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4)
2023(7213)
2022(6152)
2021(5650)
2020(4440)
2019(10076)
2018(9834)
2017(19220)
2016(10167)
2015(11220)
2014(11134)
2013(11113)
2012(10772)
2011(9881)
2010(10048)
2009(9209)
2008(9453)
2007(8570)
2006(8024)
2005(7779)
作者
(29376)
(24523)
(24363)
(23018)
(15770)
(11791)
(11011)
(9451)
(9290)
(8873)
(8392)
(8184)
(8012)
(7969)
(7871)
(7505)
(7282)
(7251)
(7179)
(6808)
(6283)
(6055)
(5941)
(5797)
(5579)
(5543)
(5497)
(5483)
(4966)
(4787)
学科
(49491)
经济(49434)
(31237)
管理(29753)
(25361)
企业(25361)
地方(16789)
(16529)
银行(16521)
方法(16302)
中国(15934)
(15596)
(14599)
数学(14097)
数学方法(14027)
(13405)
(13183)
(12502)
金融(12502)
业经(12029)
(9628)
财务(9611)
财务管理(9595)
地方经济(9469)
农业(9412)
企业财务(9408)
(8838)
(8540)
制度(8539)
业务(8296)
机构
学院(146157)
大学(144106)
(64257)
经济(62951)
管理(55957)
研究(52359)
中国(46834)
理学(46593)
理学院(46072)
管理学(45487)
管理学院(45206)
(33323)
(31399)
科学(28800)
(26555)
财经(25285)
中心(24606)
(24018)
(23455)
研究所(23320)
(22958)
(21348)
北京(20730)
银行(20502)
(19828)
经济学(19459)
(19292)
(19131)
师范(18920)
财经大学(18887)
基金
项目(87452)
科学(70058)
研究(66034)
基金(63757)
(54301)
国家(53784)
科学基金(47056)
社会(43185)
社会科(41081)
社会科学(41070)
(34150)
基金项目(33509)
教育(29669)
自然(29211)
自然科(28570)
自然科学(28565)
(28399)
自然科学基金(28082)
编号(26807)
资助(26480)
(24343)
成果(21966)
发展(20040)
(19670)
(19471)
重点(19399)
课题(18709)
(18366)
国家社会(17600)
创新(17174)
期刊
(78912)
经济(78912)
研究(51454)
中国(34608)
(32001)
金融(32001)
(26262)
(23445)
管理(22821)
科学(18672)
学报(18313)
教育(15860)
农业(14660)
大学(14515)
业经(13997)
学学(13682)
财经(13368)
经济研究(12582)
技术(11879)
(11271)
问题(9853)
理论(7645)
商业(7618)
(7477)
(7262)
世界(7204)
技术经济(7137)
国际(7129)
经济管理(7015)
现代(6965)
共检索到246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春  孙亮  刘娥平  
在将债务区分为直接债和间接债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债权人对于公司大股东掠夺行为的治理功能。研究发现,与直接债的软约束特质不同,作为间接债的可转换债券因其硬约束特质,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中大股东的掠夺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和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进而提高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德芳  
当前大股东依然对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上市公司大股东可能会利用定向增发的制度空间来通过选择定价基准日、操纵定价基准日前市场价、降低发行价、注入虚增资产等多种手段来为自己进行利益输送,因此需要对定向增发相关制度进行改进,从而抑制大股东行为。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喻晓平  
一、问题提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并不是很长,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股票市场规模、交易品种、交易手段、投资者数量以及监管规则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股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超  刘磊  徐巍  
该文对大股东日常关联交易行为、资金占用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检验,研究股份全流通对大股东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股权全流通时期,大股东减少了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但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在股份全流通时期,应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强化股权制衡;引入外部利益相关者,构建多元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保护中小投资者。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秦志华  徐斌  
通过考虑第一大股东监管行为选择和股权制衡对第一大股东行为所施加的约束,扩展了La Porta等提出的关于大股东行为影响公司价值的分析模型。新的模型将大股东行为对企业价值的正负作用以及不同股权结构对其行为选择的影响置于统一框架中,运用数学推理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得出企业股权结构对于公司价值影响的一系列命题。研究结果表明,公司价值与非第一大股东所持股权的集中度和法律环境对中小股东的保护程度正相关;在无进一步假设的情况下,公司价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无确定性的单调关系;当第二大股东持股份额超过某一临界点时,其对第一大股东的有效股权制衡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现有的众多实证研究结果与上述理论推断的结论基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燕  廖冠民  
本文以深、沪两市在2001-2004年期间连续2年EBITDA小于财务费用的104家上市公司为财务危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角度验证大股东的利益侵占与利益协同理论,并从股权结构安排、高管人员激励与董事会治理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内部治理机制能否降低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通过构建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对公司财务危机概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合理安排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降低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娆  
本文以我国1153家上市公司2007—2010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股东的隧道行为,对大股东支持行为却无显著影响;隧道行为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市场绩效无显著影响;支持行为对市场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财务绩效无显著影响。上述发现表明,机构投资者不仅能有效地抑制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而且对提升公司价值亦有显著效果。这意味着"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举措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常晓红  
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以S-O-R模型为理论基础,以2007-2011年被大股东掏空和支持的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分析了大股东行为的形成过程及传导途径。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环境对大股东行为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环境不仅会影响股权集中度,而且还影响着股权制衡度;大股东特征会显著影响大股东的支持行为,同时大股东特征会部分中介上市公司环境对大股东行为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中伟  
在不同的法系和国家中,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对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替代,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薄弱的国家,股权结构相对集中。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国应该完善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提高执法质量和会计质量,促进股权的适度集中,限制控制股东的掠夺行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蔡奕  严晓宁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证券市场不再存在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界分,而代之以新的股东类别差异。这一深刻的制度性变革直接促使全流通时代大股东的行为发生了嬗变。本文以全流通后大股东类别及其行为特征分析为基础,围绕全流通后大股东行为变化的主线,分析了不同类别大股东行为的变化,并针对大股东行为的变化提出了引导和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月   李增福  
基于中国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持股行权证据检验证实: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笔者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威慑理论,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开展持股行权工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3—201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样本有效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检验结果证实: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负相关;小股东股东大会出席率和小股东诉讼维权积极性是小股东行权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重要因素;外部审计监管程度负向影响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内部股权制衡程度正向影响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经济后果检验证实:小股东行权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抑制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本文从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拓展了相关公司治理理论的应用边际,证实了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机理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监管措施和上市公司提高企业内部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雷光勇  张引  金鑫  
文章利用拓展LLSV模型分析大股东效用函数变化,推测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程度、股权集中度等与盈余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股权流通程度的提高,大股东的盈余管理程度在降低,并且在股改后盈余管理的方向更加趋向于正向盈余管理;实施盈余操纵需要管理层的配合,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大股东更有能力实施盈余操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红辉  刘华钊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长期制约中国股市的市场分割问题,上市公司大股东因此而改变以往的行为模式,从而使得公司绩效大为改观。本文通过理论及实证模型对这种影响加以评估,间接地评价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功能提供参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莹  
大量学者围绕大股东行为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结论分歧较大,原因之一是对影响路径的忽略。本文在构建影响路径图的基础上,为大股东治理机制对财务决策的影响找到了中介,即公司董事会治理机制和公司高管治理机制。使用结构方程法和AMOS软件确定了大股东行为对公司财务决策的直接影响系数和间接影响系数,得出结论:第一,大股东的侵害行为普遍存在,对公司财务决策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大股东实际控制程度过高,以及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机制、董事会对大股东约束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财务决策的不理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莹  
大量学者围绕大股东行为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结论分歧较大,原因之一是对影响路径的忽略。本文在构建影响路径图的基础上,为大股东治理机制对财务决策的影响找到了中介,即公司董事会治理机制和公司高管治理机制。使用结构方程法和AMOS软件确定了大股东行为对公司财务决策的直接影响系数和间接影响系数,得出结论:第一,大股东的侵害行为普遍存在,对公司财务决策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大股东实际控制程度过高,以及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机制、董事会对大股东约束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财务决策的不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