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83)
- 2023(2749)
- 2022(2412)
- 2021(2229)
- 2020(1951)
- 2019(4305)
- 2018(4211)
- 2017(8300)
- 2016(4514)
- 2015(5151)
- 2014(4869)
- 2013(4899)
- 2012(4809)
- 2011(4398)
- 2010(4406)
- 2009(4246)
- 2008(4133)
- 2007(3744)
- 2006(3424)
- 2005(3258)
- 学科
- 济(19238)
- 经济(19208)
- 管理(13033)
- 业(12596)
- 企(10871)
- 企业(10871)
- 土地(8030)
- 学(7954)
- 方法(7381)
- 数学(6379)
- 数学方法(6279)
- 财(6186)
- 制(4839)
- 农(4531)
- 中国(4314)
- 经济学(4111)
- 问题(4089)
- 务(3983)
- 财务(3979)
- 财务管理(3968)
- 企业财务(3867)
- 体(3740)
- 业经(3427)
- 体制(3167)
- 农业(2991)
- 法(2926)
- 策(2648)
- 贸(2503)
- 贸易(2501)
- 融(2467)
- 机构
- 大学(68447)
- 学院(66105)
- 研究(27488)
- 济(25016)
- 经济(24463)
- 管理(23112)
- 中国(21383)
- 理学(19418)
- 理学院(19144)
- 科学(18787)
- 管理学(18687)
- 管理学院(18596)
- 农(17811)
- 京(16464)
- 所(15581)
- 农业(14457)
- 研究所(14125)
- 业大(13345)
- 财(12393)
- 中心(12167)
- 江(11256)
- 院(10396)
- 北京(10388)
- 省(10149)
- 财经(9555)
- 农业大学(9430)
- 经(8739)
- 科学院(8627)
- 室(8468)
- 州(8249)
- 基金
- 项目(44682)
- 科学(34424)
- 基金(33246)
- 家(31650)
- 国家(31416)
- 研究(28001)
- 科学基金(25442)
- 自然(18694)
- 自然科(18215)
- 自然科学(18204)
- 自然科学基金(17900)
- 社会(17333)
- 基金项目(17125)
- 省(16631)
- 社会科(16330)
- 社会科学(16320)
- 划(15381)
- 资助(14363)
- 教育(12424)
- 重点(10552)
- 编号(10237)
- 部(10097)
- 计划(10087)
- 发(9095)
- 科技(9087)
- 科研(9080)
- 创(8872)
- 成果(8465)
- 创新(8404)
- 农(8121)
共检索到106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依法进行土地登记,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订本规第二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土地管理部门具体承办。土地权属争议,由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人民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建宏
如何理解《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六条?编辑同志:国家土地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已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第五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文件上的四至界线与实地一致,但实地面积与批准面积不一致的,按实地四至界线计...
[期刊] 改革
[作者]
方恭温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中国农民生活的天然保障,而农民又是农业的最主要生产力,因而,农民与土地如何实现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既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得到发挥,又关系到土地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进而关系到农业和整个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昉
在对西周时期分封制度进行了概括性描述的基础上 ,对分封制度的生成机理以及这一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互分离的制度特征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
分封制 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和亮
我国土地立法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使用权主体的规定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着力点不在于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使用权主体,而在于完善土地所有权内涵和使用权内涵及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规定;规范政府征用集体土地的行为;加强执法,减少社会强势利益集团对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的侵占,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程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管洪彦 孔祥智
植根于"两权分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三权分置"下的农地改革实践,集体土地所有权基本构造体系的缺陷集中体现在:权利属性与权利主体的模糊性;行使主体与行使机制的不健全;权能体系和保障机制欠缺。未来立法应该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基本构造体系与农民集体成员权综合治理体系进行科学的立法表达。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基本构造体系需要:明确特定社区范围内的成员集体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主体;丰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体系。农民集体成员权是克服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缺陷的重要设计,建构其综合治理体系应该在理论上厘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民集体成员权之间的关系,设计出科学可行的集体成员身份认定标准,丰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体系,健全农民集体成员权利行使规则与救济规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炜
"三权分置"政策所包含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内涵客观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属性提出"私法"之定位,而理论和实践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均提出"公法"属性之要求。通过对法律文本和实际运行的考察,集体土地所有权并未显露出纯然的公法所有权或私法所有权之特性,这一结论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现实逻辑与我国传统公私法二元区分的基础框架难以对接。借助德国行政法的"双阶理论"思维模式,集体土地所有权之法律属性可以理解为"公私交错"的二元构造体系,能够解释"三权分置"视阈下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属性的理论机理。而现实生活中集体土地所有权所体现的亦公亦私之特点及其内在结构体系的融合也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二元构造"之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恒科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致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功能转向和权能重构。"三权分置"的权利结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是集体土地公平分配,土地承包经营关系长久不变,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的结合。在"三权分置"经营模式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保障功能伴随固定时点的农地公平分配而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此时点之后长久不变趋向"自物权化",成员集体主要行使处分权能。应当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重构的理念要求,健全成员集体民主议事机制,明确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制度设计,解除集体对农户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当限制,强化集体自治组织的农地使用监督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恒科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致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功能转向和权能重构。"三权分置"的权利结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是集体土地公平分配,土地承包经营关系长久不变,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的结合。在"三权分置"经营模式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保障功能伴随固定时点的农地公平分配而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此时点之后长久不变趋向"自物权化",成员集体主要行使处分权能。应当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重构的理念要求,健全成员集体民主议事机制,明确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制度设计,解除集体对农户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当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戈
"三权分置"改革对农地的权利构造提出了"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建构土地经营权"的要求。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三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支撑。虽然《物权法》已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定为法定权利类型,但在当前法律制度下仍然存在权利主体模糊、权能残缺、行权程序缺乏规则等问题,引发了集体土地所有权虚化、农地经营体制目标无法实现等不良后果。对此,未来的立法应当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下的土地总有制度,并补充所有权权能、规范行权程序,使集体土地所有权摆脱运行困境。
关键词:
“三权分置” 集体土地所有权 运行困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高海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基石。但是,学界从承包权和经营权的视角切入,根据承包权和经营权定性的不同,所构建的"三权分置"之"所有权+不动产用益物权+权利用益物权"、"所有权+‘自物权’+权利用益物权"、"所有权+成员权+不动产用益物权"、"所有权+成员权+债权"的权利结构与实施路径,往往忽视了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中集体成员的流动性和客体的不可分割性等本质特性的影响。因此,应当回归更大程度地坚持并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研究视角,以"所有权+不动产用益物权+债权"与"所有权+股权+不动产用益物权"的双轨制推进"三权分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喻晶 陈晋
当前我国的土地改革已陷入瓶颈,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化",具体表现为:在实践中,农民对土地所有权认识模糊,大多数集体土地所有权没有登记,行政权力严重侵蚀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应变革现行土地政策,恢复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真正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有两种实现路径:第一,收取土地承包经营费,第二,建立新型统一经营模式。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收益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桃
梁启超认为,人们对"所有权"的追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私有制度构成一切文明之源泉。对于土地所有权而言,他从农村土地的非独占特性、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以及维护经济稳定与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强调土地私有产权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梁启超强调私有产权尤其是土地私有产权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实质是要通过保护与发展私有产权来促进经济发展。梁启超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之目的,对近代土地所有权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对于现今"新土改"亦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