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
- 2023(1238)
- 2022(968)
- 2021(920)
- 2020(913)
- 2019(1783)
- 2018(1874)
- 2017(3462)
- 2016(1975)
- 2015(2231)
- 2014(2350)
- 2013(2349)
- 2012(2342)
- 2011(2018)
- 2010(2041)
- 2009(1954)
- 2008(2008)
- 2007(1885)
- 2006(1736)
- 2005(1547)
- 学科
- 济(6922)
- 经济(6805)
- 管理(5772)
- 业(5284)
- 企(4369)
- 企业(4369)
- 农(2859)
- 财(2840)
- 方法(2686)
- 制(2288)
- 数学(2217)
- 数学方法(2185)
- 中国(2165)
- 学(2003)
- 务(1856)
- 社会(1833)
- 财务(1813)
- 财务管理(1801)
- 银(1727)
- 企业财务(1725)
- 银行(1722)
- 障(1634)
- 保障(1629)
- 社会保障(1629)
- 行(1612)
- 福利(1587)
- 农业(1480)
- 业经(1474)
- 度(1453)
- 制度(1452)
- 机构
- 学院(28792)
- 大学(28661)
- 研究(10639)
- 济(10137)
- 管理(10047)
- 经济(9798)
- 中国(8584)
- 理学(8288)
- 理学院(8167)
- 管理学(7894)
- 管理学院(7843)
- 科学(6949)
- 农(6821)
- 京(6388)
- 所(6079)
- 财(5792)
- 业大(5407)
- 研究所(5366)
- 农业(5249)
- 江(5105)
- 省(4998)
- 中心(4908)
- 北京(4229)
- 财经(4140)
- 州(4023)
- 院(4005)
- 经(3724)
- 范(3666)
- 师范(3624)
- 农业大学(3409)
共检索到48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帅 丁国栋 高广磊 孙桂丽 赵媛媛 于明含 丛智杰 包岩峰
【目的】研究硬质地HDPE网沙障防风效能。【方法】按照1:10的比例制作不同高度(1、2和3 cm)、不同边长(10、15和20 cm)、不同孔隙度(0.5和0.6)的硬质地HDPE网沙障模型,通过布设测点模拟出不同配置模式下沙障网格纵截面流场图及风速稳定后沙障网格内水平流场图,并运用地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空间自相关分析中18种不同配置模式的沙障有16种符合高斯模型,2种符合球状模型,且所有模型R2均高于0.97,空间相关度小于25%,变程大于测点间距,表明不同沙障网格都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测点间距合理。气流在通过沙障时可顺畅的从沙障孔隙中穿过,不会造成气流的抬升加速作用,因此障后近地表及沙障上方的风速均低于相同高度处的对照风速。硬质地HDPE沙障防风效能在本研究设置的变量梯度范围内与高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边长和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高度和孔隙度对防风效能的影响较大。【结论】硬质地HDPE材料性质稳定,不会产生塑性变形,抗老化能力强,且防风效果较好,应用前景较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文斌 王晶莹 董慧龙 王林和 张国盛 卢琦 赵爱国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m.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置模式在0.31H高度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流场结构,覆盖度25%的两行一带模式的防风效果高于覆盖度20%的两行一带模式。3种模式在不同高度的风速变化规律相同,可划分为3层:微变化层(1.54H和2H)、显著变化层(0.46H和0.92H)和稳定变化层(0.06~0.12H)3个层次。3种模式降低风速的效果为:D=4H(H为带间距)L=4cm(L为行距)模式大于D=5H,L=0.08m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丹妮 马瑞 刘虎俊 张瑜忠
【目的】梭梭是我国干旱区造林的关键树种,探索合理的种植点配置以提升林带的防风效应,应对沙区风沙频繁的危害。【方法】本研究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种植点配置发生变化时的流场和防风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计了A_Ⅰ、A_Ⅱ、B_Ⅰ、B_Ⅱ4种不同种植点配置的林带(A:品字形;B:矩形;Ⅰ:株距34 cm、行距17 cm;Ⅱ:株距17 cm、行距34 cm)。【结果】(1)种植点的间距和排列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林带的防风效应,对于同一排列方式,“小株距、大行距”型林带风速减速区与弱风区的面积均大于“大株距、小行距”型林带,即A_Ⅱ> A_Ⅰ、B_Ⅱ> B_Ⅰ;对于同一间距,品字形林带的风速减速区与弱风速的面积均大于矩形林带,即A_Ⅰ> B_Ⅰ、A_Ⅱ> B_Ⅱ。(2)间距比排列方式对防风效应的影响更为明显,防风效应由大到小的排序为:A_Ⅱ> B_Ⅱ> A_Ⅰ> B_Ⅰ。(3)AⅡ型林带防风效应最好,但带后风速恢复速率最大。【结论】不同种植点配置的梭梭林垂直及水平流场、风速变化和防风效益差异显著,在生产实践中,当造林密度一定时,建议优先选用“小株距,大行距”的品字形配置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晓东 程致力 区柏森 俞学曾
1 研究方法 按照一般野外采用的防风固沙林结构,设计出9种实验模型(表1)。模型是用直径4cm、高4cm的塑料极针和直径3.5mm的铅丝制成。林带模型高16cm,枝下高4cm;灌木片林高4cm,模型缩比为1:50。
关键词:
防风固沙林 紧密结构 通风结构 透风系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党晓宏 高永 虞毅 李谦 王珊 吴昊 王红霞 赵鹏宇
为了解新型材料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纤维(PLA)沙障防风效益,通过测定PLA沙障样地内不同高度风速,分别研究1 m×1 m、2 m×2 m、3 m×3 m规格PLA沙障防风效能、地表粗糙度与风速廓线特征,同时以相同坡位同种规格的传统半隐蔽式麦草沙障样地和流动沙丘为对照,对比研究了PLA沙障与传统麦草沙障的防风效益。结果表明,新型生物可降解PLA沙障防风效能显著大于麦草沙障,2种类型沙障最大差值可达10.3%,2种材料沙障不同规格防护效果为1 m×1 m规格较其他2种规格更好;2种材料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表现为PLA沙障>麦草沙障>流动沙丘,且均随规格增大呈逐渐下降趋势,在相同地形条件下,PLA沙障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湘雯 文定元 申初联 何介南 刘豪健 唐刚
采用风洞模拟方法,对通风结构、疏透结构和紧密结构3种防火林带迎风面的风速进行测定,绘制了3种结构防火林带迎风面的相对风速等值线图;根据风速的分布特征,采用多模型选优的方法,确定了山脊防火林带迎风面的相对风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紧密结构与疏透结构的防火林带迎风面的阻风性能比较好,最小相对风速达到70%以下,而通风结构的阻风性能最小,迎风面的最小相对风速在80%左右。如考虑其综合防火效能则以疏透结构的防火林带阻火性能最佳。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滕霖 白金宝 刘斌
结合低速直流式风洞设计原理,设计并搭建了低速直流式实验风洞。使用热线风速仪测量风洞内风速分布,对流场的均匀性、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校测。结果表明,所设计搭建的低速风洞可获得相对均匀、稳定的流场,能够满足危化品泄漏及防护实验的要求。在风洞的基础上设置氨气泄漏系统、水幕防护系统和浓度测量采集系统,研究在水幕的作用下氨气泄漏过程中温度、浓度的变化,模拟氨气在水幕作用下的扩散过程,分析水幕吸收氨气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为氨泄漏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危化品 风洞试验平台 氨气泄漏 流场测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函 张宇清 吴斌 丁国栋
采用人工插植的方法,模拟了3种不同配置的柠条灌木矮林,对其剖面风场以及输沙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行配置防风效能较低,2行和3行配置防风效能较高;且随着风速的增大,3种配置的防风效能存在不同趋势,1行矮林维持在10%以下,2行矮林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趋势,3行矮林稳定在较高水平。从输沙率来看,2行和3行配置也优于1行;1行矮林在其背风面7h(h为树高)内都能减少风蚀,而2行和3行矮林在其背风面10h处都能有效减少输沙率,防控风蚀。灌木矮林能有效增加粗糙度,在林带后的粗糙度呈递减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智德 刘世海 许兆义 王连俊 沈宇鹏 朱清科
青藏铁路格拉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基本沿青藏公路南行抵至拉萨市,线路全长1140km。铁路沿线遭受轻度以上风力侵蚀的线路长约260km,风蚀严重影响着铁路的安全运营。以西藏安多县境内措那湖沿岸布设的以高立式沙障、石方格沙障、碎石压沙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风固沙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降低风速和输沙量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风沙流活动前沿的高立式沙障具有显著的降低输沙率和风速的功效,和对照区相比,第1、2,第2、3排高立式沙障中间的输沙率分别降低了72.00%和99.30%;障后的风速降幅也较大,第1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35.54%~92.82%,第2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8.66%~9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博光 杨秀莲 柯立明
性信息素加病毒诱芯技术的风洞试验赵博光,杨秀莲,柯立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关键词自传播技术,性信息素,核型多角体病毒,风洞,大袋蛾Ignoffo将有目的地利用昆虫本身传播昆虫病原生物以控制害虫种群的方法,定义为自传播法或自传播技术[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德鹏 刘永兵 徐伟 臧润国
通过对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三种人工植被 (梨园、林带、片林 )不同部位的风速、积沙量及其积沙形态特征进行观测与分析 ,比较了不同人工植被防风效益与阻沙效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在迎风面 1~ 1 0H范围内片林的防风效能最大 ,为 2 2 % ;在林内距迎风面 1~ 7H范围内梨园防风效能最大 ,为 6 8.8% ;在背风面 1~ 2 0H范围内林带防风效能最大 ,为 32 % .植被阻沙量大小次序为 :梨园 >片林 >林带 .在植被的作用下 ,积沙形态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
关键词:
人工植被 防风效益 阻沙效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超 余琦殷 王瑞霞 崔国发
【目的】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辐射效益为研究目标,提出了其辐射效益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其时空流动特征。【方法】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风蚀流失量模型和沙尘空间传输模型,评估了2000-2019 年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的辐射效益变化情况。【结果】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沙尘沉降量由 2001 年的 3.22 × 10~8 t 逐渐减少至 2019 年的 1.99 × 10~7 t,2019 年沙尘沉降量仅为 2001 年的 6.18%;该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率稳步上升,由 2001 年的 55.65% 升至 2019 年的 74.83%,增长了 19.18%。不同辐射范围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如辐射范围等级为 ≤ 6 的区域(沙尘传输距离 < 508.5 km),沙尘沉降量由 2001 年的 2.03 × 10~7 t 逐渐减少至 2019 年的 4.25 × 10~6 t。近 20 年沙尘沉降减少量最大的 3 个行政区为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其沙尘沉降减少量分别为 5.45 × 10~6、4.49 × 10~6、4.06 × 10~6 t。以陕西省为例,2001、2004、2007、2010、2013、2016、2019 年沙尘沉降量分别占该行政区近 20 年沙尘沉降总量的 11.38%、9.83%、5.33%、4.37%、2.96%、1.78%、1.24%;近 20 年沙尘沉降减少量超过 10~6 t 的行政区还包括湖北省、河北省、山东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分别为3.62 × 10~6、2.70 × 10~6、2.55 × 10~6、2.31 × 10~6、1.77 × 10~6、1.14 × 10~6 t。受沙尘灾害影响较弱的行政区主要有福建省、浙江省、天津市等 8 个行政区。【结论】该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不同行政区和不同辐射范围等级区域内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防风固沙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浩 刘晋浩 黄青青 赵可
为了解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格状草沙障的防风固沙能力,通过测定沙障样地内不同高度风速,针对单个网格面积为1 m2的3种沙障,对沙障的防风效能、风速廓线特征和地表粗糙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沙障的防风效能显著大于正方形沙障。高度为0.2 m时,正方形沙障的防风效能比三角形和六边形沙障分别低12%和8%,高度为0.3 m时,分别低11%和10%。0.20.3 m高度范围内,三角形沙障和六边形沙障的防风效能差异不显著。风速小于6 m/s时,地表粗糙度随风速变化接近线性变化规律。裸露地表1 m
关键词:
草沙障 防风效能 粗糙度 风速廓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克斌 河合英二 北原曜
该文针对沙漠油田开发中钻井平台所遇到的风沙危害状况,对4种透风系数、3类(12种)机械沙障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模拟.从中可以看出:①机械沙障是一种有效的防风固沙措施,可广泛地用于沙漠地区油田开发中;②在石油钻井平台周围,以防风为主的条件下可以使用A类沙障,如既考虑防风而又防止积沙时(在石油钻井平台周围,考虑工人施工时防风效果,而又防止积沙埋没石油钻井平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B类或C类沙障;③所选沙障的具体透风系数可根据防护对象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因害设防
关键词:
沙漠油田,钻井平台,试验模拟,风洞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正正 王阳 王力华 谢宏
以锦鸡儿属中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和树锦鸡儿(C.arborescens)种子为外植体,通过对增殖阶段和生根阶段培养基的筛选,探讨了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矿质营养和活性炭对这3个树种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1)继代增殖阶段: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树锦鸡儿最佳的基本培养基为MS,最适合的激素浓度配比中,柠条锦鸡儿用BA2mg·L-1+GA2mg·L-1分生率最高;中间锦鸡儿用BA2mg·L-1+GA1mg·L-1分生率最高;树锦鸡儿用BA2mg·L-1+NAA0.1mg·L-1分生率最高。蔗糖是最好的碳源。(2)生根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