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1)
2023(10953)
2022(9540)
2021(8628)
2020(7101)
2019(16632)
2018(16546)
2017(31117)
2016(17229)
2015(19778)
2014(20446)
2013(20388)
2012(19572)
2011(17919)
2010(18425)
2009(17084)
2008(17288)
2007(15982)
2006(14167)
2005(13177)
作者
(52784)
(44186)
(43889)
(41926)
(28081)
(21287)
(20259)
(17184)
(16681)
(16206)
(15006)
(14803)
(14307)
(14028)
(13812)
(13741)
(13724)
(13052)
(12796)
(12749)
(11243)
(11077)
(10825)
(10292)
(10126)
(9986)
(9934)
(9818)
(9041)
(8978)
学科
(79063)
经济(78988)
管理(46528)
(45272)
(34396)
企业(34396)
方法(29475)
数学(25283)
数学方法(25035)
中国(24419)
(23627)
地方(23202)
业经(17738)
(17522)
农业(15977)
(15910)
(14899)
贸易(14887)
(14784)
(14322)
(13802)
银行(13772)
(13330)
金融(13328)
(13280)
地方经济(12758)
(12412)
理论(12346)
(12284)
环境(12201)
机构
学院(255650)
大学(252898)
(103590)
经济(101082)
管理(91733)
研究(91197)
理学(76556)
理学院(75557)
管理学(74196)
管理学院(73690)
中国(70524)
科学(56492)
(55772)
(48774)
(48263)
(46638)
研究所(43094)
(42985)
中心(42283)
业大(37607)
财经(37187)
(36564)
农业(36355)
师范(36185)
北京(36105)
(34497)
(33349)
(32338)
经济学(31186)
(30601)
基金
项目(156474)
科学(120439)
研究(117973)
基金(107762)
(93236)
国家(92342)
科学基金(77307)
社会(71427)
社会科(67507)
社会科学(67486)
(64316)
基金项目(56594)
教育(54751)
(53302)
编号(50782)
自然(47779)
自然科(46569)
自然科学(46555)
自然科学基金(45678)
资助(44489)
成果(42574)
(39689)
课题(36463)
重点(35830)
(33662)
(32425)
发展(31968)
(31410)
创新(30335)
项目编号(29768)
期刊
(127223)
经济(127223)
研究(80082)
中国(61057)
(44030)
学报(39352)
(38807)
教育(35598)
科学(35496)
管理(33952)
农业(29532)
大学(29183)
学学(26857)
(26815)
金融(26815)
技术(24982)
业经(22590)
经济研究(19664)
财经(18191)
问题(16938)
(15994)
(15685)
图书(15276)
技术经济(13462)
(13327)
商业(13117)
(12370)
理论(12338)
(12141)
论坛(12141)
共检索到410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红松  
协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稳定和谐状态,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在内的种种社会关系,并由此形成了人们活动于其中的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等基本领域在内的社会整体领域,以及同样存在于其中的城市和乡村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结的子系统。协调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协调好城乡关系是当务之急。当代中国社会各领域之间和城乡之间面临着特殊的现实境遇,必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促进各领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高萍  黄玲青  
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东莞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中高职衔接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文章在分析东莞中高职衔接现状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内涵建设、课程设计、现代学徒制培养和协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抢抓发展机遇、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积极应对挑战、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等促进中高职全面、深层对接的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韩京伟  刘凯  
商贸物流系统是由众多构成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复杂的系统实现协调发展,必须要有相适应的机制来约束各构成要素,本文通过分析该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的形成条件,将商贸物流系统协调发展机制分为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并通过分析各机制特征,提出机制构建的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应用技术性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在日益增大。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欧以克  
学科特色是民族院校特色的核心要素,加强学科特色建设是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院校推进学科特色建设,应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特色学科建设与一般学科建设、特色建设和适度建设、特色建设与基础建设、局部特色与整体特色,以及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动学科特色与学校整体特色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孝廉  
协调发展与依法治校在内涵、目的、原则上具有一致性。贯彻落实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的依法治理是大学理性治理的具体表现。按规律办教育,以国家教育法规和大学章程为总纲建制度。协调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对我国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潜涛  
协调发展指的是事物所有构成要素的适度发展,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品格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发展的偏向点、着力点,也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依据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矛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水林  雷兴虎  
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两大问题之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区域间协调发展能否实现,在法治社会关键取决于有无完善的法律制度。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发展观产生的社会经济观念基础——整体和谐主义的意蕴,并据此转换当今以权利为基础的个人冲突主义的主流法律观念,代之以权利义务循环均衡为基础的整体和谐主义观念为指导,对我国未来法制的完善和创新,从而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养民  
教育公平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基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对我国教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效果公平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力图从与经济社会协调、平衡各种关系、设计差异错位发展等方面的机制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丽  
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进行深入评析,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确立地区协调共同发展的新观念,保持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的辩证统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目前国内不同学者对金融协调界定的内涵外延等存在交叉和冲突,导致其诸多层面尚未达成共识,理论体系比较杂乱。此外,金融协调的中观视角研究还很薄弱。通过金融协调理论溯源、内涵、外延、分歧及共识探析,对金融协调理论进行梳理,框定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地理学分析的研究主体与内容,同时凸显其实际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霖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不仅意指金融系统自身的协调,也涵盖了金融、经济和社会系统的互动协调发展,是金融与经济力、文化力、劳动力、科技力、设施力、开放力、聚集力和环境力的交互作用与动态适应过程。针对金融协调量化研究的不足,文章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个方面剖析区域金融的成长,分别反映狭义区域金融系统与广义区域金融系统的协调状况,从而为金融协调定量化研究范式的确立以及剖析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短板提供参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