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0)
- 2023(9385)
- 2022(7822)
- 2021(6637)
- 2020(5391)
- 2019(11590)
- 2018(11581)
- 2017(21631)
- 2016(11156)
- 2015(12125)
- 2014(11522)
- 2013(11246)
- 2012(10178)
- 2011(9386)
- 2010(9372)
- 2009(8866)
- 2008(7942)
- 2007(7077)
- 2006(6466)
- 2005(5788)
- 学科
- 济(70087)
- 经济(70044)
- 管理(34597)
- 业(26468)
- 方法(22251)
- 企(21730)
- 企业(21730)
- 数学(19768)
- 数学方法(19614)
- 地方(17127)
- 环境(14397)
- 中国(13694)
- 学(13195)
- 业经(12551)
- 农(12451)
- 地方经济(12399)
- 财(11375)
- 经济学(9060)
- 农业(8615)
- 制(8447)
- 划(8425)
- 和(8307)
- 贸(8235)
- 贸易(8230)
- 易(7884)
- 发(7846)
- 资源(7791)
- 融(7548)
- 金融(7547)
- 理论(7271)
- 机构
- 学院(161623)
- 大学(158297)
- 济(79126)
- 经济(77859)
- 管理(60873)
- 研究(56064)
- 理学(52585)
- 理学院(52078)
- 管理学(51205)
- 管理学院(50928)
- 中国(41316)
- 财(32556)
- 京(31724)
- 科学(31302)
- 所(26887)
- 财经(26435)
- 经济学(25724)
- 中心(24918)
- 研究所(24276)
- 经(23887)
- 江(23283)
- 经济学院(22797)
- 农(21222)
- 业大(21158)
- 院(20662)
- 范(20538)
- 师范(20383)
- 北京(19856)
- 财经大学(19344)
- 州(18461)
- 基金
- 项目(106804)
- 科学(85547)
- 研究(80202)
- 基金(78624)
- 家(67548)
- 国家(67073)
- 科学基金(58292)
- 社会(54868)
- 社会科(52156)
- 社会科学(52145)
- 省(42311)
- 基金项目(40883)
- 教育(35913)
- 自然(35131)
- 划(34505)
- 自然科(34277)
- 自然科学(34272)
- 自然科学基金(33611)
- 编号(31486)
- 资助(31433)
- 发(25026)
- 重点(24445)
- 成果(23840)
- 国家社会(23411)
- 部(23190)
- 创(22225)
- 课题(21802)
- 发展(20864)
- 人文(20858)
- 创新(20855)
共检索到241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亚连 张启航 梁旭文
林业碳汇作为成本最低的碳吸收手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1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估算了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当前的林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构建了以林业碳汇价值为正外部性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较高,但区域间差异较大;2008—2018年,四大林区林业碳汇经济价值的排序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但在2021年南方林区反超东北林区,位居第二;林业碳汇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增长速度达到31.9%,增速较高,在近三年来尤为突出;四大林区的林业碳汇效率的排序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技术进步效率为林业碳汇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分时期来看,四大林区的Malmquist指数均呈现“U”型变动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固碳增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碳中和 林业碳汇 经济价值 碳汇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亚连 张启航 梁旭文
林业碳汇作为成本最低的碳吸收手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1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估算了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当前的林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构建了以林业碳汇价值为正外部性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较高,但区域间差异较大;2008—2018年,四大林区林业碳汇经济价值的排序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但在2021年南方林区反超东北林区,位居第二;林业碳汇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增长速度达到31.9%,增速较高,在近三年来尤为突出;四大林区的林业碳汇效率的排序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技术进步效率为林业碳汇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分时期来看,四大林区的Malmquist指数均呈现“U”型变动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固碳增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碳中和 林业碳汇 经济价值 碳汇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刚
加强生态建设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应对气候变暖、科学发展林业、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在生态建设中有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评估我国森林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本文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对我国1979-2020年的森林碳汇实物量及经济价值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发展森林碳汇贸易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森林碳汇量由1979年的108.32亿吨上升到2020年的173.78亿吨碳,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由1083.2亿美元增加到1737.8亿美元(按国家发改委设置的10美元/吨碳计算),我国森林碳汇量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扩展法 森林碳汇 经济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吉
【目的】研究林业碳汇经济效率能够促进新时期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支撑。【方法】基于“双碳”背景,利用DEA-CCR模型测度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林业碳汇经济效率,构建面板Tobit模型考察影响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相关因素,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法深入研究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结果】1)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林业碳汇规模效率处于较高水平,综合效率水平和纯技术效率水平总体较低。2022年,我国林业碳汇综合效率值、林业碳汇纯技术效率值、林业碳汇规模效率值均有所提升。2)影响因素层面,贫困人口占比、外出务工比例、林业收入占比、工业化程度和降水量均对林业碳汇经济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的发展不利于提升林业碳汇经济效率;自然灾害率对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3)区域差异层面,2016—2022年中部、东部两地区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区域内差异有所降低,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对实现“双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结论】应从强化林业碳汇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林业碳汇项目科学布局、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着手,稳步提升林业碳汇经济效率,切实助力“双碳”目标加快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恒 王弟 赵鹏
以山西省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连续三次森林资源清查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碳税法对山西省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估算,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评价山西省森林碳汇交易评价体系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三个清查期内,山西省的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呈连续增长趋势,不同林型中杨树、栎类和油松对碳汇经济价值的贡献最大,不同林分中天然林贡献大于人工林,不同林龄呈现出较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从层次分析结果可知,区域政策最为重要,其次是法律法规,排名第三的是专业人才,森林碳汇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权重值相差不大,排名第六的是第三方认证机构。分析可知,今后山西省在碳汇交易方面,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制度、注重森林碳汇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建设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完善森林碳汇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伟光 许骞骞 羊凌玉 刘宇
准确评估中国林业增汇潜力及其经济影响是科学制定碳中和行动方案的关键。本文在总结中国已有林业增汇潜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Meta分析方法识别了中国林业增汇潜力评估差异的关键原因,并对中国未来林业增汇潜力进行了重新预测;进而基于改进的动态CGE模型,模拟分析了林业增汇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研究表明:(1)未来中国林业增汇空间较大。综合考虑森林地上生物量碳库、地下生物量碳库和土壤碳库情景下,中国森林总碳储量与年均碳汇增量,将分别从2020年的177.10亿吨碳和每年9.3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上升到2060年的340.91亿吨碳和每年15.5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林业增汇有助于缓解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经济代价。随着林业增汇规模扩大,2060年中国GDP累计降幅从4.19%减少到2.01%,所有行业平均降幅从7.77%下降至3.94%。(3)林业增汇有助于降低边际和平均减排成本。2060年碳价格从12222元下降至863元,边际减排成本下降93%;平均减排成本从2688元下降至1882元,降幅达到30%。(4)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林业增汇存在最优空间。基于平均增汇成本分析,中国林业增汇的最优空间在25亿~30亿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政府应尽快将林业增汇纳入碳中和方案,重视林业增汇评估方法与相关政策研究,合理确定林业增汇发展目标以及需重点关注碳减排技术研发及其动态演变关系等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琦 张绍文
文章针对林业投资项目的特点,充分考虑碳汇收益的价值,应用实物期权理论,对林业投资项目的价值内涵和期权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附加碳汇收益的林业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模型;实现了林业投资项目价值更准确、更全面的评估。同时结合实际项目对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碳汇价值是林业投资项目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投资项目自身期权特性所带来的期权价值也使项目的整体价值有了显著的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国伟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亟须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林业碳汇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是实现生态补偿与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载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日益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丰富的政策体系、日益繁荣的碳交易市场为促进林业碳汇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人均森林资源匮乏,林业碳汇发展基础薄弱,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活跃度低、吸引力不强,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挑战、林业碳汇发展后劲动力不足等问题,推动林业碳汇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重点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交易体系、增强发展保障、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寻求突破。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林业碳汇 碳排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世忠 叶丰滢 李诗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很多国家出台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促使企业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这在给企业带来绿色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转型风险,并衍生出碳排放财务风险。如何在碳中和背景下评估碳排放财务风险,是企业必须直面的问题。本文基于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框架,首先分析碳中和背景下企业遭遇的转型风险类型及其潜在财务影响,其次介绍可用于捕捉和计量碳排放财务风险的"碳商"法,最后就如何提升"碳商"法运用效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温室气体排放 财务风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康契瀛
基于中国2017年31个省份42个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区域和部门间生产端和消费端碳足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17年全国碳足迹总量为299×107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占全国的30%;11省市对其各自省市内部的依赖程度最高,大部分的消费都源自本地区内部,各地区生产、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占各自消费碳排放总量的85%~95%;上海、江苏、江西和重庆属于碳排放调出地区,其余7省属于碳排放调入省份;装备制造业、能源动力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碳足迹贡献占比最高的4个产业部门。最后对控制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总量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达到碳中和的要求。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碳足迹 碳中和 投入产出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康契瀛
基于中国2017年31个省份42个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区域和部门间生产端和消费端碳足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17年全国碳足迹总量为299×107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占全国的30%;11省市对其各自省市内部的依赖程度最高,大部分的消费都源自本地区内部,各地区生产、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占各自消费碳排放总量的85%~95%;上海、江苏、江西和重庆属于碳排放调出地区,其余7省属于碳排放调入省份;装备制造业、能源动力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碳足迹贡献占比最高的4个产业部门。最后对控制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总量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达到碳中和的要求。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碳足迹 碳中和 投入产出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余悦儒 杨锐 陈海敏 陈娟娟 骆其君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迅速攀升,严重影响了全球气候。开发蓝碳产业成为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栽培海藻碳汇是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8个沿海省份栽培海藻数据为基础,测算其碳汇总经济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解析中国栽培海藻碳汇总经济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2009年 ~ 2021年,中国栽培海藻碳汇量及其总经济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分别达到87万吨和488亿元。不同栽培海藻的碳汇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带、江蓠、紫菜、裙带菜和其他(羊栖菜、麒麟菜、石花菜和苔菜);单位面积碳去除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带、江蓠、裙带菜、其他和紫菜。福建、山东和辽宁三个省份的栽培海藻碳汇总经济价值较高,其余省份则较低。养殖效率效应(EFE)和养殖面积效应(AE)是栽培海藻碳汇总经济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栽培海藻的碳汇潜力不容忽视,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栽培海藻的碳汇能力及其总经济价值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可通过合理调整栽培物种和结构来提高海藻碳汇及其总经济价值。我们应从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及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三个层面出发,重视栽培海藻碳汇等渔业碳汇的功能和价值,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蕾 潘明月 陈丽荣
基于黑龙江省林业局和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修正的Faustmann模型和二叉树期权定价方法分析黑龙江省黑河造林林区的碳汇价值及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成本负向影响项目的最终价值;碳汇价格和木材价格正向影响项目的最终价值;初始价值正向影响项目的最终价值;黑龙江省黑河造林林区项目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碳汇交易市场,实施激励措施和制定林地产权制度。
关键词:
林业碳汇 价值 二叉树期权定价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冬雪
森林是我国的重要基础资源,良好的林业建设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也能进行固碳,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贡献力量。由刘惠民、罗明灿、赵乐静、王见、刘德钦等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林业碳汇与林业经营管理专案研究》一书,以云南典型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碳汇计量基础研究,获得相关碳汇计量模型,讨论了不同增汇模式下基于森林碳汇的相关林业制度。《林业碳汇与林业经营管理专案研究》全书共分为三篇,由十三个章节组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鲁政委 叶向峰 钱立华 方琦
在“30·60”目标下,作为控制碳排放的重要市场机制,碳市场将发挥重要作用。从国际主要碳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发展,碳市场的金融化特征将逐步加深,碳金融市场应运而生,与碳市场相辅相成。而在我国,碳市场的金融化程度总体偏低,尽管部分地方碳市场在碳金融产品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仍然缺乏系统的碳金融市场。本文通过借鉴国外成熟碳市场的发展经验,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推动碳市场在实现我国碳中和愿景中充分发挥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