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1)
2023(16097)
2022(13777)
2021(12679)
2020(10460)
2019(23805)
2018(23869)
2017(45343)
2016(24335)
2015(27288)
2014(27298)
2013(27135)
2012(25238)
2011(23056)
2010(23267)
2009(21347)
2008(20583)
2007(18037)
2006(16299)
2005(14820)
作者
(72048)
(59758)
(59340)
(56419)
(38115)
(28581)
(26905)
(23458)
(22805)
(21396)
(20372)
(20332)
(19167)
(19077)
(18417)
(18361)
(17776)
(17347)
(17055)
(17015)
(15005)
(14840)
(14372)
(13678)
(13440)
(13335)
(13275)
(13099)
(12072)
(11730)
学科
(117980)
经济(117879)
管理(71051)
(62877)
(51073)
企业(51073)
方法(42755)
数学(36408)
数学方法(36040)
中国(30693)
地方(29990)
(27781)
(26205)
环境(25132)
业经(24878)
(22056)
农业(19044)
(18275)
贸易(18261)
(18051)
(17812)
(17574)
地方经济(17402)
(17143)
理论(16662)
(16581)
金融(16580)
(16392)
银行(16347)
(16136)
机构
大学(351295)
学院(350757)
(147064)
经济(143937)
管理(136435)
研究(126092)
理学(116964)
理学院(115607)
管理学(113765)
管理学院(113151)
中国(93644)
科学(77517)
(76279)
(64377)
(64089)
研究所(58255)
(55591)
中心(55472)
(52080)
财经(51072)
业大(50956)
北京(49096)
(47979)
师范(47548)
(46260)
(46113)
经济学(43998)
农业(42968)
(42438)
经济学院(39226)
基金
项目(236112)
科学(185276)
研究(173940)
基金(169848)
(147934)
国家(146700)
科学基金(125340)
社会(109895)
社会科(104138)
社会科学(104112)
(92635)
基金项目(90178)
自然(80245)
自然科(78210)
自然科学(78195)
教育(78135)
(77735)
自然科学基金(76739)
编号(70442)
资助(69401)
成果(56974)
(54876)
重点(53140)
(51262)
课题(49191)
(48638)
创新(45396)
国家社会(44977)
科研(44517)
发展(44012)
期刊
(172390)
经济(172390)
研究(108647)
中国(71368)
学报(53959)
管理(52041)
科学(51024)
(50742)
(46641)
大学(40588)
教育(39534)
学学(38129)
农业(35525)
(31316)
金融(31316)
技术(31159)
经济研究(27590)
业经(27519)
财经(24850)
问题(21920)
(21314)
图书(18946)
(18331)
技术经济(18303)
资源(17290)
科技(17288)
理论(16670)
现代(16345)
(15899)
商业(15822)
共检索到534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基于系统论研究视阈,运用协同学哈肯模型测度2011~202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并进一步以实现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利用Logistic演化方程模型探明二者的协同演进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整体偏低,仅新疆和陕西两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均值大于0.5,其余7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均值均小于0.5;进一步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加入制度环境这一约束条件,利用Logistic方程预判二者的协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显著提高。这表明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的序参量由比较优势转变为制度环境。值得关注的是,序参量的转变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同频共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共生的重要引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锋  琚望静  冶建明  楚光明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5个省份为例,构建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ArcGIS对2008—2018年RE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时空演化格局分析,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资源利用子系统发展水平近年来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经历了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时间阶段性明显;(2)REE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值皆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分布不均,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且梯度差异显著;(3)预测结果显示REE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3年发展大致延续前11年的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度达到0.915 5,各省份演进差异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锋  琚望静  冶建明  楚光明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5个省份为例,构建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ArcGIS对2008—2018年RE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时空演化格局分析,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资源利用子系统发展水平近年来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经历了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时间阶段性明显;(2)REE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值皆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分布不均,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且梯度差异显著;(3)预测结果显示REE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3年发展大致延续前11年的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度达到0.915 5,各省份演进差异明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美霞  
西北五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通过明确战略定位、建立起初步互通的物流通道、培育发展新产业、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沟通交流新平台、扩大文化交流与宣传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战略定位相似、建设目标雷同、无序竞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有效平台和载体等。为此,从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平台、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内资源、发挥各省区比较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沿线省区协作联动发展的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秀平  刘利利  
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空间格局良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个省(区、市)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201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呈现波动发展趋势,整体发展水平较低;(2)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同效应在研究期内一直处于失调状态,还需长时间的磨合;(3)西南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于西北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也较高于西北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  
文章使用功效函数构建耦合度模型,把研究对象分为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两个子系统进行指标设定,实证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九个省级行政单位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协调度较低,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但整体上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今后国家应该加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补偿以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对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实现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识别,探索沿线国家在协同发展进程中经济增长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有助于准确认识和把握沿线国家的协同发展规律。本文立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特征,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的空间关联及其内在扩散作用机理,从比较优势(RCA)、经济联系(RER)和价值链分割(RVS)三个维度构建理论模型,运用哈肯模型实证分析2008-2012和2013-2017十年间两阶段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2个主要国家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并进行分阶段识别序参量。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比较优势演化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沿线国家协同发展的序参量由2008-2012年第一阶段的RCA转变为2013-2017年第二阶段的RCA和RVS,实现了由单一驱动机制转向多重驱动机制的协同演变,沿线国家协同发展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协同程度整体上由低协同状态上升为高协同状态;市场分割程度降低,得益于沿线国家技术差距的缩小以及技术溢出水平的提高;协同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逐渐开放并得以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区与拓展区协同发展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研究结论旨在为沿线各国加快构建协同发展创新机制与合作协同体系,以及解决丝路沿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治文  赵妍  
文章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份为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序参量,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01—2014年九个区域的经济有序度和协同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呈上升的态势,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总体处于低级水平,且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因此,应树立合作精神,通过跨区域体制建设与机制完善,提供技术、资金的支持实现相关各省份经济的协同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飘洋  秦放鸣  
"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促进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其中货币流通将大大提高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金融一体化程度。选取中国的上证指数(SZZS)、俄罗斯股票指数(RTS)和哈萨克斯坦股票指数(KASE),根据股票市场综合指数月收盘价序列(2007年10月—2015年5月)的动态轨迹,运用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计量模型,考察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股票市场的协同性,即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实证结果表明,中、俄、哈3国的股票市场在长期存在共同趋势,在短期不存在共同周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朝辉   张靖雅   于师琪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21—2040年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1)能源消耗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的最重要因素。(2)技术突破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4 808.43×10~(6)吨;政策调控和数字经济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5 519.46×10~(6)吨和4 988.32×10~(6)吨;基准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未能实现碳达峰。(3)内蒙古、陕西和新疆是碳达峰重点关注区,应加快政策落地、加大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朝辉   张靖雅   于师琪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21—2040年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1)能源消耗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的最重要因素。(2)技术突破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4 808.43×10~(6)吨;政策调控和数字经济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5 519.46×10~(6)吨和4 988.32×10~(6)吨;基准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未能实现碳达峰。(3)内蒙古、陕西和新疆是碳达峰重点关注区,应加快政策落地、加大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艳  
文章将生态效率分为工业生产生态效率和环境保护生态效率2个阶段,利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Arcgis分析沿线各省份2007-2016年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基于FDI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选用面板Tobit模型对工业生产阶段、环境保护阶段和全过程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生态效率值大幅度下降,各省份之间生态效率差异明显;工业生产阶段的生态效率明显高于环境保护阶段。FDI在工业生产阶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产业结构优化未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波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服务业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九省份服务业整体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对经济拉动能力在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但整体行业基数过低,新兴行业亟待发展,重点行业增速下滑,与全国同频发展,逐步进入经济"新常态",西南四省平均实力超过西北五省。并提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地制宜选择投入要素,培育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功能,实现区域服务业产出最大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范服务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实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差别化政策;加快服务业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步向创新驱动转移,推动消费需求向需求主体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赛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与生态环境实现协同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丝路建设的生态新思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建设的新思路。文章基于复杂网络视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同度及子系统间的协同度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13至2016年四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2015年和2016年系统内有序度皆达到"高度协同"状态,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有序度波动幅度较大;系统协同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有序度由"低协同"状态上升为"中度协同"状态。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抗毁性的优化依赖于沿线国家联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结论旨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苗  任保平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紧紧围绕着一个“通”字,加强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建设对提升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绩效意义重大。本文从“五通”角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面板数据熵值法对2013—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沿线省区的经济发展绩效进行测算分析。测算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确实为西北沿线省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省区之间经济发展仍呈现出很强的不协调性。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水平的差异不仅是影响经济发展绩效变动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区域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沿线省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桎梏亟待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