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53)
- 2023(4355)
- 2022(3983)
- 2021(3639)
- 2020(3428)
- 2019(8194)
- 2018(8153)
- 2017(16122)
- 2016(9202)
- 2015(10618)
- 2014(11047)
- 2013(11193)
- 2012(10738)
- 2011(9788)
- 2010(9968)
- 2009(9425)
- 2008(9644)
- 2007(8950)
- 2006(7543)
- 2005(6744)
- 学科
- 济(40835)
- 经济(40800)
- 业(23969)
- 管理(23738)
- 方法(22128)
- 数学(20008)
- 数学方法(19860)
- 企(18487)
- 企业(18487)
- 农(11508)
- 财(10296)
- 学(9868)
- 中国(9214)
- 贸(8334)
- 贸易(8334)
- 易(8081)
- 地方(7886)
- 农业(7451)
- 业经(7102)
- 制(6925)
- 和(6358)
- 务(6336)
- 财务(6323)
- 财务管理(6302)
- 企业财务(5914)
- 银(5744)
- 银行(5719)
- 融(5491)
- 金融(5489)
- 环境(5454)
- 机构
- 大学(141738)
- 学院(140503)
- 济(57305)
- 经济(56057)
- 管理(51657)
- 研究(48576)
- 理学(44523)
- 理学院(43994)
- 管理学(43169)
- 管理学院(42908)
- 中国(35988)
- 科学(32434)
- 农(30660)
- 京(29933)
- 所(26833)
- 财(25496)
- 农业(24781)
- 研究所(24633)
- 业大(24597)
- 中心(22555)
- 江(22020)
- 财经(20520)
- 北京(18587)
- 经(18482)
- 范(18041)
- 经济学(18022)
- 师范(17807)
- 州(17040)
- 院(16698)
- 经济学院(16541)
- 基金
- 项目(91526)
- 科学(70007)
- 基金(65117)
- 研究(63738)
- 家(57429)
- 国家(56978)
- 科学基金(47199)
- 社会(38544)
- 省(36658)
- 社会科(36431)
- 社会科学(36415)
- 基金项目(34800)
- 自然(31507)
- 划(31013)
- 自然科(30730)
- 自然科学(30717)
- 自然科学基金(30172)
- 教育(29704)
- 资助(27527)
- 编号(26387)
- 成果(21781)
- 重点(20967)
- 部(20539)
- 发(19941)
- 创(18501)
- 科研(18382)
- 计划(18242)
- 课题(18099)
- 创新(17381)
- 大学(17034)
共检索到201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丽 乔枫
【目的】本研究对青稞进行水杨酸(SA)、硫酸铜(CuSO_4)单因素与水杨酸+硫酸铜双因素处理,分析不同逆境对青稞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以期为青稞育种及其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青稞(北青6号)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在不同浓度硫酸铜和水杨酸处理下POD、SOD、APX、MDA的活性变化,以及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等生理指标。【结果】在SA、CuSO_4单因素与SA+CuSO_4双因素处理下,北青6号的各生理指标均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叶片MDA积累,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增加,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发芽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在处理4(100μM SA+600μM CuSO_4)达到最低点,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稞对生长环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不同处理条件对其生理响应存在明显差异;青稞在低浓度的CuSO_4、SA胁迫环境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高浓度影响其生长发育,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引起毒害作用。
关键词:
青稞 硫酸铜 水杨酸 生理生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广录 熊建利 董瑞丽 顾瑞瑞 李猛
研究不同剂量的硫酸铜对小鼠睾丸组织的损伤,为研究动物生殖毒性和繁衍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采用上下法测定硫酸铜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55 mg/kg,95%可信限区间为35.02~155。将4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灌胃法染毒。期间记录小鼠体质量,染毒结束后采集睾丸组织称质量并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试验组体质量的增长率均下降,高剂量组在第1周和第2周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3.86%,-0.62%。光学显微镜观察睾丸的病理切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睾丸曲精细管呈现不同程度的变性,管...
关键词:
硫酸铜 小鼠 脏器系数 睾丸 病理学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欣 王百田
【目的】探索保水剂对硫酸铜溶液的吸收性能,明确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方法】采用对比试验法,研究吸水时间为3 h时不同保水剂用量(0,2.5,5.0,7.5,10.0 g/kg)对20 mmol/L CuSO4溶液、吸水时间为3 h时5.0 g/kg保水剂对不同浓度(0,10,15,20,25 mmol/L)CuSO4溶液以及不同吸水时间(1,3,6,16,22 h)下5.0 g/kg保水剂对20 mmol/L CuSO4溶液的吸水倍率、铜离子去除率和二次吸水倍率3个主要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吸水时间为3 h、CuSO4溶液浓度为20 mmol/L的条件下,保水剂用量的增加使其吸水倍率和二次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聚 宋凤仙 孔建 尚嘉彦 王恒亮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高分子有机酸复合碱式铜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明显提高。以高分子有机酸复合碱式铜300、400和500倍液、波尔多液(1∶1)300倍液、绿得保悬浮剂300倍液和琥胶肥酸铜300倍液,室内测定对苹果轮纹病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3.5%、85.2%、65.4%、65.2%、85.9%和75.6%,对苹果轮纹病菌丝生长抑制效果分别为72.6%、65.3%、51.0%、42.3%、72.3%和60.6%,田间试验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分别为91.4%、70.4%、64.9%、53.0%、81.5%和73.9%,防治番茄早疫病的试验也有相似的结果。通过对苹果、黄瓜等8种作物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晨捷 高权新 施兆鸿 彭士明 王建钢
开展银鲳(Pampus argenteus)试养海域的盐度易随气候降低,且受到一定程度Cu等重金属污染,研究低盐条件下硫酸铜对银鲳的影响十分必要。本实验首先进行银鲳幼鱼低盐度适应,将盐度以4的幅度从24逐步降低至12。稳定后进行硫酸铜胁迫,在盐度12下CuSO4·5H2O浓度梯度设为0、0.1、0.3、0.5 mg·L–1,盐度24下CuSO4·5H2O浓度梯度设为0、0.5 mg·L–1,胁迫持续144 h。通过检测两种鳃离子调节酶:Na+/K+-ATP酶(NKA)和V-H+-ATP酶(VHA),以及3种肝抗氧化活性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乐 邢艺林 李正楠 郭金堂 冉隆贤
【目的】建立枣缩果病菌链格孢菌的抗硫酸铜标记,为揭示链格孢菌在枣树上的侵染规律与深入掌握枣缩果病菌的致病机制和有效控制该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板抑菌圈法,从硫酸铜、氯化钴、硝酸银和放线菌酮4种药剂中筛选出硫酸铜可以作为标记链格孢菌CN193菌株的药剂。应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在凹玻片中按1∶1的比例放入1.0,1.5,2.0 mg·m L~(-1)硫酸铜与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的混合液,培养12 h后通过孢子萌发抑制率确定硫酸铜的起始浓度。将培养基中硫酸铜的浓度由1.5 mg·m L~(-1)逐渐提高至4.5 mg·m L~(-1),以培养菌株对硫酸铜的抗性;选取单孢培养,得到稳定的抗硫酸铜突变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丹 黄小丽 邓卉 冯杨 李斌 邹成义 屈东
【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芥子碱、硫酸铜以及培养时间对芥子碱降解菌1(Sinapine-degrading Bacteria 1, SDB1)相关酶活力的影响,旨在探索SDB1中参与芥子碱降解的酶类以及影响酶活的因素。【方法】把30个SDB1的基础平板培养基平均分成1个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除基础培养基外不再添加其他成分;处理1组和处理2组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40和0.80 g/L的芥子碱;处理3组和处理4组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00和3.00 mmol/L的硫酸铜。收集培养液,测定培养2、4、6、8 d后菌液中淀粉酶、多酚氧化酶、β-葡萄糖苷酶、漆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①从对照组的结果看,SDB1具有一定的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40 g/L芥子碱培养8 d,SDB1淀粉酶的活力是对照组的2.32倍(P<0.01)和197.03%(P<0.01)、3.03(P<0.01)和5.70倍(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光训
连栽杉木中毒的原因一直认为是土壤酚类物质积累的结果。实际上是不同种类酚类物质导致生长素氧化酶的活性不同,并进一步致使生长素(吲哚乙酸)分解或积累,从而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土壤养分(N)缺乏,酚积累,最终导致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丽华 陈燕飞 仪慧兰 张国栋 关慧婷 唐颂
【目的】研究硫酸锌对酵母细胞的毒性作用,为揭示高浓度锌的毒性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模式生物酵母细胞为材料,在YPD培养基中添加终浓度为0,0.5,1,3,5和10 mmol/L的硫酸锌进行毒性试验。缓解组为抗氧化剂AsA、NO清除剂c-PTIO和Ca~(2+)螯合剂EGTA分别与0.5或5 mmol/L硫酸锌同时作用。培养一定时间后,采用分光光度法、美蓝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硫酸锌对酵母细胞生长、细胞死亡率及胞内ROS、NO和Ca~(2+)水平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硫酸锌(0.5 mmol/L)促进酵母细胞生长,而高浓度硫酸锌(1~10 mmol/L)抑制酵母细胞生长,诱导细胞死亡,且细胞死亡率随着硫酸锌浓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酵母细胞经5 mmol/L硫酸锌胁迫12或24 h后,胞内ROS、NO和C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加入对应抗氧化剂AsA、NO清除剂c-PTIO和Ca~(2+)螯合剂EGTA后,酵母细胞死亡率均显著低于硫酸锌单独处理组。【结论】高浓度硫酸锌可诱导酵母细胞死亡,在此过程中ROS、NO和Ca~(2+)水平显著提高,从而造成毒性。
关键词:
硫酸锌 酵母细胞 毒性机理 细胞死亡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建国 陆宏达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试了硫酸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幼鱼及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4种常见淡水经济养殖动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24、48、72、96 h LC50(Zn2+)分别为18.39、11.10、7.63、5.84 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分别为84.48、16.50、4.78、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权 王建国 陆宏达 熊良伟 安健
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在Zn2+质量浓度为0、0.40 mg/L、4.04 mg/L和40.37 mg/L的硫酸锌溶液中浸浴21 d,分别于第7、14和21天时每组随机抽取5只虾,采集肝胰腺、鳃、触角腺、性腺、肌肉及消化道组织,于Bouin′s液中固定24 h。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观察其组织的病理变化,从组织学水平研究硫酸锌对克氏原螯虾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浸浴时各Zn2+浓度组肝胰腺、触角腺细胞质中出现被染成红棕色的颗粒,且颗粒的数量与浸浴浓度及时间成正相关。0.40 mg/L组在浸浴期间各组织均未出现其他明显病变;4.04mg/L组及4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晓东 汪秋宽 李鹏亮 何云海 宋悦凡 任丹丹 侯丽
采用电渗析法对盐沉后的海带酶解液中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分离,探索工业化分离生产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方法,以解决目前乙醇沉淀法存在的安全性和高成本等问题。以脱盐率、糖保留率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电渗析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在操作电压80 V、料液流量3.2 L/min、固形物浓度10 mg/ml、p H=5的条件下,电渗析连续循环3次,海带酶液解干基中多糖含量由40.17%提高至47.11%,硫酸根含量由3.36%提高至4.97%。电渗析后海带酶解液干基中的金属离子含量为Ca 0.13 mg/g、Mg 16.04μg/g、Cu 0.29μg/g、Se 11.7μg/g、Cr 8.06μg/g,P...
关键词:
电渗析 岩藻聚糖硫酸酯 响应面法 脱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栾晖 牟海津 罗兵 江晓路
利用酶解法降解κ-卡拉胶,得到κ-卡拉胶寡糖(KOS)。利用甲酰胺-氯磺酸和二甲基亚砜-甲醇-吡啶方法,分别得到κ-卡拉胶寡糖磺化衍生物(SKO)和κ-卡拉胶寡糖脱硫酸基衍生物(DSK)。利用单纯疱疹病毒HSV-1研究了κ-卡拉胶寡糖硫酸基含量与抗病毒活性之间的关系,同时从对病毒的直接作用、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和影响病毒复制与释放3个途径初步探讨了κ-卡拉胶寡糖抗疱疹病毒的机理。结果表明,KOS及SKO对Vero细胞毒性极低,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无直接灭活作用,也不影响病毒的复制和释放,但是能够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相同浓度下,SKO对病毒吸附的抑制率要明显高于KOS,DSK对病毒则无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