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9)
2023(9154)
2022(8257)
2021(7867)
2020(6616)
2019(15557)
2018(15601)
2017(30624)
2016(16681)
2015(18507)
2014(18487)
2013(18350)
2012(16721)
2011(14891)
2010(14700)
2009(13187)
2008(12619)
2007(10770)
2006(9214)
2005(7881)
作者
(47670)
(39364)
(39099)
(37368)
(25094)
(18909)
(17741)
(15600)
(14986)
(13947)
(13658)
(13137)
(12475)
(12391)
(12224)
(11908)
(11834)
(11821)
(11161)
(11151)
(9823)
(9616)
(9418)
(8924)
(8825)
(8738)
(8671)
(8580)
(7876)
(7763)
学科
(65092)
经济(65026)
管理(46814)
(44651)
(38019)
企业(38019)
方法(32288)
数学(28044)
数学方法(27745)
(16393)
(15909)
中国(15829)
(15673)
业经(14271)
地方(13627)
(11170)
理论(11073)
(11024)
贸易(11019)
(10905)
农业(10847)
(10681)
(10551)
财务(10494)
财务管理(10478)
技术(10210)
环境(10103)
企业财务(9973)
(8967)
教育(8894)
机构
大学(232936)
学院(230538)
管理(95781)
(88246)
经济(86273)
理学(84266)
理学院(83351)
管理学(81917)
管理学院(81519)
研究(75009)
中国(53211)
(49500)
科学(48899)
(38402)
(37291)
(36365)
业大(36296)
研究所(34515)
中心(33284)
财经(31869)
(31552)
北京(31110)
(30560)
师范(30233)
(29043)
农业(28654)
(27757)
(26082)
经济学(25587)
师范大学(24580)
基金
项目(166349)
科学(130389)
研究(120800)
基金(120486)
(105036)
国家(104178)
科学基金(89665)
社会(74305)
社会科(70383)
社会科学(70363)
基金项目(65225)
(65109)
自然(59940)
自然科(58513)
自然科学(58500)
自然科学基金(57456)
教育(55001)
(54901)
资助(49831)
编号(49349)
成果(39400)
重点(37000)
(36373)
(35030)
(34468)
课题(33449)
创新(32096)
科研(32095)
教育部(31038)
大学(30918)
期刊
(92040)
经济(92040)
研究(65837)
学报(38262)
中国(37577)
科学(34978)
管理(33791)
(31948)
大学(28437)
(27285)
学学(26776)
教育(24923)
农业(22816)
技术(19471)
(15718)
金融(15718)
业经(15410)
财经(14743)
经济研究(14560)
图书(13349)
(12412)
理论(12221)
问题(12144)
科技(12059)
实践(11440)
(11440)
技术经济(11157)
(11076)
现代(10559)
情报(10491)
共检索到317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娟  王一方  初彩华  詹卉  张月高  王曙光  
[目的]研究硬头黄竹花(Bambusa rigida)的基本形态结构及胚胎发育规律,为其胚胎学积累原始资料,为育种工作打下基础。[方法]通过解剖与形态观察的方法,对硬头黄竹生殖器官、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硬头黄竹小穗为假小穗,簇生,基部具潜伏芽,平均长度为3.75 cm,有3~7朵小花。小花内外稃各1片,浆片3枚,雌蕊1枚,雄蕊6枚。雌蕊为三分枝羽毛状柱头。子房长卵圆形,具明显纵向三棱。子房单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正常发育的花粉粒为二细胞花粉,花药壁造孢细胞时期为四层药壁,花药成熟时只剩两层药壁。绒毡层为分泌型,花药成熟时,绒毡层完全退化。花药易见发育异常现象,形成不同的败育类型。[结论]硬头黄竹小穗基本结构发育正常,但花药发育后期会大量出现异常现象,这是导致硬头黄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立方  郭起荣  王青  冯云  牟少华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特有的、最重要的经济竹种,也是我国分布最广、栽培历史长、栽培面积最大的竹种。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显示,毛竹面积已达386.83万hm2,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竹子作为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长期以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闫瀛丹   周丽   王曙光  
[目的 ]揭示青皮竹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形态及其雌、雄配子体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 ]采用形态解剖及石蜡制片的方法对青皮竹花器官的各部分外观形态特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与描述。[结果 ]青皮竹小穗为无限花序,下部的小花先发育,但因小穗基部具有潜伏芽,因此又具有有限花序的特征。每个小穗约有8~10朵小花,顶端小花不育,小穗基部含有2~3枚黄棕色苞片。每朵小花均有内、外稃各1枚,浆片3枚,雄蕊6枚,雌蕊1枚。雌雄异熟,异花授粉。子房呈花瓶状,下部光滑不具棱,上部有绒毛。子房1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短花柱长柱头,花柱具绒毛,三分枝羽状柱头。花药呈黄色,4药室。未成熟的花药的花药壁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为腺质型,花药成熟后绒毡层退化,仅剩表皮和纤维层。花粉成熟后2或3核花粉粒,花药壁纵裂散粉。[结论 ]青皮竹花器官形态与解剖结构发育正常,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多种败育情况,可能是青皮竹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元  刘顺  李林海  曾玮  吴珍花  胡冬南  涂淑萍  郭晓敏  
通过对赣南硬头黄竹生长情况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分析硬头黄竹生长状况、立地条件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现增大的趋势,水分状况和孔隙状况指标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养分指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不同,总体表现为表层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下层土壤。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相比,除了碱解氮处于丰富状态外,其余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极缺乏状态;土壤中Mg和S元素含量严重缺乏;Zn元素含量略低于亏缺临界值,其余营养元素含量较丰富。硬头黄竹生长指标与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胸径和新叶SPAD值与土壤物理性质间的相关性较高,枝下高分别与容重和总孔隙度呈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宝华  范少辉  刘广路  蔡春菊  张大鹏  FEDEL  
应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肥料配比、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对硬头黄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硬头黄竹新竹数量、新竹生物量、繁殖率有显著或者极显著影响(p0.05);新竹生物量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为施肥量>施肥方式>肥料配比,新竹数量、繁殖率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为施肥方式>施肥量>肥料配比;获得最大生物量的施肥模式为:肥料配比(N∶P∶K)为5∶2∶1、施肥量为0.9 kg.丛-1、施肥方法为环施;获得最多新竹数量和最佳繁殖率的施肥模式为:肥料配比(N∶P∶K)为5∶2∶1、施肥量为1.2 kg.丛-1、施肥方式为撒施(覆盖土和枯落物)。试验得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  齐锦秋  肖辉  陈玉竹  谢九龙  黄兴彦  
以四川产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标准GB/T 15780-1995《竹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与竹材径向加压抗弯性质测定方法,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ANOVA),对竹龄为0.54.5 a的竹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为硬头黄竹择龄伐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竹龄在0.54.5 a间,竹材生材含水率、干缩率逐渐减小,基本密度逐渐增大;(2)竹龄为3.5 a时,竹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达到最大,顺纹抗剪强度达到稳定;(3)由竹秆基部至梢部,竹材生材含水率、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舟  陈新军  陆化杰  刘必林  李建华  
头足类通常为一年生种类,是典型的短周期生命物种。鉴于其特殊的生活史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各国学者越来越关注头足类的基础生物学。角质颚作为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具有形态相对稳定且不易腐蚀等特点,近些年来对其内部结构组成和微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几丁质结构和黑色素沉着的变化也得到很大的关注。本文基于前人对角质颚在形态、生化结构和年龄生长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并对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方向展开分析。结果认为,角质颚的研究方向应该从定性到定量分析开始转变,并且要更加关注角质颚形状变化与其生化结构和生长等规律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建勋  赵磊  
从初孵仔鱼培育到17月龄鱼种中,检测50尾鱼(鱼龄17个月)的体重(g)、体长(cm)、全长(cm)、尾叉长(cm)、体高(cm)、体宽(cm)、头长(cm)、吻长(cm)、眼后头长(cm)、眼径(cm)、尾柄长(cm)和尾柄高(cm)等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241·11±49·56、18·72±1·30、24·15±1·39、22·02±1·23、8·20±0·63、3·18±0·31、5·56±0·36、1·98±0·28、2·47±0·21、1·52±0·09、2·56±0·45、1·96±0·17;体长/体高、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长、体长/眼径、头长/眼径、头长/尾柄长、头长/尾柄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奎宏  何奇江  吴蓉  
通过对早竹花粉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的观测 ,研究早竹花而不实的原因。通过对早竹花粉形态、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柱头授粉能力和花粉管生长的观察测定 ,得出 :①早竹花粉为近球形 ,具单一萌发孔 ,外壁纹饰为颗粒状 ;②早竹花粉萌发率低下 ,柱头自然授粉能力弱是导致早竹花而不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早竹花粉管生长速度较快 ,最高可达 3 44μm·min-1。从而为早竹人工授粉和实行杂交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图 9表 5参 7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华  李云凯  陈新军  方舟  刘必林  
头足类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在世界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对其捕食活动和摄食情况的研究不多。稳定同位素作为新型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头足类作为捕食者,其体内有大量的碳(C)、氮(N)、氧(O)等稳定同位素,且其硬组织是稳定同位素积累的优良载体,因此通过稳定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分析硬组织各部位稳定同位素含量及其分布,可为了解头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提供手段和方法。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耳石、角质额和内壳等硬组织稳定同位素在头足类摄食生态中的应用,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长海  孙琳  任露泉  赵维福  
对黄缘真龙虱体表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与臭蜣螂进行比较,对黄缘真龙虱和臭蜣 螂体表所具有的凹陷、刚毛等典型结构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并分析了这些结构与黄缘真龙虱的水生生活和臭蜣 螂在粪土中生活之间的适应关系,发现了两种昆虫的刚毛在形态结构、着生方式等方面的差别。生活环境的区 别联系,使黄缘真龙虱与臭蜣螂的体表形成了既有各自特点又有类似机理的非光滑结构,探讨了不同作业条件 下,这些生物非光滑表面结构与运动减阻的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玲  邓琳  初彩华  詹卉  王曙光  
【目的】以元江箭竹花序与花器官为研究对象,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研究,分析元江箭竹花序特征与开花特性及结实率低的原因,并试图通过组培技术改变其败育状况,为元江箭竹生殖生物学及育种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数据。【方法】采用解剖观察的方法对花器官进行形态与解剖结构特征描述,运用石蜡切片对其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并对野外与组培条件下花药的发育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元江箭竹花序顶生,偶具侧生,花序具总柄,由1片营养叶包裹。整个花序为单轴分枝,顶部小穗发育早于基部小穗,为有限花序,单个小穗基部小花先开放,因此属无限花序。每个小穗含4~5朵小花,小花均长0. 9 cm,小花间由小穗轴相连,小穗轴顶端膨大具白色绒毛。小穗基部具颖片2枚;内、外稃对生,各1片;浆片3枚;雌蕊1枚;雄蕊3枚。浆片位于内稃与雄蕊之间,小花发育成熟,浆片吸水膨胀,花药伸出,花药为淡黄绿色或紫红色,花药具4室。未成熟花药壁从外向内依次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花药发育至二分体时期,绒毡层开始退化,绒毡层细胞属于腺质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粒平均直径为43. 92μm,被TTC染成红色,活力为54. 78%,但萌发率极低,甚至不萌发,花粉败育,其败育方式可总结为绒毡层过度发育、花药壁皱缩、花粉粒退化、空壳花粉粒4种类型。子房为2心皮1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柱头2裂呈羽毛状,短花柱长柱头型,雌雄同熟、异位。组培条件下,花芽可正常发育成小穗并开花,内外稃张开花药伸出小穗外。花药壁纤维层加厚明显,呈连续性,但多数花粉粒仍出现空壳现象。【结论】元江箭竹为混合花序,单轴分枝,开放型风媒花。元江箭竹属于典型的雄性不育,无法形成有效花粉是导致元江箭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元江箭竹花芽在组培条件下可继续开花,花药伸出小穗外,但花粉发育仍然异常,通过组培技术无法改变其败育现象,说明元江箭竹的雄蕊败育可能并非养分不足造成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鲁亚婷  袁晓亮  林新春  方伟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了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花芽形态分化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花芽形态分化程度的增加,吲哚乙酸(IAA)和异戊烯基腺苷(iPA)质量摩尔浓度表现为先迅速下降后又逐步回升到一稳定值;脱落酸(ABA)与赤霉素(GA)质量分数有一定波动,但大体上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ABA/IAA,GA/IAA和iPA/IAA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且峰值均出现在花芽长度为12~14 mm的时期。此外,开花植株的iPA和ABA水平,ABA/IAA和iPA/IAA基本上高于未开花植株,而IAA和GA水平低于未开花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晓玉  肖瑾  吴邦元  曾燏  杜涌徽  张富斌  
黄颡鱼是较为典型的淡水刺毒鱼类,本研究结合宏观毒棘骨骼标本制作和微观组织切片等方法,深入探究黄颡鱼的毒棘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均具有尖锐的倒刺棘骨,棘骨外包围着皮膜,皮膜拥有能分泌毒液的毒腺细胞,它们共同组成了黄颡鱼毒棘装置。毒棘骨骼宏观结构表明,黄颡鱼的背鳍和胸鳍毒棘均具有贯穿全棘骨的中央管和包围棘骨的皮膜;背鳍棘骨细长、锥形,且轻微拱起,顶部骤尖,后缘为弱锯齿;胸鳍棘骨前后缘均有锯齿,但后缘为强锯齿。背鳍和胸鳍毒棘基部结构的髁突形状、大小、位置全然不同。微观结构显示,皮膜中的毒腺细胞聚集成层,位于鳞状上皮与色素层之间,未见导管与之相连,背鳍和胸鳍毒棘的分支性骨管中均未发现毒腺细胞。胸鳍和背鳍锁紧装置可让毒棘保持倒伏或者直立的锁定状态,降低猎物挣脱几率。本研究可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和特征,增强人们对刺毒鱼类的认知,同时为淡水刺毒鱼类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荣  徐永江  柳学周  史宝  
为了全面认识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物学特性,利用传统测量方式、框架测度法、几何形态测量法和解剖学方法,观察和测度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可量与可数性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并模拟构建了黄条鰤形态性状度量框架图。观察了黄条蛳不同部位鳞片和耳石形态特征,比较了各形态度量性状的比值关系,发现全长与体长比值、下颌长与上颌长比值、尾柄长与尾柄高比值变异较小,表明这些性状关联密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黄条鰤全长(TL)与体重(BW)之间的关系模型:BW=2.1652TL2-140.357L+24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