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55)
- 2023(19142)
- 2022(16179)
- 2021(14944)
- 2020(12338)
- 2019(27909)
- 2018(27590)
- 2017(53336)
- 2016(28790)
- 2015(32036)
- 2014(31318)
- 2013(30557)
- 2012(27564)
- 2011(24333)
- 2010(24016)
- 2009(22134)
- 2008(21202)
- 2007(18486)
- 2006(15843)
- 2005(13653)
- 学科
- 济(116272)
- 经济(116143)
- 业(102064)
- 管理(95556)
- 企(91355)
- 企业(91355)
- 方法(54304)
- 数学(44325)
- 数学方法(43675)
- 农(35345)
- 业经(35030)
- 财(34353)
- 中国(27994)
- 务(25216)
- 财务(25138)
- 财务管理(25100)
- 农业(24700)
- 企业财务(23786)
- 技术(21833)
- 理论(21552)
- 学(21539)
- 制(21115)
- 和(21081)
- 地方(20930)
- 环境(20019)
- 贸(20013)
- 贸易(20003)
- 划(19593)
- 易(19433)
- 策(17721)
- 机构
- 学院(399180)
- 大学(392162)
- 管理(163164)
- 济(158173)
- 经济(154940)
- 理学(141576)
- 理学院(140171)
- 管理学(137692)
- 管理学院(136974)
- 研究(123599)
- 中国(93879)
- 京(81830)
- 科学(76607)
- 财(72208)
- 农(62979)
- 所(59775)
- 业大(59227)
- 财经(58626)
- 江(57658)
- 中心(57050)
- 研究所(54418)
- 经(53369)
- 北京(50586)
- 范(49974)
- 师范(49531)
- 农业(49296)
- 经济学(46816)
- 州(46667)
- 院(46149)
- 财经大学(43512)
- 基金
- 项目(276507)
- 科学(219322)
- 研究(204499)
- 基金(201068)
- 家(173841)
- 国家(172330)
- 科学基金(150616)
- 社会(129271)
- 社会科(122552)
- 社会科学(122522)
- 省(109350)
- 基金项目(106507)
- 自然(97944)
- 自然科(95731)
- 自然科学(95710)
- 教育(94188)
- 自然科学基金(93956)
- 划(90697)
- 编号(84517)
- 资助(81933)
- 成果(65882)
- 重点(61367)
- 部(60102)
- 创(59457)
- 发(59191)
- 课题(56887)
- 创新(54979)
- 国家社会(53001)
- 科研(52801)
- 项目编号(52422)
- 期刊
- 济(172230)
- 经济(172230)
- 研究(110954)
- 中国(68954)
- 管理(62817)
- 农(58126)
- 学报(58044)
- 财(57843)
- 科学(55458)
- 大学(45146)
- 学学(42913)
- 教育(42088)
- 农业(40706)
- 技术(38059)
- 业经(31875)
- 融(30676)
- 金融(30676)
- 财经(27830)
- 经济研究(27123)
- 经(23910)
- 业(22736)
- 问题(22109)
- 技术经济(21104)
- 现代(19034)
- 科技(18954)
- 商业(18678)
- 财会(18395)
- 版(18364)
- 统计(18050)
- 图书(18008)
共检索到567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威 彭皓 白春光 刘馥铭
本文以全国12个能源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一个内外部共同驱动的框架,探究不同前因条件对能源企业转型路径的联动效应。研究表明,转型意愿、网络能力、技术能力、政策支撑、资源环境和市场结构6个条件“多重并发”,共同形成驱动能源企业转型路径的多样化组态。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讨内外部不同因素驱动能源企业转型效用的提升路径,有助于深化理解能源企业转型背后的复杂机制,为能源企业如何提升转型效用提供系统性思维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碳中和 能源企业转型 转型效用 组态视角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鲁宇 和颖婷 华婷 李文祥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依赖、高排放、高污染传统能源行业已不占据主流优势。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能源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随之变化,如今传统能源企业逐渐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如何琢磨出一条符合自身反战需求的新路径,以达到满足企业内部发展平稳的目的外,还要通过自身努力促进国家实现碳中和。文章通过对目前经济社会能源发展现状和能源企业转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发现目前能源企业仍处于能源耗用量大、利用效率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碳中和 能源企业 绿色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曼 张艳芳 刘焕才 韩丽 史书琦
山西省作为中国主要能源输出地区之一,减排压力巨大。系统分析山西省“双碳”目标的实现时间节点及相应减排途径,可为山西省碳中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基于相关基础研究数据,利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模型(LEAP)和CA-Markov,设定三种未来发展情景:基准情景、政策情景和碳中和情景,模拟2020—2060年山西省“双碳”目标实现情况。研究表明:(1)2000—2020年山西省CO_(2)排放量与总能耗均总体呈增长趋势;(2)经济产出促进CO_(2)排放,能源强度则对CO_(2)排放有明显抑制作用,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3)山西省将分别于2040年(基准情景)、2030年(政策情景)和2025年(碳中和情景)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三种情景均在不同程度达到“碳低峰”,但仅碳中和情景可实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山西省 碳源 碳汇 碳中和 情景模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曼 张艳芳 刘焕才 韩丽 史书琦
山西省作为中国主要能源输出地区之一,减排压力巨大。系统分析山西省“双碳”目标的实现时间节点及相应减排途径,可为山西省碳中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基于相关基础研究数据,利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模型(LEAP)和CA-Markov,设定三种未来发展情景:基准情景、政策情景和碳中和情景,模拟2020—2060年山西省“双碳”目标实现情况。研究表明:(1)2000—2020年山西省CO_(2)排放量与总能耗均总体呈增长趋势;(2)经济产出促进CO_(2)排放,能源强度则对CO_(2)排放有明显抑制作用,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3)山西省将分别于2040年(基准情景)、2030年(政策情景)和2025年(碳中和情景)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三种情景均在不同程度达到“碳低峰”,但仅碳中和情景可实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山西省 碳源 碳汇 碳中和 情景模拟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桑 鱼宁馨
运用模糊集定性分析方法 (fsQCA)考察28个企业的逃税案例,构建“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分析框架,研究企业税收不遵从行为的生成逻辑。研究表明,在经营压力、税负压力、监管局部失灵、自我合理化和惩罚预期五个因素中,尽管存在多重并发关系,但监管局部失灵和自我合理化才是税收不遵从的主因,由此产生了“有机可乘型”和“自我开解型”两类税收不遵从的组态结构。前者表明,只要存在纳税主体感知的监管缺位,即使没有任何经营或税收压力,纳税主体也有可能发生舞弊行为;后者表明,即使没有压力,且有较高的被罚预期,但只要纳税主体存在偏狭认知、错误自负或推诿心态,其也有可能发生税务舞弊行为。因此,在税收征管简政放权和柔性治理背景下,仍需注意放管结合、强化数字化建设、进行事前和事中的认知干预设计,降低税收不遵从的发生频率,提升国家的税收征管能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亮 胡浩林 李娅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数字化转型是塑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Python软件和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采用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有志企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协同视角对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129家上市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动因及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支持、外商投资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既不单独构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也不单独构成充分条件;有志企业主导型、有为政府主导型、有志企业—有为政府协同型和有志企业—有效市场协同型4条路径可以促进中小企业高水平数字化转型,同时,导致非高水平数字化转型的组态有4条;各要素在不同路径中发挥不同作用,中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禀赋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合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玲玲 李烨 陈松
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制度理论,分析多层面的组态效应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多重并发机制和复杂因果路径。结论表明,企业领导力和知识产权管理分别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层面为解决数字赋能和制度逻辑差异外部性的负效应提供思路,同时互补性资产是数字赋能开放式创新核心条件,基于资源基础观,提出互补性资产对开放式创新的润滑剂作用。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创新绩效 IT悖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姗姗 黄群慧
如何构建组织韧性以帮助新创企业于逆境中逢凶化吉并适应环境的非连续变化是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立足多元视角的组织韧性框架,应用fsQCA方法,以161家新创企业为样本,检验资源柔性、政治行为、战略敏捷性与内部关系嵌入四个条件对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组态效应,结果发现:新创企业组织韧性培育的前因构型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分别是内外双修促韧性模式、高瞻远瞩育韧性模式以及众志成城谋韧性模式。据此,新创企业应采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增强对政策制度的感知,洞察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前布局。同时,还需认识到“人和”的重要作用,打造良好的组织内部关系网络,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丽艳 关勇军
本文以2017年“人才争夺战”为背景,从政策信号的“认证效应”和“传递效应”出发,构建以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前因条件,联动匹配内部各要素,驱动企业创新的多重路径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将杭州、长沙和重庆作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典型代表城市,探讨人才政策实施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组合能够有效破除企业资源不足对提高创新绩效水平的制约;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企业资源,非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政府资源;企业高水平创新路径存在区域异质性,政府补助在西部地区发挥的作用更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丽艳 关勇军
本文以2017年“人才争夺战”为背景,从政策信号的“认证效应”和“传递效应”出发,构建以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前因条件,联动匹配内部各要素,驱动企业创新的多重路径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将杭州、长沙和重庆作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典型代表城市,探讨人才政策实施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组合能够有效破除企业资源不足对提高创新绩效水平的制约;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企业资源,非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政府资源;企业高水平创新路径存在区域异质性,政府补助在西部地区发挥的作用更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朴英爱 胡曦月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以低碳减排为目的的能源转型,特别是以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为重要节点,在核能遭受重创和减排任务更加严峻的背景下,调整了转型目标并进一步加快了转型步伐。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日本计划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并推动节能,尽快提升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占比,同时以确保安全为前提重振核能。为此,日本积极调整相关政策,分别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入手优化能源供需,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及各类政策工具提供支持保障。目前来看,日本的能源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减少传统化石能源占比的同时实现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的减少,但未来在碳中和目标下继续推进能源转型,可能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核事故遗留问题、政府支持补贴带来的财政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希良 黄晓丹 张达 耿涌 田立新 范英 陈文颖
"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要求我国能源经济系统进行深刻的转型。本文利用中国—全球能源模型(C-GEM)等模型工具,研究了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经济转型的路径,定量评价了主要减排措施在不同时期的减排贡献度和所需的政策干预力度,对能源经济转型路径的关键特征指标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我国应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60年单位GDP能源消费相比当前下降75%以上;持续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优化,206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大力推进电气化和电力系统深度脱碳,2060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至70%以上,非化石电力在电力供应中比重提升至90%以上,电力系统在2045~2050年间实现净零碳排放;碳定价机制将在碳中和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激励。研究还表明,碳中和将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30年和205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2万美元和3万美元。
关键词:
碳中和 转型路径 碳定价 CGE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俊夫 李晓云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绿色发展方式已成为制造业企业推动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选择,而绿色转型则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必要途径。采用异质性研究的方法,调查和分析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研究前沿和标杆实践,归纳得出,驱动中国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主要因素来自环境规制、技术驱动、利益相关者压力、绿色市场需求及绿色文化。同时,企业根据自身的产业特性和资源禀赋,通过绿色创新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制造服务化升级及数字化赋能等路径实现绿色转型。基于国内外绿色转型前沿理论及企业转型实践,构建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前因、路径及策略的框架模型,提出中国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策略建议:制定绿色战略、培育绿色文化、促进绿色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数字化转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君华 刘亚超
为推动中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深入探究。基于企业内部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和税收优惠、地方补贴及行业技术5个前因条件,阐述其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26家中国不同行业上市龙头科技企业进行分析,构建前因条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框架,结果发现:从整体看,企业研发投入、地方政府补贴以及行业技术通过不同条件组态影响龙头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从企业资源看,相较于研发资金,研发人员对龙头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从外部环境看,市场和政府采用优势互补方式驱动龙头科技企业创新,且市场行业技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显著,地方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发挥显著激励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张雪
<正>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问题促使节能减排成为国际共识,而我国面对该问题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分别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城市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战场,其能源治理方式直接关系“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双碳”背景下,城市亟待突破能源治理困境并实现绿色转型,这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碳中和目标下物流业低碳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TOE框架下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驱动路径——基于我国108个资源型城市的fsQCA研究
动态能力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FsQCA方法
碳中和背景下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政策工具与路径分析——基于动态CGE模型的模拟研究
转型情景下企业合法性与绿色绩效的关系研究
“差序格局”视域下提高企业家精神的组态路径研究:基于NCA与fsQCA的混合分析
碳中和愿景下的德国汉堡能源转型经验与启示
碳达峰碳中和视域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实证研究》
碳中和愿景下中国能源转型的三大趋势
碳中和背景下新型煤化工产业碳减排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