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1)
2023(12417)
2022(10684)
2021(10032)
2020(8020)
2019(18360)
2018(18370)
2017(35724)
2016(19449)
2015(21591)
2014(21566)
2013(21308)
2012(19293)
2011(17292)
2010(17035)
2009(15474)
2008(14628)
2007(12621)
2006(10828)
2005(9350)
作者
(54439)
(45000)
(44496)
(42485)
(28571)
(21551)
(20442)
(17814)
(17121)
(15948)
(15494)
(15089)
(13979)
(13974)
(13904)
(13634)
(13493)
(13444)
(12778)
(12646)
(11017)
(10870)
(10721)
(10292)
(10146)
(9950)
(9930)
(9888)
(8876)
(8743)
学科
(73358)
经济(73281)
管理(56814)
(53324)
(43129)
企业(43129)
方法(34738)
数学(30150)
数学方法(29805)
中国(20562)
(19336)
(18703)
业经(16636)
(16569)
环境(15816)
地方(14501)
(13571)
(13087)
贸易(13081)
(13007)
理论(12994)
农业(12951)
(12944)
银行(12908)
(12726)
(12539)
财务(12477)
财务管理(12450)
(12211)
(11993)
机构
大学(267069)
学院(266179)
管理(109726)
(102832)
经济(100510)
理学(95209)
理学院(94208)
管理学(92622)
管理学院(92153)
研究(85918)
中国(66073)
(56606)
科学(53991)
(47867)
(41827)
业大(39644)
(39327)
中心(39270)
财经(38827)
研究所(38367)
(37013)
北京(35840)
(35357)
(34553)
师范(34238)
(31995)
农业(30747)
(30667)
经济学(29949)
财经大学(29175)
基金
项目(188661)
科学(148329)
研究(139591)
基金(136687)
(118379)
国家(117393)
科学基金(101409)
社会(86678)
社会科(82060)
社会科学(82040)
(73455)
基金项目(73048)
自然(66419)
自然科(64810)
自然科学(64799)
自然科学基金(63598)
教育(63048)
(62072)
编号(57774)
资助(55733)
成果(45992)
重点(41747)
(40971)
(40061)
(39270)
课题(38931)
创新(36568)
科研(36170)
项目编号(36031)
教育部(35254)
期刊
(108175)
经济(108175)
研究(79070)
中国(46382)
学报(40717)
管理(38318)
科学(38191)
(35452)
(34406)
大学(30880)
教育(29255)
学学(29128)
(25294)
金融(25294)
农业(25074)
技术(22559)
业经(17926)
财经(17430)
经济研究(16861)
(14603)
理论(14171)
图书(13918)
问题(13624)
实践(13287)
(13287)
科技(13260)
技术经济(12601)
(12319)
现代(12025)
资源(11826)
共检索到378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茂林   肖建宇   杨姝影   张智勇  
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是二十一世纪的全球目标,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清洁能源消纳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聚焦不同类别的清洁能源消纳风险,对此进行识别并讨论其风险规避路径。通过深入分析极端天气风险、资源分布的均衡性、消纳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政策不确定性、市场及投资环境等情况,发现清洁能源消纳面临多维度、强交叉性风险。鉴于此,提出一套针对性的综合策略,从而促进清洁能源的稳健发展并加速其全球化消纳,包括强化国际合作、选择消纳技术演进路径、加强跨区域政策及监管,构建灵活高效的能源市场等。通过这些策略,旨在为实现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与可持续消纳提供实用路径,进而支持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伟  熊俊杰  赵伟哲  李佳  王文烨  姜飞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提高智慧社区新能源消纳成为当前社区低碳发展的重点。本文从能源体制改革、相关技术发展、用户成本等角度出发,分析新能源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发展状况,指出现有新能源技术在智慧社区应用中存在的弊端;通过对传统新能源消纳模式、智慧社区能源供求相关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影响智慧社区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综合考虑不同时段下市电价格、新能源设备出力特点、社区能源供求关系的差异性等,提出一种改变智慧社区新能源消纳的时序方法,通过转移各时段新能源出力,以增强社区能源供求相关一致性,提高新能源的利用价值;最后,通过两个社区案例对所提新能源消纳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增强了负荷曲线与新能源出力曲线相关性,提高了社区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削峰填谷能力,提高了居民用能的经济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希良  黄晓丹  张达  耿涌  田立新  范英  陈文颖  
"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要求我国能源经济系统进行深刻的转型。本文利用中国—全球能源模型(C-GEM)等模型工具,研究了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经济转型的路径,定量评价了主要减排措施在不同时期的减排贡献度和所需的政策干预力度,对能源经济转型路径的关键特征指标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我国应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60年单位GDP能源消费相比当前下降75%以上;持续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优化,206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大力推进电气化和电力系统深度脱碳,2060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至70%以上,非化石电力在电力供应中比重提升至90%以上,电力系统在2045~2050年间实现净零碳排放;碳定价机制将在碳中和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激励。研究还表明,碳中和将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30年和205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2万美元和3万美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鲁宇  和颖婷  华婷  李文祥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依赖、高排放、高污染传统能源行业已不占据主流优势。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能源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随之变化,如今传统能源企业逐渐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如何琢磨出一条符合自身反战需求的新路径,以达到满足企业内部发展平稳的目的外,还要通过自身努力促进国家实现碳中和。文章通过对目前经济社会能源发展现状和能源企业转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发现目前能源企业仍处于能源耗用量大、利用效率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琦  范鑫坤  
党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物流业是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行业,随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降碳”刻不容缓。本文计算了2013-2019年全国30个省域物流业碳排放量,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探究我国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导致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能源消耗量、产业规模和货物周转量;第二,物流业基础设施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第三,物流业能源消耗量是促使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基于此,提出实现我国物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涂淼  
基于2001—2020年全球70个重点国家天然气贸易数据,结合加权有向网络模型,探索2005年、2015年、2020年重点年份"碳中和"目标下全球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复杂贸易网络格局演变情况。研究发现:整体看,全球PNG天然气贸易结构较为分散,网络演化速度较慢,而全球LNG网络格局演化进程加快。深层次看,全球PNG与LNG网络密度均偏低,但LNG网络密度显著高于PNG;全球LNG平均聚类系数、贸易规模提升速度均远大于PNG。从对中国具体影响看,全球LNG节点强度数大幅提升,中国在全球天然气贸易中的影响力正在提升;中国参与全球LNG贸易频次增加;受全球LNG进程加速的集群效应影响,中国与他国天然气贸易合作关系并不稳定。最后,基于主要研究结论,提出"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进口路径的优化之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春华  
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在碳中和目标下,探索我国农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多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开展有益探索。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绿色金融服务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改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杜雯秦  郭淑娟  
运用SBMGML模型测度2019年我国3个省市绿色能源效率,并基于组态框架,结合NCA和fs QCA方法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绿色金融、环境规制和环保观念6个因素对我国能源效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单一要素并不构成绿色能源效率的必要条件,但区域经济发展在产生高能效上发挥着普适作用;存在4种环境组态,呈现了不同区域绿色能源效率的多重提升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浩  朱宏涛  
截至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6.5亿kW,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6%,其中风电装机1.64亿kW,光伏装机1.3亿kW,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7万亿kW·h,占全部发电量的26.4%。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了6.3个百分点,清洁能源高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清洁能源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全额消纳,但是清洁能源消纳必须有配套的政策、设施、市场。清洁能源消纳受地方负荷、并网线路、外送通道、系统调峰、电能质量、运行特性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影响因素都可以细分再细分,可能一个细分因素就会造成清洁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张雪  
<正>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问题促使节能减排成为国际共识,而我国面对该问题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分别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城市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战场,其能源治理方式直接关系“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双碳”背景下,城市亟待突破能源治理困境并实现绿色转型,这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绪彪  朱丽萍  
来自航空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挑战日益严峻。多年来,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为代表的航空业界为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了本行业的环境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四种关键战略。基于市场的措施是填补航空碳排放缺口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第38届大会上,与会各国就建立全球单一基于市场措施解决航空温室气体排放达成共识。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全球单一基于市场措施方案的实施来实现航空部门的环境目标。鉴于各国减排能力、技术水平、市场成熟度以及航空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同时考虑到目前三种基于市场措施方案各有优劣,建立全球单一基于市场措施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应实施抵消措施方案,中期有歧视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瑾华  陈强远  
中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绿色转型研究由"增长的极限"转向"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从转型过程与转型绩效视角界定绿色转型内涵,并探究主动转型和被动转型两种方式对绿色转型的影响。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大视角梳理了体制机制障碍、意识障碍、技术障碍、资源障碍四重挑战,并阐述了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四大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环境规制措施;加快建立多效环境制度与工具体系;加快建立绿色制造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形成绿色消费体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雄化  
“双碳”议题下深圳新能源产业大有作为。将推动传统能源比重不断下降和新能源比重不断上升,利用以风电、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自主生产的清洁电力,以及氢能和燃料电池,使其逐步演变为主体能源,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将依托数字科技、金融、市场和制度优势,发展清洁电力、氢能、燃料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的路径。将提高发展新能源的思想认识,打造新能源发展先行示范区,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促进湾区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制胜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铭江  明波  李研  黄强  李鹏  吴萌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宝库和能源基地之一。如何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实现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在系统总结新疆主要能源的储量及分布的基础上,梳理现阶段能源生产与消费现状,分析能源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能源绿色转型路径及相关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新疆能源系统中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5%,碳减排任务异常艰巨;(2)新疆“弃风、弃光”问题严峻,弃电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要实现新疆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须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加快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电力对外输送通道,推进“电气化新疆”进程,发展CCUS与大规模储能新技术等。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卫斌  吴嘉仪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最终构建近零碳排放能源体系。本文从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对满足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中国能源转型进行情景分析,探讨中国能源转型框架路线图。研究结果表明:在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50亿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80%的低能耗-高比重情境下,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到20亿吨左右;在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55亿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75%的高能耗-低比重情境下,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到30亿吨左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