- 农业(53291)
- 州(52404)
- 院(52163)
- 经济学(50003)
- 财经大学(45972)
- 基金
- 项目(273557)
- 科学(216015)
- 研究(204055)
- 基金(196960)
- 家(170163)
- 国家(168587)
- 科学基金(145799)
- 社会(128418)
- 社会科(121690)
- 社会科学(121660)
- 省(108225)
- 基金项目(103533)
- 自然(93487)
- 教育(92763)
- 自然科(91289)
- 自然科学(91270)
- 划(89933)
- 自然科学基金(89630)
- 编号(83908)
- 资助(80702)
- 成果(68532)
- 发(61967)
- 重点(61042)
- 部(59523)
- 课题(58478)
- 创(58167)
- 创新(53729)
- 国家社会(52136)
- 项目编号(51523)
- 科研(51283)
- 期刊
- 济(201404)
- 经济(201404)
- 研究(128727)
- 中国(85427)
- 管理(67307)
- 农(64324)
- 财(62513)
- 学报(61024)
- 科学(58700)
- 教育(48830)
- 大学(46839)
- 农业(44165)
- 学学(43909)
- 融(42078)
- 金融(42078)
- 技术(39649)
- 业经(35193)
- 经济研究(31033)
- 财经(30644)
- 经(26289)
- 问题(26027)
- 业(24862)
- 技术经济(22017)
- 图书(21295)
- 现代(20753)
- 科技(19949)
- 贸(19806)
- 商业(19695)
- 理论(19369)
- 世界(18639)
共检索到644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泗薪 陈佳旭
2009—2019年我国物流业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总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天然气的碳排放量远远低于汽油和煤炭的碳排放量。而我国物流业的碳排放强度除了2013年、2015年略有上升,2009—2019年整体保持下降的趋势。最为关键的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呈现对数函数曲线规律,即物流业碳排放量先是随着产值的上升而增加,然后增加的速率有所变小,最终逐渐稳定,这说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协调适应,但碳排放量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上涨。目前我国物流业绿色化改造存在六大制约因素,应全方位提升物流竞争力,促进绿色化改造与发展;紧密契合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低碳物流网络;健全供应链管理,打造低碳物流信息云平台;培养具有低碳思维的高端物流人才,提高物流科技创新能力;推行“绿色智慧物流”,增强物流业韧性;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低碳物流生态系统。
关键词:
绿色物流 碳中和 碳排放 绿色化改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琦 范鑫坤
党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物流业是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行业,随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降碳”刻不容缓。本文计算了2013-2019年全国30个省域物流业碳排放量,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探究我国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导致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能源消耗量、产业规模和货物周转量;第二,物流业基础设施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第三,物流业能源消耗量是促使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基于此,提出实现我国物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素素
本文通过微观和宏观地区层面数据,测度绿色物流与零售业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是中部地区零售业经营效率增长率、绿色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相对较高;二是绿色物流有利于促进零售业发展,消费价格指数在控制变量中对零售业发展影响相对较大;三是从中介效应分析来看,绿色物流可以通过研发投入的提升对零售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效果。最后,文章提出进一步推进绿色物流技术、推动零售业转型发展、发挥绿色物流对零售业发展促进作用等相关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实现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都要求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在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明确理念目标,坚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升级产业结构,确保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创新绿色技术,提升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可持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彬彬 温婧
2020年,我国正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张雪
<正>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问题促使节能减排成为国际共识,而我国面对该问题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分别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城市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战场,其能源治理方式直接关系“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双碳”背景下,城市亟待突破能源治理困境并实现绿色转型,这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张哲晰
加快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农业力量不断引发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围绕"双碳"目标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认为,要充分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耕地数量质量压力较大、要素减量增效有待加强、科技创新潜力仍需释放、生产经营方式需要转型、相关制度规范亟待健全等重点问题,在思路上,统筹考虑供给安全和减排效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具体措施上,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推动要素减量增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低碳科技供给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区域协同、加速形成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举措,从要素、产业、制度层面综合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张哲晰
加快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农业力量不断引发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围绕"双碳"目标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认为,要充分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耕地数量质量压力较大、要素减量增效有待加强、科技创新潜力仍需释放、生产经营方式需要转型、相关制度规范亟待健全等重点问题,在思路上,统筹考虑供给安全和减排效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具体措施上,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推动要素减量增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低碳科技供给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区域协同、加速形成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举措,从要素、产业、制度层面综合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春华
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在碳中和目标下,探索我国农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多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开展有益探索。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绿色金融服务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若凡
绿色发展是促进农业生态保护与产业提质增效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增值、发展增能的必然途径。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为助力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需要以保持绿色、生态的产业优势为基础,以高效利用产业资源为支持,通过密切关注大众绿色消费需求,合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为大众提供更多优质、精品的绿色农产品的基础上,构建产业增值与绿色发展有机融合的产业链。
关键词:
“双碳” 绿色农业 产业链 发展策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张怡 刘金硕
当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国内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中国也正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目标。在中国大力推行碳减排背景下,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将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中国建筑行业面临普遍的碳排放总量大、用能技术和效率低等问题,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考虑建材生产、运输等建筑上下游产业,我国建筑领域年碳排放占总碳排放比例超过40%。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增建筑涉及建筑行业生产、流动和消费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本文探讨绿色建筑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逻辑,并分析借鉴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国际举措,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成效基础上总结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世铭
碳中和目标之下,以环境规制为手段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推动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流通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环境规制与流通产业绿色发展二者关系及作用机理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选取2014-2019年29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研究环境规制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受到环境法规约束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显著提升,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环境规制对流通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效应;当前期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滞后1期与2期环境规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滞后3期环境规制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的影响作用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阈值范围内,环境规制发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反之则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任欢
全球变暖理论和低碳发展理论盛行以来,国际社会围绕气候问题展开了多轮谈判,各国纷纷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也于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作为碳排放大户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绿色建筑也越来越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就如何实现湖南省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要想保证国内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态势,就必须调整国民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而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活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柱,目前相关政策已逐步完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绿色金融制度、绿色金融评估、绿色金融产品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本文从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信贷评估系统、拓宽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建议,有助于金融机构精准识“绿”、用心助“绿”、耐心护“绿”,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絮
农业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了当下的热点之一。在详细分析“双碳”战略下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目标与特征要求的基础上,详细探讨现阶段我国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分散、市场驱动力量不足、技术设备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并从规模经营、发展机制、技术创新和人才四个维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智慧农业 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