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77)
- 2023(14878)
- 2022(12967)
- 2021(11769)
- 2020(9908)
- 2019(22606)
- 2018(22253)
- 2017(42499)
- 2016(23745)
- 2015(26289)
- 2014(26142)
- 2013(25891)
- 2012(23595)
- 2011(21458)
- 2010(21099)
- 2009(19011)
- 2008(18514)
- 2007(15942)
- 2006(13986)
- 2005(11791)
- 学科
- 济(91778)
- 经济(91680)
- 管理(68945)
- 业(62483)
- 企(51808)
- 企业(51808)
- 方法(44768)
- 数学(39056)
- 数学方法(38562)
- 农(24832)
- 学(24739)
- 财(22480)
- 中国(22071)
- 环境(21429)
- 业经(20549)
- 地方(18421)
- 农业(16854)
- 贸(16320)
- 贸易(16316)
- 和(16187)
- 易(15811)
- 理论(15257)
- 划(15226)
- 技术(14895)
- 务(14569)
- 财务(14503)
- 财务管理(14477)
- 制(14228)
- 企业财务(13746)
- 银(12345)
- 机构
- 大学(340923)
- 学院(338339)
- 管理(133361)
- 济(127508)
- 经济(124801)
- 理学(117291)
- 理学院(115911)
- 研究(115518)
- 管理学(113620)
- 管理学院(113070)
- 中国(81207)
- 科学(78796)
- 京(72470)
- 农(66034)
- 所(59821)
- 业大(59725)
- 研究所(55850)
- 财(54950)
- 农业(52538)
- 中心(51198)
- 江(47554)
- 财经(45650)
- 范(45080)
- 北京(44946)
- 师范(44514)
- 院(41904)
- 经(41595)
- 州(38638)
- 经济学(37448)
- 技术(36284)
- 基金
- 项目(246281)
- 科学(191627)
- 基金(177685)
- 研究(170753)
- 家(159104)
- 国家(157849)
- 科学基金(133328)
- 社会(106239)
- 社会科(100630)
- 社会科学(100599)
- 省(97930)
- 基金项目(95629)
- 自然(90769)
- 自然科(88541)
- 自然科学(88510)
- 自然科学基金(86898)
- 划(83601)
- 教育(77849)
- 资助(72622)
- 编号(67603)
- 重点(56131)
- 部(52918)
- 成果(52841)
- 发(52464)
- 创(51011)
- 计划(48657)
- 科研(48144)
- 创新(47717)
- 课题(46986)
- 大学(44226)
- 期刊
- 济(131130)
- 经济(131130)
- 研究(90529)
- 学报(65882)
- 农(58115)
- 中国(57688)
- 科学(57127)
- 大学(47745)
- 学学(45411)
- 管理(44674)
- 农业(40689)
- 财(39376)
- 教育(34304)
- 技术(26857)
- 业经(22449)
- 融(22213)
- 金融(22213)
- 业(21330)
- 财经(20911)
- 经济研究(20663)
- 科技(18933)
- 业大(18130)
- 版(18070)
- 经(17789)
- 资源(17525)
- 问题(17166)
- 图书(16762)
- 技术经济(16179)
- 林业(15498)
- 理论(15155)
共检索到465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嘉玥 王洋
海洋生态系统是蓝碳的主要贡献者,提高海洋生态效率对促进海洋经济增长、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从海洋能源消耗、海洋环境污染以及海洋经济水平三个维度构建海洋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海洋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生态效率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其原因主要在于能源和产业结构以及各地政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海洋领域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嘉玥 王洋
海洋生态系统是蓝碳的主要贡献者,提高海洋生态效率对促进海洋经济增长、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从海洋能源消耗、海洋环境污染以及海洋经济水平三个维度构建海洋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海洋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生态效率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其原因主要在于能源和产业结构以及各地政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海洋领域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鹏 赵丽男 贾文静 王韵霖
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海洋渔业的固碳增汇能力,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研究其空间效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尤为重要。论文根据2007—2021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藻养殖面板数据,利用“可移出碳汇”模型对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模型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时间上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空间上表现分布不均的特征。(2)莫兰指数表明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聚集程度具有不稳定性。(3)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解后得出海洋渔业养殖产量、科技投入、科技推广情况和渔业灾情直接效应为正,劳动力投入直接效应为负。从间接效应来看,海洋渔业发展水平、养殖产量、科技投入和科技推广情况间接效应为正,劳动力投入间接效应为负。因此,应综合考虑海洋渔业碳汇能力的空间关联性,为今后海洋渔业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
关键词:
碳中和 海洋渔业 碳汇能力 空间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鹏 赵丽男 贾文静 王韵霖
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海洋渔业的固碳增汇能力,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研究其空间效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尤为重要。论文根据2007—2021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藻养殖面板数据,利用“可移出碳汇”模型对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模型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时间上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空间上表现分布不均的特征。(2)莫兰指数表明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聚集程度具有不稳定性。(3)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解后得出海洋渔业养殖产量、科技投入、科技推广情况和渔业灾情直接效应为正,劳动力投入直接效应为负。从间接效应来看,海洋渔业发展水平、养殖产量、科技投入和科技推广情况间接效应为正,劳动力投入间接效应为负。因此,应综合考虑海洋渔业碳汇能力的空间关联性,为今后海洋渔业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
关键词:
碳中和 海洋渔业 碳汇能力 空间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雪琪 李波
从碳中和视角出发,考虑农地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固”与“排”的平衡,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农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动态演进趋势,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时空异质性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农地利用效率上升至相对有效水平,其中西南地区最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陷入“内卷化”陷阱,各地区农地利用效率的差异呈“扩大-缩小-扩大”的变化趋势;(2)相较OLS和GWR模型,GTWR模型解释力和拟合效果更好,种植结构对农地利用效率影响最大且为正向影响;(3)各影响因素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呈时空异质性;(4)各因素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东西方向的变化趋势大于南北方向,城镇化的影响在东西方向上最敏感,复种指数的影响在南北方向上最敏感。最后,为因地制宜制定农地低碳高效利用政策提供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雪琪 李波
从碳中和视角出发,考虑农地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固”与“排”的平衡,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农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动态演进趋势,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时空异质性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农地利用效率上升至相对有效水平,其中西南地区最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陷入“内卷化”陷阱,各地区农地利用效率的差异呈“扩大-缩小-扩大”的变化趋势;(2)相较OLS和GWR模型,GTWR模型解释力和拟合效果更好,种植结构对农地利用效率影响最大且为正向影响;(3)各影响因素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呈时空异质性;(4)各因素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东西方向的变化趋势大于南北方向,城镇化的影响在东西方向上最敏感,复种指数的影响在南北方向上最敏感。最后,为因地制宜制定农地低碳高效利用政策提供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皞 黄勇
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不仅面临经济开放的瓶颈,还承担着巨大的降碳压力。2020年中央提出在海南建立自贸港,建设自贸港不仅要求海南省在经济对外开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也要求全省环境质量要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为此文章将碳中和作为环境问题的切入点,以能源生态足迹作为环境指标,以1997—2019年作为研究期,通过调节效应模型来探究海南省该阶段的经济开放是如何影响能源生态足迹的。以期为海南自贸港经济开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开放 碳中和 能源生态足迹 海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林 郝新亚 沈春蕾 安冬
通过海洋渔业固碳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其中的关键在于科学、精准、系统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本文剔除经典“可移出碳汇”模型中部分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把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纳入测算模型,基于2006—2020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藻养殖产量面板数据,评估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基于LMDI分解方法解构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提升的贡献因素,预测不同情景下2030年中国海洋渔业的碳汇潜力。研究发现:(1)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达302.63万t/年,区域差异显著;(2)包含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会高估海洋渔业贝类碳汇24.24%,而不考虑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会低估海洋渔业碳汇50.70%;(3)在当前注重规模效应的发展模式下,到2030年海洋渔业碳汇能力为335.51万t/年~399.92万t/年,碳汇增长潜力有限。基于此,应推动中国海洋渔业碳汇的增长模式向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转变,不断提高中国沿海省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持续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柯楠 卢新海 匡兵 韩璟
研究目的:揭示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为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和面板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整体上呈现提升趋势,粮食功能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态势。(2)核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演进过程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3)从全国层面来看,科技投入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自然条件、财政支农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从粮食功能区来看,不同因素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论: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可通过"强化区域耕地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完善相关政策工具设计""加强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会恒 刘士栋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研究我国2015年工业各行业的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外部环境等非经营性因素会显著影响工业行业生态效率,剥离这一因素后,各行业生态效率均获得大幅提升,这说明非经营性因素对提升生态效率作用很明显。因此,提升行业利润率水平、增大外商直接投资、强化R&D投入强度和市场化产权结构均能显著地促进行业生态效率的改善。进一步对比分析后发现,工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污染排放强度越低、资本使用量越多和市场竞争越充分的行业,其生态效率表现得越好。因此,当前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征实施差异化的环境和产业政策。
关键词:
资源环境 工业 生态效率 三阶段DEA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鄢波 杜军 冯瑞敏
分析方法中的C2R模型对我国沿海11个省份2009—2014年的海洋科技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可能影响沿海省份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因素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研机构规模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对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政府支持力度、海洋科技人员结构这两个因素对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推动作用不显著,据此提出了提高沿海省份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务伟 高帅
在“双碳”背景下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受到限制,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对尽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显得尤为必要。山东省力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对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需求更为迫切。基于此,首先选用基于松弛变量测量(SBM)的超效率模型综合测度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其次利用标准差椭圆、自然断点分级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演化趋势及空间发展差异,最后利用OLS回归分析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整体来看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有了显著提升,省域内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省内三大经济圈间及经济圈内部各地市有显著差异,发展不均衡;农村电力设施、农村水利设施、土地规模化水平对山东省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财政支农力度、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山东省整体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各因素对山东省三大经济圈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淑娟 罗少玉 肖健华
发展绿色海洋经济对中国意义重大。中国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提高,以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前提。本文通过界定“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构建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和DEA方法,测量中国海洋经济绿色效率,采用经济增长传统研究框架,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运用2003~2012年间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除河北省外,中国东部沿海各地区及整体的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不明确;河北省的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的比重对其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投入与该省海洋经济绿色效率负相关;该省海洋产业人力资本投入与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正相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萍 赵朝霞 陈红英
绿色消费是我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本文基于580份微观数据,发现公众绿色消费意识和实际绿色消费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公众参与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个人特征来看,年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公众更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行为;从绿色产品供给来看,绿色产品价格和品牌对公众参与绿色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认知观念和政策优惠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促进公众将绿色消费意愿转化成行为的对策建议:社会层面应加强绿色消费示范效应;企业层面应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政府层面应加快完善绿色消费制度体系建设。
关键词:
公众 绿色消费 绿色产品 政策优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狄乾斌 陈小龙 苏子晓 孙康
促进海洋渔业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碳排与碳汇视角核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并借助STIRPAT模型分析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量不断上升;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区域差异较大;海洋渔业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呈现缓慢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变化态势;各项效率指数均具有一定波动性;分地区看,山东整体明显高于河北、辽宁和天津。(3)海洋渔业科技水平是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最主要影响因素,海洋渔业规模、海洋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海洋产业结构是重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