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6)
2023(9352)
2022(7571)
2021(7123)
2020(5629)
2019(12558)
2018(12414)
2017(22977)
2016(12793)
2015(14128)
2014(13981)
2013(13672)
2012(12624)
2011(11413)
2010(11725)
2009(10957)
2008(10851)
2007(9950)
2006(9062)
2005(8208)
作者
(35246)
(30419)
(29649)
(28380)
(18681)
(14404)
(13347)
(11581)
(11353)
(10635)
(10387)
(9935)
(9578)
(9449)
(9432)
(9044)
(8953)
(8678)
(8547)
(8543)
(7660)
(7503)
(7233)
(7067)
(6871)
(6834)
(6723)
(6557)
(6107)
(6041)
学科
(50263)
经济(50120)
(49103)
(44802)
管理(34915)
农业(32791)
(23750)
企业(23750)
业经(19348)
(16392)
方法(14218)
中国(13988)
(13721)
农业经济(12397)
数学(12328)
数学方法(12165)
(12010)
(10816)
地方(10557)
(9575)
农村(9554)
发展(9175)
(9167)
(9015)
体制(8814)
(8726)
银行(8718)
土地(8464)
(8380)
(8069)
机构
学院(179904)
大学(173950)
(75137)
经济(73474)
管理(67426)
研究(60851)
理学(57951)
理学院(57359)
管理学(56450)
管理学院(56131)
(50357)
中国(48791)
农业(37903)
(35843)
(35593)
科学(35180)
业大(32626)
(29996)
中心(29791)
(29469)
财经(26654)
研究所(26611)
(24130)
(23617)
农业大学(23395)
师范(23385)
(22700)
(22309)
北京(21876)
经济学(21648)
基金
项目(118527)
科学(93327)
研究(92881)
基金(84577)
(72812)
国家(72018)
科学基金(61747)
社会(59787)
社会科(56073)
社会科学(56061)
(48438)
基金项目(44959)
教育(41935)
编号(39891)
(38760)
自然(36595)
自然科(35678)
自然科学(35669)
自然科学基金(35039)
成果(32709)
资助(32331)
(29913)
(29550)
课题(27393)
(26934)
(26594)
重点(26551)
(24989)
国家社会(24924)
(24576)
期刊
(94491)
经济(94491)
(57704)
研究(52674)
中国(46037)
农业(39082)
学报(27412)
(27374)
科学(26112)
大学(22831)
业经(22183)
教育(22114)
管理(21994)
学学(21747)
(20796)
金融(20796)
(17539)
技术(16411)
农业经济(14803)
农村(14566)
(14566)
问题(13548)
财经(13076)
(12021)
经济研究(11246)
(11145)
世界(10894)
经济问题(10038)
社会(9958)
农村经济(9564)
共检索到282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史源渊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下文简称"低保")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发挥着"兼顾公平"和"维护基层秩序"的重要功能。自农村低保实施以来,国务院、民政部颁布系列旨在推进低保制度规范化的文本。然而,这些制度文本除了给政策执行者带来工作困难、提供抵御外界干扰的制度保障外,也遇到了自身带来的反规范化问题。低保申请、公示和民主评议等制度文本的实践表明,只有在国家制度设计者、地方行政者和民众三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才可能真正推进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确保低保功能的正常发挥。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盛基  吕康银  朱金霞  
利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和贫困的影响,并运用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协整分析农村低保制度对劳动力供给和减贫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低保制度会减少劳动供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迁移式扶贫政策和农民市民化政策的引导下,农村低保制度会促进劳动供给;农村低保支出对农村的减贫效果较差,产生"负向激励效应",虽然能够缩小农村贫困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此外,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低保制度并不是减贫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才是减贫的主要动因。农村低保制度要充分发挥收入再分配功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农村低保制度的减贫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卓  
[目的]通过总结现状及取得的成果,挖掘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文章基于统计年鉴与文献分析法,采取问卷、座谈、入户走访等方法,以低保享受家庭、低保管理人员及其他群众为调研对象,随机抽样了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各省的统计年鉴,统计分析各省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人均医疗的差异性;由此提出设置低保准入强制性条件、推行低保时限及渐退制度、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等对策。[结果]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农村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左挺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差额补助,以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低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一、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背景分析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将农村低保对象纳入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障体系,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这项改革既迫切又必要,亟待深入研究、稳步推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敏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农村贫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农村低保制度依然存在着诸如制度设计不合理、覆盖面有限、救助经费不足、保障标准过低、立法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运行,使得社会救助制度所倡导的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加快农村救助制度建设的步伐,对于缓解贫困、稳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薛兴利  靳相木  刘桂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峰  韩学平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的建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农村的稳定有着不可低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市场风险的冲击使我国部分农民生存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旨在为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本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柱旺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起来,使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从而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然而,由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初步性和不完整性,我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卓  
[目的]通过总结现状及取得的成果,挖掘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文章基于统计年鉴与文献分析法,采取问卷、座谈、入户走访等方法,以低保享受家庭、低保管理人员及其他群众为调研对象,随机抽样了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各省的统计年鉴,统计分析各省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人均医疗的差异性;由此提出设置低保准入强制性条件、推行低保时限及渐退制度、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等对策。[结果]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农村低保标准明显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同属于发达省份的广东省低保标准远低于北京、上海,主要原因是由广东省内部各地区贫富差距所引起的区域差异。各省市农村医疗标准差距不大,主要原因是物价指数、医价指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无差距。[结论]目前我国农村低保人数逐渐增加,农村低保补贴标准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存在着农村贫困线较低、各省(市)低保标准差异较大、低保对象确定程序缺乏公开、公正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韩华为  徐月宾  
为了深入考察贫困测量误差对瞄准效果评估结果的影响,文章使用2010年河南和陕西省的农村低保执行状况调查数据,测算并比较了传统的收入贫困识别策略和多维度贫困识别策略下的农村低保瞄准效果。结果发现,除家庭人均收入外,影响农村居民获得低保的因素还包括家庭人口结构、人力资本状况、家庭财产拥有情况。如果仅通过家庭收入来识别贫困,农村低保会存在严重的瞄准偏误。当通过多维度贫困识别策略控制贫困测量误差后,农村低保的瞄准偏误明显下降,说明农村低保的瞄准偏误有相当部分是贫困测量误差所导致的。结果显示,样本地区农村低保的瞄准偏误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农村低保的瞄准效果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类型救助项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东梅  郑传芳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筹集、保障标准、受益资格、组织管理、配套措施等运行机制的实地调研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新之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韩琳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经济讲求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老弱病残、家庭子女多、文化素质低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人群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急需救助。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目前这一制度虽然在一些地区已具雏形,但大部分地区仍未真正建立起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通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针对贫困人群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被誉为最后一道“安全网”。建立、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由临时性社会救济向制度化社会保障转型的重要步骤,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必要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阿布都外力·依米提  
当前导致农民贫困主要原因是社会原因,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教育不公平与权利不平等。正在实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的生活权利和维护其最低生活需要所建立的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论文分析了新疆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现状,认为导致新疆农村贫困的原因是:农村教育落后、公共卫生条件差、农民权利的缺乏、自然环境恶化、市场因素和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六个方面。论文提出了新疆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即制度理念不科学、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低、资金缺乏、缺乏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性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农村低保制度改革与发展方向,即增强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注重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