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0)
- 2023(6580)
- 2022(5560)
- 2021(5155)
- 2020(4170)
- 2019(9454)
- 2018(9250)
- 2017(16402)
- 2016(9241)
- 2015(10553)
- 2014(10953)
- 2013(10308)
- 2012(9593)
- 2011(8634)
- 2010(8744)
- 2009(7983)
- 2008(8256)
- 2007(7656)
- 2006(6967)
- 2005(5944)
- 学科
- 济(31251)
- 经济(31226)
- 管理(25722)
- 业(18836)
- 企(16614)
- 企业(16614)
- 环境(10980)
- 方法(10725)
- 农(10561)
- 中国(10391)
- 地方(10166)
- 业经(9981)
- 理论(9894)
- 学(8098)
- 财(7600)
- 和(7312)
- 农业(7202)
- 划(7116)
- 教育(6994)
- 数学(6368)
- 教学(6211)
- 数学方法(6185)
- 制(6099)
- 发(5892)
- 资源(5172)
- 规划(4978)
- 务(4758)
- 产业(4755)
- 环境规划(4745)
- 财务(4728)
- 机构
- 学院(129486)
- 大学(124498)
- 管理(43216)
- 研究(42603)
- 济(38269)
- 经济(36841)
- 理学(35227)
- 理学院(34706)
- 管理学(33802)
- 管理学院(33551)
- 中国(32033)
- 科学(29501)
- 京(28043)
- 江(23143)
- 范(22453)
- 师范(22224)
- 所(21893)
- 农(21100)
- 财(20904)
- 中心(20146)
- 研究所(19549)
- 州(19184)
- 业大(18047)
- 技术(17977)
- 北京(17967)
- 师范大学(17487)
- 省(16301)
- 农业(16232)
- 院(16097)
- 财经(15415)
- 基金
- 项目(81182)
- 研究(62442)
- 科学(61384)
- 基金(53115)
- 家(46517)
- 国家(46014)
- 科学基金(38357)
- 社会(36368)
- 省(35747)
- 社会科(34102)
- 社会科学(34092)
- 教育(29474)
- 划(28697)
- 基金项目(28389)
- 编号(27773)
- 自然(23970)
- 成果(23352)
- 自然科(23213)
- 自然科学(23206)
- 自然科学基金(22753)
- 资助(21696)
- 课题(20854)
- 发(19006)
- 重点(18769)
- 年(17670)
- 项目编号(16433)
- 创(16375)
- 部(15757)
- 规划(15693)
- 大学(15227)
共检索到207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羽佳 郭璇
借用"碎片与耦合"的概念并将其引入至遗产保护领域中,研究遗产游步道对散布的碎片化历史遗存的串联,及对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的作用;并以香港史迹径建设经验为借鉴,从线路组织、空间节点与解说系统三个方面对重庆山城步道与历史街区和整合进行了剖析与探索,以期对今后大都市区遗产游步道的研究与设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游步道 历史街区 遗产展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庄志民
在大道理上,学界和业界众所周知,作为世界遗产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具有稀缺罕见性、无法替代性以及举世公认的价值属性。所以,对其进行有利于传承的保护是第一位的,而利用其进行产业化的开发则是第二位的。但实话实说,当下的我国旅游业,往往比较青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超凡 金露
古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古村落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尝试提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探索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
古村落 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诸葛八卦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晓磊 廖汝雪
南通唐闸历史工业城镇是在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下,由中国民办、自主创建的近代新兴工业城镇,目前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工业遗产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城镇设施,其所蕴含的先进的城镇规划理念体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智慧,具有很高的文化遗产价值。分析了近代中国在传统农业社会与近代工业社会相互交融、东方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互碰撞时期诞生的新型工业城镇遗产的价值,探索其对当今社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借鉴性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琦
本文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式,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作出了遗产产业化的预测,并针对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市场经济 产业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岳菊 戴湘毅
文章基于县域尺度,构建区域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互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探究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200个区县的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及时空演化特征,识别区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和瓶颈。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各区县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的综合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县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文化遗产资源禀赋高评价指数区呈“集聚”扩散态势,旅游发展高评价指数区呈“孤岛”向“集聚”演化格局。(2)两系统的耦合发展呈现阶段性和波动性,耦合度经历了“拮抗—磨合—高水平”到“磨合—高水平”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中低耦合协调为主”上升到“中高耦合协调为主”的等级分布,但尚未完全形成良好的协调。(3)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聚类格局,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其中,2010—2015年呈现明显下降态势,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下降,高值区和低值区均减少,出现“大扩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异特征;2015—2019年呈现上升集聚态势,高值区和低值区均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京津冀地区北部区县的“高—高”和太行山山前地带沿线区县的“低—低”聚类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卫英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与学校教育系统作为文化生态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者只有相互作用产生合力,才能产生增力效果。从系统耦合理论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面临着文化主体耦合度不高的现状,学校教育体系之间存在非直接耦合现象、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的内容耦合适应性不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系统未产生耦合效应等问题。可通过构建"多主体"场力耦合、注重课程建设与评价改革的方法耦合、加强整体性与阶段性的时序耦合以及完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区域耦合等措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毛毅静
UNESCO倡导并发起的世界工业遗产教育是以青少年为核心,建立在全球视野和地方观点的观念下,为了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互相尊重与学习,通过国际间相互理解,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一项行动计划。本文从人文艺术、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梳理了其源流,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开展此项教育的得失,并提出基于大都市背景展开学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
关键词:
世界工业遗产教育 创意教育 文化学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洪世键 张京祥
政治"碎化"是大都市区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看待大都市区政治"碎化"的态度及其解决方案,文章将大都市区管治理论演进轨迹划分为三次"潮流":主张建立大都市政府的传统区域主义、主张多中心管治结构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主张网络化地方合作的新区域主义,进而分别阐述不同理论"潮流"的核心思想及其应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云兰
京津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世界文化遗产众多,皇家文化遗产集中。梳理了京津冀地区的皇家文化遗产、长城军事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红色旅游资源、民俗文化遗产和馆藏文化遗产,从政策、规划、交通、教育、科技、财政、金融、监管和宣传等诸多方面对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旅游产业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佟燕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承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合作,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和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与世界文化保护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加强法律的建设与完善,但要切实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要注重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反思改进现有保护措施。满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传承·发展》一书从民俗学、民族学等视角出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佟燕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承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合作,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和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与世界文化保护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加强法律的建设与完善,但要切实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要注重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反思改进现有保护措施。满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传承·发展》一书从民俗学、民族学等视角出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怀诗 胡文静 张华
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使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契机。文章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应用5S模型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概念模型;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些关键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图书馆 5S模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庆香 董慧敏
特色小镇理论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卫星城镇建设。新时代,我国特色小镇被赋予新的战略性功能。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汉王镇为研究对象,探究大都市边缘区的"文旅+康养"型特色小镇的规划理念、产业组织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
大都市边缘 文旅特色小镇 康养产业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以涛 惠富平
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及价值再现挖掘,本研究从人文对象数字化实体信息抽取、元数据元素定义与描述规范构建、基于元数据的信息库建设、元数据应用体系构建四个环节,探索了利用元数据方法开展人文对象规范化信息组织的应用过程。文章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为例,提炼了农业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核心元数据集,选择了国际通用的都柏林元数据(DC)规范,并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特点进行元素扩展,采用RDF/XML描述方案,构建一套完整的人文对象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实践表明,元数据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对数字人文对象的科学管理与研究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