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5)
2023(1308)
2022(1208)
2021(1149)
2020(965)
2019(2051)
2018(1957)
2017(3404)
2016(2080)
2015(2172)
2014(2281)
2013(2314)
2012(2263)
2011(2092)
2010(2060)
2009(1913)
2008(1911)
2007(1675)
2006(1488)
2005(1455)
作者
(8089)
(6848)
(6777)
(6457)
(4581)
(3489)
(3074)
(2668)
(2547)
(2525)
(2502)
(2483)
(2471)
(2466)
(2274)
(2163)
(2116)
(2058)
(2008)
(2000)
(1843)
(1815)
(1675)
(1645)
(1605)
(1580)
(1540)
(1509)
(1473)
(1466)
学科
(7025)
经济(7017)
(4116)
管理(3951)
(3767)
(2850)
企业(2850)
地方(2752)
方法(2661)
数学(2295)
数学方法(2208)
(2198)
中国(1750)
及其(1698)
地方经济(1578)
业经(1550)
农业(1515)
(1431)
(1290)
(1271)
环境(1224)
动物(1173)
(1158)
(1146)
(1139)
水产(1083)
理论(1080)
(1067)
(981)
贸易(979)
机构
大学(30645)
学院(30284)
研究(14816)
科学(11641)
(10913)
中国(10051)
(9328)
(9086)
经济(8825)
研究所(8780)
农业(8772)
管理(8479)
业大(7745)
(7316)
理学(7089)
理学院(6940)
管理学(6670)
管理学院(6617)
(6087)
(5948)
中心(5941)
(5801)
(5646)
农业大学(5403)
实验(5325)
实验室(5125)
(5019)
重点(4867)
技术(4818)
研究院(4816)
基金
项目(22708)
科学(16218)
(15403)
基金(15327)
国家(15298)
研究(12904)
科学基金(11654)
(9344)
自然(8866)
自然科(8661)
自然科学(8655)
自然科学基金(8490)
(8233)
基金项目(7893)
社会(6956)
资助(6841)
社会科(6517)
社会科学(6516)
科技(6178)
计划(5928)
教育(5763)
重点(5657)
(4858)
科研(4798)
专项(4737)
(4604)
(4498)
(4489)
编号(4381)
创新(4311)
期刊
学报(10920)
(10659)
经济(10659)
(9697)
科学(8117)
研究(7593)
大学(7430)
中国(7402)
学学(7224)
农业(6460)
业大(3686)
管理(3588)
(3574)
农业大学(3025)
林业(3004)
(2984)
教育(2925)
(2608)
技术(2399)
(2099)
金融(2099)
科技(2097)
自然(2093)
自然科(1812)
自然科学(1812)
中国农业(1757)
资源(1753)
经济研究(1600)
水产(1569)
农林(1563)
共检索到47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荭  王侃  彭锦新  罗新安  赵俊和  张小清  
测定了碘伏消毒液对三种感染水生动物的病毒的杀灭作用和一些因素对碘伏消毒液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含有效碘浓度为5mg/l的消毒液室温下处理5分钟,可灭活滴度为1075TCID50/ml的草鱼呼肠孤病毒和1070TCID50/ml的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含有效碘浓度为50mg/l的消毒液可灭活滴度为10575TCID50/ml的甲鱼虹彩病毒。细胞培养液中的有机成分对碘伏消毒液中有效碘浓度有较大的影响;酸碱度6~9之间,碘伏消毒液中有效碘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奇亚  袁秀平  李正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雷存科  陈中元  张奇亚  
利用3个不同物种的水生动物细胞系,包括爪蟾肾细胞系(A6)、大鲵胸腺细胞系(GSTC)和鲤上皮瘤细胞系(EPC),分别用沼泽绿牛蛙蛙病毒(RGV)和大鲵蛙病毒(ADRV)感染,进一步研究细胞病变显微形态、病毒滴度、细胞病变与不同感染时间的相关性等。结果显示,在光镜下可见感染病毒的细胞发生病变,A6和EPC细胞肿胀或破裂;GSTC细胞收缩或聚在一起形成多层。同种水产动物细胞系对不同蛙病毒的敏感性不同,在A6、EPC和GSTC细胞中,RGV的滴度分别为10~(3.6)、10~(5.9)和10~(6.6) TCID_(50)/m L;ADRV的滴度分别为10~(4.3)、10~(5.4)和10~(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永华  赵杨  汪官余  
以鲫鱼 ( Carassiusauratus)、泥鳅 ( 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大型蚤( Daphiniam agna)、田螺 ( Viviparuschengtehensis) 等水生动物材料, 在20℃条件下应用换液的方法进行了灭扫利的急性毒性试验, 同时对鲫鱼进行亚急性暴露, 研究农药灭扫利对鱼体器官的损伤作用。试验结果: ①对鲫鱼48h 的半致死浓度( L C50) 为0011m g/ L, 泥鳅的 L C50为0112m g/ L、田螺的 L C50为231m g/ L, 对大型蚤24h 的 E C50为020m g/ L。②在亚急性暴露中,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建国  陆宏达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试了硫酸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幼鱼及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4种常见淡水经济养殖动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24、48、72、96 h LC50(Zn2+)分别为18.39、11.10、7.63、5.84 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分别为84.48、16.50、4.78、2....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蒋闰兰  肖佰财  禹娜  陈立侨  
多环芳烃(PAHs)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环境中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而备受关注。本文简述了PAHs的定义、分类、来源及其污染现状,并综述了PAHs在水生生物体内蓄积、代谢规律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在急性毒性层面综述了PAHs对不同水生动物的毒性程度及急性致死效应;在亚急性及慢性毒性层面分别从分子水平、生理生化酶水平、细胞组织水平,综述了:PAHs暴露对水生生物的分子毒性,导致DNA单链断裂、PAHs-DNA加合物的形成;PAHs暴露对水生生物抗氧化酶系统(SOD、CAT、GPx、GSH/GSSG)、外源性有机污染物代谢酶(EROD、GST)活力的影响;PAHs暴露...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Melanie C.BECKMANN  杨健  徐跑  
在水体中发现大型底栖动物入侵种是一种世界范围普遍的现象。人类移动的同时将物品从一个大陆带到另一个大陆,这使许多水生动物物种能够突破自然的防线侵入到其他的区域和大陆。藉由人类现代的旅行方式,在不同区域间移动的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成功入侵种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成功入侵种需要具备一些特征,如可动性,小体型,适应性强和繁殖率高等,这些均有利于物种跨区域的入侵。当然,新生活环境也必须满足可适应的标准。对一个受人类活动破坏而丧失其原有物种的水环境来说,它对新物种入侵的抵抗力会很弱甚至缺乏。德国水体受人类活动的胁迫非常严重,许多自然水体受到的破坏已无法挽回,有些甚至已经完全成为了人工环境。这些水体由相互连接着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兵  李槿年  祖国掌  余为一  
粘附素(aha1)、气溶素(aerA)和细胞兴奋性肠毒素(alt)是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根据aha1、aerA和alt基因序列设计三对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三种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MPCR)。该方法扩增出气单胞菌的aha1大小为1087bp,aerA为721bp,alt为480bp,其敏感度为102CFU·mL-1。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恶臭假单胞菌、拟态弧菌以及非致病性气单胞菌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Ⅴ、BamHⅠ和FbaⅠ分别酶切PCR扩增产物,均获得与预期一致的酶切图谱。用建立的MPCR对15株水生动物源气单胞菌安徽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13株致病性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道新  杨仁斌  樊德方  彭晓春  郭正元  
为全面正确评价咪鲜安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毒性,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了咪鲜安及其制剂和咪鲜安的主要代谢物对泥鳅、湘云鲫和蝌蚪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咪鲜安制剂的毒性作用稍大于咪鲜安的;咪鲜安及其制剂对湘云鲫、泥鳅和蝌蚪的急性毒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蝌蚪、泥鳅、湘云鲫;咪鲜安(BTS40542)及其主要代谢物(包括BTS44595,BTS44596和BTS45186)对蝌蚪的毒性作用大于泥鳅的,其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BTS45186,BTS40542,BTS44595,BTS44596;在评价咪鲜安的生态环境效应时,不仅要注意咪鲜安母体及其使用制剂的残留与毒性,还要特别重视咪鲜安主要代谢物的残留与毒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德锋  可小丽  刘志刚  王世锋  袁伟  石存斌  卢迈新  
为了解中国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揭示其传播和流行规律,本实验对分离得到并鉴定的10株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毒力基因型和前噬菌体分型等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其次,通过斑马鱼评价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性。分子血清型分析结果表明,10株无乳链球菌可分为3种血清型,即Ⅰa、Ⅰb和Ⅲ型;MLST分型结果表明,Ⅰa型无乳链球菌均为ST7型,Ⅰb无乳链球菌均是ST261型,只有Ⅲ型无乳链球菌是ST739型。进一步分型结果表明,10株无乳链球菌可分为3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友卿  郑一民  丁兆坤  
冷应激严重影响水生动物的生理生化过程,致其代谢紊乱,乃至死亡。本文主要从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核酸代谢4个方面,综述冷应激对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代谢的影响、机理、预防及调控研究进展,旨在深入研究冷应激对水生动物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其机理、预防和调控方法,抵御冷应激效应,减少低温特别是急剧降温对水生动物尤是鱼类的损害。未来应该从基因、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水平,多层次全面深入地研究冷应激对水生动物代谢及其他方面的影响,特别应从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其机理,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如改善养殖环境条件,培育耐寒品种,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郑清梅  吴锐全  叶星  
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过程病害日趋严重,水产养殖对象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溶菌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之一。综述了水生动物包括鱼、虾和贝类溶菌酶的生物学功能,溶菌梅的基因克隆、基因工程表达及其在机体内的表达规律等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金  田思泉  陈新军  
水生动物洄游分布是水生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掌握水生动物洄游分布规律及其与水域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制定有效的资源保护和管理策略。标记技术监测、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生物体组织微量元素与稳定同位素分析推测是此类研究的主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生动物洄游分布的研究。上述3种方法包括多种技术手段、模型以及分析测试内容,但现有研究报道缺乏对各种监测或预测方法的系统梳理,也鲜有各方法彼此之间的交叉或组合研究。本文从标记技术、物种分布模型、生物体组织微量元素与稳定同位素分析3个层面综述了水生动物洄游分布研究方法的特点及进展,同时,依据文献统计计量数据,明确了相关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研究表明,3种方法是水生动物洄游分布研究的有效工具,现有研究注重每种方法内部之间的比较与改进,后续研究应加强3种方法彼此之间的交叉与组合研究。此外,对于渔业资源生物,渔获量统计分析法也可作为获得其洄游分布规律及适宜环境因子范围的研究方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汪开毓  何敏  
对病理学技术在水生动物疾病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对传统病理学技术向现代病理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病理学技术在水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等著述的《长江口独特生境与水生动物》图集由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1月出版,该书是作者及其团队十年长江口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考察的结晶,12开精装本,146页,23万字,200余幅原创科学考察照片。长江是一条色彩斑斓的生命之河,在绵延6 300千米、天然落差5 300米的河流中栖息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