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7)
2023(8823)
2022(7275)
2021(6183)
2020(4729)
2019(10721)
2018(10583)
2017(19754)
2016(10628)
2015(11711)
2014(11943)
2013(12006)
2012(11768)
2011(10999)
2010(11290)
2009(10299)
2008(9857)
2007(8935)
2006(8449)
2005(8103)
作者
(32361)
(27035)
(26940)
(25597)
(17372)
(12856)
(12095)
(10481)
(10374)
(9716)
(9545)
(8930)
(8851)
(8835)
(8533)
(8408)
(8072)
(7853)
(7840)
(7533)
(7142)
(6752)
(6565)
(6359)
(6203)
(6134)
(5942)
(5860)
(5504)
(5341)
学科
(72299)
经济(72253)
管理(30060)
(24808)
地方(23666)
中国(20233)
(17577)
企业(17577)
方法(17195)
地方经济(15276)
(15045)
数学(14832)
环境(14819)
数学方法(14762)
业经(14270)
(13503)
(11590)
农业(10900)
(10553)
金融(10553)
(9747)
银行(9735)
(9611)
(9303)
(9302)
(9294)
贸易(9283)
经济学(9184)
(8825)
(8495)
机构
学院(161520)
大学(159090)
(79810)
经济(78330)
研究(65419)
管理(56611)
中国(49406)
理学(46728)
理学院(46138)
管理学(45558)
管理学院(45255)
科学(36862)
(35036)
(33716)
(33558)
研究所(29917)
中心(28228)
(26122)
财经(25821)
经济学(25600)
(25574)
(23534)
北京(23213)
(23181)
(22729)
经济学院(22578)
师范(22530)
(20947)
业大(20621)
科学院(20064)
基金
项目(97818)
科学(77184)
研究(74416)
基金(69189)
(59730)
国家(59230)
科学基金(50179)
社会(49216)
社会科(46863)
社会科学(46855)
(39432)
基金项目(35710)
教育(32736)
(32339)
编号(29217)
自然(29083)
(29042)
自然科(28318)
自然科学(28314)
资助(28053)
自然科学基金(27774)
发展(24093)
成果(23884)
(23682)
重点(22811)
课题(21990)
(21133)
国家社会(20696)
(19766)
创新(18649)
期刊
(104103)
经济(104103)
研究(58028)
中国(39017)
(24863)
(24329)
管理(23725)
科学(21503)
学报(21267)
教育(18805)
(18680)
金融(18680)
经济研究(17673)
农业(17157)
大学(16559)
业经(16069)
技术(15649)
学学(15560)
财经(13596)
问题(12969)
(11972)
技术经济(9996)
世界(9907)
(9764)
国际(9048)
(8984)
商业(8561)
经济问题(8457)
统计(8206)
经济管理(8088)
共检索到273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姝  
文章从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到当下碳中和发展过程中有关概念进行总结,并根据当下情况总结出我国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通过对全文总结归纳得出最后结论,力求为中国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内容做出理论贡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潘家华  
“‘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绿色转型发展”这一选题是极富战略意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协同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其中,降碳是关键,是核心,是引领,是纲。只有降碳才可以减污,尽管减污扩绿也可以降碳,但在许多情况下其并不一定降碳,反而还会增碳。例如,燃煤电厂的脱硫除尘工艺,减少了常规污染物的排放,甚至可以达到如同天然气那样的超低排放标准。但是,运行这些降污设施要消耗更多的煤炭,必然导致排放更多的碳。又如,在干旱地区种草种树需要浇水维护,不仅是高成本,而且是高耗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政  左晟吉  丁守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实施背景,表明"3060"目标与双循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对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革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孙润  
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还要考虑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数字经济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绿色创新助力。有别于以往相关研究,以“双碳”目标为视角,建立考虑污染物和CO2排放因素的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地区异质性。结果发现:样本区间内,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广东省的两种经济水平得分均较高;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增长1个单位则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增长0.534个单位;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而且能够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为0.064,占总效应的9.668%;西部比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大,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效果不显著。因此,中国应发展更多的数字技术、继续推进数字经济进程,通过开放信息和技术共享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在各地区的充分流动,且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占比为84%,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届时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80%以上。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经济增长需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经济清洁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先立后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电退役和低碳转型之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供给体系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高。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和持续性均出现深刻变化,但与主要发达国家尚存较大差距。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理念转变不到位、经济发展中的两难多难问题突出、科技创新瓶颈突破难度大、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适应要求等,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本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三大变革,努力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同时顺应要求加快完善政府引导调控体系、顺势而为谋划国际经济关系新布局,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2018年6月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哈佛大学劳动力中心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持路径——中国探索与国际经验"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孟加拉达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浙江省委党校,安徽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杨瑞龙教授,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袁志刚教授,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复旦大学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石磊教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的Freeman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做了主旨演讲。为了进一步传播这些国内外顶级经济学者的智慧,本刊在此次国际会议志愿者的协助下,把这些专家的演讲整理成文字并且经过演讲人审阅后,陆续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蕴  姜雪  盛雯雯  
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当前,我国在供给体系质量、投入产出效率和发展稳定性方面,虽与美英德日韩等国家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但已形成差距持续甚至加快缩小的趋势。从与相似发展阶段的比较分析看,我国经济发展变化基本符合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阶段转型一般趋势:一是从数量投入型增长转向质量投入型增长;二是全要素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持续提高;三是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典型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和微观主体有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叶康涛  
我国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已经从过去的数量扩张模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文章从会计如何影响三大市场(即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会计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活动,以及会计与可持续发展和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讨论了会计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枝煌  陈尧  
经济园区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和引擎。从沿海到内陆到沿边再到海外,从单功能区到多功能区再到综合功能区,从一种形式到多种形式再到融合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园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我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探索改革开放建设道路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仍存在功能趋同化、自主发展能力弱、发展定位不清晰等问题。要整合资源,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补齐园区发展短板,推动我国经济园区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春林  张霜  
通过深入研究外贸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对2001—2020年中国外贸一线与二线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外贸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结果发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确实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助力作用,但是助力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引入产业结构升级为中介变量后发现,中国省级外贸高质量发展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间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冠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下一个方向和目标,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以此为指导,本文将在评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优秀论文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冠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下一个方向和目标,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以此为指导,本文将在评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优秀论文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科  熊子怡  黄细嘉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绿色”和“金融”双重属性,其发行能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较少有学者研究。文章从宏观视角对绿色债券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验证了绿色债券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债券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并且该效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和环境规制力度较弱的地区更明显,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绿色债券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了环保投资水平;另一方面,发行绿色债券有助于提高发行主体的社会关注度,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履行环境社会责任。(3)进一步检验发现,绿色债券有助于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证实了绿色债券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也为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与加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常建新  
基于2000—201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资本错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2)资本错配显著降低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本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负面影响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3)资本错配是金融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且各地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4)依赖增加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增加消费、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